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Δ effect on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a for inelastic structures 被引量:3
1
作者 翟长海 李宁 +1 位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es with known ductility demands,the constant-ductility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a(CDDR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roviding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to estimate maximum lateral in...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es with known ductility demands,the constant-ductility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a(CDDR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roviding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to estimate maximum lateral in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s from maximum 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s.The CDDRS are computed for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SDOF) by considering or ignoring P-Δ effect for different ductility levels when subjected to 344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recorded in four site classes.The modified expressions of CDDRS for P-Δ effect are propos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Δ effect on CDDRS is significant,and the effec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uctility level.In the long-period region,the CDDRS ignoring P-Δ effect almost conforms to the equal-displacement rule.But in the case of higher ductility level,the CDDRS considering P-Δ effect are much higher than 1.0,which do not conform to the equal-displacement r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ant-ductility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a inelastic displacement estimation P-Δ effect ductility level structural periods
下载PDF
Normalized residual displacement spectra for post-mains 被引量:3
2
作者 Saeed Amiri Alireza Garakaninezhad Edén Bojórquez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2期403-421,共19页
Residual displacement,as a significant measure of structural inelasticity,is effectively used in post-earthquake seismic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This demand can be considered for seismic evaluation of structures unde... Residual displacement,as a significant measure of structural inelasticity,is effectively used in post-earthquake seismic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This demand can be considered for seismic evaluation of structures under multiple earthquakes.This study introduces a simple and novel index to predict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mainshock-damaged structures against subsequent aftershock.The proposed index is defined as a ratio between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damaged structures against aftershock and peak inelastic displacement of intact structures under mainshock.In this study,constantstrength spectra based on the index are developed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importa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significant seismic parameters.Moreover,analytical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to predict the proposed index for bi-linear 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systems considering both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ies of aftershock.Furthermore,an equation is suggested to estimate the peak inelastic displacement of intact systems under mainshock,which is required to compute the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displacement demand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peak inelastic displacement constantstrength spectra
下载PDF
基于近地层垂直速度能谱尺度特征确定复杂下垫面零平面位移
3
作者 宋薇 彭珍 +1 位作者 邹钧 孙鉴泞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157-165,共9页
本文利用位于南京市郊区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SORPES观测站多层湍流观测数据分析了湍流谱特征,以白天不稳定条件下垂直速度能谱谱峰对应的长度尺度也就是离地高度为判据,探讨了运用该方法确定复杂下垫面零平面位移的可行性。统计分析表明... 本文利用位于南京市郊区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SORPES观测站多层湍流观测数据分析了湍流谱特征,以白天不稳定条件下垂直速度能谱谱峰对应的长度尺度也就是离地高度为判据,探讨了运用该方法确定复杂下垫面零平面位移的可行性。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确定的长度尺度呈现出较为一致的概率分布形状,概率最大的长度尺度对应于离地高度,在复杂下垫面情况下这个高度就是零平面位移高度到观测高度之间的距离,将观测点的离地高度减去这个距离就能得到零平面位移。本文同时运用不稳定条件下垂直速度方差在近地层中的相似关系来确定零平面位移,并与谱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谱方法和方差法得到的零平面位移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下垫面 零平面位移 垂直速度能谱 垂直速度方差
下载PDF
