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SD大鼠血清、脑脊液中NSE、MBP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1
作者 牛莉莉 王亚萍 +2 位作者 张英 李建明 阎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26-2229,223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SD大鼠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购买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造模手术,将术后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SD大鼠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购买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造模手术,将术后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术后8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在8 h、12 h、1 d、3 d、5 d、7 d及21 d时间段采集腹腔静脉血及抽取延髓脑脊液后,断头取脑,进行0.4%的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大脑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并检测NSE及MB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对血清、脑脊液NSE、MB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组血清、脑脊液中NSE和MBP水平在术后8 h开始升高,3 d达峰值,7 d下降至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8 h至5 d,脑脊液NSE和MBP水平明显高于血清。血清、脑脊液NSE、MB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脑脊液中NSE、MBP为脑梗死的新型标志物,通过动物实验可为临床患者标本采集推荐最佳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动物模型 外周静脉血 脑脊液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卒中 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obesity model induced by two kinds of high fat diet in Sprague-Dawley rats
2
作者 Shanlei Zhang Wenqing Mo +3 位作者 Xi Rong Fang Wei Hong Liu Fuling Huang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obese Sprague-Dawley(SD)rats model induced by lard oil high-fat(HF)diet or purified HF diet. Methods: SD weanling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D1 group,where r...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obese Sprague-Dawley(SD)rats model induced by lard oil high-fat(HF)diet or purified HF diet. Methods: SD weanling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D1 group,where rats were fed by lard oil HF diet;D2 group,where rats were fed by purified HF diet;C group,where rats were fed on chow. After 12 weeks,diet-induced obesity rat(stop 33% based on weight)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study,and the rest rats from group D1 and D2 were excluded. The food intake and weight were weighted daily and weekly,respectively. The subcutaneous,visceral and total fat contents of rats was measured by 256-row CT scan and the Lee index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ly. The kidney,liver,testis,spleen and heart were weighted respectively. Serum leptin and insulin levels were quantified. The pathology in liver and adipose tissues were analyzed by HE stainin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was used to compare the glucose tolerance ability. 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H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triglyceride(TG)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TNF-α were detected as well. Results: After 12 weeks,the body weight,subcutaneous fat,visceral fat,total fat mass,wet weight of liver,kidney and heart,area under blood glucose curve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insulin,leptin,T-CHO,LDL-C,TG,IL-6 and TNF-α in group D2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ose of group C and group D1. HDL-C of group D2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P<0. 05). The visceral fat,total fat content and HDL-C in group D1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group C(P<0. 05). Steatosis and enlarged adipocyte were found in the livers of rats in group D1 and D2,and the lesion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group D2. Conclusion: Purified HF diet was more effective in inducing metabolic abnormalities,steatosis,peripheral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obese SD rat models. But lard oil HF diet was more economical when only inducing visceral steatosis was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fat diet weanling sd rats diet-induced obesity model
下载PDF
