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sAg和HBsAb双阳性检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振华 夏剑波 +2 位作者 彭静 魏少峰 杨东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7-189,203,共4页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少见的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产生原因。方法对3家医院初筛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81份血标本进行同种和不同种试剂盒复检,并检测HBsAg145位氨基酸变异(G145R变异)、HBV DNA基因型和血清型分析。结...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少见的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产生原因。方法对3家医院初筛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81份血标本进行同种和不同种试剂盒复检,并检测HBsAg145位氨基酸变异(G145R变异)、HBV DNA基因型和血清型分析。结果81份双阳性标本经复检有30例(37%)仍然为双阳性;对30例复检双阳性标本应用不同试剂盒再次检测,HBsAg/HBsAb仍为双阳性者18例(22.2%);18例双阳性标本G145R检测全部为阴性;其中8例HBV DNA阳性血清的基因型分布为B型2例和C型6例,血清型分布为adw 2例、adr 5例和ayr 1例,与9份对照血清的检测结果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和HBsAb双阳性检测结果大多数与操作或试剂的质量有关,少数可能为S基因变异或不同血清型的再次感染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S基因变异 血清型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差异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媚 张莉 +2 位作者 张建清 白鸽 玛依努尔.艾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突变发生率及差异。方法:采用ARMS法对54例汉族及50例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EGFR突变检测,并统计两组中EGFR突变民族差异性及相关因素差异。结果:维吾尔族非小细胞...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突变发生率及差异。方法:采用ARMS法对54例汉族及50例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EGFR突变检测,并统计两组中EGFR突变民族差异性及相关因素差异。结果: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组中EGFR突变率为22.0%,汉族非小细胞肺癌组中EGFR突变率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突变中,均以19外显子缺失、21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且两者在两个民族所占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他相关因素比较,如病理类型、吸烟情况与性别,两组均以腺癌、不吸烟、男性患者为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突变率在两个民族中存在差异,其余外显子突变情况及相关因素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突变
下载PDF
25例肝癌中p16基因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建钊 沈文律 +3 位作者 夏穗生 李波 罗义刚 姜汉英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SSCP分析法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分别对四川地区人群2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甲基化...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SSCP分析法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分别对四川地区人群2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25例肿瘤标本中,发现3例p16基因缺失,其中2例纯合子缺失,1例半合子缺失,未发现1例突变,在未发现基因缺失的22例肿瘤标本中发现6例有p16基因高甲基化存在。全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均未发现有p16基因缺失、突变或甲基化存在。结论: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改变以甲基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甲基化 肝肿瘤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正己烷的微核实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泰顺 黎松林 +6 位作者 陈树培 吴礼康 肖锦晖 聂绍发 陈伟 朱桂宝 张惠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检测正己烷的致突变作用。 方法 骨髓微核试验。 结果 正己烷的微核试验为阳性。
关键词 正己烷 微核试验 致突变作用 动物实验 职业中毒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P53和TERT突变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宇航 王泽芬 +2 位作者 徐成仕 李凯 李志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异柠檬脱氢酶1(IDH1)突变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P5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胶质瘤标本72例(WHOⅡ级14例,Ⅲ级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异柠檬脱氢酶1(IDH1)突变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P5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胶质瘤标本72例(WHOⅡ级14例,Ⅲ级19例,Ⅳ级39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IDH1、P53、TERT突变情况;采用列联系数分析IDH1突变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53、TERT突变状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IDH1突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72例中,IDH1突变率为29.2%,MGMT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7.2%,P53突变率为41.4%,TERT突变率为50%。