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自主体能训练(SAPT)APP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周永福 曾志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第1X期56-58,共3页
为解决高校学生体育选修课体能测评集中上课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自身的体能状况,从大学生体能训练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一款能圈定运动场经纬度坐标设定场地范围,记录每一次运动的信息与轨迹的APP系统,便于高校体育管理者结合从学生的自主... 为解决高校学生体育选修课体能测评集中上课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自身的体能状况,从大学生体能训练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一款能圈定运动场经纬度坐标设定场地范围,记录每一次运动的信息与轨迹的APP系统,便于高校体育管理者结合从学生的自主体能训练的运动数据情况与人体运动学知识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方式调整与指导,增加大学生体育课更具有自主性。对于大中专学生体育自修课程的拓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体能训练 高校学生 体能测试 APP
下载PDF
制造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家系统——SAPT
2
作者 米拉西克(U.R.Milacic) 莫继红 《成组生产系统》 1989年第5期52-58,共7页
工艺规程自动设计技术系统(SAPT)是设计人员的专家系统中的一部分。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进展给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来说,实际可用的知识量是很大的,利用知识工程的方法,是有可能建立... 工艺规程自动设计技术系统(SAPT)是设计人员的专家系统中的一部分。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进展给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来说,实际可用的知识量是很大的,利用知识工程的方法,是有可能建立更多的复杂的CAPP系统的。 在推理策略中,我们采用了成组技术(GT)和典型工艺(TT)的概念。为了给零件组确定综合零件,成组技术处理零件的成组与分类问题运用了模式识别技术。利用自动机的理论,得出了能评价典型工艺策略规划的工艺规程设计功能结构的一些理论概念。 在贝尔格来德大学先进工艺实验室,研制了一个针对CNC加工中心的专家系统。最近五年内,为了收集准确的加工数据和为SAPT专家系统建立知识库,为不同的制造厂家加工了大量的箱体类工件,得到的结果令人振奋,并且进一步努力已经集中于扩大系统能到其它不同的机床上使用,利用成组技术的概念并能适用于回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工艺规程设计 sapt
下载PDF
TATB二聚体分子间作用力及其气相几何构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华杰 肖鹤鸣 董海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01-1109,共9页
采用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定量地求得TATB分子间的静电、交换排斥、诱导和色散等分子间作用能项,从理论上揭示了TATB分子间作用本质;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密度泛函在研究TATB二聚体时的适合性问题.结果表明:(1)在有分子间氢键的TATB二... 采用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定量地求得TATB分子间的静电、交换排斥、诱导和色散等分子间作用能项,从理论上揭示了TATB分子间作用本质;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密度泛函在研究TATB二聚体时的适合性问题.结果表明:(1)在有分子间氢键的TATB二聚体中,库仑力足以与交换排斥力相抗衡,起主导作用.(2)含分子间氢键的气相TATB二聚体的合理几何构型为平面型结构,此结构的产生与色散力无关,因此不管泛函是否含有近程色散作用,均应预测到这种强极性的平面型结构.(3)在无分子间氢键的TATB二聚体中,库仑力难以与交换排斥力相抗衡,色散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4)在这种情况下,未含有近程色散作用的密度泛函不可能给出合理构型.恰好相反,含有近程色散作用的密度泛函PBE0却能正确地预测到具有“平行重叠”结构且呈微弱极性的TATB二聚体,色散力是导致这种构型产生的根本原因.“平行重叠”TATB二聚体是典型的色散体系,其色散力占绝对主导地位并极有可能起源于两个TATB分子上π电子的相互作用.(5)对于所有TATB二聚体,色散力或很显著或起主导作用.由于密度泛函或未含有近程色散,或只能部分地把近程色散表达出来,这样使得当前所有密度泛函不可能精确求得这些二聚体的作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DFT) 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 1 3 5-三胺基-2 4 6-三硝基苯(TATB)
下载PDF
BeH_2与HX(X=F,Cl,Br,I)形成的二氢键复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本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红 陈燕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4-1978,共5页