SD大鼠阳虚便秘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彭成 王岚 赵小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7-409,共3页
目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阳虚便秘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山西白醋加活性炭冰水法制作阳虚便秘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在体结肠肌电等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胃肠激素、肠神... 目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阳虚便秘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山西白醋加活性炭冰水法制作阳虚便秘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在体结肠肌电等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胃肠激素、肠神经递质等客观指标。结果造模后,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表现为:腹胀、披毛蓬松、倦怠蜷缩、体重减轻、大便色黑、干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动物的首粒排便时间明显延迟,6h内排便粒数明显减少,结肠收缩频率明显降低、结肠收缩幅度减弱,胃肠激素、肠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经通便灵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和指标明显改善。造模后动物恢复6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首粒排便时间和6h内排便粒数仍有差异。结论应用山西白醋加活性炭冰水能复制出稳定的SD大鼠阳虚便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便秘 sd大鼠 模型 建立 评价
下载PDF
SD大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史琦 李春雷 +4 位作者 孔艳华 龙泓竹 李阳溪 阎玥 李友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887-289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致敏液成分、致敏液注射部位、激发液浓度、激发时长所造成的SD大鼠哮喘模型的差异,旨在建立一种较为成功的哮喘大鼠模型。方法:分别以10%OVA/Al(OH)3混合液1 mL和10%OVA/Al(OH)3+百日咳杆菌混合液1 mL作为致敏液;注射部... 目的:观察不同致敏液成分、致敏液注射部位、激发液浓度、激发时长所造成的SD大鼠哮喘模型的差异,旨在建立一种较为成功的哮喘大鼠模型。方法:分别以10%OVA/Al(OH)3混合液1 mL和10%OVA/Al(OH)3+百日咳杆菌混合液1 mL作为致敏液;注射部位分为腹腔注射和五点注射(双侧足心、双侧腹股沟皮下、腹腔);以1%OVA或2%OVA作为激发液;激发时间包括7 d和21 d;经上述方法不同组合叠加造模后评价大鼠的一般活动状态、肺组织病理及肺功能检测结果。结果:OVA+百日咳腹腔注射组和OVA+百日咳五点注射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典型的哮喘症状,OVA腹腔注射组1部分大鼠出现较轻程度的哮喘症状,其余各组哮喘症状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OVA+百日咳五点注射组大鼠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管腔狭窄、黏液栓生成、支气管痉挛;OVA腹腔注射组1和OVA+百日咳腹腔注射组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较多;其余各组病理改变不明显。肺功能结果显示:叠加了百日咳后的腹腔注射组和五点注射组大鼠的I值和Rn值均较单纯OVA腹腔注射组升高,五点注射组大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升高更加明显(P<0.01)。结论:OVA结合灭活百日咳杆菌共同致敏、多点皮下注射联合腹腔注射能比较成功的构建SD大鼠哮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哮喘 造模 模型评价
下载PDF
SD大鼠寒积里实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嬛 吴丽 +4 位作者 李杰 郭辉 刘晓 蔡皓 蔡宝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制作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尾部温度测量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肠神经递质、胃...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SD大鼠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制作寒积里实证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变化,进行模型动物的排便和尾部温度测量实验,检测模型动物的肠神经递质、胃肠激素、cAMP和cGMP等客观指标。结果造模后,模型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表现为:披毛蓬松、好聚集饲养笼一端、大便干燥,摄食量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的6 h排便粒数明显减少,尾部温度明显降低,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分泌紊乱,cAMP/cGMP降低,经大黄附子汤治疗后,上述症状和指标改善。结论应用先冰水后高岭土灌胃方法能复制出稳定的SD大鼠寒积里实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积里实 sd大鼠 模型 建立 大黄附子汤 评价
下载PDF
复合方法制备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安邦 黄昕 +1 位作者 李令根 赵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建立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组(B组)、复合方法造模组(C组)。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维生素D3(Vit D3),C组在高脂饮食的...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建立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组(B组)、复合方法造模组(C组)。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维生素D3(Vit D3),C组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Vit D3腹腔注射、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免疫损伤法、Fe SO4(饮水)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4周后处死,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光镜下观察,A组SD大鼠未出现动脉硬化改变,B组仅出现轻度动脉硬化病变,C组出现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改变;A组血清TC、TG、LDL分别为(2.82±0.26)mmol/L,(1.69±0.31)mmol/L,(1.62±0.26)mmol/L,B组分别为(3.68±0.41)mmol/L,(0.95±0.21)mmol/L,(2.19±0.35)mmol/L,C组分别为(4.33±0.28)mmol/L,(0.99±0.13)mmol/L,(2.19±0.24)mmol/L,C组与A组比较升高显著(P<0.01),C组与B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结论:复合造模方法比高脂饮食联合Vit D3成模效果好,可以快速简便造成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方法 sd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下载PDF
