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PLATE TECTONICS IN NEI MONGGOL OF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Quan, Liu Xueya, and Li Jinyi(Institute of Geology, CAGS)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6-19,共4页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ies concerning the tectonics of Nei Monggolmade by Huang Jiqing and others, two tectonic units occur in this area:Sino-Korean Platform to the south and Nei Monggol-Greater Khingan Mtsfold s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ies concerning the tectonics of Nei Monggolmade by Huang Jiqing and others, two tectonic units occur in this area:Sino-Korean Platform to the south and Nei Monggol-Greater Khingan Mtsfold system to the north.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two units lies fromBaiyun’ebo on the west to Chifeng on the east. Geophysical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are two gravity gradient zones trending ENE in the northern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northern zone is a linear anomalyzone of--50 to--45 mGal extending from Baiyun’ebo in the west to theeast of Chifeng. The southern zone, 60--70km wide, lies from Guyang throughJining to Longhua in the east and its amplitude of gravity gradient amountsto 60 mGal.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faultedzones. Our recent investigations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two Proterozoic riftsof E-W tren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nding tectonIC gravity MARGIN NORTH BASALT 板块构造 EXTENDING concerning accordance
下载PDF
ON SOUTHERN STRETCH OP THE S-N TECTONIC BELT, CHINA
2
作者 Chen Guanghao and Wei Zhoulin(Chang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c, Academia Sinica, Changsha, 410013, Hunan,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6年第Z1期82-84,共3页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geophysical data, linear structures,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and metallogeny that the S-N tectonic Belt stretches further south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and manner after intercepted by...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geophysical data, linear structures,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and metallogeny that the S-N tectonic Belt stretches further south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and manner after intercepted by the Red River Fault, The stretching segment is the im-portant tectonic boundary in Indo-Asia and assiminlates the S-N tectonic belt with some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 tectonic belt south stretching bounding belt
下载PDF
The 1989 Datong-Yanggao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and Seismotectonic Implications
3
作者 Wei Baozhu,Wang Kai and Yao ZhenxingBeijing Computer Center,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Beijing 100083,China Institute of Geophysics,Academia Sinica,Beijing 100101,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4年第2期70-79,共10页
In this paper,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fore-main-after shocks of the 1989 Datong-Yanggao earthquake a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Pnl and SH waveforms,and the earthquake processes and seismotectonics are inferred.The r... In this paper,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fore-main-after shocks of the 1989 Datong-Yanggao earthquake a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Pnl and SH waveforms,and the earthquake processes and seismotectonics are infer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main-after shocks occurred on a composite fault plane,The fault motion at the shallow part is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ith mechanisms:strike 201,dip 75,rake 191; at the deeper part,the fault movement is strike 201,dip 58,rake 222.The epicentral area is subject to a ENE-WSW horizontal compression and a NNW-SSE extens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ctonic stress orientation of North China.The P-axis at greater depth has an azimuth of 54.5 and a plunge of 51.The relatively large P-axis plunge in depth corresponds with the great depressive deformation in this area.In addition,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atong-Yanggao earthquakes and general graben-associated earthquakes are discu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KE shallow AFTERSHOCK tectonIC fitting waveform trending epicenter CRUST AZIMUTH
