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prediction o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underwater shield tunnel structure using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data 被引量:2
1
作者 Xuyan Tan Weizhong Chen +2 位作者 Tao Zou Jianping Yang Bowen Du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886-895,共10页
Predic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structure and perceiving the anomalies in advance are essential to ensu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infrastructures in the long run.In addition to the incomplete consideration of i... Predic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structure and perceiving the anomalies in advance are essential to ensu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infrastructures in the long run.In addition to the incomplete conside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the prediction time scale of existing studies is rough.Therefore,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prediction model by coupling the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with external load through autoencoder network(ATENet)based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data.An autoencoder mechanism is performed to acquire the high-level representation of raw monitoring data at different spatial positions,and 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is applied to understanding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 from the time series.Then,the obtained temporal-spatial information is coupled with dynamic loads through a fully connected layer to predict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n next 12 h.As a case study,the proposed model is formulated on the SHM data collected from a representative underwater shield tunnel.The robustness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Finally,the ATENet model is compared with some typical models,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ATENet model is of great value to predict the realtime evolution trend of tunne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d tunnel Machine learning MONITORING Real-time prediction Data analysis
下载PDF
古代赋论的诗学本位
2
作者 易闻晓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1,共9页
赋以铺陈,是乃赋体创制的本质要义。宋玉承接屈辞以定赋体,开启汉赋叙物一途,不关《诗》学之旨。但以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为代表的汉代赋论本于《诗》学经义,强将楚辞纳入《诗》学流变体系,形成以《诗》论赋的既定传统而影响久远;六朝... 赋以铺陈,是乃赋体创制的本质要义。宋玉承接屈辞以定赋体,开启汉赋叙物一途,不关《诗》学之旨。但以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为代表的汉代赋论本于《诗》学经义,强将楚辞纳入《诗》学流变体系,形成以《诗》论赋的既定传统而影响久远;六朝赋论仍之,强调比兴讽喻;而唐以降赋话援取诗法之例,讲求律赋作法,反映六朝骈赋以至唐代律赋的“诗化”演变与铺陈丧失。凡此表现为古代赋论的诗学本位,在最为基本的观念上有悖赋体创制的本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赋论 诗经 诗学 古诗之流
下载PDF
《画史会要》“朱谋垔托名说”辨误
3
作者 赵阳阳 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8,I0002,共7页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进而对莫伯骥、谢巍辨伪过度的原因进行分析,于书画文献辨伪之方法亦略献刍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史会要 朱谋垔 金赉 托名
下载PDF
“恤由之丧”与《士丧礼》的写定
4
作者 孙思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礼记·杂记》“恤由之丧”一段文字,对于推溯《士丧礼》暨《仪礼》成书至关重要。自唐林宝以来,多将“恤由”解为人名,不可信据。实则“恤”即“恤礼”之“恤”,“由”即“仲由”之“由”。仲由(子路)死于卫国内乱,鲁哀公忧恤其丧... 《礼记·杂记》“恤由之丧”一段文字,对于推溯《士丧礼》暨《仪礼》成书至关重要。自唐林宝以来,多将“恤由”解为人名,不可信据。实则“恤”即“恤礼”之“恤”,“由”即“仲由”之“由”。仲由(子路)死于卫国内乱,鲁哀公忧恤其丧亡,遂遣孺悲学士丧礼于孔子。子路身份为士,故孺悲衔命所学为士丧礼。子路死于鲁哀公十五年冬,先于孔子之卒三数月,而从孺悲学成复命到撰次成书,尚需较长一段时间,故“《士丧礼》于是乎书”,显系书于孔子去世以后。孔子既殁,七十子之徒渐次凋零,孔门后学忧惧礼典坠失,遂效孺悲之举,渐次写于竹帛。中经战国纷乱、嬴秦焚书,《仪礼》至汉仅传十七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子路 孺悲 《士丧礼》
