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华系底界与古城冰期的年龄:SHRIMP Ⅱ定年证据 被引量:68
1
作者 尹崇玉 刘敦一 +4 位作者 高林志 王自强 邢裕盛 简平 石玉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721-1725,共5页
报道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湖南石门壶瓶山镇杨家坪剖面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锆石SHRIMP定年研究表明,南华系下统渫水河组(相当于莲沱组)上部凝灰岩的锆石定年结果为758±23 Ma,可限定南华系古城冰期的下限.其下青白口系老山崖... 报道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湖南石门壶瓶山镇杨家坪剖面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锆石SHRIMP定年研究表明,南华系下统渫水河组(相当于莲沱组)上部凝灰岩的锆石定年结果为758±23 Ma,可限定南华系古城冰期的下限.其下青白口系老山崖组为809±16 Ma,采样点距顶界12 m,根据沉积速率估算,其顶界的时限大致为800 Ma.这一组年龄结果使我国南方前寒武纪长期争论的“莲沱组”是否等于“板溪群”的重大地层对比问题得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古城冰期 年龄 shrimp定年 杨家坪 华南 锆石 同位素年代学
原文传递
老君山正长岩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25
2
作者 万哨凯 夏斌 张玉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2-526,共5页
老君山正长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34.8±1.6Ma(2σ),MSWD=0.38(可信度为0.96),相当于渐新世,属于喜马拉雅期。通过锆石定年分析结果对其成岩时代及锆石的成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 shrimp U—Pb年龄 锆石 正长岩 老君山 云南省
下载PDF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拆沉的证据 被引量:48
3
作者 王团华 毛景文 王彦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3-1287,共15页
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开展了 SHRIMPⅡU-Pb 法年代学研究显示,岩墙岩浆源区的锆石主要表现为华北南缘陆壳基底中的继承性锆石特征。根据地质关系确定的侵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的岩墙,其锆石年龄定年结果主要表现为1843±10Ma ... 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开展了 SHRIMPⅡU-Pb 法年代学研究显示,岩墙岩浆源区的锆石主要表现为华北南缘陆壳基底中的继承性锆石特征。根据地质关系确定的侵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的岩墙,其锆石年龄定年结果主要表现为1843±10Ma 和768±15Ma 左右的年龄,多数锆石表现为该区域熊耳群火山活动事件1850Ma 左右的年龄,只有很少的锆石颗粒记录了中生代时期128Ma 左右的侵位年龄。总体看来,岩墙中锆石较全面地记录了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锆石测年结果反映出华北陆块阜平运动(2500~2400Ma)、华北南缘熊耳群火山喷发事件(1850Ma)、震旦纪构造活动(850~700Ma)、扬子陆块俯冲拼贴于华北南缘的造山事件(约200Ma)和燕山期(约130Ma)的岩墙岩浆侵位活动。岩墙的 Sr、Nd、Pb 同位素示踪揭示了岩墙岩浆源区与扬子陆块的亲缘性,从而证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时期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南缘俯冲,以及后来秦岭造山带在造山期后华北南缘下地壳基底拆沉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岩墙中锆石测年结果多显示为老的继承性锆石的原因可能是中生代时期生长的锆石颗粒较小,而继承性锆石颗粒较大,锆石单矿物分选过程中主要挑选出继承性锆石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墙 锆石shrimpU—Pb年代学 拆沉作用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 秦岭造山带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山阳色河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涛 王宗起 +3 位作者 闫臻 闫全人 张英利 向忠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57-1666,共10页
山阳色河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泥盆纪地层中,并与泥盆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其SiO2含量介于71%~77%之间、高碱(K2O+Na2O=7.43%~8.50%),低CaO(0.25%~2.81%),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A/CNK的平均值为<... 山阳色河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泥盆纪地层中,并与泥盆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其SiO2含量介于71%~77%之间、高碱(K2O+Na2O=7.43%~8.50%),低CaO(0.25%~2.81%),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A/CNK的平均值为<1.05,属弱过铝质岩石;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N=4.23],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511),富集Rb、Th、K、La和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P和Ti元素为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泥盆纪地层中的花岗岩砾石的岩石地球化学与色河二长花岗岩具有形似性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ⅡU-Pb定年获得花岗岩与花岗岩砾石形成时代相一致,分别为709±5Ma和700±11Ma。山阳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标志着新元古代在东秦岭地区表现为造山后伸展拉张阶段,从而为东秦岭造山带从元古代到古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换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色河花岗岩和砾石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shrimp定年
下载PDF
虾壳生物炭对水中重金属 Pb(Ⅱ)和 Cd(Ⅱ)的竞争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迪 江敏 +4 位作者 吴昊 吴思雅 许杰尧 于忠利 陈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3-878,共6页
