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ity and stress field in Okinawa Trough and Ryukyu regions
1
作者 黄培华 苏维加 陈金波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4期513-520,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data (mb≥5. 0) from 1977 to 1991 and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68 earthquakes from 1961 to 1991, the characters of seismicity and stress field in Okinawa Trough and Ryukyu region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data (mb≥5. 0) from 1977 to 1991 and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68 earthquakes from 1961 to 1991, the characters of seismicity and stress field in Okinawa Trough and Ryukyu reg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① The Tokara Channel fault belt is a fault belt with seismicity, cutting through lithosphere. ② The different stress state in the both subducting slabs on the both sides of Tokara Channel fault belt are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subducting depth of the both slabs. ③ The seismicity and stress field in the Okinawa Trough and Ryukyu regions are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but also to the self-expanding action of Okinawa Tr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ITY stress field Okinawa trough ryukyu Island Arc ryukyu Trench
下载PDF
浙江沿海潜在区域地震海啸风险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毛献忠 祝倩 Wei Yong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5,共9页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相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海啸在计算域内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以及琉球海沟南部是影响浙江沿海主要的区域潜在震源,通过情景计算分别模拟3个潜在震源9.1级、8.0级和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浙江沿海的海啸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海啸波产生后可在3~8h内传至浙江省沿岸,海啸波达1~3m,最大可达4m,此时浙江沿岸面临Ⅲ~Ⅳ级海啸风险,达到淹没至严重淹没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OT模型 地震海啸 日本南海海槽 冲绳海槽 琉球海沟 浙江沿海
下载PDF
琉球岛弧及其邻区的构造地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桂田 《矿产与地质》 1993年第5期334-342,共9页
区域构造地质特征表明琉球岛弧中部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嘉阳带、名户带、本部带、今归仁带和伊平屋带.琉球岛弧中部和南部没有相应的构造带可进行直接对比.BTL构造线在庆良间海裂的北东侧改变其方向为NWW向,而在南西侧,由于庆良间海... 区域构造地质特征表明琉球岛弧中部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嘉阳带、名户带、本部带、今归仁带和伊平屋带.琉球岛弧中部和南部没有相应的构造带可进行直接对比.BTL构造线在庆良间海裂的北东侧改变其方向为NWW向,而在南西侧,由于庆良间海裂的左行平移作用,可能将BTL构造线推移到琉球岛弧的东侧.琉球岛弧南部的高P/T变质带可能相当于西南日本的内带,与台湾的早期变质带不具相似性.台湾的变质带可能相当于三波川变质带.在220×10~6a左右就开始的变形和变质作用及一系列新的正断裂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和热液活动,表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从早中生代开始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活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 裂谷 琉球岛弧
下载PDF
1998年4~6月的全球地震动态
4
作者 吴佳翼 《国际地震动态》 1998年第12期18-20,共3页
1998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6级以上地震频度不高。美洲地震活动无新的活跃迹象。琉球海槽发生7级地震。西南太平洋岛弧地震强度不高,最高震级为6.5。亚欧带地震仍有继发性活动。南大西洋洋脊发生4次5~6级... 1998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6级以上地震频度不高。美洲地震活动无新的活跃迹象。琉球海槽发生7级地震。西南太平洋岛弧地震强度不高,最高震级为6.5。亚欧带地震仍有继发性活动。南大西洋洋脊发生4次5~6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地震活动性 琉球海槽 亚欧地震带
下载PDF
吕宋海槽、琉球海沟对Lg震相记录特征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原超 王九洋 +2 位作者 李慧卿 张新航 成少云 《防灾减灾学报》 2018年第3期59-63,共5页
根据大连地震台记录的台湾及琉球地区地震,对该地区的Lg震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Lg震相特征出现显著差异。通过选取国内不同方位且震中距相近的其他台站记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琉球海沟—吕宋海槽是在构造... 根据大连地震台记录的台湾及琉球地区地震,对该地区的Lg震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Lg震相特征出现显著差异。通过选取国内不同方位且震中距相近的其他台站记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琉球海沟—吕宋海槽是在构造上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震相 低速层 琉球海沟 吕宋海槽
下载PDF
斜向聚合及弧后伸展作用对中国台湾北部-琉球地区的构造影响——砂箱模型实验的启示
6
作者 李之诺 卢佳遇 +1 位作者 高锐 陈致同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9-615,共7页
中国台湾造山带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交界处,由于两板块斜向聚合作用,使得中国台湾造山带构造极其复杂并具有分段性:南部尚处于碰撞造山初期,而北部已处于碰撞后期,构造环境已从挤压转变为张裂。前人利用三维砂箱模型对造山带进... 中国台湾造山带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交界处,由于两板块斜向聚合作用,使得中国台湾造山带构造极其复杂并具有分段性:南部尚处于碰撞造山初期,而北部已处于碰撞后期,构造环境已从挤压转变为张裂。前人利用三维砂箱模型对造山带进行研究时,主要关注于斜向聚合作用对造山带的影响,较少考虑到冲绳海槽张裂作用。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通过添加砂纸带机器模拟张裂作用,探讨挤压-张裂同时作用下砂体的变形模式,解释中国台湾造山带北部—琉球地区的构造现象。通过分析实验图像和粒子图像测量(PIV)数据,并与地震剖面、GPS速度场测量和古地磁数据进行对比后认为:中国台湾岛北部顺时针旋转主要与斜向汇聚作用有关;宜兰平原东西至东北—西南向的运动,及南北有别的运动模式主要与冲绳海槽张裂作用有关;琉球地区形貌主要受控于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形状,在斜向聚合作用下造成地层褶皱和挤压。之后在由东向西发展的弧后伸展作用下,形成冲绳海槽东宽西窄的凹陷区及一系列正断层,并伴随琉球岛弧的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砂箱模型 中国台湾北部 琉球地区 冲绳海槽 弧后伸展作用 PIV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