下载PDF
《五十二病方》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德生 颜思阳 +3 位作者 周达宇 陈瑶 马强 卢圣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征的初级逻辑思维应用;原始认知和实证使用的经验型逻辑思维应用。由此构建了初始的临床医学体系,医巫分道扬镳。这种方症对应的思维特征,直接引发创新性的逻辑思维,为辨病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之缘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学 《五十二病方》 辨病论治 方症对应 组方规律 临床思维
下载PDF
论苏轼与元祐秘书省职官的诗歌唱和
6
作者 王艳军 朱富铭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诗歌唱和成为元祐间苏轼与秘书省文人交游的重要手段,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苏轼在元祐间与秘书省职官唱和之作数量较多,他们的唱和之作多出于交游、宴饮、雅集过程之中,基本不涉及时政国事,在新旧法之争、洛蜀党争激烈之元祐间,体... 诗歌唱和成为元祐间苏轼与秘书省文人交游的重要手段,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苏轼在元祐间与秘书省职官唱和之作数量较多,他们的唱和之作多出于交游、宴饮、雅集过程之中,基本不涉及时政国事,在新旧法之争、洛蜀党争激烈之元祐间,体现出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们的情感选择。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皆博学高才之士,他们的唱和之作是文人逞才斗艺的一种创作形式,力求诗意深邃、用字精巧、事典广博、用韵严谨、句式规范,体现出“以才学为诗”的特征,使宋诗的题材、笔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愈加鲜明,为推动整个元祐诗坛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秘书省 唱和 诗歌
下载PDF
杜集东渡考:兼谈10—13世纪日本文人对杜诗的利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2,208,共15页
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一样,杜甫文集最早以完整的书卷形式东渐日本,极有可能就是圆仁于日本承和十四年(847·唐大中元年)归国时带回的二卷本《杜员外集》。10—13世纪的东亚,白居易风潮全盛,结合这一时代背景钩沉史料可知,圆仁历尽... 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一样,杜甫文集最早以完整的书卷形式东渐日本,极有可能就是圆仁于日本承和十四年(847·唐大中元年)归国时带回的二卷本《杜员外集》。10—13世纪的东亚,白居易风潮全盛,结合这一时代背景钩沉史料可知,圆仁历尽千辛万苦抄来的这部《杜员外集》之所以未被著录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当与承和遣唐使节团中正副使之激烈冲突不无关系;同时,也与以天皇为首的贵族文人对白居易诗歌有狂热的爱好以及慧萼抄入南禅院本白居易集有着密切联系。不过,到了平安后期乃至镰仓幕府中期,王洙注《杜工部集》与郭知达《集注杜诗》相继传入日本,终于为杜甫诗文在日本文坛乃至政界争得了一席之地,也为之后兴起的五山禅林尊杜风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渲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员外集 白氏文集 小野篁 圆仁
下载PDF
石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治法经验
8
作者 赵琳 石建华 翟丽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91-1094,共4页
石建华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积累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石建华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机核心在于气血瘀滞,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和气血。在临床实践中,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并创新性地将中西医结合,以期达到最佳... 石建华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积累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石建华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机核心在于气血瘀滞,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和气血。在临床实践中,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并创新性地将中西医结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用药方面,其善于运用中药化瘀散结,同时结合西药调节内分泌,旨在全面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石建华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并重的治疗原则,力求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中西医结合疗法 石建华
下载PDF
作为纪念的空间及其生成——以苏轼东湖故事为中心视域
9
作者 郭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苏轼东湖纪念空间有三类景观组成:其一,苏轼在凤翔入仕期间率人兴建的建筑物;其二,苏轼所建但居于东湖之外,后来被人迁入东湖的建筑物;其三,后人在东湖之中新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围绕苏轼和凤翔东湖,每一处景观都有一段流传于世的故事或... 苏轼东湖纪念空间有三类景观组成:其一,苏轼在凤翔入仕期间率人兴建的建筑物;其二,苏轼所建但居于东湖之外,后来被人迁入东湖的建筑物;其三,后人在东湖之中新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围绕苏轼和凤翔东湖,每一处景观都有一段流传于世的故事或传说,成为人们缅怀和纪念苏轼时所无法遗忘的一种文化景观。苏轼东湖纪念空间的形成离不开苏轼和凤翔东湖,更离不开基于某种理想而来的纪念之情,后者才是构成这一纪念空间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凤翔 东湖 纪念空间
下载PDF
明代三边总督喻时生平著述考
10