对BeH2与HX(X=F,Cl,Br,I)形成的二氢键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本质进行了探讨.在MP2/6-311++G(3d,3p)水平优化、频率验证,得到复合物的分子结构,用分子间距离及电子密度拓扑理论确认BeH2与卤化氢已形成了二氢键型复合物.在MP2/6-311++G(3d,... 对BeH2与HX(X=F,Cl,Br,I)形成的二氢键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本质进行了探讨.在MP2/6-311++G(3d,3p)水平优化、频率验证,得到复合物的分子结构,用分子间距离及电子密度拓扑理论确认BeH2与卤化氢已形成了二氢键型复合物.在MP2/6-311++G(3d,3p)水平下进行基函数重叠误差(BSSE)校正后的结合能在-14.468kJ·mol-1到-5.464kJ·mol-1之间.用对称匹配微扰理论(SAPT)对复合物的结合能进行分解,结果表明,BeH2…HX二氢键复合物中静电能对总吸引能的贡献都是最主要的,但交换排斥能、诱导能、色散能对总结合能的贡献也很重要.从BeH2…HF到BeH2…HI,诱导能对总吸引能的贡献从37.8%逐渐减小到24.0%.而色散能对总吸引能的贡献从BeH2…HF体系中的16.0%逐渐增加到BeH2…HI体系中的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键 sapt BeH2 卤化氢
下载PDF
传统氢键(X-H…Y)还是X-H…π相互作用?--无机苯与卤化氢相互作用本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雪 王一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85-1390,共6页
在MP2/6-311++G**水平对无机苯(B3N3H6)与卤化氢HX(X=F,Cl,Br,I)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B3N3H6-HX(X=F,Cl,Br,I)体系的平衡几何结构中,HX的H原子倾向于指向B3N3H6环上的N原子,且从HF到HI相互作用强度依次减弱.与苯-卤化... 在MP2/6-311++G**水平对无机苯(B3N3H6)与卤化氢HX(X=F,Cl,Br,I)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B3N3H6-HX(X=F,Cl,Br,I)体系的平衡几何结构中,HX的H原子倾向于指向B3N3H6环上的N原子,且从HF到HI相互作用强度依次减弱.与苯-卤化氢体系比较,除与HF相互作用B3N3H6较C6H6强外,其余体系B3N3H6均较C6H6弱(结合能数值相差4kJ/mol左右).对称匹配微扰理论(SAPT)能量分解结果说明静电、诱导和色散力对描述B3N3H6-卤化氢体系的相互作用都很重要,从HF到HI静电能占总吸引作用能的百分比逐渐减少,色散能占总吸引作用能的百分比逐渐增加,这种变化趋势与苯-卤化氢体系比较类似,表明B3N3H6与卤化氢的相互作用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传统氢键作用趋势减弱,X—H…π相互作用趋势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苯(B3N3H6) 分子间相互作用 对称匹配微扰理论(sapt) 能量分解
下载PDF
CH_3Cl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胡宗超 刘红 王一波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在MP2/6-311++G(3d,3p)电子相关校正水平上,对CH3C l二聚体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进行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发现有三种势能面上极小点的构型。进一步在高级电子相关校正的MP4SDTQ、CCSD(T)/6-311++G(3df,3pd)方法水平上,对其中具有平面环... 在MP2/6-311++G(3d,3p)电子相关校正水平上,对CH3C l二聚体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进行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发现有三种势能面上极小点的构型。进一步在高级电子相关校正的MP4SDTQ、CCSD(T)/6-311++G(3df,3pd)方法水平上,对其中具有平面环状C2h对称性的总能量最小的构型进行精确计算,得到CH3C l二聚体的结合能为-8.764KJ/mol。能量分解表明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色散与静电相互作用相近,色散与静电作用能分别占总吸引能的41.8%和38.1%。分析了二聚体的谐振频率,并进行了频率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Cl 二聚体 结合能 sapt 能量分解
下载PDF
C-H- - -π相互作用本质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吴文胜 郭海福 +2 位作者 郑柏树 蔡铁军 舒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MP2/6-311G(d,p)水平上,对甲烷与甲苯、苯甲醚、苯硫酚、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等给电子取代苯之间以及甲烷与氟苯、氯苯、溴苯、碘苯、三氟甲基苯、苯甲酸乙酯、苯甲基甲酮和三氯甲基苯等吸电子取代苯之间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 在MP2/6-311G(d,p)水平上,对甲烷与甲苯、苯甲醚、苯硫酚、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等给电子取代苯之间以及甲烷与氟苯、氯苯、溴苯、碘苯、三氟甲基苯、苯甲酸乙酯、苯甲基甲酮和三氯甲基苯等吸电子取代苯之间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采用SAPT对所得到的所有稳定构型的相互作用能进行了能量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随苯环上取代基团的给电子能力的增强(或吸电子能力的增强)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色散作用在此类相互作用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π相互作用 sapt 色散作用
