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中的《列仙传》人物类型解读 被引量:9
1
作者 苟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金枝》中关于"神王"和"替代者"死亡的理论为依据,解读"汤祷于桑林"和炎帝女儿死亡等神话,可以发现,这类故事实际上表达的是古代帝王和巫师通过死亡-复活并演... 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金枝》中关于"神王"和"替代者"死亡的理论为依据,解读"汤祷于桑林"和炎帝女儿死亡等神话,可以发现,这类故事实际上表达的是古代帝王和巫师通过死亡-复活并演变为"神"的特定仪式。《列仙传》中,这种死亡-复活仪式也构成了黄帝、彭祖以及各类早期方仙道士成仙故事的原型;早期仙传中的成仙故事其实是古代"神王""巫君"以及"替代者"通过死亡演变为"神"的原型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演变。这个"特定时期",即巫术逐渐走向衰落、宗教作为一种新的信仰形式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新时代,亦构成了神仙传记中各类"神仙"从古代神话中的"神"的原型中脱颖而出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列仙传》 巫君合一 替代者死亡
下载PDF
“八仙”故事的民间化重构——基于宝卷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八仙"故事在中国流传广泛,在文学、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宝卷编写者们在借助其已有影响力的基础上,对"八仙"故事在宗教主题的世俗化处理、民俗物象和民间百艺的多样化呈现,以及脱离叙事功能的符号化... "八仙"故事在中国流传广泛,在文学、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宝卷编写者们在借助其已有影响力的基础上,对"八仙"故事在宗教主题的世俗化处理、民俗物象和民间百艺的多样化呈现,以及脱离叙事功能的符号化演绎等方面进行重构,形成了一种融合文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八仙"故事体系,呈现出其在民间说唱领域的独特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仙”故事 宝卷 民间化
下载PDF
《庄子》寓言三种与中国古代小说 被引量:2
3
作者 廖群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庄子》借助形象、故事表述哲理,在文学范畴中属于寓言创作。《庄子》寓言可分为托言型、象征型、故事型三种。其中托言型、故事型寓言,或虚拟人物对话,或杜撰故事情节,已经具有一定的小说因素。《庄子》寓言直接影响了魏晋仙话小说的... 《庄子》借助形象、故事表述哲理,在文学范畴中属于寓言创作。《庄子》寓言可分为托言型、象征型、故事型三种。其中托言型、故事型寓言,或虚拟人物对话,或杜撰故事情节,已经具有一定的小说因素。《庄子》寓言直接影响了魏晋仙话小说的创作,《神仙传》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小说 《神仙传》 关系
下载PDF
韩凭故事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姜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5,共7页
文章通过对韩凭故事原本形态的考证表明,故事的核心应是颂扬韩凭夫妇以生命复贞信,此世不可处,乃相踵讬死赴太阴,终成尸解仙。贞信守节、重义轻死,是汉代死后尸解成仙的标准。汉代画像石和铜镜等出土金石资料,说明韩凭夫妇的夫信妇贞、... 文章通过对韩凭故事原本形态的考证表明,故事的核心应是颂扬韩凭夫妇以生命复贞信,此世不可处,乃相踵讬死赴太阴,终成尸解仙。贞信守节、重义轻死,是汉代死后尸解成仙的标准。汉代画像石和铜镜等出土金石资料,说明韩凭夫妇的夫信妇贞、至死不渝品格所造就的爱情故事在汉代广为流传,并引起强烈共鸣。韩凭夫妇殉情而死及死后化作梓树、鸳鸯之说,实际上是汉晋时期盛行的以墓室为"炼形之宫"、经历"太阴炼形"、最终变形而仙的尸解信仰的一种仙话表达。图其形于古圣贤、忠孝、节义、贞烈、英雄之伦,意在示其同臻仙域,藉以讴歌春秋大义。应在汉墓画像的系统配置和更为宽广的汉代思想和信仰背景中去寻求对汉画中韩凭夫妇故事的合理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凭夫妇故事 仙话 汉画像 尸解信仰
下载PDF
断裂的自我与“买壳上市”——论《不朽的故事》的叙事身份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随着叙事学在近些年的蓬勃兴盛,被喻为现代版的"山鲁佐德"的著名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作品重新成为西方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国内有关她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迪内森的中篇小说《不朽的故事》体现出"买壳上市&... 随着叙事学在近些年的蓬勃兴盛,被喻为现代版的"山鲁佐德"的著名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作品重新成为西方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国内有关她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迪内森的中篇小说《不朽的故事》体现出"买壳上市"这种独特的叙事身份策略,即把自己注入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角色中,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故事的可叙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萨克·迪内森 《不朽的故事》 叙事身份 “买壳上市”
下载PDF
20世纪《搜神记》研究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淑鹏 《晋中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12,共5页
20世纪以来《搜神记》研究的讨论内容分为三方面:作者生平及思想研究,版本及流传研究、文本研究。该研究在1979年之后,转向多维观照和纵深透视的结合,并取得较大成绩。但综观百年研究成果,《搜神记》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重要问... 20世纪以来《搜神记》研究的讨论内容分为三方面:作者生平及思想研究,版本及流传研究、文本研究。该研究在1979年之后,转向多维观照和纵深透视的结合,并取得较大成绩。但综观百年研究成果,《搜神记》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重要问题如该书的性质、创作宗旨、体例、内涵、叙事特色、与谶纬神话的关系、对后世神怪小说的影响等,仍有待作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搜神记》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试论话本小说中因果结构的演变历程与审美优劣 被引量:2
7
作者 项裕荣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7期84-89,共6页