下载PDF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center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4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4年第2期4-15,共12页
The 1:6,000,000 Epicenter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compiled by th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SSB,has given more than 100,000 epicenters of large and small earthquakes.The images composed of these dots contai... The 1:6,000,000 Epicenter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compiled by th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SSB,has given more than 100,000 epicenters of large and small earthquakes.The images composed of these dots contain plenty of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upper crust.Using the so-called visual seismic line method,a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center distribution map of shallow focus earthquakes in China mainland is given in this paper,and the seismotectonic patterns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anshan,AIxa-Qilianshan and Qinghai-Xizang(Tibet)seismic belts,the S-N central axis belt as well as Northeast China,North China,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s are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nding epicenter shallow tectonIC SOUTHEAST INTERPRETATION Yangtze CRUST TIANSHAN NORTHEAST
下载PDF
宿东向斜“挤压弯滑—顶托平移”构造形成机制及验证
5
作者 李浩 屈争辉 +3 位作者 朱冠宇 郭梁 章必成 薛志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宿东向斜形似不对称哑铃,在区域地质图上显得格外醒目,其成因值得关注。文章通过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梳理和宿东向斜构造组合分析,探讨宿东向斜成因,并结合朱仙庄煤矿构造发育特征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宿东向斜可以划分为四类变形区,包... 宿东向斜形似不对称哑铃,在区域地质图上显得格外醒目,其成因值得关注。文章通过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梳理和宿东向斜构造组合分析,探讨宿东向斜成因,并结合朱仙庄煤矿构造发育特征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宿东向斜可以划分为四类变形区,包括NE翼整体变形区、SW翼挤入变形区、SW翼挤出变形区和SW翼正常变形区;宿东向斜形成经历了两个关键变形期,即SW向挤压应力持续作用下先后发生的,以层间弯滑调节为特征的宿东向斜和“X”型共轭断裂形成期(挤压弯滑期)和因宿南箱状向斜东南弯折端顶托而沿“X”型共轭断裂平移为特征的挤入挤出期(顶托平移期);朱仙庄煤矿8^(#)煤层煤镜质组反射率光率体记录了形成向斜各期应力的来源方向;8^(#)煤层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层滑构造的规律分布是对宿东向斜“挤压弯滑—顶托平移”形成机制的良好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煤层底板等高线的断层走向断距计算方法,并据此定量表征朱仙庄煤矿南部断层的平移方向和距离,进一步验证宿东向斜顶托平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宿弧形构造带 宿东向斜 构造组合 挤压弯滑 顶托平移 构造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浪 余一欣 +6 位作者 蒋一鸣 邹玮 陈石 唐贤君 梁鑫鑫 何新建 陈冬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3-763,共11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构造位置特殊,深层NW向断裂带从斜坡区通过,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的构造特征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复原,建立了天台斜坡深层NW向断裂和浅层断裂的发育模式,厘...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构造位置特殊,深层NW向断裂带从斜坡区通过,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的构造特征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复原,建立了天台斜坡深层NW向断裂和浅层断裂的发育模式,厘定了NW向变换带的构造属性,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构造变换带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天台斜坡中生界发育包括天台西断裂和孤山断裂在内的NW向伸展滑脱断层,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地质结构、断裂发育和伸展强度等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天台斜坡北部和南部分别表现为缓坡和陡坡结构特征,北部断裂密集发育,而且孤山断裂上盘发育弧形断裂,北部伸展强度也要明显大于南部。发育于天台西断裂和孤山断裂之间的NW向构造变换带明显不同于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属于离散构造变换带。受秦岭-大别造山后碰撞伸展作用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过程影响,天台斜坡构造变换带主要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期变换带孕育期、早白垩世中期—早始新世变换带雏形期、中晚始新世—渐新世早期变换带成熟期和渐新世晚期—现今变换带静止期4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断裂 NW向断裂 构造变换带 天台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活动构造研究的关键环节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袁道阳 王有林 +4 位作者 李树武 王万合 李林元 邹小波 文亚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8,共12页