液化土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孙锐 袁晓铭 +1 位作者 陈龙伟 曹振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通过现场地震记录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液化土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液化位移增量谱和液化修正位移谱。对比了美国Superstition Hills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液化场地加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分析了液化和非液化场地位移谱区... 通过现场地震记录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液化土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液化位移增量谱和液化修正位移谱。对比了美国Superstition Hills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液化场地加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分析了液化和非液化场地位移谱区别。采用改进的一维有效应力分析方法,计算了在不同强度和波型地震波输入下厚度和埋深不同的液化砂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化对地表位移和位移谱有显著放大作用,位移谱在1s左右开始增大,加震最显著频段为1—5s,谱位移增加0.1~0.7m,烈度8度时平均加震增幅0.1~0.25m,9度时平均增幅0.4~0.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地表位移 位移谱 增量谱 修正谱
下载PDF
地震视应力在云南地震序列中的前兆特征 被引量:52
5
作者 刘红桂 刘杰 +2 位作者 丁页岭 孙业军 于昕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在假设震源位移谱符合ω平方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来计算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数字化速度波形记录,通过校正仪器响应、介质衰减与吸收效应、台站场地响应等影响因素后,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 在假设震源位移谱符合ω平方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来计算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数字化速度波形记录,通过校正仪器响应、介质衰减与吸收效应、台站场地响应等影响因素后,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4个地震序列共823次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力在云南地区的这4个地震序列中有很好的前兆特征表现,即:地震序列中只要发生了视应力值超过1MPa的中小地震,其后就一定会有中强震发生;如果序列中中强地震发生后再没有发生视应力值超过1MPa的中小地震,则该序列就不会有强余震发生.同时研究表明,4个地震序列所在地区的平均视应力值为0.8MPa,地震视应力值与地震震级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ω平方模型 地震辐射能 地震矩 震源位移谱
下载PDF
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大刚 贾明明 +1 位作者 李佳 张素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8,29,共6页
为更好地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依据初步设计的结构得到结构的屈服位移,根据大震作用下的设计目标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确定等效黏滞阻尼或强度折减系数,从而构造相... 为更好地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依据初步设计的结构得到结构的屈服位移,根据大震作用下的设计目标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确定等效黏滞阻尼或强度折减系数,从而构造相应的高阻尼弹性反应谱或弹塑性反应谱,并得到相应的位移反应谱.以二折线模型模拟结构的性能曲线,在位移反应谱上确定结构目标位移对应的结构有效周期,根据有效周期计算结构的刚度,得到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通过反复改变结构构件的截面使所设计结构的位移与初始假设位移接近,完成结构的设计.通过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实现了钢框架结构的预期抗震性能目标,算例分析表明:应用弹塑性反应谱较应用弹性反应谱的设计结果更准确,基于弹塑性反应谱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钢框架 弹性反应谱 弹塑性反应谱 位移反应谱
下载PDF
以位移为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弓俊青 朱晞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6,共5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将结构位移和延性作为设计目标 ,用结构的弹性刚度作为等效刚度 ,在计及延性的非线性位移设计谱基础上进行钢筋混凝土墩柱的非线性抗震设计 ,设计过程不需要迭代 ,且能够实现期望的设计目标... 提出一种改进的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将结构位移和延性作为设计目标 ,用结构的弹性刚度作为等效刚度 ,在计及延性的非线性位移设计谱基础上进行钢筋混凝土墩柱的非线性抗震设计 ,设计过程不需要迭代 ,且能够实现期望的设计目标延性。通过对位移设计谱的讨论 ,并与文献 [4]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以桥梁墩柱为例 ,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完整设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抗震设计 等效刚度 钢筋混凝土 墩柱 位移设计谱
下载PDF
统计意义一致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东升 李宏男 王国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
在统计意义上设计反应谱通常表示多条地震波反应结果的平均,利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对弹性设计位移谱进行折减间接建立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在这方面与弹性设计位移谱并不能很好对应.为此基于3类场地各20条地震波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利... 在统计意义上设计反应谱通常表示多条地震波反应结果的平均,利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对弹性设计位移谱进行折减间接建立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在这方面与弹性设计位移谱并不能很好对应.为此基于3类场地各20条地震波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利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间接建立的弹塑性位移谱与统计平均的弹塑性位移谱的偏差.结果发现前者会导致偏于危险的结果,特别是对软弱场地和位移延性系数大于4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建议的6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的比较分析,以精度较高的V id ic等建议的强度折减系数谱为准,并在间接方法中引入与位移延性系数、场地条件及结构周期相关的修正系数,建议了与弹性设计位移谱统计意义一致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强度折减系数谱 位移延性系数 场地条件
下载PDF
考虑场地类别与设计分组的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被引量:85
9
作者 吕西林 周定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8,共10页
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本文将四种场地类别上的641条地震记录,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分组的要求分为12组,对大量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单自由度体系作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强度... 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本文将四种场地类别上的641条地震记录,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分组的要求分为12组,对大量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单自由度体系作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强度水平、周期、场地类别以及设计分组等因素对延性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屈服强度水平下结构的延性需求强烈地依赖于场地条件、设计分组等因素。对于短周期结构,延性需求随场地土变软而增大,同类场地随设计分组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与场地类别、设计分组相对应的延性需求谱μ-ξy-T的计算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抗震设计规范构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可用于结构弹塑性位移需求的简化计算,同时讨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需求谱 抗震设计 场地类别 设计分组 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下载PDF