相关性分析发现IDH1突变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列联系数=0.44;P<0.001)、P53突变(列联系数=0.32;P<0.05)均有显著相关性,但与TERT启动子突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IDH1野生型胶质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TERT启动子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0.28,P<0.05)。IDH1突变型胶质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P53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0.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IDH1突变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胶质瘤IDH1突变可能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P53和TERT突变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脱氢酶1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P53 端粒酶逆转录酶
下载PDF
甲醛诱导球形红假单胞菌絮凝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树培 葛岚 +2 位作者 王玉水 邓良伟 崔益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415-423,共9页
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经甲醛(FA)诱变获得高絮凝菌株的最佳反应组合条件是15mM的FA、35℃的反应温度,5min反应时间和pH为7的反应液。经初、复筛后获得高絮凝性能理想菌株P9479,其100min自然絮凝沉降... 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经甲醛(FA)诱变获得高絮凝菌株的最佳反应组合条件是15mM的FA、35℃的反应温度,5min反应时间和pH为7的反应液。经初、复筛后获得高絮凝性能理想菌株P9479,其100min自然絮凝沉降效率是出发菌株的2.34倍。聚合硫酸铁絮凝P9479与出发菌株P9100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77‰和2.4‰根据测定的E~t曲线,在絮凝30min的同等条件下,P9479在人工废水中菌液絮凝效率达90%,比出发菌株高出17%,而聚合硫酸铁的用量比出发菌株低68%。在CODcr为8720mg/L味精度水中絮凝P9479的最佳聚铁浓度为2‰,絮凝30min的效率达80%,而出发菌株P9100的聚合硫酸铁最佳浓度为4‰,效率仅为50%。在同等絮凝效果的前提下P9479比P9100节约聚合梳酸铁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球形红假单胞菌 絮凝 废水处理 环境微生物
下载PDF
散发性Alzheimer病早老素-1基因第8号和第10号外显子突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琪 钱采韵 +5 位作者 韩杰 蓝实 温汝良 谢育坤 方宝莹 张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散发性 Alzheimer病 (SAD)与早老素 - 1(PS- 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对 6 8例 SAD患者的 PS- 1基因第 8号和第 10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所有病例 PS- 1基因第 8... 目的 :探讨散发性 Alzheimer病 (SAD)与早老素 - 1(PS- 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对 6 8例 SAD患者的 PS- 1基因第 8号和第 10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所有病例 PS- 1基因第 8号外显子的 PCR- SSCP分析结果均两条单链和一条双链 ,第 10号外显子的 PCR- SSCP分析结果均显示三条单链和一条双链 ,未发现异常泳动 ,推断没有存在突变。结论 :SAD的致病原因与 FAD不同 ,PS- 1基因第 8号和第 10号外显子突变并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早老素-1基因 突变 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大麦离体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秋泉 徐忆中 +2 位作者 陈世明 俞申平 杨建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07-213,共7页
以二稜皮大麦品种舟麦2号和秀四的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为离体诱变材料,研究了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后的离体培养反应、生理损伤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γ射线辐照离体大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是10—20Gy,MR_2代的突变频率可比常规诱... 以二稜皮大麦品种舟麦2号和秀四的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为离体诱变材料,研究了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后的离体培养反应、生理损伤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γ射线辐照离体大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是10—20Gy,MR_2代的突变频率可比常规诱变技术(300Gy γ射线辐照干种子)分别提高33.9%—82.1%和32.7%—229.6%;比离体培养技术分别提高84.0%—150.3%和82.4%—352.9%,而且仍可维持相对较好的培养反应。用30Gy辐照幼胚的诱变效果则可提高9—13倍,但严重抑制了离体培养物的再生能力,并导致了MR_1代严重的生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诱变育种 诱变效应 Γ射线
下载PDF