SD大鼠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7
作者 易憬 熊飞 +7 位作者 苏良平 李庭庭 陈登 章慧平 杨兵 张盛龙 张宝珍 刘长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8期553-554,共2页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周期较短的SD大鼠腺性膀胱炎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模型组采用DH5α大肠埃希菌溶液(10^8~10^9CFU/100μL浓度),每隔2天灌注雌性SD大鼠膀胱以诱导产生腺性膀胱炎。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每...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周期较短的SD大鼠腺性膀胱炎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模型组采用DH5α大肠埃希菌溶液(10^8~10^9CFU/100μL浓度),每隔2天灌注雌性SD大鼠膀胱以诱导产生腺性膀胱炎。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每隔2天灌注膀胱;空白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同条件饲养。45d后收集膀胱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膀胱标本的腺性膀胱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01);对照组与空白组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肠杆菌多次膀胱灌注雌性SD大鼠诱导产生的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其病理表现与人类腺性膀胱炎具有相似性,适用于临床腺性膀胱炎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sd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SD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 被引量:21
8
作者 夏燕萍 陈刚 俞茂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607-2609,2614,共4页
目的构建、评价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NC组和MS组(每组16只),分别给予常规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每2周观测1次体重、身长、血压和空腹血糖,16周时取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血脂(胆固醇、... 目的构建、评价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NC组和MS组(每组16只),分别给予常规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每2周观测1次体重、身长、血压和空腹血糖,16周时取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HDL和LDL)及游离脂肪酸水平,计算Lee's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MS组与NC组比较具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的临床特征,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及血清游离脂肪酸升高,表现出显著的胰岛素抵抗。结论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方法可构建接近临床的代谢综合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模型 sd大鼠
下载PDF
SD大鼠咬合创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忻贤贞 杨旭 魏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 :观察并筛选得到最有效诱导SD大鼠咬合创伤的建模方法。方法 :选用实验级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 g,鼠龄10~12周。麻醉后,在其上颌后牙分别用Super-bond和Multi-link粘结不锈钢方丝、树脂、铸造半冠、铸造半冠联冠、使用选择性... 目的 :观察并筛选得到最有效诱导SD大鼠咬合创伤的建模方法。方法 :选用实验级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 g,鼠龄10~12周。麻醉后,在其上颌后牙分别用Super-bond和Multi-link粘结不锈钢方丝、树脂、铸造半冠、铸造半冠联冠、使用选择性激光熔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的半冠、SLM半冠联冠。粘结后,每天观察实验装置脱落率。采用SAS8.2软件包的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Super-bond或Multilink 2种方式,对脱落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黏结方式不影响脱落率的前提下,分析不同实验装置之间对脱落率的影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1)。结论:应用SLM技术制作的修复体,在SD大鼠咬合创伤模型中诱导咬合高点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sd大鼠 实验模型
下载PDF
不同配方高脂饲料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朱磊 路瑛丽 +1 位作者 冯连世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2-64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高脂饲料对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4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C组(SPF级繁殖鼠料),H1组(40%自配高脂饲料)、H2组(45%高脂饲料)、H3组(60%高脂饲料),每组10只。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饲养11周后大鼠...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高脂饲料对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4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C组(SPF级繁殖鼠料),H1组(40%自配高脂饲料)、H2组(45%高脂饲料)、H3组(60%高脂饲料),每组10只。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饲养11周后大鼠麻醉处死,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长、脂肪重量(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计算其脂体比、BMI和Lee’s指数;检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综合评估不同配方饲料对SD大鼠肥胖的影响。结果:(1)H2组大鼠自第8周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建模效率最高;(2)45%高脂饲料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C、TG和LDL-C浓度,而显著降低HDL-C浓度(P<0.05);(3)60%高脂饲料极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C和TG浓度(P<0.01),显著升高LDL-C浓度(P<0.05),而极显著降低HDL浓度(P<0.01);H2和H3组大鼠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脂体比和Lee’s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成功的判断标准:高脂饲料组体重显著增加,TC、TG、LDL-C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脂体比显著增加,Lee’s指数显著升高;且个体体重超过对照组平均体重20%。(2)喂饲6周是利用45%脂供能高脂饲料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最经济的建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高脂饲料 肥胖模型