在简要介绍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地震活动出现的2个新特点:一是大地震主要沿青藏地块区的巴颜喀拉活动地块边界断裂带丛集发生;二是在活动盆地内部或盆山交界地带发生了多次逆断裂–褶皱型... 在简要介绍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大地震活动出现的2个新特点:一是大地震主要沿青藏地块区的巴颜喀拉活动地块边界断裂带丛集发生;二是在活动盆地内部或盆山交界地带发生了多次逆断裂–褶皱型地震。面对新的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工程建设和社会公众对防灾减灾的新需求,分析了活动构造研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或研究薄弱领域,探讨了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技术途径。一是要注重活动构造研究自身的理论提升与应用实践,包括活动断裂几何学的精细研究,注重断裂活动习性与破裂分段性相结合的运动学研究,切实加强古地震探槽和断错微地貌的互补性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应切实加强活动构造研究与构造地貌、地球物理勘探、地壳形变、地震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实践。二是强化区域活动构造研究与大震丛集迁移规律和动力学机制的认识,提升对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强震构造活动的整体认识。认真梳理和分析我国各活动地块区发生丛集地震各自的孕震构造环境和发震机制,综合历史地震和古地震详细研究结果,识别可能存在地震丛集活动的活动构造带或地震构造区,为巴颜喀拉活动块体大地震主体活动区结束之后可能的迁移地区将面对的大震灾害风险做好科技支撑。三是关注逆断裂–褶皱型地震构造研究等薄弱环节。除采用传统的活动构造研究技术之外,应结合构造地貌学开展地表地貌变形特征研究,以及开展深部地震构造探测和地震学研究等,以获取其深部结构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其深浅构造关系、构建变形模式和讨论发震机制等。重点关注上述关键技术环节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活动构造深入研究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逆断裂–褶皱型地震 地震灾害 关键环节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构造物理模拟的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形成机理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松高 李传新 +1 位作者 张义平 庞思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7,共15页
为了揭示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似分析原理,设计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平台,完成了3组构造物理模拟对比实验,模拟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分析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 为了揭示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似分析原理,设计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平台,完成了3组构造物理模拟对比实验,模拟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分析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受控于先存的基底断裂以及上奥陶统厚层泥岩的调节作用,在周缘构造活动的作用下形成;塔中地区NE向走滑断裂经历了形成期和复活期两个阶段,先后受到SW方向与SE方向作用力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NE向走滑断裂 构造物理模拟 滑脱层 先存断裂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博 陈红果 +3 位作者 胡瑞 张鹏 汤凯 贺卫东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4期885-889,共5页
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是储层地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控制沉积盆地演化和各类地质构造形成及展布、驱动储层内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因素,其同时也关系到钻井工程设计、油气开采开发方案部署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诸多重要环节。目前,含... 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是储层地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控制沉积盆地演化和各类地质构造形成及展布、驱动储层内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因素,其同时也关系到钻井工程设计、油气开采开发方案部署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诸多重要环节。目前,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手段众多,每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将其全部利用进行研究难以实现,而利用单一方法可能效果有限。文章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关于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方面的文献,将其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与归纳,主要分为现场测试、岩心实验、地球物理探测、数值模拟以及地质构造分析等五类,对每种技术方法及相关进展进行着重分析,并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构造应力场 研究方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82
10
作者 贾承造 赵文智 +2 位作者 魏国齐 刘德来 张君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9,共3页