眼皮肤白化病Ⅲ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闻人庆 郑辉 李洪义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眼皮肤白化病Ⅲ型(OCA3)由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基因(TYRP1)突变所致,该基因与酪氨酸酶基因(TYR)结构相似。有研究显示,TYRP1在黑色素的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早前已确定了TYRP1基因S166X和1104delA... 眼皮肤白化病Ⅲ型(OCA3)由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基因(TYRP1)突变所致,该基因与酪氨酸酶基因(TYR)结构相似。有研究显示,TYRP1在黑色素的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早前已确定了TYRP1基因S166X和1104delA两种病理性突变,最近在巴基斯坦和德国先后发现3种TYRP1基因新突变R373X、R356E、L36X,但它们与OCA3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确定。以前曾认为OCA3只发生在黑色人种,最近在巴基斯坦和德国发现的这两例极可能是OCA3的病例却为高加索人种,这可能会更新人们对OCA3表型与亚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病 眼皮肤白化病Ⅲ型 TYRP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吉存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着重介绍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方法以及毛细管电泳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及温度梯度电泳,杂合子分析,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核酸杂交,引物扩展及小卫星和微卫星分析。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荧光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产胞外青霉素酰化酶菌株的选育
11
作者 徐威 崔建武 +1 位作者 苏昕 索晔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短小杆菌(B.pumilus)B-97为出发菌株,经过连续两次紫外线诱变处理,分离得一突变株B-U-29。其酶活力为4.56U/ml,较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113.3%。对B-U-29菌株进行连续两次亚硝酸处理,分离得一正变稳定株B—H-29,酶活力... 以短小杆菌(B.pumilus)B-97为出发菌株,经过连续两次紫外线诱变处理,分离得一突变株B-U-29。其酶活力为4.56U/ml,较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113.3%。对B-U-29菌株进行连续两次亚硝酸处理,分离得一正变稳定株B—H-29,酶活力为4.93u/ml,较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短小杆菌 诱变
下载PDF
中国人新SRY基因突变类型-Codon76CGC→CCC的发现
12
作者 刘智 朱定尔 +5 位作者 熊正刚 肖广惠 陈洪波 徐学明 邱洛琳 赖伏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快速扩增6例46,XY女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的SRY基因片段,并用一种简单准确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一种Codon76CGC→CCC的新突变类型,对该直接测序法的关键和应...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快速扩增6例46,XY女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的SRY基因片段,并用一种简单准确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一种Codon76CGC→CCC的新突变类型,对该直接测序法的关键和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反转综合征 SRY 基因 突变 DNA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非星形细胞脑肿瘤罕见 P_(16) 基因突变
13
作者 高宜录 刘道坤 +3 位作者 蔺玉昌 刘炎 谭湘凌 顾晓松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02-304,共3页
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存在着很高的P16基因突变率且与其演化有关已被证实,但P16基因在非星形细胞脑肿瘤中的存在状况研究甚少。为了解P16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在非星形细胞脑肿瘤中存在状况及在其演化上的作用。采用复合PCR-S... 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存在着很高的P16基因突变率且与其演化有关已被证实,但P16基因在非星形细胞脑肿瘤中的存在状况研究甚少。为了解P16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在非星形细胞脑肿瘤中存在状况及在其演化上的作用。采用复合PCR-SSCP技术检测了76例非星形细胞脑肿瘤标本的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并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76例标本没发现P16基因缺失和蛋白丢失,仅1例WHOⅢ级少枝胶质细胞瘤发现SSCP存在泳动变位。P16基因在非星形细胞脑肿瘤中突变罕见,在其演化上并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非星形细胞 脑肿瘤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自适应两段克隆选择算法及其函数优化应用
14
作者 阳文学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10年第30期8593-8595,共3页
研究了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一种新的改进算法,称作自适应两段克隆选择算法(adaptive two phase clone selection algorithm,ATPCSA),并应用到函数优化问题中。证实了提出的自适应位变异、编码逐位增加及两段克隆选择对函数优化的求解精... 研究了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一种新的改进算法,称作自适应两段克隆选择算法(adaptive two phase clone selection algorithm,ATPCSA),并应用到函数优化问题中。证实了提出的自适应位变异、编码逐位增加及两段克隆选择对函数优化的求解精度及求解的稳定性是效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位变异 编码逐位增加 BALDWIN效应 抗原 抗体 亲合力 二阶段克隆选择 函数优化
下载PDF
CRISPR/Cas9-Targeted Knockout of Rice Susceptibility Genes OsDjA2 and OsERF104 Reveals Alternative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Pyricularia oryzae
15
作者 Fabiano T.P.KTÁVORA Anne Cécile MEUNIER +6 位作者 Aurore VERNET Murielle PORTEFAIX Joëlle MILAZZO Henri ADREIT Didier THARREAU Octávio LFRANCO Angela MEHTA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535-544,I0023-I0030,共18页
