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分析南北苍术炮制前后SFE-CO_2萃取物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腊英 田连起 +2 位作者 李凯 陈绍文 毛翼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苍术超临界提取物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方法:采用GC-MS(gas chrom 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分析南北苍术炮制前后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结果:从南苍术和北苍术炮制前后SFE-CO2萃取物中分别确定30、33种化合物。在相对含量... 目的:探讨苍术超临界提取物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方法:采用GC-MS(gas chrom 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分析南北苍术炮制前后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结果:从南苍术和北苍术炮制前后SFE-CO2萃取物中分别确定30、33种化合物。在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中,南苍术经麸炒后有12个成分含量下降,7个成分含量上升;北苍术经麸炒后有10个成分含量下降,11个成分含量上升。结论:苍术经麸炒后,低沸点的成分含量有下降趋势,高沸点成分含量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炮制 sfe-co2萃取物 gc—MS
下载PDF
甘肃地产杏仁油成分的反相SFE-CO_2萃取与GC-MS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健 马君义 +1 位作者 张继 梁俊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16-419,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的甘肃地产杏仁油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生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结合可提高杏仁油...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的甘肃地产杏仁油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生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榨-反相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结合可提高杏仁油品质,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甘肃地产杏仁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油 反相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成分
下载PDF
SFE-CO_2等方法提取没药化学成分及其GC-MS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勇 赵艳红 +2 位作者 陈彦 潘国梁 贾晓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1-823,共3页
关键词 sfe-co2 gc-MS 没药 化学成分 提取 COMMIPHORA γ-榄香烯 常用中药 BERG 消肿止痛 有效成分 姜科植物 挥发油 温莪术 温郁金 树脂
下载PDF
SFE-CO_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熏衣草精油的抗菌活性比较与GC-MS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蔚青 金建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821-1824,共4页
目的:考察用SFE—CO2萃取(SFE—CO2)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熏衣草精油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比较两者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SFE—CO2和HD熏衣草精油对4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抗菌活性... 目的:考察用SFE—CO2萃取(SFE—CO2)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熏衣草精油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比较两者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SFE—CO2和HD熏衣草精油对4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抗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两种提取法的熏衣草精油对测试的所有微生物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SFE—CO2萃取物抗细菌与抗真菌作用均较HD精油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3~3.33g·L^-1,最低杀菌浓度(MBC/MFC)为1.04~5.00g·L^-1。GC—MS法分别鉴定出SFE—CO2和HD精油的34种和29种化合物,其质量分数为出峰物质总量的95.51%和98.39%,两者主要成分中乙酸芳樟酯和乙酸薰衣草酯含量相差较大。结论:SFE—CO2和HD熏衣草精油均对试验菌株有抗菌活性,SFE—CO2法提取的熏衣草精油抗菌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衣草 精油 抗菌活性 SFE—CO2萃取 gc—MS
下载PDF
SFE-CO_2和水蒸汽蒸馏提取胡柚皮精油的抗菌活性比较与GC-MS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丹冬 李庆国 +2 位作者 张会平 李得堂 丘振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81-83,共3页
目的考察用SFE-CO2萃取(SFE-CO2)和水蒸汽蒸馏法(HD)提取的胡柚皮精油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检测SFE-CO2和HD胡柚皮精油对八种菌的抗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考察用SFE-CO2萃取(SFE-CO2)和水蒸汽蒸馏法(HD)提取的胡柚皮精油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检测SFE-CO2和HD胡柚皮精油对八种菌的抗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两种提取法得到的精油对所测试的菌种均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SFE-CO2萃取物抗菌作用较HD精油强。GC-MS法分别鉴定出SFE-CO2和HD精油的15种和10种化合物,二者成分差异大,可作为胡柚皮精油提取的互补方法。结论 SFE-CO2和HD胡柚皮精油均对实验菌株有抗菌活性,SFE-CO2法提取的胡柚皮精油抗菌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柚皮 精油 抗菌活性 sfe-co2萃取 gc-MS
下载PDF
湖南邵阳地区山银花SFE-CO_2萃取物成分的GC-MS联用法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中海 饶力群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21-23,共3页