下载PDF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0
11
作者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sd大鼠 线栓法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SD大鼠热应激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喜彬 巴彩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7期31-34,共4页
为了对热应激SD大鼠模型的制作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在霉菌培养箱内以40℃高温、50%相对湿度热攻击2 h,使热应激发生,对照组正常饲养,2 h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死亡个体... 为了对热应激SD大鼠模型的制作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在霉菌培养箱内以40℃高温、50%相对湿度热攻击2 h,使热应激发生,对照组正常饲养,2 h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死亡个体剖检、眼底静脉丛采血、检测各种理化指标和肝脏Hsp70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H升高,差异不显著(P>0.05),Na+、K+浓度降低,其中K+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蛋白TP、ALB、HB浓度下降,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酶ALT、GOT、ALP、LDH、CK活性均表现为升高,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SOD浓度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MDA浓度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Hsp70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模型组符合热应激指征,SD大鼠热应激模型制作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sd大鼠 模型
下载PDF
不同高脂饲料配方对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
13
作者 赵梓硕 朱玉光 +3 位作者 马燕山 李志伟 景永帅 谢英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53,共11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配方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差异,提高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成功率,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1组(HFD... 目的:比较3种不同配方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差异,提高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成功率,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1组(HFD1组)、高脂饲料2组(HFD2组)、高脂饲料3组(HFD3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饲料8周。造模期间记录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和摄食量。喂养8周后,采用腹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大鼠肝脏进行检查。取血和肝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的变化。肉眼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计算其肝指数和Lee’s指数。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配方高脂饲料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HFD1组、HFD2组、HFD3组大鼠精神变差、活动减少、脱毛现象加重、摄食量减少、体质量明显升高,肝指数、Lee’s指数显著提高,肝脏体积增大,边缘较钝,可见脂肪变性和沉积,且以HFD3组大鼠变化最为明显;HFD1组、HFD2组、HFD3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且HFD3组更为明显;HFD1组、HFD2组、HFD3组大鼠肝脏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肝内管状结构显示欠清,肝和脾的CT值比值明显降低,同/反相位图上肝脏实质信号差别明显,且HFD3组对于大鼠影像学变化影响更大。结论:三种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8周后,均可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但HFD3组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优于其他两组,病变相对严重,预计维持时间也更长,更适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和降脂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高脂饲料 动物模型 放射学 sd大鼠
下载PDF
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建立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严德辉 严律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用腹腔肝癌移植种鼠 (W2 56 2k)含癌细胞之腹腔液注入SD雄性幼鼠腹腔内行保种传代 ;同时行SD雄性幼鼠腋下及腹股沟皮下注射种植 ,7天后将皮下种植成功的大小约 1cm× 1cm×... 目的 探讨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用腹腔肝癌移植种鼠 (W2 56 2k)含癌细胞之腹腔液注入SD雄性幼鼠腹腔内行保种传代 ;同时行SD雄性幼鼠腋下及腹股沟皮下注射种植 ,7天后将皮下种植成功的大小约 1cm× 1cm× 1 .5cm实体瘤组织 ,切成 0 .2cm× 0 .2cm× 0 .3cm大的组织块 ,并植入SD成年雄性大鼠肝脏内制成移植性肝癌模型 ,于 7、1 0、1 3d分别处死大鼠 ,观察并记录模型鼠移植肝癌的大小、重量。结果 移植性肝癌模型成功率为 1 0 0 % (82 / 82 ) ,肿瘤自然消退率为零 (0 / 82 ) ,皮下接种成功率为 1 0 0 % (1 5/ 1 5) ,7天后 ,皮下接种的实体瘤平均重约 2 0 0mg ,而模型鼠的移植肝癌平均重约 39mg。结论 SD大鼠实验模型经济 ,其模型建立成功率高 ,肿瘤自然消退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肝癌 动物模型 肿瘤移植模型
