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SDE法研究速溶绿茶香气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4-87,共4页
本研究采用SDE法对速溶绿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速溶绿茶香气有较大的影响,使得茶香气在加工过程中逐渐损失,其中在提取工艺和浓缩工艺损失较严重,经喷雾干燥后,某些香气成分有所增加,但成品速溶绿茶... 本研究采用SDE法对速溶绿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速溶绿茶香气有较大的影响,使得茶香气在加工过程中逐渐损失,其中在提取工艺和浓缩工艺损失较严重,经喷雾干燥后,某些香气成分有所增加,但成品速溶绿茶的香气与原料的香气无论在含量上还是在数量上均已相差甚远,已不具有原茶的风味。在此过程中不同香气类型和香气组分的损失程度存在较大差异。SDE法对香气的提取分离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e 速溶绿茶 加工过程 香气成分 变化趋势
下载PDF
Almost Sure Stability of the Weak Backward Euler-Maruyama Method for the Stochastic Lotka-Volterra Model in One Dimension 被引量:1
2
作者 Wei Liu 《数学计算(中英文版)》 2014年第2期19-25,共7页
关键词 LOTKA-VOLTERRA 几乎必然指数稳定性 层模型 欧拉 一维 随机 非线性项 漂移系数
下载PDF
香米在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怀生 朱旗 +2 位作者 李拥军 周文 毛清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89,共3页
为研究稻米加工工艺对香米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SDE法对加工过程中香米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碾磨程度的提高,香米中香气成分的损失越大,由谷糙分离米至成品米,杂环类、酮类、酯类、烃类、醛类及醇类香气成分的含... 为研究稻米加工工艺对香米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SDE法对加工过程中香米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碾磨程度的提高,香米中香气成分的损失越大,由谷糙分离米至成品米,杂环类、酮类、酯类、烃类、醛类及醇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减少,分别减少了71.52%,29.70%,27.64%,27.38%,26.83%,20.00%;而酸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却呈增加的趋势,增加了2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米 香气成分 加工工艺 同时蒸馏萃取法
下载PDF
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化合物的组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继伟 梁名志 +5 位作者 罗正飞 王立波 李友勇 杨毅坚 李朝云 凌光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734-18736,共3页
[目的]探明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组分及其含量。[方法]以南糯山古茶树芽叶为原料,按红茶工艺流程,制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南糯山古树红茶挥发性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谱库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定性... [目的]探明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组分及其含量。[方法]以南糯山古茶树芽叶为原料,按红茶工艺流程,制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南糯山古树红茶挥发性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谱库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定性,并采用内标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定量。[结果]南糯山古树红茶精油总量为0.015 780%,香气组分由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吡咯类、碳氢化合物7类49种化合物组成,其中,醇类(14种)化合物含量最高,占精油总量的59.94%,其次为酸类(5种)、醛类(8种)化合物,分别占精油总量的15.44%、13.30%。植醇、L-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正十六酸、反-2-己烯醛、反式香叶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顺,顺-8,11,14-二十碳酸、苯乙醇、苯甲醇是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的主要组分,占精油总量的88.09%。[结论]该研究为茶树种质资源古树茶的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糯山 古树茶 红茶 香气组分 sde GC—MS分析
下载PDF
侧柏叶中挥发性组分的酶提取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李铁纯 刘晓媛 朱永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报道了用酶提取侧柏叶中的挥发性组分,考察pH值、酶用量、样品粒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0%(w)。采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38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总挥发油的41.25%。并将酶提取(CE)法与同时蒸馏萃取(... 报道了用酶提取侧柏叶中的挥发性组分,考察pH值、酶用量、样品粒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0%(w)。采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38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总挥发油的41.25%。并将酶提取(CE)法与同时蒸馏萃取(SDE)法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提取法 侧柏叶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法 雪松烯
下载PDF
随机激励下电力系统特性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咏飞 鞠平 +2 位作者 薛禹胜 吴峰 张建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142,共6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的不断接入,随机激励对电力系统特性的影响日渐突出。为了研究电力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特性,首先,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后所引起的功率波动作为随机激励,假设该激励的形式为高斯型白噪声...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的不断接入,随机激励对电力系统特性的影响日渐突出。为了研究电力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特性,首先,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后所引起的功率波动作为随机激励,假设该激励的形式为高斯型白噪声,并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构造了带有随机功率激励项的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模型。其次,采用Heun数值方法,分析了仿真计算步长、随机激励强度以及随机激励步长对系统功角响应的影响。最后,根据系统功角响应功率谱特性,从频域的角度分析了功率随机激励下的功角响应特性,获得了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随机激励 随机微分方程 Heun数值方法 功率谱