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位移比谱 被引量:8
10
作者 翟长海 孙亚民 谢礼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应用等延性位移比谱可以简便有效地估计结构的非弹性位移.在地震动作用下,由于P-Δ效应能够增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因此,研究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类场地上的344条地震动,分别计算出了考虑及未考... 应用等延性位移比谱可以简便有效地估计结构的非弹性位移.在地震动作用下,由于P-Δ效应能够增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因此,研究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类场地上的344条地震动,分别计算出了考虑及未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位移比谱,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到了等延性位移比谱考虑P-Δ效应的修正公式.结果表明: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十分可观,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结构延性的增加而增大,随结构周期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当考虑P-Δ效应之后,等位移原理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延性位移比谱 P-Δ效应 拟合公式 非弹性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下载PDF
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东升 李宏男 +1 位作者 王国新 岳贸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5,共7页
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弹塑性反应谱在计算结构地震位移反应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等强度的延性需求谱和等延性的强度折减系数谱的长周期(至5 s)区段的特性,关注的重点是等位移准则和场地条件影响。给出了若干具有... 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弹塑性反应谱在计算结构地震位移反应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等强度的延性需求谱和等延性的强度折减系数谱的长周期(至5 s)区段的特性,关注的重点是等位移准则和场地条件影响。给出了若干具有工程价值的结论:一是周期介于1.5Tg(地震动特征周期)和2.5 s之间的结构可近似认为等位移准则成立且与场地条件关系不大,这样确定的强度折减系数当位移延性系数小于等于4时结果将是偏于安全的;二是结构周期大于2.5 s后以硬土场地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或等强度延性需求谱代替软土场地谱求解系统强度需求或延性需求,将会得到偏于安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弹塑性地震反应谱 长周期 场地条件 等位移准则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氨基己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兴家 郭闯 +4 位作者 姜玉春 佟健 康平利 安如彬 韩晓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92-1198,共7页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的氨基己酸(A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氨基己酸对BSA的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过程。计算了2种温度下ACA-BSA体系的结...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的氨基己酸(A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氨基己酸对BSA的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过程。计算了2种温度下ACA-BSA体系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分别约为-21.00kJ/mol、-0.64kJ/mol和-72.00kJ/(mol·K),由此推出了二者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摩尔比为1:1的复合物。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3nm。位点取代实验指出氨基己酸主要结合在位点SiteI。CD光谱表明,氨基己酸诱导了BSA分子二级结构微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己酸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圆二色光谱 位点取代实验
下载PDF
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宇 车艳阳 王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8,共8页
以我国现行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合理地选取4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统计出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谱和残余位移谱,并改进正规化累积耗能参数,得到基于损伤性能指标的等效位移延性系数,并以此对桥梁的地震损伤模型进... 以我国现行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合理地选取4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统计出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谱和残余位移谱,并改进正规化累积耗能参数,得到基于损伤性能指标的等效位移延性系数,并以此对桥梁的地震损伤模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具体算例,其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结构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可有效地控制桥墩的首超破坏、塑性累积损伤以及震后残余位移,适用于我国短周期、低延性的一般规则梁式桥的中、低矮桥墩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式桥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弹塑性位移谱 残余位移谱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翟长海 李爽 +1 位作者 谢礼立 孙亚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共5页
非弹性位移比谱是估计工程结构非弹性位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大量的地震动记录为基础,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的特征,同时考察场地条件、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和最大增量速度(MIV)... 非弹性位移比谱是估计工程结构非弹性位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大量的地震动记录为基础,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的特征,同时考察场地条件、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和最大增量速度(MIV)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在0.2~1.5s的周期段对位移比谱的影响最大,在此周期段,位移比谱增大了近20%左右;在其他周期段,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对位移比谱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地震动参数对近场位移比谱的影响发现,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是影响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最大的参数,场地条件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位移比谱 地震动参数 PGVIPGA 场地条件