作者 张盼盼 胡玉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喻时(1507—1571),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官嘉靖、隆庆两朝,前后三十余年间,曾任吴江县令、监察御史、山西巡抚、三边总督等职,官至兵部右侍郎。嘉靖后期,喻时临危受命,总督三边军务,功绩卓然,有力地维护了西北边地和平。其宦迹遍... 喻时(1507—1571),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官嘉靖、隆庆两朝,前后三十余年间,曾任吴江县令、监察御史、山西巡抚、三边总督等职,官至兵部右侍郎。嘉靖后期,喻时临危受命,总督三边军务,功绩卓然,有力地维护了西北边地和平。其宦迹遍及南北,政绩斐然,声名远播,时有“喻青天”之美誉。喻时一生勤于著述,今有《吴皋先生文集》《海上老人别集》及其它散著存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时 明朝 嘉庆 隆庆 《吴皋先生文集》
下载PDF
苏轼的地方记忆与文本构建——以凤翔和儋州时期为例
11
作者 张文利 董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3,共10页
凤翔和儋州是苏轼生命中的重要驿站,苏轼对这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有亲切而独特的文学书写。自然地理环境的江山之助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化育熏染,构成苏轼文学地方书写的丰厚内蕴。苏轼对凤翔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改造之举,在... 凤翔和儋州是苏轼生命中的重要驿站,苏轼对这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有亲切而独特的文学书写。自然地理环境的江山之助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化育熏染,构成苏轼文学地方书写的丰厚内蕴。苏轼对凤翔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改造之举,在儋州则以努力适应为主;对凤翔的人文环境,他赞叹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儋州则主动改善相对落后的人文环境。苏轼对凤翔和儋州的文本构建,既一以贯之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智慧的生活方式和豁达的精神境界,也有年龄、身份迥异而造成的不同。纪实性书写方式、自我视角、对比手法的运用等,形塑了苏轼文学的凤翔和儋州地方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凤翔 儋州 地方记忆 文本构建
下载PDF
“石鼓歌”与宋代士人的儒家理想——兼论苏轼“读书万卷不读律”
12
作者 韩立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宋代“石鼓歌”系列题咏是宋代金石学与文学碰撞的结果。宋代士人通过“石鼓歌”这一形式,开展金石器物的文字考证、史实论辩、审美活动,表达相关政治理想。宋人将学术考辨融入诗歌写作,将个人体验带入历史叙事,表达致君尧舜的政治期许... 宋代“石鼓歌”系列题咏是宋代金石学与文学碰撞的结果。宋代士人通过“石鼓歌”这一形式,开展金石器物的文字考证、史实论辩、审美活动,表达相关政治理想。宋人将学术考辨融入诗歌写作,将个人体验带入历史叙事,表达致君尧舜的政治期许与现实关怀。苏轼、苏辙进而以石鼓这一周宣王时遗物与秦朝统治作对比,思考“王霸之辨”,以儒家礼乐文明的道德理想主义超越法家的实用主义,呈现了金石学背后宋代士人深沉而厚重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歌 金石学 儒家理想 苏轼
下载PDF
莆籍诗人黄祖汉的诗词创作考论
13
作者 刘福铸 陈春阳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2-89,共8页
考述莆籍渡台诗人黄祖汉的生平略历,指出他是民国时期“壶社”和“说诗社”两个诗社的中坚社员,其作品得到陈衍的推崇;重点考述黄氏所著三部旧体诗词集的主要内容;分析归纳黄祖汉诗词的艺术特色;认为黄祖汉在上世纪百年闽诗史上应占有... 考述莆籍渡台诗人黄祖汉的生平略历,指出他是民国时期“壶社”和“说诗社”两个诗社的中坚社员,其作品得到陈衍的推崇;重点考述黄氏所著三部旧体诗词集的主要内容;分析归纳黄祖汉诗词的艺术特色;认为黄祖汉在上世纪百年闽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祖汉 诗词 壶社 《倦知楼诗》 《倦知楼续集》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及石建华老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经验
14
作者 赵琳 石建华 宋殿荣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8期2296-2298,共3页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随情绪波动、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变化,发病人群以育龄期妇女为主,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为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因素为更明确地对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随情绪波动、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变化,发病人群以育龄期妇女为主,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为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因素为更明确地对乳腺增生症进行治疗,临床应对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增加常见症状的重视程度,以此对乳腺增生症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造成的危害。石建华教授出身医学世家,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乳腺增生症治疗中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发病机制 石建华老中医
下载PDF
学科意义上的区域音乐史研究——读施咏《江苏音乐史》
15
作者 吴艳 洛秦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施咏《江苏音乐史》可谓区域音乐史的又一力作,它依托翔实的史料,呈现了江苏历史上的乐人乐事,对于音乐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江苏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史论结合,打破区域之边界、流派之界限、传承之局限,将江苏音... 施咏《江苏音乐史》可谓区域音乐史的又一力作,它依托翔实的史料,呈现了江苏历史上的乐人乐事,对于音乐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江苏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史论结合,打破区域之边界、流派之界限、传承之局限,将江苏音乐置于更广的视域中加以考察和分析,对于区域音乐史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参考价值,对于深化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音乐史》 施咏 区域音乐