话本小说情节模式的演变过程中,因果结构是逐渐突显并被广泛采用的。这一点通过考察一系列相似题材的话本变迁时可以看得更加明显。如佛教报恩与道教成仙的结局模式,即因它们具有合于因果、便于劝化、且能使作品结构更显完整等审美优点... 话本小说情节模式的演变过程中,因果结构是逐渐突显并被广泛采用的。这一点通过考察一系列相似题材的话本变迁时可以看得更加明显。如佛教报恩与道教成仙的结局模式,即因它们具有合于因果、便于劝化、且能使作品结构更显完整等审美优点,遂被大量话本习用。而此种模式被大量效仿之后(如文言言情话本中道教成仙模式的滥用),因果结局的庸俗不堪及各种负面影响开始突出,并直接影响到话本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这妨碍到话本小说的现代性转变,成为话本创作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因果结构 佛教报恩 道教成仙
下载PDF
《聊斋志异》涉仙题材与蒲松龄创作心态浅探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伟 《肇庆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8-43,共6页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绘了三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即冥界、人界和仙界,其中以神仙、道士为主角的仙道题材在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者以神仙世界作参照,借仙人的超凡脱俗、仙术的神奇怪诞、仙境的自由美好来劝善惩恶、警世砭俗,以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绘了三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即冥界、人界和仙界,其中以神仙、道士为主角的仙道题材在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者以神仙世界作参照,借仙人的超凡脱俗、仙术的神奇怪诞、仙境的自由美好来劝善惩恶、警世砭俗,以寄寓作者愤世、劝世、救世的创作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仙道题材 创作心态
下载PDF
《搜神记》中的“孝感”故事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玲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9,共4页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其《感应篇》中记录了一些颇有意义的"孝感"故事。这些故事的"孝感"形式表现为: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型、发迹变泰型、得以幸免于灾难型、帮助完成夙愿型及其他类型。孝子间的共通...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其《感应篇》中记录了一些颇有意义的"孝感"故事。这些故事的"孝感"形式表现为: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型、发迹变泰型、得以幸免于灾难型、帮助完成夙愿型及其他类型。孝子间的共通特征有:至孝、家贫、丧亲等。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对这些故事都有很大影响,从这些"孝感"故事中亦可窥见魏晋时期的孝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孝感 魏晋 故事
下载PDF
《搜神记》中婚恋故事的社会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晓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婚恋故事格外引人关注。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也有干宝主观创作意图的呈现。以《搜神记》中的婚恋故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女性、男性形象作深入解读,对干宝的创作意旨...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婚恋故事格外引人关注。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也有干宝主观创作意图的呈现。以《搜神记》中的婚恋故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女性、男性形象作深入解读,对干宝的创作意旨深入发掘,可以从新的视角更接近真实地认知魏晋时代的人间百态、社会风尚与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婚恋故事 干宝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浅析曹唐游仙诗的内容特色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晓辉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曹唐游仙诗突破了传统的游仙诗模式:抛弃了追慕神仙、寄托寓意的主题;游戏笔墨,运用近体诗的形式将神仙故事诗歌化,使之转化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同时,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关键词 曹唐 游仙诗 神仙故事
下载PDF
浅论葛洪对骨伤科的贡献
12
作者 张建福 唐空 《河南中医》 2000年第4期12-13,共2页
葛洪认为:外伤危重症大出血可导致亡血耗津液,治疗宜生津补血;不出血则形成瘀血,治疗宜镇静、活血化瘀;对胸腹内伤者主张采用攻下逐瘀法;对跌仆损伤者主张采用活血化瘀止痛药。并首创用按摩法于关节脱位整复,开创小夹板固定治疗... 葛洪认为:外伤危重症大出血可导致亡血耗津液,治疗宜生津补血;不出血则形成瘀血,治疗宜镇静、活血化瘀;对胸腹内伤者主张采用攻下逐瘀法;对跌仆损伤者主张采用活血化瘀止痛药。并首创用按摩法于关节脱位整复,开创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肘后救卒方 神仙传 抱朴子 晋代
下载PDF
《搜神记》副词与副词连用情况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127-129,共3页
《搜神记》副词与副词的连用多表现为两项副词的连用,副词连用共现时有一个基本的位次,共现位次同语法意义、表义功能及语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 《搜神记 》副词 连用 位次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与道教神仙信仰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桂婵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是道教神仙信仰对《聊斋志异》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和道教神仙信仰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聊斋志异》的创作方法与道教神仙信仰;二是《...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是道教神仙信仰对《聊斋志异》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和道教神仙信仰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聊斋志异》的创作方法与道教神仙信仰;二是《聊斋志异》的形象创造与道教神仙信仰;三是《聊斋志异》的环境描写与道教神仙信仰。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道教神仙信仰与《聊斋志异》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艺术成就 道教 神仙信仰 创作方法 形象塑造 环境描写