下载PDF
[Cl-M-PH_3]_2(M=Cu,Ag,Au)复合物亲金属效应的理论计算
8
作者 孙涛 王一波 《贵州科学》 2016年第4期64-69,共6页
依照高级电子相关校正理论CCSD(T)/aug-cc-p VTZ的水平,对[Cl-M-PH3]2(M=Cu,Ag,Au)复合物的亲金属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相互作用能整体差别不大,亲银作用较强,亲金次之,亲铜较弱。用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对这些复合物的结合能进... 依照高级电子相关校正理论CCSD(T)/aug-cc-p VTZ的水平,对[Cl-M-PH3]2(M=Cu,Ag,Au)复合物的亲金属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相互作用能整体差别不大,亲银作用较强,亲金次之,亲铜较弱。用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对这些复合物的结合能进行能量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由Cu到Au,静电能、诱导能和色散能逐渐增大,诱导占主要吸引作用的58%以上,起主导作用,静电和色散能相差不大,其中[Cl-Ag-PH3]2的诱导能比[Cl-Au-PH3]2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金属效应 分子间相互作用 sapt 能量分解
下载PDF
C_6H_6与AgCl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9
作者 孙涛 王一波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3-26,59,共5页
用高精度量子化学CCSD(T)方法,优化C_6H_6…AgCl复合物几何结构,发现两种可能存在的构型,其中较稳定的一种具有Cs对称性,Cl-Ag指向苯环碳-碳键中心,另一种具有C6v对称性,Cl-Ag指向苯环中心,它们的结合能分别为-93 k J/mol和-69 k J/mol,... 用高精度量子化学CCSD(T)方法,优化C_6H_6…AgCl复合物几何结构,发现两种可能存在的构型,其中较稳定的一种具有Cs对称性,Cl-Ag指向苯环碳-碳键中心,另一种具有C6v对称性,Cl-Ag指向苯环中心,它们的结合能分别为-93 k J/mol和-69 k J/mol,C_6H_6与AgCl的相互作用远大于C_6H_6与HCl的作用。SAPT对称匹配微扰理论能量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在C_6H_6与AgCl分子间的π…Ag相互作用中,诱导作用是主要的吸引作用,色散及静电作用的贡献较小,然而C_6H_6与HCl相互作用则是以静电和色散为主要的吸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Ag相互作用 CCSD(T) sapt 电荷迁移
下载PDF
CO_(2)置换CH_(4)水合物技术中主、客体分子间作用的DFT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浩 颜克凤 +3 位作者 李小森 陈朝阳 张郁 徐纯刚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0,共10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新型清洁能源,围绕CO_(2)置换CH_(4)水合物技术的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开采和减少全球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置换机理的解析是CO_(2)置换CH_(4)水合物技术的关键问题,对提升置换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阐述置... 天然气水合物是新型清洁能源,围绕CO_(2)置换CH_(4)水合物技术的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开采和减少全球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置换机理的解析是CO_(2)置换CH_(4)水合物技术的关键问题,对提升置换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阐述置换机理的本质,采用量子力学(QM)方法对水合物中主、客体双分子聚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利用不同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双分子聚体的结构及单点能进行计算分析,在对CO_(2)置换CH_(4)水合物过程的研究中,获得QM方法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单点能计算的较优的计算参数。采用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进行能量分析,解析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各分子的贡献,并通过计算波函数信息分析约化密度梯度函数(RDG)、独立梯度模型(IGM)和静电势,定向研究主、客体分子间最主要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O_(2)置换CH_(4)水合物过程中主、客体分子间的作用主要由静电作用贡献,色散和诱导作用占比较小;在置换过程中,客体分子由CH_(4)转变为CO_(2)时色散作用影响减弱,静电作用影响加强。因此,静电作用是置换过程的关键,提高与H2O的静电作用是提升置换效率的有效方法。所得结果为CO_(2)置换CH_(4)水合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CO_(2)置换CH_(4)水合物过程 量子力学 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 密度泛函理论(DFT)
下载PDF
硼、氮取代二聚苯中碳原子导致层间相互作用本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兴红 陈颖 +1 位作者 郑小玉 王一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1-567,共7页