以湖南邵阳地区的山银花为材料,采用SFE-CO2法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萃取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萃取成分成分的百分含量,并比较了不同萃取参数对萃取成分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邵阳地区山银花的萃取产物中共... 以湖南邵阳地区的山银花为材料,采用SFE-CO2法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萃取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萃取成分成分的百分含量,并比较了不同萃取参数对萃取成分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邵阳地区山银花的萃取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44种组分,其中含量超过1%的组分占17种,以二十九烷的含量最高,达27.6%,而挥发油成分中棕榈酸的比例最高,含量占总萃取物含量10.2%。湖南邵阳地区山银花的油类物质含量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首次发现山银花SFE-CO2萃取物中含有维生素E。SFE-CO2法不同参数下所得萃取物组成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小,萃取温度和压力对测定萃取物成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邵阳 山银花 CO2超临界萃取 gc-MS
下载PDF
GC法测定一种治疗关节炎成方制剂的SFE-CO_2提取物中桂皮醛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利杰 王岩 +1 位作者 陆颂规 彭红英 《海峡药学》 2008年第6期81-82,共2页
目的用GC法测定追风透骨方SFE-CO2提取物中桂皮醛含量。方法GC法测定,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结果桂皮醛线性回归方程结论:Y=367.82X+15.799,r=0.9993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灵敏、稳定、可行。
关键词 桂皮醛 含量测定 sfe-co2
下载PDF
基于SIDA-GC-QqQ-MS/MS的烤烟中痕量香气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的测定
8
作者 李舒畅 李军 +3 位作者 张新龙 常诗瑜 庞雪莉 孔凡玉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目的】精确测定烤烟中痕量香气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2AP)的含量。【方法】采用稳定同位素稀释结合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MRM多反应监测模式对烤烟中2-乙酰基-1-吡咯啉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结果】(1)方法在2~200μg/kg范... 【目的】精确测定烤烟中痕量香气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2AP)的含量。【方法】采用稳定同位素稀释结合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MRM多反应监测模式对烤烟中2-乙酰基-1-吡咯啉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结果】(1)方法在2~2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8),检测限为0.38μg/kg,定量限为1.26μg/kg,平均回收率为90.75%~96.10%。(2)烤烟烟叶中2AP含量为2.02~62.48μg/kg,主流烟气中含量为7.29~94.12μg/kg,其中粒相物和气相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08~79.08μg/kg和5.15~18.68μg/kg。【结论】方法稳定可行、高效简便,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可为烟用香精香料配方设计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为烤烟中其他痕量香气化合物的精确定量分析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烟叶 主流烟气 2-乙酰基-1-吡咯啉 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gc-QqQ-MS/MS) 稳定同位素稀释定量(SIDA)
下载PDF
GC法同时测定6-异喹啉甲酸-5,7-二氯-1,2,3,4-四氢盐酸盐中7种残留含量
9
作者 张冰 李思琦 马长沙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76-78,共3页
目的:建立了气相色谱法用于测定立他司特的关键起始物料6-异喹啉甲酸-5,7-二氯-1,2,3,4-四氢盐酸盐中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四甲基乙二胺、正庚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及结果:表明在CP7447色谱柱上... 目的:建立了气相色谱法用于测定立他司特的关键起始物料6-异喹啉甲酸-5,7-二氯-1,2,3,4-四氢盐酸盐中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四甲基乙二胺、正庚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及结果:表明在CP7447色谱柱上七种残留溶剂能与其他组分分离良好。七种残留溶剂在配置浓度范围内,r≥0.996,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七种残留溶剂平均回收率(n=9)为102.5%~105.5%,RSD均≤5.5%。结论:此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立他司特的关键起始物料6-异喹啉甲酸-5,7-二氯-1,2,3,4-四氢盐酸盐中七种残留溶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他司特 6-异喹啉甲酸-5 7-二氯-1 2 3 4-四氢盐酸盐 残留溶剂 gc
下载PDF
SBL-JP-0004:A promising dual inhibitor of JAK2 and PI3KCD against gastric cancer
10
作者 HASSAN M.OTIFI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5年第1期235-243,共9页
Background:Gastric cancer(GC)remains a global health burden and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heterogeneous molecular profiles and resistance to conventional therapies.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and PI3K and Janus kina... Background:Gastric cancer(GC)remains a global health burden and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heterogeneous molecular profiles and resistance to conventional therapies.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and PI3K and Janus kinase(JAK)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pathways play pivotal roles in GC progression,making them attractive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Methods:This study applied a computational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pproach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SBL-JP-0004 as a potential dual inhibitor of JAK2 and PI3KCD kinases.KATOIII and SNU-5 GC cells were used for in vitro evaluation.Results:SBL-JP-0004 exhibited a robust binding affinity for JAK2 and PI3KCD kinases,as evidenced by molecular docking score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Binding interactions and Gibbs binding free energy estimates confirmed stable and favorable interactions