下载PDF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恒 吴建超 雷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9,86,共10页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逐渐趋近于1;随着震级和距离增大,阻尼比对位移反应谱影响随之增大,DMF曲线更加发散,这意味着通过附加阻尼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对于大震和远震更加有效;场地条件对DMF的影响仅限于近场范围,但无法归纳出明显的影响规律,且随距离增大,不同场地对应的DMF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通过人工合成地震动数值试验,分析加速度反应谱与位移反应谱DMF曲线,得出结论:地震动频谱分量随频率的相对变化速度,对位移反应谱DMF曲线起控制性作用。最后提出了适宜于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DMF公式,并利用实际强震记录数据拟合了DMF公式中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修正系数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 减震 衰减指数 抗震设计规范
下载PDF
延性需求谱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周定松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8,共9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涉及如何简便而合理地确定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震下的弹塑性位移需求。本文给出了利用延性需求谱求解结构位移需求的一般步骤:借助模态Pushover分析将多自由度体系分解为几个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以考虑各阶振型的影...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涉及如何简便而合理地确定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震下的弹塑性位移需求。本文给出了利用延性需求谱求解结构位移需求的一般步骤:借助模态Pushover分析将多自由度体系分解为几个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以考虑各阶振型的影响;利用延性需求谱计算对应模态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延性及位移需求,并以一定方式组合转化为多自由度体系位移需求。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利用延性需求谱求解结构位移需求是一种具有一定精度可为工程接受的简便方法,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需求谱 抗震设计 弹塑性位移需求 模态Pushover分析 自由度体系
下载PDF
抗震结构非弹性位移比谱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长海 李爽 +1 位作者 谢礼立 孙亚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更准确的使用位移比谱方法估计抗震结构的最大侧向非弹性位移,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给出了四种场地条件对应的平均非弹性位移比谱.得到了位移比谱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重点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对非弹性位... 为了更准确的使用位移比谱方法估计抗震结构的最大侧向非弹性位移,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给出了四种场地条件对应的平均非弹性位移比谱.得到了位移比谱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重点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对非弹性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力模型的屈服后刚度对非弹性位移比谱影响显著,尤其当结构具有负刚度时,屈服后刚度的影响更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性位移估计 位移比谱 场地条件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谱计算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向真 周福霖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3-55,共3页
在基础隔震系统实用简化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地震波下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谱及基础位移反应谱计算.对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特性及隔震参数的选取作了分析研究.本文所提供的计算方法是解析方法,精确可... 在基础隔震系统实用简化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地震波下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谱及基础位移反应谱计算.对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特性及隔震参数的选取作了分析研究.本文所提供的计算方法是解析方法,精确可靠,适用性强,对建立隔震结构实用设计方法,推广该体系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基础位移 反应谱 隔震结构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工程结构等强度位移比谱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张敏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73,共5页
在估计已知强度的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等强度位移比谱是十分准确有效的.本文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等强度位移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 在估计已知强度的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等强度位移比谱是十分准确有效的.本文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等强度位移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件(基岩、硬土、一般土和软土)上的平均等强度位移比谱,总结了对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地震烈度、结构的屈服强度系数及周期等因素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新的拟合公式,其成果对抗震研究和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强度位移比谱 最大弹塑性位移估计
下载PDF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业君 刘红桂 +3 位作者 江昊琳 詹小艳 居海华 杨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1,181,共7页
采用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了2000~2010年江苏及邻近地区561个ML≥1.5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结果显示,江苏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视应力平均值为0.91 MPa,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相当。视应... 采用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了2000~2010年江苏及邻近地区561个ML≥1.5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结果显示,江苏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视应力平均值为0.91 MPa,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相当。视应力与震级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震级相对较大时表现出一定的高震级对应高视应力的特点。视应力高值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中部至南黄海海域,次高值集中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苏鲁交界地区、安徽段固镇至定远附近地区和肥东、巢湖一带,反映了以上地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不同区域ML2震级档视应力的差异性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质环境、构造活动等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震源位移谱 低频水平 拐角频率 江苏及邻近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