盐构造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是当前国外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 2 0 0 2年AAPG年会重要议题之一是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盐构造演化主要经历底辟早期、局部盐岩运移、线形盐... 盐构造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是当前国外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 2 0 0 2年AAPG年会重要议题之一是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盐构造演化主要经历底辟早期、局部盐岩运移、线形盐墙同期变形、成熟底辟形成晚期和底辟活动等 5个阶段 ;主要发育盐墙、盐株伞盖、盐倒悬体、盐焊接、盐岩推覆体、微型盆地、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等 8种构造样式 ;利用三维物理与数值模拟可以恢复盐构造发育过程和空间变化 ,有助于识别盐构造。与盐构造有关的油气勘探近期分别在墨西哥湾、非洲 (安哥拉、刚果深水大陆架 )、中东的伊朗等地区取得重大发现 ,显示了盐构造的巨大油气勘探前景。随着三维地震成像和盐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应用 ,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将是今后极为重要的油气储量增长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勘探 2002年AAPG年会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东段南北向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德明 李才 王天武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2-397,共6页
西藏冈底斯东段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限定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板块缝合带之间的中生代构造盆地。盆地南北向张性断裂带是板块超碰撞期活动最强烈的构造带。地震、地热和岩浆活动以及控制的线性地... 西藏冈底斯东段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限定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板块缝合带之间的中生代构造盆地。盆地南北向张性断裂带是板块超碰撞期活动最强烈的构造带。地震、地热和岩浆活动以及控制的线性地貌十分明显。南北向构造带的南北向延伸、东西向展布、切割深度、活动强度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充分反映了新构造活动期高原隆升过程中地壳褶缩叠覆、物质侧向滑移和弹滞应变的构造活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向构造带 超碰撞 青藏高原 成因 空间分布 西藏 岩浆活动 地震 地热
下载PDF
西藏南部地区南北向构造的形成及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瑜 李齐 +1 位作者 万景林 李大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117-124,共8页
新生代晚期 (5~ 4Ma)以来 ,西藏南部地区发生了整体快速抬升 ,同时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近南北走向的断陷谷、北东及北西走向的走滑断层。在藏南地区仍在活动的构造中 ,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的南北走向的张裂、北东和北西走向的挤压 -走滑断... 新生代晚期 (5~ 4Ma)以来 ,西藏南部地区发生了整体快速抬升 ,同时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近南北走向的断陷谷、北东及北西走向的走滑断层。在藏南地区仍在活动的构造中 ,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的南北走向的张裂、北东和北西走向的挤压 -走滑断层是该区的主要活动构造类型。这些构造的形成体现了南北向深层挤压作用所导致的中浅层次的沿挤压应力方向的张裂、北东及北西走向的剪切 -挤压型的共轭线性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南北向构造 走滑断层 挤压作用 形成 线性构造 抬升 成体 新生代 深层
下载PDF
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相特征与构造样式浅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冉波 王成善 +4 位作者 朱利东 郑荣才 李秀华 汪满福 严宝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通过对酒泉盆地早白垩世的构造样式、沉积相特征研究,认为早白垩世酒泉盆地呈现NE向的伸展构造。
关键词 酒泉盆地 NE向伸展构造
下载PDF
利用水位资料反演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孙小龙 刘耀炜 晏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9,共8页
本文选取华北地区观测条件较好的63口水位观测井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法去除各井水位资料中的短期高频信息,提取出能反映水位多年动态变化的趋势信息,并利用各井水位趋势变化数据反演出华北地区多年构造应力场变化图像,结合其它水文资料,... 本文选取华北地区观测条件较好的63口水位观测井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法去除各井水位资料中的短期高频信息,提取出能反映水位多年动态变化的趋势信息,并利用各井水位趋势变化数据反演出华北地区多年构造应力场变化图像,结合其它水文资料,探讨了华北地区近年来的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构造应力场 华北地区
下载PDF
湘东─赣西NNE向走滑构造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先福 傅昭仁 +1 位作者 李建威 陈小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湘东─赣西构造岩浆带位于郯庐断裂南延的关键性部位。中生代以来,该区 NNE向左旋走滑构造主要由会聚走滑和 K─ E离散走滑构造叠加而成。会聚走滑作用造就了 NNE向雁列式剪切断裂系、剪切弯曲和旋转构造、压剪性煤盆地以及断层动热变... 湘东─赣西构造岩浆带位于郯庐断裂南延的关键性部位。中生代以来,该区 NNE向左旋走滑构造主要由会聚走滑和 K─ E离散走滑构造叠加而成。会聚走滑作用造就了 NNE向雁列式剪切断裂系、剪切弯曲和旋转构造、压剪性煤盆地以及断层动热变质─剪切重熔型花岗岩;而离散走滑作用则控制了该区广泛发育的张剪性红盆地、盆岭式构造地貌、以及大规模中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湘东─赣西复杂的平移构造型式很可能与该区地壳结构分层特征、前期断裂构造格局、平移幅度和多期走滑构造作用四个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E向走滑断裂 平移构造 湘东-赣西地区 中生代 地质作用 控矿作用
下载PDF