下载PDF
四种市售高盐稀态酱油风味物质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俊刚 罗英 +1 位作者 黄美兰 梁建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法(SDE)萃取市售4种品牌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风味成分,分别用GC/MS分析了挥发性成分,其中有25种成分在4种酱油中同时检出,形成酱油的主要风味。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有机酸类、醛酮类和酚类物质,酯类、杂... 采用同时蒸馏法(SDE)萃取市售4种品牌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风味成分,分别用GC/MS分析了挥发性成分,其中有25种成分在4种酱油中同时检出,形成酱油的主要风味。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有机酸类、醛酮类和酚类物质,酯类、杂环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少,但其种类较多,而且这些化合物具有低的风味阈值,因而对酱油的整体风味贡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酱油 风味成分 GC MS}sde
下载PDF
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2 位作者 李铁纯 朱永强 刘晓媛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4-47,共4页
报道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测得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为14%.利用 GC-MS 方法对所获得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 G1701BA 化学工作站检索 NIST98谱图库,并结合标准谱图库和有关文献,从其挥... 报道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测得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为14%.利用 GC-MS 方法对所获得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 G1701BA 化学工作站检索 NIST98谱图库,并结合标准谱图库和有关文献,从其挥发性组分中确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组分总检出量的97.27%.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组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主要挥发性组分是冰片、异冰片和苯甲酸苄酯.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冠心苏合丸中冰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冰片浓度在1.0~5.0mg/mL 范围内与冰片对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冠心苏合丸 挥发性组分 气相色谱-质谱 冰片
下载PDF
基于SDES方法的翼型动态失速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薛杨柳 赵燮霖 孙文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99-1006,共8页
动态失速是航空航天领域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流动现象,因气动特性很难预测,对飞行器的性能和飞行安全有着严重影响。为了对机翼动态失速过程中的复杂分离流动进行准确模拟,应用屏蔽分离涡模拟(shield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SDES)方法... 动态失速是航空航天领域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流动现象,因气动特性很难预测,对飞行器的性能和飞行安全有着严重影响。为了对机翼动态失速过程中的复杂分离流动进行准确模拟,应用屏蔽分离涡模拟(shield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SDES)方法对NACA 0012翼型的动态失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延迟分离涡模拟(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DES)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首先验证基于静态翼型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准确性,随后对动态失速获得的升阻力系数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同时分析和量化了动态失速的特征现象,并对动态失速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研究。计算表明:对于静态翼型的分离流动,SDES、DDES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对于具有强烈流动非定常性的动态失速问题,SDES方法体现了较高的预测准确度,能精细的描述流场及漩涡结构并准确地捕捉到动态失速下复杂流动现象,表现出良好的对于复杂分离流动精确模拟的能力,这对于新型RANS/LES混合方法的应用以及研究翼型绕流机理及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LES混合方法 延迟分离涡模拟 屏蔽分离涡模拟 分离流动 动态失速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维巍 吕琳琳 +1 位作者 孙丽阳 刁全平 《特产研究》 2016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1-酮,占挥发油总量的29.70%;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1-酮,占挥发油总量的2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对节白蜡树叶中挥发性成分提取、GC-MS分析及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良菊 徐慧慧 +2 位作者 徐志红 李俊凯 吴清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3,共4页
