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雷暴的贡献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东方 郄秀书 +7 位作者 袁善锋 孙竹玲 陈志雄 李进梁 张鸿波 刘明远 SRIVASTAVA Abhay 刘冬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和SAFIR3000(Surveillance et Alerte Foudre par Interometrie Radioelectrique)定位网7年共423次雷暴的闪电资料,并按照雷暴产生闪电多少,同时参考雷达回波和雷暴持续时间,将雷... 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和SAFIR3000(Surveillance et Alerte Foudre par Interometrie Radioelectrique)定位网7年共423次雷暴的闪电资料,并按照雷暴产生闪电多少,同时参考雷达回波和雷暴持续时间,将雷暴划分为弱雷暴(≤1000次)、强雷暴(>1000次且≤10000次)和超强雷暴(>10000次),分析了北京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等级雷暴对闪电分布的贡献。北京总闪电密度最大值约为15.4 flashes km-2a(^-1),平均值约为1.9 flashes km^-2a(^-1),大于8 flashes km^-2a(^-1)的闪电密度高值区基本分布在海拔高度200 m等高线以下的平原地带。不同强度雷暴对总雷暴闪电总量贡献不同,弱雷暴(超强雷暴)次数多(少),产生的闪电少(多),超强雷暴和强雷暴产生的闪电分别占总雷暴闪电的37%和56%。不同强度雷暴对总雷暴的闪电密度高值中心分布和闪电日变化特征影响显著,昌平区东部、顺义区中东部和北京主城区是总雷暴闪电密度大于12 flashes km-2a(-1)的三个主要高值区中心,前两个高值中心受强雷暴影响大,而主城区高值中心主要受超强雷暴影响。总雷暴晚上频繁的闪电活动主要受超强雷暴和强雷暴影响,这两类雷暴晚上闪电活动活跃,分别占各自总闪电的69%和65%,而弱雷暴闪电活动白天陡增很快,对总雷暴午后的闪电活动影响大。另外,不同下垫面条件闪电日变化差异大,山区最强的闪电活动出现在白天,午后闪电活动增强很快,主峰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8:00,而平原最强的闪电活动发生在晚上,平原(山麓)的主峰值比山区推迟了约1.5小时(1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闪电 时空分布 BLNET(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 safir3000定位网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Total Lightning Activity in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 Stratiform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over Beijing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冬霞 郄秀书 +1 位作者 熊亚军 冯桂力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66-878,共13页
Data from the Beijing SAFIR 3000 lightn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Doppler radar provided some insights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stratiform (LLTS) meso... Data from the Beijing SAFIR 3000 lightn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Doppler radar provided some insights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stratiform (LLT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over Beijing on 31 July 2007. Most of the lightning in the LLTS-MCS was intracloud (IC) lightning, while the mean ratio of positive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to –CG lightning was 1: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e majority of CG lightning occurred in the convective region of the radar echo, particularly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front. Little IC lightning and little +CG lightning occurred in the stratiform reg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G lightning indicated that the storm had a tilted dipole structure given the wind shear or the tripole charge structure. During the storm’s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IC lightning occurred at an altitude of ~9.5 km; the lightning rate reached its maximum at 10.5 km, the altitude of IC lightning in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storm. When the thunderstorm began to dissipate, the altitude of the IC lightning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rainfall on the ground, although the peak value of rainfall appeared 75 min later than the peak lightn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cloud to ground (CG) lightning intracloud (IC) lightning safir 3000
下载PDF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京校 宋海岩 +2 位作者 肖稳安 杜晓宾 郭凤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利用具有总闪观测能力的SAFIR3000在2005—2007年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天津、唐山、廊坊等)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云闪和地闪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闪高发时段在15:00—次日00:00,峰值在19:00,高发月份在6—8月,峰值在7月;云闪空间... 利用具有总闪观测能力的SAFIR3000在2005—2007年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天津、唐山、廊坊等)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云闪和地闪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闪高发时段在15:00—次日00:00,峰值在19:00,高发月份在6—8月,峰值在7月;云闪空间分布高值区在北京东北部、天津北部、承德西南部一带,约为30次/(km2·a);云闪平均高度(海拔高度)日变化差异不大,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高度在9~10km的云闪最多,占云闪总次数的10.97%。地闪高发时段、月份、地闪高值区(密度约为5次/(km2·a))与云闪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云闪日分布多为单峰,而地闪为双峰,云闪高值时段开始与结束时间均比地闪早;云闪空间分布高值区密度约为地闪的6倍。3a平均正闪占地闪总数百分比为16.44%,夏季该百分比较低,春秋季较高,其月际变化与正闪次数月际变化相反。总闪时空分布特征和云闪更为相似,总闪高值区分布和卫星探测得到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闪(云闪和地闪) 时空特征 safir3000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下载PDF
舰船防雷保障方法研究
4
作者 夏光滨 曹祥村 赵伟东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6年第4期9-11,共3页
舰船上电子设备安装密集、使用频繁,雷电的电特性会对舰船电子设备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所以雷电监测是舰船水文气象保障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内容,防雷预警工作的任何纰漏都将直接导致保障任务的失败,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文章通过研究... 舰船上电子设备安装密集、使用频繁,雷电的电特性会对舰船电子设备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所以雷电监测是舰船水文气象保障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内容,防雷预警工作的任何纰漏都将直接导致保障任务的失败,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文章通过研究雷电产生发展的物理规律,分析目前我国较先进的闪电监测设备——多普勒天气雷达和SAFIR3000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更为准确、可靠的保障方式,并成功地应用于舰船水文气象保障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多普勒天气雷达 safir3000
下载PDF
飑线系统中的闪电辐射源分布特征及云内电荷结构讨论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冬霞 郄秀书 +2 位作者 王志超 吴学珂 潘伦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18-526,共9页
本文利用SAFIR3000闪电定位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3日发生于北京的飑线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并讨论了电荷结构,发现闪电都集中分布在飑线的前部线状强回波区域内,仅在消散阶段在层云降水回波内发生的闪电数目明显增... 本文利用SAFIR3000闪电定位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3日发生于北京的飑线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并讨论了电荷结构,发现闪电都集中分布在飑线的前部线状强回波区域内,仅在消散阶段在层云降水回波内发生的闪电数目明显增加.通过闪电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闪电与对流降水整体相关系数达到了0.82,云闪与对流降水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76,表明闪电的发生与雷暴云内动力和微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基于闪电的辐射源分布特征,讨论了飑线内电荷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飑线成熟阶段,闪电辐射源密度的分布呈现出双层结构的分布特征,下部的闪电辐射源中心位于4 km高度处,上部的辐射源中心位于11 km高度处,根据闪电双向先导的传输方式,闪电辐射源密度高值区对应于负先导在正电荷区的传播,飑线对流云区内总体呈现出中间为负电荷区,上部和下部分别为正电荷区的三极性的电荷结构:上部正电荷区位于10—12 km高度处,中部负电荷区位于8—10 km高度处,下部正电荷区位于4—7 km高度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闪电辐射源 电荷结构 safir300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