滇西北新生代以来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峰 薛传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滇西北地壳活动增强:山脉的构造隆升速率从全新世以前的0.3~1.7mm/a变为全新世以来的2~7.1mm/a;全新世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较更新世增长1~2个数量级;第四纪断裂(以红河断裂为例)... 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滇西北地壳活动增强:山脉的构造隆升速率从全新世以前的0.3~1.7mm/a变为全新世以来的2~7.1mm/a;全新世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较更新世增长1~2个数量级;第四纪断裂(以红河断裂为例)错移速率不断加大;现代地壳应力值高,构造变形速度快,地震活动强度加剧,地热流异常明显。地壳活动性加剧将造成滇西北地势格局和山地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湖泊加速收缩、区域稳定性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环境将更严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环境影响 滇西北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南海北缘北东东向构造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任镇寰 任奔滔 +2 位作者 罗振暖 陈益明 钟贻军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2期27-35,共9页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活动构造带 南海 北缘 断层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趋势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峰 苏刚 晋佩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ETM影像的细致分析和初步野外考察 ,对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时代和运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合附近地区天山构造带、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断裂的演化过程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状态 ,对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变形机制和...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ETM影像的细致分析和初步野外考察 ,对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时代和运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合附近地区天山构造带、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断裂的演化过程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状态 ,对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变形机制和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认为北山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 ,重新激活东西向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断裂 ,并产生北东向新生断裂而形成。晚第四纪以来 ,北山地区构造变形以南北向缩短为主 ,伴随有东西向伸展。随着印度板块的向北运移 ,北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将进一步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M影像 构造变形 晚第四纪 甘肃
下载PDF
黔西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矿机制 被引量:32
19
作者 韩润生 王明志 +2 位作者 金中国 李波 王子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0-868,共19页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了成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等特征,识别和厘定了该区存在五种控矿构造组合样式:正断层-背斜式、双向断层-背斜组合式、同向斜落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反倾断层-背斜式、同向斜冲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结合典型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等信息,研究认为,自印支期以来,该区构造体系呈现从NE构造带→NW构造带→SN构造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其中,NE构造带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成矿构造体系,进而论证了构造控矿作用机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式,为区域勘查部署和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构造体系 NE构造带 控矿机制 控矿构造组合样式 黔西北铅锌矿集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隐伏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朱德丰 任延广 +3 位作者 吴河勇 吴根耀 万传彪 吴相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0-708,778,共20页
据50余口钻井揭露,松辽盆地北部隐伏的二叠系自下而上称杜尔伯特组(磨拉石)、一心组(残留海盆)、林甸组(火山弧)和四站组(大湖盆),是海西期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发育的记录,构造线为北东东向。侏罗系(主体为中侏罗统)大庆群由下部... 据50余口钻井揭露,松辽盆地北部隐伏的二叠系自下而上称杜尔伯特组(磨拉石)、一心组(残留海盆)、林甸组(火山弧)和四站组(大湖盆),是海西期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发育的记录,构造线为北东东向。侏罗系(主体为中侏罗统)大庆群由下部碎屑岩和上部蚀变火山岩组成,是古缝合线活化控制发育的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磨拉石建造,构造线仍为北东东向,故侏罗系自内蒙东延入黑龙江省中-西部。晚侏罗世时松辽地区的磨拉石盆地闭合,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仍十分活跃。据新的同位素年龄、化石和构造线方向等证据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归为早白垩世早期,是北东向构造控制发育的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的记录。文章列述了典型钻孔所见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岩石序列和地层分布,分析了其沉积—构造背景和演化,提出松辽盆地的基底是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盆地早期的断陷伸展和火山作用是燕山造山带坍塌的地表反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早白垩世北东向新生构造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探讨了前白垩系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侏罗系 沉积—构造演化 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 燕山期陆内造山带 北东东向构造 北东向新生构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