在MP2/aug-cc-pVTZ水平下优化了二聚苯及其碳被硼、氮原子取代的几何构型;计算了这些二聚体的CCSD(T)/CBS相互作用能;并用SAPT2+/aug-cc-pVDZ分析了相互作用能成分.探索了硼、氮取代二聚苯中碳原子所导致层间相互作用本质变化.结果表明... 在MP2/aug-cc-pVTZ水平下优化了二聚苯及其碳被硼、氮原子取代的几何构型;计算了这些二聚体的CCSD(T)/CBS相互作用能;并用SAPT2+/aug-cc-pVDZ分析了相互作用能成分.探索了硼、氮取代二聚苯中碳原子所导致层间相互作用本质变化.结果表明:稳定构型而言,从苯(C6H6)、1-氮-2-硼杂苯(BNC4H6)、1,3-二氮-2,4-二硼杂苯(B2N2C2H6)二聚体的平行移位(PD)构型向无机苯(B3N3H6)二聚体的夹心(S)构型转变,其中C6H6和B3N3H6二聚体稳定构型的堆叠型式分别与之相对应的石墨烯(GE)和六方氮化硼(h-BN)2D层间材料的堆叠型式相一致.硼、氮原子取代二聚苯中的碳原子后使其相互作用能增大,其中BNC4H6和B2N2C2H6二聚体的相互作用能增大较为明显.所研究体系二聚体稳定构型均以色散能为主导、静电能次之、诱导能相对较小.硼、氮取代二聚苯中碳原子后其静电能对总吸引能的贡献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氮取代二聚苯 CCSD(T)/CBS sapt2+ 相互作用本质
下载PDF
苯-卤素(X_2,X=F,Cl,Br,I)相互作用本质的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雪 孙涛 王一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1-547,共7页
在MP2水平下对被定义为"电荷转移复合物(CTC)"的苯(C6H6)-卤素分子X2(X=F,Cl,Br,I)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在优化所得C6H6-X2(X=F,Cl,Br,I)复合物的平衡几何结构中,卤素分子X2接近垂直指向苯环上碳-碳双键的中心.自... 在MP2水平下对被定义为"电荷转移复合物(CTC)"的苯(C6H6)-卤素分子X2(X=F,Cl,Br,I)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在优化所得C6H6-X2(X=F,Cl,Br,I)复合物的平衡几何结构中,卤素分子X2接近垂直指向苯环上碳-碳双键的中心.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果表明,苯-卤素体系中电荷转移的数量很少.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ymmetry-adapted perturbation theory,SAPT)能量分解结果显示,在4个复合物体系中,静电作用的贡献相对较小(只占总吸引作用的20%左右),对于C6H6-F2体系,色散作用是其主要吸引作用,对于C6H6-Cl2,C6H6-Br2和C6H6-I2体系,诱导作用则是其主要的吸引作用,从F到I,色散作用逐渐减弱,诱导作用逐渐增强,表明在电子相关水平上将苯-卤素体系称为"电荷转移复合物"的说法并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复合物 双卤分子 分子间相互作用 对称匹配微扰理论
下载PDF
HCN(HNC)与NH_3,H_2O和HF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朝旭 张敬畅 曹维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0-324,共5页
在MP2/aug-cc-pVTZ水平上,对HCN(HNC)与NH3,H2O和HF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型复合物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通过在相同水平上的频率验证分析发现了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形式是HCN(HNC)作为质子供体或作为质子受体形成的复合物.基组... 在MP2/aug-cc-pVTZ水平上,对HCN(HNC)与NH3,H2O和HF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型复合物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通过在相同水平上的频率验证分析发现了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形式是HCN(HNC)作为质子供体或作为质子受体形成的复合物.基组重叠误差对总相互作用能的影响均小于3.34 kJ/mol.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研究了单体和复合物中的原子电荷和电荷转移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Symmetry Adapted Perturbation Theory)能量分解结果表明,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静电作用与诱导作用占主导地位,而诱导作用与复合物的电荷转移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N(HNC) 分子间相互作用 基组重叠误差 自然键轨道 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
下载PDF
一个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的微机化技术与微机版程序的工程应用
14
作者 华伯浩 俞桂平 张国彬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1992年第6期31-35,41,共6页
本文介绍了实现大型有限元程序微机化的若干开发技术与微机版有限元程序的性能、特色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有限元 微机化技术 sapt
下载PDF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HCCF and HCCR(R=F,Cl,Br)