下载PDF
电击法建立SD大鼠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婷 刘文超 +5 位作者 刘俊昌 李明星 郭蕾 卡热买提.阿布都克然木 张赫 张新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0期3316-3319,共4页
目的建立SD大鼠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并进行评价,探讨其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14只采用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方法建立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选用25 V电压,通电与间歇1∶5的电击量,每天不定... 目的建立SD大鼠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并进行评价,探讨其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14只采用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方法建立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选用25 V电压,通电与间歇1∶5的电击量,每天不定时剥夺大鼠睡眠时间2 h,共21 d),空白组12只正常喂养。21 d后观察2组大鼠体征、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身皮毛疏松散乱、发黄,眼色暗红,易激惹,且实验1,2,3周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同期空白组(P均<0. 05);自主活动测试中,模型组的垂直得分和水平得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 05),修饰次数明显多于空白组(P <0. 05);跳台测试中,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P <0. 05),错误次数明显多于空白组(P <0. 05)。结论电击法建立SD大鼠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方法简便、可靠、高效,可同时对多只大鼠进行模型建立,该造模方法可应用于探究焦虑型失眠的病因病机研究及焦虑型失眠疗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sd大鼠 焦虑 心理应激 失眠
下载PDF
新生SD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玲玲 殷萍 +3 位作者 邹华芳 旷寿金 谷永红 周建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891-2896,共6页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细菌性脑膜炎(BM)动物模型。方法11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实验组(n=30)、正常对照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实验组经小脑延髓池分别接种不同浓度B组链球菌Ⅲ(GBSⅢ)1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GBSⅢ,正...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细菌性脑膜炎(BM)动物模型。方法11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实验组(n=30)、正常对照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实验组经小脑延髓池分别接种不同浓度B组链球菌Ⅲ(GBSⅢ)1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GBSⅢ,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观察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最早出现的症状和时间点。采用Loeffler的评分方法作行为评分。根据Racine的抽搐分级标准进行抽搐评价。脑脊液(CSF)作WBC计数、细菌培养,作心血细菌培养。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作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实验组出现所观察的全部临床症状,最早于感染后6h出现发绀;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多数出现抽搐(21/30),其分级均在Ⅳ级以上;CSF的WB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CSF和心血培养出的细菌与接种细菌相同;神经细胞出现坏死和凋亡,凋亡指数为15.92±5.36%。对照组均无临床症状,细菌培养阴性,脑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结论11日龄SD新生大鼠经小脑延髓池接种GBSⅢ,可成功地制作BM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新生sd大鼠 B组链球菌Ⅲ 模型
下载PDF
SD大鼠H.pylori感染胃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冬梅 侯艳玲 +3 位作者 林亚平 伍参荣 易受乡 封迎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尝试在SPF级SD大鼠胃内定植H.pylori,以建立大鼠H.pylori感染胃炎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及4个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予NaHCO3溶液、56%酒精、消炎痛溶液、NaHCO3+消炎痛溶液联合H.pylori菌液灌胃造模,灌胃隔天1... 目的尝试在SPF级SD大鼠胃内定植H.pylori,以建立大鼠H.pylori感染胃炎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及4个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予NaHCO3溶液、56%酒精、消炎痛溶液、NaHCO3+消炎痛溶液联合H.pylori菌液灌胃造模,灌胃隔天1次,连续5次,并于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第2、4、6周处死大鼠,取胃黏膜组织分别记录损伤指数、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涂片及病理切片。结果每组大鼠数、快速尿素酶试验及革兰染色阳性数:NaHCO3溶液+H.pylori组分别为6、4、4,56%酒精+H.pylori组分别为6、6、1,消炎痛溶液+H.pylori组分别为5、4、4,NaHCO3+消炎痛溶液+H.pylori组分别为4、4、4。损伤指数及病理切片:对照组胃黏膜形态正常,无损伤,各模型组胃黏膜肉眼观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理切片观察第2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第4周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破坏,为活动性胃炎,第6周有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但损伤无进行性加重。结论 4种造模方式均可使H.pylori在SPF级大鼠胃内定植,定植时间至少长达6周,并能导致胃黏膜炎性损伤,损伤在第4周时最为严重,但以NaHCO3+消炎痛溶液+H.pylori造模最为成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H PYLORI 胃炎 模型
下载PDF
完全性脊髓横断后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成模率的影响
18