with target proteins.SBL-JP-0004 displayed an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value of 118.9 nM against JAK2 kinase and 200.9 nM against PI3KCD enzymes.SBL-JP-0004 exhibited potent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KATOIII and SNU-5 cells,with half-maximal growth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GI50)values of 250.8 and 516.3 nM,respectively.A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the early phase apoptosis(28.53%in KATOIII cells and 26.85%in SNU-5 cells)and late phase apoptosis(17.37%in KATOIII cells and 10.05%in SNU-5 cells)were observed with SBL-JP-0004 treatment compared to 2.1%and 2.83%in their respective controls.Conclusion:The results highlight SBL-JP-0004 as a promising dual inhibitor targeting JAK2 and PI3KCD kinases for treating GC and warrant furthe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to validate its utility in clinic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gc) Dual inhibition JAK2 PI3KCD SBL-JP-0004 Molecular dock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下载PDF
香叶木素对RSL3诱导小鼠精母细胞GC-2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马宝莲 胡晓雪 +1 位作者 艾霄文 张永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1490,共10页
目的:探讨香叶木素(DIO)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抑制剂(1S,3R)-RSL3(RSL3)诱导小鼠精母细胞GC-2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相关作用机制。方法:GC-2细胞分为对照组、RSL3组、RSL3+0.8 nmol·L^(-1)DIO组、RSL3+4.0 nmol·L^... 目的:探讨香叶木素(DIO)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抑制剂(1S,3R)-RSL3(RSL3)诱导小鼠精母细胞GC-2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相关作用机制。方法:GC-2细胞分为对照组、RSL3组、RSL3+0.8 nmol·L^(-1)DIO组、RSL3+4.0 nmol·L^(-1)DIO组、RSL3+20.0 nmol·L^(-1)DIO组和RSL3+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in-1(Fer-1)组(200 nmol·L^(-1)Fer-1)。分别采用0、1、5、10、50、100、500和1000 nmol·L^(-1)RSL3溶液及0、0.1、0.5、1.0、5.0、10.0和50.0μmol·L^(-1)DIO溶液处理细胞。另取GC-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给药组GC-2细胞按照处理方式分为0.8、4.0和20.0 nmol·L^(-1)DIO组及RSL3+0.8 nmol·L^(-1)DIO组、RSL3+4.0 nmol·L^(-1)DIO组和RSL3+20.0 nmol·L^(-1)DIO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GC-2细胞存活率。采用100 nmol·L^(-1)RSL3分别作用GC-2细胞0、6、12、24、36和48 h,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GC-2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各组GC-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GC-2细胞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蛋白荧光强度。结果:MTT法检测,与0 nmol·L^(-1)RSL3组比较,50、100、500和1000 nmol·L^(-1)RSL3组GC-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0μmol·L^(-1)DIO组比较,0.5、1.0、5.0、10.0和50.0μmol·L^(-1)DIO组GC-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后续实验中选择100 nmol·L^(-1)RSL3作用GC-2细胞,DIO作用浓度<0.1μmol·L^(-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C-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SL3+20.0 nmol·L^(-1)DIO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0 h比较,RSL3作用6 h时GC-2细胞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SL3作用12 h时GC-2细胞中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GPX4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SL3作用24 h时GC-2细胞中GPX4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RSL3作用36和48 h时GC-2细胞中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将100 nmol·L^(-1)RSL3作用GC-2细胞12 h作为后续实验条件。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和GSH/GSSG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RSL3组比较,RSL3+0.8 nmol·L^(-1)DIO组、RSL3+4.0 nmol·L^(-1)DIO组、RSL3+20.0 nmol·L^(-1)DIO组和RSL3+Fer-1组GC-2细胞中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RSL3+20.0 nmol·L^(-1)DIO组和RSL3+Fer-1组GC-2细胞中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SL3+4.0 nmol·L^(-1)DIO组、RSL3+20.0 nmol·L^(-1)DIO组和RSL3+Fer-1组GC-2细胞中GSH/GSSG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免疫荧光法观察,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ACSL4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与RSL3组比较,RSL3+0.8 nmol·L^(-1)DIO组、RSL3+4.0 nmol·L^(-1)DIO组、RSL3+20.0 nmol·L^(-1)DIO组和RSL3+Fer-1组GC-2细胞中ACSL4蛋白荧光强度均明显减弱。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PX4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RSL3组比较,RSL3+0.8 nmol·L^(-1)DIO组、RSL3+4.0 nmol·L^(-1)DIO组、RSL3+20.0 nmol·L^(-1)DIO组和RSL3+Fer-1组GC-2细胞中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GPX4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DOI能够减轻RSL3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GC-2铁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O-1蛋白表达,上调GPX4和FTH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香叶木素 小鼠精母细胞gc-2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 铁蛋白重链1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下载PDF