15
作者 WANG Zhao-xu ZHENG Bai-shu +1 位作者 ZHANG Jing-chang CAO Wei-li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29-935,共7页
Geometries, interaction energi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for four types of dimers(hydrogen bonded, halogen bonded, π-halogen bonded, and ~r-hydrogen bonded) between HCCF and HCCR(R=F, CI, Br) were studied via M... Geometries, interaction energi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for four types of dimers(hydrogen bonded, halogen bonded, π-halogen bonded, and ~r-hydrogen bonded) between HCCF and HCCR(R=F, CI, Br) were studied via MP2/6-31 1++G(d,p) ab initio calc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zr-hydrogen bonded dimers turns out to b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dimers, with the interaction energies --4.611 kJ/mol for HCCF-HCCF, -4.700 kJ/mol for HCCF-HCCC1, and -4.850 kJ/mol for HCCF-HCCBr respectively at the CCSD(T)/6-311++ G(d,p)//MP2/6-31 1++G(d,p) level.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prevalent in these dimers, the interaction energies were decomposed into physically distinct energy components with the aid of the symmetry adapted perturbation theory(SAPT). The dispersion force is found to be the main origin of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hydrogen bonded and halogen bonded dimers. In the π-halogen bonded system, the dispersion is the major bonding force in HCCF-HCCF and HCCF-HCCC1, while the induction ener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HCCF-HCCBr. However, both the dispersion and electrostatic energy play a key role in π-hydrogen bonded di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 initio calculation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sapt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最速逼近微扰理论
16
作者 陈昌远 杨建宋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6期52-57,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量子体系基态的计算方案,最速逼近微扰理论。它通过逐步计入激发态的贡献来提高计算精度,且避免了瑞利-薛定谔微扰理论计算高级修正必须进行无穷求和和最陡下降微扰理论必须计算微扰哈密顿量二次和三次方矩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量子体系基态的计算方案,最速逼近微扰理论。它通过逐步计入激发态的贡献来提高计算精度,且避免了瑞利-薛定谔微扰理论计算高级修正必须进行无穷求和和最陡下降微扰理论必须计算微扰哈密顿量二次和三次方矩阵元的困难,因而有更大的实用性。所举的计算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案比瑞利-薛定谔微扰理论和最陡下降微扰理论的计算精度高,而计算工作量却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速逼近 基态计算
下载PDF
乙硼烷与HX(X=F,Cl,Br)之间的二氢键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 陈燕芹 +1 位作者 陈健 杨玉琼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对乙硼烷与HX形成的二氢键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本质进行探讨。在MP2/6-311++G(3d,3p)水平优化、频率验证所得复合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分子间距离及H…H间的拓扑参数,确认B_2H_6与卤化氢形成二氢键复合物。在MP2/6-311++G (3d,3p)水平校正B... 对乙硼烷与HX形成的二氢键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本质进行探讨。在MP2/6-311++G(3d,3p)水平优化、频率验证所得复合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分子间距离及H…H间的拓扑参数,确认B_2H_6与卤化氢形成二氢键复合物。在MP2/6-311++G (3d,3p)水平校正BSSE后的结合能在-7.0124 kJ/mol~-4.6652 kJ/mol之间。用对称匹配微扰理论(SAPT)分解结合能,结果静电作用是B_2H_6与HX形成二氢键复合物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的推动力,但又并不完全是静电所致,总之,静电、诱导、色散等作用对二氢键的形成都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键 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 B2H6 卤化氢