为明确对节白蜡的抗病原因,以开发新的生物农药,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离提取对节白蜡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萃取溶剂、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溶剂为乙醚,最佳萃取温度为100℃,最佳萃取时间为6 h。对乙醚提取... 为明确对节白蜡的抗病原因,以开发新的生物农药,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离提取对节白蜡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萃取溶剂、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溶剂为乙醚,最佳萃取温度为100℃,最佳萃取时间为6 h。对乙醚提取物进行杀菌活性测试发现,乙醚提取物在500 g/m L的质量浓度下对5种供试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杀菌活性最好,抑制率可达100%,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也能达到55.8%。GC-MS分析结果显示,乙醚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含有5个可分辨的成分,其中4号成分含量占总提取物的87.00%,NIST11谱库检索确证其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根据以上结果,初步确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对节白蜡重要的抗菌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节白蜡 同时蒸馏萃取法 提取物 GC-MS分析 杀菌活性 生物农药
下载PDF
1995-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文全 张兴国 潘晓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间不断扩张;(2)1995-2005年耕地空间变化较为剧烈,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草地,同期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在2005-2015年耕地活跃度变小,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减少耕地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占用;(3)1995-2005期间新增耕地及减少耕地均呈“东北-西南”格局,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减少耕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2005-2015年期间新增耕地呈现出“正东-正西”格局,而减少耕地呈现“东北-西南”格局,期间新增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北部地区,而减少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生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蓓 王亦若 +3 位作者 黄珂 王水敏 王花俊 张峻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54,164,共5页
为阐明不同提取方法对生姜的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冷榨法提取生姜中挥发性成分,经GC-MS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113种成分,其中同时蒸馏萃取法检测出96种物质,占质量分数的91.94%;冷榨法检... 为阐明不同提取方法对生姜的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冷榨法提取生姜中挥发性成分,经GC-MS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113种成分,其中同时蒸馏萃取法检测出96种物质,占质量分数的91.94%;冷榨法检测出60种物质,占质量分数的77.52%;共有成分42种,其主要成分为姜烯(22.08%)、α-姜黄烯(11.59%)、β-倍半水芹烯(10.95%)、β-甜没药烯(8.41%)、α-法尼烯(6.05%)、β-水芹烯(4.45%)、桉树脑(2.50%)、4-(3-羟基-2-甲氧基苯基)丁-2-酮(2.26%)、姜酮(1.40%)、冰片(1.1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法 同时蒸馏萃取 生姜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几乎必然稳定区域
14
作者 郭海山 胡良剑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从研究SDE数值解入手,证明了线性标量SDE的Euler-Maruyama方法数值解的几乎必然指数稳定的几个条件,并且找出了Euler-Maruyama方法数值解几乎必然指数稳定区域;通过与Saito和Mitsui研究的Euler-Maruyama方法数值解的均方稳定区域做比较... 从研究SDE数值解入手,证明了线性标量SDE的Euler-Maruyama方法数值解的几乎必然指数稳定的几个条件,并且找出了Euler-Maruyama方法数值解几乎必然指数稳定区域;通过与Saito和Mitsui研究的Euler-Maruyama方法数值解的均方稳定区域做比较,可以发现得到的几乎必然指数稳定区域更大,因此也是更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微分方程 Euler—Maruyama方法 数值解 几乎必然指数稳定
下载PDF
一类高振荡随机哈密顿系统的李代数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家麟 王丽瑾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为一类高振荡随机哈密顿系统提出一种李代数数值方法。对一个具体的高振荡随机哈密顿系统,给出两个基于李代数方法的数值格式,并证明它们近似保辛结构。通过数值实验展示这两种格式的根均方收敛阶,以及它们在数值求解该高振荡随机哈密... 为一类高振荡随机哈密顿系统提出一种李代数数值方法。对一个具体的高振荡随机哈密顿系统,给出两个基于李代数方法的数值格式,并证明它们近似保辛结构。通过数值实验展示这两种格式的根均方收敛阶,以及它们在数值求解该高振荡随机哈密顿系统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 随机哈密顿系统 高振荡随机微分方程 算子分裂方法 李代数方法
下载PDF
黄咖喱粉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俪恩 肖伟鹏 王延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8-154,共7页
通过对黄咖喱粉进行SDE处理,将所得萃取物添加丙酸苯乙酯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得到黄咖喱粉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经质谱定性,得到48种致香性成分,通过计算得到这些致香性成分的含量和相对百分含量。取7批次黄咖喱粉进行重复实验,确... 通过对黄咖喱粉进行SDE处理,将所得萃取物添加丙酸苯乙酯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得到黄咖喱粉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经质谱定性,得到48种致香性成分,通过计算得到这些致香性成分的含量和相对百分含量。取7批次黄咖喱粉进行重复实验,确定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15种成分为黄咖喱粉的关键致香性成分。本实验将食品质量指纹图谱技术与现有食品质量控制方法结合分析,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食品内在品质,对开发黄咖喱粉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黄咖喱 指纹图谱 内标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符号动力学信息熵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17
作者 丁闯 张兵志 +1 位作者 冯辅周 吴守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4期179-183,238,共6页