沉香中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邓红梅 童汉清 周如金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3-635,共3页
目的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中的精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率达0.62%;... 目的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中的精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率达0.62%;共分离出3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4个成分。首次分离出γ-芹子烯、α-可巴烯-8-醇、广藿香醇(3种倍半萜化合物)、5-羟基-7-甲氧基-2-戊色酮、8-甲氧基-2-(2-苯乙基)色烯-4-酮、7-苄氧基-甲酰色烯-4酮(3种色酮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精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白木香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八角果壳和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经权 冯洁 +1 位作者 杨峻山 缪剑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分别研究八角果壳和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综合利用八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 CO_2超临界流体分别萃取八角果壳和种子挥发油,GC-MS 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萃取条件:压力20MPa,温度40℃;GC-MS 条件:DB-5... 目的:分别研究八角果壳和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综合利用八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 CO_2超临界流体分别萃取八角果壳和种子挥发油,GC-MS 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萃取条件:压力20MPa,温度40℃;GC-MS 条件:DB-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1))。质谱分析条件:EI电离源70eV;离子源温度220℃。结果:从果壳和种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1个化合物,其中从果壳挥发油中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果壳挥发油85.33%,主要成分为茴香脑(45.29%)、对丙烯苯基异戊烯醚(9.23%)和右旋柠烯(6.25%);从种子挥发油中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种子挥发油84.92%,主要成分为茴香脑(58.04%)、顺式-2-葵烯醛(5.02%)和顺式-2-庚烯醛(4.73%)。果壳、种子特有化合物分别为49个和10个,果壳与种子共有化合物为12个;在鉴定出的71个化合物中,有26个化合物为从八角中首次发现。结论:八角果壳和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茴香脑,种子含量甚至比果壳高,需加大对八角种子的开发力度,并且它们次要成分不同,也应加以区别利用和有针对性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果壳 种子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奇楠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的GC-MS分析鉴定 被引量:41
14
作者 梅文莉 杨德兰 +2 位作者 左文健 董文化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19-1824,共6页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奇楠沉香样品,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1个化合物。同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该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1~6,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为2-(2...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奇楠沉香样品,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1个化合物。同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该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1~6,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比对,将GC-MS分析中未能鉴定的5个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鉴定为化合物2~6。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63.62%,表明奇楠沉香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探讨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助于采用GC-MS技术对沉香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为合理地评价沉香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 沉香 乙醚提取物 gc—MS 2-(2-苯乙基)色酮
下载PDF
GC/MS法测定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萼果香薷精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尚珍 杨红澎 +2 位作者 许先芳 沈序维 任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用GC/MS测定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的萼果香薷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对他们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别按加改性剂与不加改性剂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萃取萼果香薷中的精油。用GC/MS法鉴定精油中的化学成分。最佳优化萃取条件:压力2... 目的:用GC/MS测定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的萼果香薷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对他们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别按加改性剂与不加改性剂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萃取萼果香薷中的精油。用GC/MS法鉴定精油中的化学成分。最佳优化萃取条件:压力25.5 Pa,温度45℃,时间10 min,CO2液态萃取量4 mL,改性剂乙醚-氯仿(1:1)0.2 mL。GC/MS条件:SE-54型石英毛细管柱(0.32 μm×30 m,0.25 μm),柱温从45℃开始(保持3 min)3℃·min-1 280℃;分流进样,分流比1:50;气化室温度260℃,EI检测器,温度为230℃。结果:共鉴定出47种成分,占该精油总成分的83%,其中百里香酚12.64%,乙酸百里酯6.47%,香薷酮5.67%,二十烷-6-酮4.73%,1,8-桉叶油酸3.89%,β-桉叶油醇3.69%,香荆芥酚2.34%。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草药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法 测定 超临界流体 CO2萃取 萼果香薷精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核桃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柳仁民 张坤 崔庆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53,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萃取率可达 5 2 4 %。利用GC/MS分析了核桃油的组成成分 ,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gc/MS分析 提取工艺 核桃仁