Rice genes OsDjA2 and OsERF104,encoding a chaperone protein and an APETE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respectively,are strongly induced in a compatible interaction with blast fungus,and also have function in plant su... Rice genes OsDjA2 and OsERF104,encoding a chaperone protein and an APETE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respectively,are strongly induced in a compatible interaction with blast fungus,and also have function in plant susceptibility validated through gene silencing.Here,we reported the CRISPR/Cas9 knockout of OsDjA2 and OsERF104 genes resulting in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f blast resistance.A total of 15 OsDjA2(62.5%)and 17 OsERF104(70.8%)T_(0)transformed lines were identified from 24 regenerated plants for each target and used in downstream experiments.Phenotyping of homozygous T1 mutant lines revealed not onl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last lesions but also a reduction in the percentage of diseased leaf area,compared with the infected control plants.Our results supported CRISPR/Cas9-mediated target mutation in rice susceptibility genes as a potential and alternative breeding strategy for building resistance to blast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editing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 Magnaporthe pathosystem plant immunity blast resistance s-gene RICE
下载PDF
胚系来源RUNX1新突变致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一家系研究
16
作者 关军 王兰兰 +6 位作者 王春艳 朱贤敏 帅华洲 易雪 邹亮 余丹 程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目的:探讨伴胚系来源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突变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FPD)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伴RUNX1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伴胚系来源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突变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FPD)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伴RUNX1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伴胚系来源RUNX1突变的FPD患者,对其进行家系分析、体细胞基因检测和胚系基因验证,分析其临床表现、生物学演变等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估胚系突变位点的致病性,预测基因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34例携带RUNX1突变的MDS/AML患者中,有3例患者携带胚系来源RUNX1突变。其中1个确诊的FPD家系携带RUNX1 c.562A>C和RUNX1 c.1415T>C突变。该基因变异为先证者父系来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其2个突变位点分别引起变异型RUNX1基因(AML-1G型)上第188、472位氨基酸的改变,这2个位点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可能导致蛋白结构不稳定,进而影响蛋白功能,评价为很可能具有致病性。携带父系来源RUNX1突变的9例成员中,2例进展至AML死亡;1例表现为AML,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无病存活;4例表现为轻中度血小板减少,2例无血小板减少。在先证者及其儿子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RUNX1、NRAS和/或CEBPA、KIT等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在免疫表型上表现为CD7的表达逐渐增强;4例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成员未检测出肿瘤相关热点基因变异,至随访截止均存活。结论:RUNX1相关FPD(RUNX1-FPD)临床罕见,RUNX1 c.562A>C和c.1415T>C突变可能是导致本家系发生RUNX1-FPD的致病基因,获得性突变可促使其发生恶性转化。对RUNX1-FPD家系成员需定期监测疾病生物学演变,必要时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RUNX1突变
原文传递
镍诱导pSP189质粒的非定标性突变及其与DNA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泽舫 庄志雄 +3 位作者 张锦周 黄海雄 黄钰 张丙尧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检测醋酸镍诱导pSP189质粒在Vero细胞中的非定标性突变及其DNA损伤 ,分析其间的关系 ,为探讨镍的致癌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醋酸镍染毒Vero细胞 2 5h ,再常规培养 2 4h后 ,转染野生型质粒pSP189,获取经该哺乳动物细胞复制过的质... 目的 检测醋酸镍诱导pSP189质粒在Vero细胞中的非定标性突变及其DNA损伤 ,分析其间的关系 ,为探讨镍的致癌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醋酸镍染毒Vero细胞 2 5h ,再常规培养 2 4h后 ,转染野生型质粒pSP189,获取经该哺乳动物细胞复制过的质粒 ,转化其进入大肠杆菌MBM70 70 ,通过特殊培养基筛选突变子 ;用改良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开始转染时Vero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醋酸镍浓度为 2 5 0 μmol/L和 10 0 0 μmol/L剂量组诱导出了非定标性突变 ,其突变率分别为 9 46×10 4 和 15 0 1× 10 4 ,是对照组的 4 41和 6 98倍 ,各剂量组的DNA链断裂、DNA 蛋白交联和DNA DNA交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无剂量 效应关系 ;突变率和DNA DNA交联均出现了剂量跳跃现象。结论 醋酸镍在穿梭质粒系统中可诱导出非定标性突变 ,并与宿主细胞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梭质粒 基因突变 DNA损伤 pSP189质粒