下载PDF
从《搜神记》看魏晋时期的个体意识
15
作者 李小成 唐海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3-58,共6页
《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记载了魏晋及魏晋以前的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普遍认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从《搜神记》文本出发考察其中所展现的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可以挖掘出儒学衰微,关注个体生... 《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记载了魏晋及魏晋以前的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普遍认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从《搜神记》文本出发考察其中所展现的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可以挖掘出儒学衰微,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魏晋 个体意识 自由
下载PDF
《三国志》“以·宾”结构考察
16
作者 何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0-35,共6页
"以·宾"结构的发展演变是汉语语法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三国志》"以.宾"结构的考察表明:"以"在宾前这一结构到《三国志》时已趋于稳定成型,到《搜神记》时则已经确立;《三国志》中"... "以·宾"结构的发展演变是汉语语法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三国志》"以.宾"结构的考察表明:"以"在宾前这一结构到《三国志》时已趋于稳定成型,到《搜神记》时则已经确立;《三国志》中"以.宾"结构的句法功能已趋于只作状语和补语,《搜神记》中则固定于作状语和补语;"以宾+动"中的谓语结构比"动+以宾"中的谓语结构复杂,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向;从上古到中古,"以"表"工具"有逐渐萎缩的趋势;中古时"以"引介"涉及对象"的用法被其他介词取代;"以"的固定用法体现出介词"以"进一步虚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宾”结构 动补结构 语序 《三国志》 《搜神记》
下载PDF
今本《搜神记》校释献疑一则
17
作者 徐曼曼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6-97,共2页
今本《搜神记》"三王墓"条中的"立僵"应为"立不僵","僵"为"仆倒"义,而非"僵硬"义。
关键词 《搜神记》 校勘 释义
下载PDF
浅析《搜神记》中女性形象折射的文化意蕴
18
作者 傅阿循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62-64,共3页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婚恋女性形象,不仅形象十分生动,且个性鲜明,别具一格。《搜神记》是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之大成的著作,其婚恋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不管是神仙女子、凡间女子或是女鬼,大都外貌佳、品格高,敢于抛弃礼法束缚,主动追...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婚恋女性形象,不仅形象十分生动,且个性鲜明,别具一格。《搜神记》是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之大成的著作,其婚恋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不管是神仙女子、凡间女子或是女鬼,大都外貌佳、品格高,敢于抛弃礼法束缚,主动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渝,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搜神记》婚恋故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个性鲜明,别具一格。婚恋女性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理想要求和女性自我的解放、突破,也反映了当时特有的社会、政治环境,具有其独有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婚恋故事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洞窟小说成因探究
19
作者 孟稚 《平原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26-28,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描写仙洞奇遇的小说大量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我们称之为洞窟小说.对于此类小说的产生,究其因,则不得不从先民原始思维、道教神仙思想、现实危机三点入手.于其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时期民众对现世的生存自由和永恒... 魏晋南北朝时期,描写仙洞奇遇的小说大量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我们称之为洞窟小说.对于此类小说的产生,究其因,则不得不从先民原始思维、道教神仙思想、现实危机三点入手.于其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时期民众对现世的生存自由和永恒的生命存在的苦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窟小说 原始思维 神仙思想 现实危机
下载PDF
《搜神记》故事的民间信仰及其文化模式举隅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炯 汪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2,共5页
干宝《搜神记》是著名的志怪小说,因其对民间生活与神怪信仰的直接反映,可视为研究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史料。通过故事抽样可见其民间信仰的模式特点:民间相信无名神祗可以定人生死,但是其兼具通融人情的特点;平民百姓的日常修为,可以作... 干宝《搜神记》是著名的志怪小说,因其对民间生活与神怪信仰的直接反映,可视为研究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史料。通过故事抽样可见其民间信仰的模式特点:民间相信无名神祗可以定人生死,但是其兼具通融人情的特点;平民百姓的日常修为,可以作为与神商讨自救的资本。这种民间信仰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故事模式 民间信仰/主流文化互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