下载PDF
童亭亮煤CS_2溶剂分次萃取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秦志宏 江春 +3 位作者 孙昊 宗志敏 丁曙光 魏贤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711,共5页
以CS2为溶剂对童亭亮煤进行了按时间段分次取样的索氏溶剂萃取,采用GC/M S对各次萃取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长链正构烷烃具有十分明显的低碳(约在C12-C22之间,其主峰碳位多变,但多以C16或C17为主峰)、中碳(多以C26或C27为主峰)和高... 以CS2为溶剂对童亭亮煤进行了按时间段分次取样的索氏溶剂萃取,采用GC/M S对各次萃取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长链正构烷烃具有十分明显的低碳(约在C12-C22之间,其主峰碳位多变,但多以C16或C17为主峰)、中碳(多以C26或C27为主峰)和高碳(多以C31或C32为主峰)三大系列分布特征;中低碳正构烷烃在溶出特定阶段(约600 h左右)发生奇碳优势分布;长链烯烃的溶出具有后期性和爆发性特点,且与奇碳优势分布的长链烷烃相伴共生,两者可能有着一致的来源物质并在溶出时集中释放;GC/M S可检测小分子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于煤结构中,即处于煤表面或大孔隙中的游离态、嵌于微孔之内的微孔嵌入态和囿于大分子网络或交联网络结构之中的网络嵌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分次取样 CS2 gc/MS
下载PDF
siRNA沉默GC结合因子2表达对BEL-740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金平 蒋日婷 +6 位作者 晁耐霞 马平 陈德凤 陈力 吴博 莫发荣 罗国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2-915,共4页
目的 GC结合因子2(GC binding factor 2,GCF2)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能抑制富含GC序列启动子的基因转录。GCF2在BEL-7404等肝癌细胞株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文中通过靶向GCF2的GCF2-siRNA序列沉默GCF2表达,观察GCF2对人肝... 目的 GC结合因子2(GC binding factor 2,GCF2)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能抑制富含GC序列启动子的基因转录。GCF2在BEL-7404等肝癌细胞株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文中通过靶向GCF2的GCF2-siRNA序列沉默GCF2表达,观察GCF2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细胞分为GCF2 siRNA转染组(转染GCF2-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脂质体对照组(只加Lipofectamine 2000)、常规培养对照组(不加转染试剂和siRNA序列)共4组。使用Lipofectamine 2000将GCF2-siRNA转染BEL-740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48 h GCF2蛋白表达水平,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和AnnexinV/PI-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 GCF2-siRNA可有效下调GCF2表达、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F2可促进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增殖,抑制该细胞凋亡,提示GCF2通过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结合因子2 肝细胞癌 肿瘤相关抗原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法优化石榴皮中熊果酸的SFE-CO_2萃取工艺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占一 金美花 +3 位作者 王玉海 张立华 毕海丹 李卓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SFE-CO2萃取石榴皮中熊果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熊果酸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筛选影响熊果酸得率的显著性因素,最陡爬坡试验逼近熊果酸得率最大区域,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设计对显... 目的:探讨应用SFE-CO2萃取石榴皮中熊果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熊果酸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筛选影响熊果酸得率的显著性因素,最陡爬坡试验逼近熊果酸得率最大区域,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设计对显著性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影响熊果酸得率的二阶数学模型,进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SFE-CO2萃取石榴皮中熊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6.29℃,萃取时间91.6 min,萃取压力34.49 MPa,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测得熊果酸得率为12.508 mg/g,与模型预测值12.645 mg/g接近。结论:将PB试验和CCD试验设计联合应用于优化石榴皮中熊果酸SFE-CO2萃取工艺,筛选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工艺操作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sfe-co2萃取 熊果酸 PLACKETT-BURMA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下载PDF
碱蓬籽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柳仁民 张坤 崔庆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碱蓬籽油的提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四因素对碱蓬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2 5MPa ,温度 4 2 5℃ ,时间 3h ,CO2 流量 2 5k...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碱蓬籽油的提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四因素对碱蓬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2 5MPa ,温度 4 2 5℃ ,时间 3h ,CO2 流量 2 5kg/h。利用GC/MS分析了碱蓬籽油的组成成分 ,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