在机械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中应用符号动力学信息熵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其算法中的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等参数严重依赖人为经验确定,成为了符号动力学信息熵工程应用中的瓶颈。根据符号动力学信息熵的算法原理,提出符号动力学信息熵延迟时... 在机械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中应用符号动力学信息熵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其算法中的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等参数严重依赖人为经验确定,成为了符号动力学信息熵工程应用中的瓶颈。根据符号动力学信息熵的算法原理,提出符号动力学信息熵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独立确定和联合确定等两种参数确定方法,并使用试验信号对此两种方法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独立确定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方法相比联合确定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为符号动力学信息熵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符号动力学信息熵 参数优化 互信息 伪近邻 关联积分法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山蜡梅精油的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18
作者 董延路 饶敦朴 +2 位作者 陈金子 张宵红 舒任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59-2865,共7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山蜡梅叶精油的提取工艺,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山蜡梅精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模型,考察粉碎粒度、浸泡时间、浸提时间和液料比对山蜡梅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响应面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山蜡梅叶精油的提取工艺,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山蜡梅精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模型,考察粉碎粒度、浸泡时间、浸提时间和液料比对山蜡梅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响应面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确定最优组合条件,采用GC-MS分析山蜡梅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度24目、浸泡时间1.4 h、提取时间3.1 h、液料比31∶1 mL/g,在此条件下的精油得率可达7.60%。采用优化后同时蒸馏法提取所得山蜡梅精油中,共检测出56种化合物。其中,醇类12种,相对含量为47.98%;烯烃类化合物33种,相对含量为25.11%;酯类、烷类及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7.82%。结论:同时蒸馏法较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更加彻底。优化后的山蜡梅精油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此研究可为山蜡梅精油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山蜡梅 精油 同时蒸馏法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随机常微分方程的龙格库塔解法(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建成 罗敏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752,共6页
本文讨论了随机Runge-Kutta格式的构造.基于比较完善的确定性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法,随机Runge-Kutta格式也可以通过随机Taylor展式得到.文中讨论了一阶,二阶和一般两步二阶随机Runge-Kutta格式.通过对一个线性随机微分方程和一个二阶非... 本文讨论了随机Runge-Kutta格式的构造.基于比较完善的确定性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法,随机Runge-Kutta格式也可以通过随机Taylor展式得到.文中讨论了一阶,二阶和一般两步二阶随机Runge-Kutta格式.通过对一个线性随机微分方程和一个二阶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模拟表明,随机Runge-Kutta法是一种求解随机微分方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微分方程 WIENER过程 随机Taylor展式 随机Runge-Kutta法
原文传递
乔木林丧失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青 黄菲 +4 位作者 陈晓辉 林玉英 邱荣祖 巫志龙 胡喜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5,共9页
【目的】乔木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乔木林丧失时空变化趋势,并探索乔木林丧失驱动因子。【方法】以我国30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Mann-Kendall显著性... 【目的】乔木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乔木林丧失时空变化趋势,并探索乔木林丧失驱动因子。【方法】以我国30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标准差椭圆法(SDE),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2005—2018年乔木林丧失的动态变化;借助探索性回归分析法筛选乔木林(树高>5 m)丧失的主要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乔木林丧失驱动因子作用的时空分异格局。【结果】(1)2005—2018年全国乔木林丧失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丧失量年均增加412.451 km^(2);(2)2005—2018年乔木林丧失重心迁移路径不规则变化且丧失严重区域向南部集聚;(3)乔木林丧失率与人均GDP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区域明显扩大但影响降低;与城镇化率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且影响程度有所下降;与道路密度则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其对乔木林丧失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结论】在我国森林资源整体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乔木林的丧失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东北林区及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区域的乔木丧失量较小并呈现显著减弱趋势,而东南林区,如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乔木林丧失量较大且仍然呈现较显著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丧失量 Sen+Mann-Kendall 标准差椭圆法(sde) 地理加权回归(GWR)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