下载PDF
探索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史宁中教授数学教育思想述要
16
作者 秦德生 刘鹏飞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3,共12页
作为我国当代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史宁中教授不囿于学科界限,在文理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数学教育思想,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从哲学与数学理论层面论述了人的教育何以可能、人的数学教育何以可能;提出数学基本思... 作为我国当代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史宁中教授不囿于学科界限,在文理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数学教育思想,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从哲学与数学理论层面论述了人的教育何以可能、人的数学教育何以可能;提出数学基本思想由数学抽象、推理、模型基本构成;系统阐述了“四基”“四能”“三会”的课程目标;基于实践循证从学段、课程难度和数学理解等视角探索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理想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过程的教育和归纳的教育。史宁中本着对学生未来发展和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考虑,积极构建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有影响的创新观点,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宁中 数学教育 课程标准 教育思想
下载PDF
关学名儒王心敬的亲情诗探析
17
作者 王晓鹃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王心敬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在他现存的近七百首诗作中,亲情诗有六十余首,涉及母亲、妻子、兄弟和子侄,表达出夫妇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人伦风貌和光宗耀祖的责任与荣耀。其亲情诗运用比兴手法,善于将义理融于情景... 王心敬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在他现存的近七百首诗作中,亲情诗有六十余首,涉及母亲、妻子、兄弟和子侄,表达出夫妇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人伦风貌和光宗耀祖的责任与荣耀。其亲情诗运用比兴手法,善于将义理融于情景之中,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出作为理学家的真儒硕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心敬 亲情诗 亲情人伦 朴素自然
下载PDF
《诗》义解缚与赋体自立
18
作者 易闻晓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的假设建立在国家盛衰和世运演变的历史推论之上,异于文体流变的观照角度。赋与《诗》制别体,才是自立之本。而“辞人之赋”“日月献纳”只就武、宣为论,在后人接受则扩大为汉赋的整体印象。“不歌而诵”则纠结讽...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的假设建立在国家盛衰和世运演变的历史推论之上,异于文体流变的观照角度。赋与《诗》制别体,才是自立之本。而“辞人之赋”“日月献纳”只就武、宣为论,在后人接受则扩大为汉赋的整体印象。“不歌而诵”则纠结讽颂歌咏,经传互训,迄今以证辞、赋可歌,比于《诗》制入乐。班固执于讽颂而否定汉赋铺陈,刘勰继以比兴批评汉赋,风、讽、诵、颂纠缠不清,赋、比、兴相与为义,都以《诗》义掩蔽赋体铺陈,卒乃消解赋体自立。经传的训释只在“赋者铺陈”的一般意义上获取《诗》赋与赋体的关联,然“赋”本义究在溥遍广大,“赋”是天下四方无数单个具体之物的类聚。唯以大赋鸿篇大制的巨丽铺陈才合“赋”本义。只有解开《诗》义的重重束缚,才能直抵“赋”义,从而彰显赋体铺陈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义 辞赋 诗赋略 不歌而诵 古诗之流
下载PDF
从施光南歌剧《伤逝》到改编版室内歌剧《紫藤花》之结构嬗变
19
作者 张宝华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在鲁迅诞辰100周年之际,施光南创作了抒情-心理歌剧《伤逝》(1981)。为了纪念歌剧《伤逝》创演三十周年、鲁迅诞辰130周年,“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在2011年根据施光南手稿及其生前录制的《紫藤花》唱片,将原本四幕、时长近120分钟、双... 在鲁迅诞辰100周年之际,施光南创作了抒情-心理歌剧《伤逝》(1981)。为了纪念歌剧《伤逝》创演三十周年、鲁迅诞辰130周年,“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在2011年根据施光南手稿及其生前录制的《紫藤花》唱片,将原本四幕、时长近120分钟、双管编制的《伤逝》,节编整理为三幕、90分钟、室内乐队编制(长笛、钢琴、小型弦乐队)的《紫藤花》。对于歌剧《伤逝》可供改编的前提,以及两部歌剧在戏剧结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结构和音色-音响(配器)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光南 《伤逝》 《紫藤花》 结构嬗变
下载PDF
《崇实季刊》与萧乾中学时期的笔名及佚文考辨
20
作者 汤志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212,共8页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篇,除原名外还使用了两个笔名。萧乾中学时期的两个新笔名及佚文的发掘,对早年萧乾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与思想状况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以此为契机,也提醒研究者在关注现代作家早年经历时,其就读中学的校刊尤其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崇实季刊》 笔名 佚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