以虾壳为原料,450℃氮气保护下热解生成虾壳生物炭(SSBC),并研究它对Pb(Ⅱ)和(或)Cd(Ⅱ)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SSBC属于低比表面积类生物炭,N质量分数高达11.31%。(2)各体系下SSBC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 以虾壳为原料,450℃氮气保护下热解生成虾壳生物炭(SSBC),并研究它对Pb(Ⅱ)和(或)Cd(Ⅱ)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SSBC属于低比表面积类生物炭,N质量分数高达11.31%。(2)各体系下SSBC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络合、配位和(或)沉淀等)为主。在二元体系中引入竞争组分后,Pb(Ⅱ)和Cd(Ⅱ)的吸附平衡所需时间减少、吸附量下降。(3)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SSBC对各体系下Cd(Ⅱ)和单一体系下Pb(Ⅱ)的吸附过程,而SSBC对二元体系下Pb(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结果。(4)Pb(Ⅱ)和Cd(Ⅱ)在SSBC上的吸附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吸附Pb(Ⅱ)的主要机理为碳酸盐沉淀,吸附Cd(Ⅱ)的主要机理为金属-π电子配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生物炭 竞争吸附 Pb() Cd()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康定群的再认识:来自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59
6
作者 杜利林 耿元生 +5 位作者 杨崇辉 王新社 周喜文 任留东 王彦斌 杨铸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62-1577,共16页
康定群(康定杂岩)在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其具体的形成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择位于德昌茨达—大六槽之间康定群咱里组中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康定群(康定杂岩)在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其具体的形成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择位于德昌茨达—大六槽之间康定群咱里组中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斜长角闪岩的主、微量元素主要具有N-MORB特征,一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E-MORB和OIB之间,而斜长片麻岩地球化学具有岛弧岩浆特征。斜长角闪岩的εNd(t)为+3.65^+12.65,具有亏损地幔岩浆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与盐边群类似。斜长角闪岩和斜长片麻岩的离子探针(SHRIMPⅡ)定年结果表明,康定群玄武岩的形成时代约为830Ma,为新元古代,同时经历了约700Ma的变质作用。本文研究不支持扬子地台西缘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古老结晶基底,同时研究表明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为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群 咱里组 地球化学 离子探针 新元古代
下载PDF
CharmII放射免疫法快速检测虾中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杰 黄晓蓉 +3 位作者 郑晶 汤敏英 陈彬 陈健 《饲料工业》 2006年第6期51-53,共3页
探讨应用CharmII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虾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确定制样和控制点设定的方法,评价了免疫反应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了磺胺类最大残留限量为50μg/kg的检测稳定性,90min可出检测结果。
关键词 CHARM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磺胺类
下载PDF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荧光猝灭法测定虾头中微量汞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粦华 陈黎娟 俞芸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24期132-133,168,共3页
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与氨基硫脲反应,合成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DMA),并用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其荧光光谱。发现其水溶液在448 nm处发射强荧光。探讨DMA在水溶液中当有Hg^(2+)存在时,DMA的荧光可被完全猝灭,据此建立了荧光... 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与氨基硫脲反应,合成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DMA),并用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其荧光光谱。发现其水溶液在448 nm处发射强荧光。探讨DMA在水溶液中当有Hg^(2+)存在时,DMA的荧光可被完全猝灭,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Hg^(2+)的方法,其线性范围是0~1.5×10-5 mol/L,检出限为1.00×10-7 mol/L。该方法用于虾头中微量汞的测定,灵敏度较高,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 荧光猝灭 虾头 汞()
下载PDF
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铁的含量和形态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爱菊 仝川 +4 位作者 罗敏 黄佳芳 谭季 胡启凯 李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785-4795,共11页
为研究河口陆基养殖塘底泥中铁的迁移和转化机制,本文测定了福建省3个河口养虾塘养殖期表层和亚表层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及间隙水的常见组分.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间晶质Fe(Ⅲ)、非硫Fe(Ⅱ)、有机铁、铁硫化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间隙水S... 为研究河口陆基养殖塘底泥中铁的迁移和转化机制,本文测定了福建省3个河口养虾塘养殖期表层和亚表层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及间隙水的常见组分.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间晶质Fe(Ⅲ)、非硫Fe(Ⅱ)、有机铁、铁硫化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间隙水SO42–和Cl–可能是影响不同站点间Fe的形态和分布存在异质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盐度较高的养虾塘,铁的硫化物含量较高,有机铁和晶质Fe(Ⅲ)含量较少.陆基养虾塘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按固相Fe(Ⅲ)>铁硫化物>非硫Fe(Ⅱ)>有机铁的顺序排列.养虾塘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FeS和FeS2)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而表层沉积物有机铁含量与间隙水SO4^2–和NH4^+浓度高于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的生成一定程度上降低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形态 无定形Fe(Ⅲ) 晶质Fe(Ⅲ) 铁硫化物 非硫Fe() 有机碳代谢 陆基养虾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