原文传递
氯代乙炔HCCCl与卤代乙炔HCCR(R=Cl,Br)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朝旭 刘和秀 +3 位作者 郑柏树 于贤勇 李筱芳 易平贵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7,共4页
在MP2/6-311++G(d,p)水平上,对氯代乙炔HCCCl与卤代乙炔HCCR(R=Cl,Br)分子间所有可能存在的复合物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通过相同水平上的频率验证分析发现了3类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卤键型(I)、π-卤键型(II)和π-氢键型(II... 在MP2/6-311++G(d,p)水平上,对氯代乙炔HCCCl与卤代乙炔HCCR(R=Cl,Br)分子间所有可能存在的复合物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通过相同水平上的频率验证分析发现了3类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卤键型(I)、π-卤键型(II)和π-氢键型(III).其中,π-氢键是最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SAPT(Symmetry Adapted Perturbation Theory)能量分解结果表明:在构型I复合物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中,色散能占主导地位;在构型II复合物中,诱导作用是最重要的吸引作用;而在构型III复合物中,静电能和色散能大小相当,两者一起决定了复合物相互作用能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乙炔 分子间相互作用 sapt
原文传递
同核双卤分子X_2(X=F,Cl,Br,I)与C_2H_2相互作用本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19
作者 罗骏 李晓凤 +2 位作者 曹茂启 代虹镜 曾承露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用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对C_2H_2与X2(X=F,Cl,Br,I)相互作用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优化所得的4个稳定复合物相互作用能在-3.276 8^-10.639 5 k J/mol之间.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表明,形成复合物分子间的电荷转移量都很少,在0.002 3~... 用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对C_2H_2与X2(X=F,Cl,Br,I)相互作用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优化所得的4个稳定复合物相互作用能在-3.276 8^-10.639 5 k J/mol之间.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表明,形成复合物分子间的电荷转移量都很少,在0.002 3~0.013 2之间.SAPT2能量分析显示,从F到I,静电能和诱导能先增大后减小,交换能和色散能逐渐增强,相互作用能依次增强.复合物稳定构型的相互作用能中静电能占主导作用,对吸引能的贡献比例在C_2H_2 F2中最大(57.3%),在C_2H_2 I2中最小(49.7%);其次为色散能,在吸引能中所占的比例在21.9%(C_2H_2 F2)~31.2%(C_2H_2 I2)之间;诱导能在吸引能中所占的比例最小,均小于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 乙炔 双卤分子
原文传递
卤化氢HX(X=F,Cl,Br,I)与C_2H_2相互作用本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骏 曾承露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在MP2水平上,采用全电子基组,对C2H2与HX(X=F,Cl,Br,I)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构型优化同时进行频率验证,得到4个T型结构的稳定复合物,相互作用能在-12.761~-7.086kJ/mol之间.自然键轨道(NBO)与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表明,形成复合物... 在MP2水平上,采用全电子基组,对C2H2与HX(X=F,Cl,Br,I)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构型优化同时进行频率验证,得到4个T型结构的稳定复合物,相互作用能在-12.761~-7.086kJ/mol之间.自然键轨道(NBO)与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表明,形成复合物分子间的电荷转移量都很少,最大仅为0.009a.u.,作用强度与氢键类似.对称性匹配微拢理论(SAPT)能量分解数据表明,对于C2H2…HX(X=F,Cl,Br,I)体系,从F到I,静电作用逐渐减弱,色散作用逐渐增强;相互作用能中对吸引能的贡献主要为静电能和色散能,二者之和占到80%以上,诱导能所占的比例很小,卤化氢与乙炔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为静电作用和色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卤化氢 乙炔 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