原文传递
p53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中的基因序列突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洁 董福生 +2 位作者 雍平 李荷香 焦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目的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碱基突变,探讨该瘤的发生及生物学特征。方法从手术标本中选择涎腺多形性腺瘤1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及DNA核酸序列测定方法对涎腺多形性腺瘤7例第7外显子异常者。... 目的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碱基突变,探讨该瘤的发生及生物学特征。方法从手术标本中选择涎腺多形性腺瘤1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及DNA核酸序列测定方法对涎腺多形性腺瘤7例第7外显子异常者。3例第8外显子阳性者。5例第7外显子SSCP,阳性(其中3例第8外显子SCP也呈阳性)的肿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结果发现SSCP阳性的肿瘤相应的外显子碱基序列已发生突变。第7外显子的突变方式是碱基替换(点突变),突变位点在第242号密码子上(T→C)。第8外显子突变的密码子分别位于第281-296号位点上,突变的方式有碱基替换(C→A)和移码突变,包括碱基缺失(C缺失)以及碱基插人(G插入)。结论(1)延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中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方式有多种,涉及多个密码子;(2)涎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突变与恶性肿瘤基因突变类似,从基因水平揭示了该瘤“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特征。(3)同一肿瘤中可发生多个密码子的碱基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P53基因 基因序列突变
原文传递
Y-STR基因座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莫晓婷 张玥 +4 位作者 尚蕾 汪昌丽 董延梅 李万水 叶健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05-410,共6页
Y-STR分析在法庭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父系遗传特点使Y-STR基因座成为了法医DNA鉴定和人类遗传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科研人员对Y-STR的多态性和突变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迄今为止,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Y-STR基... Y-STR分析在法庭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父系遗传特点使Y-STR基因座成为了法医DNA鉴定和人类遗传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科研人员对Y-STR的多态性和突变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迄今为止,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Y-STR基因座达726个。随着Y-STR DNA数据库中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无关男性个体的单倍型随机匹配概率也在提高,为了确保Y-STR的证据性价值,扩充Y-STR的核心基因座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将核心基因座扩充到20个,并且优选了15个基因座作为备选的核心基因座。本文综述了Y-STR基因座、核心基因座、快速突变基因座的发展历程以及Y-STR基因座的突变率和多态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Y-STR基因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Y-STR基因座 核心基因座 快速突变基因座 突变率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六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卫 解少煜 +5 位作者 高大维 陈智超 范玉珍 吕勇 龚天麒 常宏伟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了解六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组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六安市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全基因组靶向捕获技术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其中的58份临床... 目的了解六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组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六安市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全基因组靶向捕获技术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其中的58份临床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MEGA 4.0软件中的MUSCLE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将全基因组序列上传至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鉴定变异位点。结果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25例,男女性比为1.79:1;年龄范围从10月龄~78岁;重症9例,45岁以上占6例,无死亡病例;输入性病例28例(40.58%);69例确诊病例中城区(含县城)22例(31.88%),农村47例(68.12%);其中58份样本经三代测序得到37个完整的全基因组序列,经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网站分析,4株为S型,28株为L型,其余5株为其他型。与参考株(GenBank Acession:NC_045512.2)比对,24个基因组中共有3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引起氨基酸变异的有21个。结论六安市重症病例以中老年为主;疫情由输入性向本地续发过渡,输入性病例多属早期病例;新冠病毒主要为L型,与武汉地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病学 纳米孔单分子测序 全基因组序列 氨基酸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