作者 梁柔筠 展立芬 +7 位作者 曾学究 丁强盛 罗小精 卓越 艾坤 邓石峰 许明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40-3847,共8页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术后生存率及成模率。方法:从46只雌性SD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只为假手术组,剩余40只大鼠完全性脊髓横断造模后随机分为每日排尿0,1,3,5次组,每组10只。术后19 d内每隔3 d测量残余尿量,术后第19天时观察存活及成模情况,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及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结果与结论:①存活率及成模率:每日排尿0次组存活率10%,成模率10%;每日排尿1次组存活率20%,成模率10%;每日排尿3,5次组存活率70%,成模率70%;②残余尿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第3,6,9,12,15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显著增加(P<0.01);术后第18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增多(P<0.05);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术后第6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减少(P<0.05),术后第3,9,12,15,18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无统计学差异;③尿流动力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大鼠的漏尿点压差明显减小(P<0.01),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增大(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漏尿点压差和膀胱最大容量均无统计学差异;④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减少(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辅助排尿是成功构建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影响因素之一,每日排尿3次或5次无明显差异,结合实际工作量和成模率,建议每日排尿频率至少3次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反射亢进型 脊髓损伤 完全性脊髓横断术 排尿次数 手法辅助排尿技术 sd大鼠 工程化动物模型
下载PDF
阿霉素不同方式诱导SD大鼠建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俊 蒋亚 +4 位作者 左沙沙 王木兰 查晨亮 江志辉 龚琴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8-100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阿霉素3种不同诱导方式建立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大鼠模型的差异。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及模型1、2、3组。正常组大鼠不做处理;模型1组大鼠分2次尾静脉注射阿... 目的对比分析阿霉素3种不同诱导方式建立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大鼠模型的差异。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及模型1、2、3组。正常组大鼠不做处理;模型1组大鼠分2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1)),间隔14 d;模型2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 mg·kg^(-1);模型3组大鼠手术摘除右肾,分别于术后第4天和第8天尾静脉注射阿霉素(3 mg·kg^(-1)),复制FSGS大鼠模型。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Cre)和尿素氮(BUN)水平,连续观察7周;采用糖原(PAS)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模型2、3组大鼠的血清白蛋白含量从第2、3周末时开始持续下降(P<0.05,P<0.01);第2周末各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中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1组大鼠的血肌酐含量始终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2组大鼠的血肌酐仅在第4、5周末有明显升高(P<0.05),模型3组大鼠的血肌酐含量则一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1组大鼠肾脏组织未见明显毛细血管袢病变,肾小管轻度扩张,少量管型蛋白;模型2组大鼠肾脏有损伤,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但未见明显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模型3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与肾小囊粘连,有明显毛细血管袢狭窄、闭塞,肾小管扩张,管型蛋白等病理变化。与正常组比较,3个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Masson染色切片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肾脏组织有明显纤维化,其中模型3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最大,表明其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更为严重。模型2组动物一般状态不佳,死亡率为33.3%;模型3组动物状况良好,无死亡。结论模型3组大鼠局灶节段性硬化特点突出,"单侧肾摘除+分次小剂量注射阿霉素"是建立FSGS模型的最佳方式,可为FSGS肾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 sd大鼠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甘雨 马进 +3 位作者 袁媛 乔敏 包玉龙 王菲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用线栓阻塞SD大鼠(260~280 g)右侧大脑中动脉,2小时后再灌注,术后2小时及第3、7、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通过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用线栓阻塞SD大鼠(260~280 g)右侧大脑中动脉,2小时后再灌注,术后2小时及第3、7、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通过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29.6%,术后2小时,3、7、14天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1.94±0.80)分、(1.61±0.78)分、(1.50±0.67)分及(1.33±0.52)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经TTC染色发现病灶范围较恒定,术后3、7、14天脑梗死面积占整个脑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2.61±0.76)%,(29.50±4.03)%和(13.32±3.24)%,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西浓线栓制备过程中注重细节完善,便可得到稳定的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局灶性 线栓法 动物模型 sd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