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oLevel与SIMV+autoflow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于海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探讨DuoLevel与SIMV+autoflow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安全性的对比,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自我院选取病例共86例,其中包括2019年4月和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 探讨DuoLevel与SIMV+autoflow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安全性的对比,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自我院选取病例共86例,其中包括2019年4月和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机械通气SIMV+Autoflow治疗模式,后一组为机械通气DuoLevel治疗模式,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较小(P>0.05);两组机械通气同一个时间点的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在刚实施治疗时差异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实验组的呼吸机参数逐渐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uoLevel通气模式与SIMV+autoflow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疗效相比,DuoLevel通气模式更为安全,能够改善呼吸力学及血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oLevel simv+autoflow 先天性心脏病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孝桥 涂睿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8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66例,按照有创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模式(对照组)以及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联合SIMV通气模...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66例,按照有创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模式(对照组)以及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联合SIMV通气模式(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不同有创通气模式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平均气道压力的变化以及人机对抗次数。结果观察组PaCO_2水平在治疗后6h、12h、24h以及48小时时均较同时期对照组的PaCO_2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在治疗后1h、6h、12h、24h以及4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气道压力以及人机对抗次数在治疗后1h、6h、12h、24h以及48h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在维持同样的氧合指数情形下,具有低平均气道压及PaCO_2水平,具有临床推广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辅助通气 simv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新生儿
下载PDF
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洪峰 俞兴群 +3 位作者 聂卫群 张长奇 高志凌 王龙梅 《安徽医学》 2006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自动流速调节(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并与传统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5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分两组分别用SIMV与SIMV-AutoFlow两种...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自动流速调节(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并与传统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5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分两组分别用SIMV与SIMV-AutoFlow两种呼吸模式机械通气,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指标(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肺动态顺应性、潮气量)和血气变化。结果两组通气模式通气后血气指标改善无显著性差异,但SIMV-AutoFlow组通气指标优于SIMV组。结论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simv 机械通气
下载PDF
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替代高压氧治疗早期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成功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占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9-899,共1页
关键词 simv PSV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治疗 机械通气模式 诊断 早期 室内 居住 升压
下载PDF
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福 曾丹梅 邓丽玲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6-57,55,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9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9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行压力控制SIMV模式,研究组患者则行PRVC模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安全性;结果经对比观察显示,在通气稳定后,在呼吸力学方面,研究组P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AP、OI对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对比,两组p H值、PaO2、PaCO2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对比,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患儿(31.11%)(P<0.05);结论应用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PRVC模式更能够维持患儿内环境的稳定,同时降低PIP水平,这对于患儿肺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机械通气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VC模式 压力控制simv模式 新生儿 NRDS 安全性
下载PDF
PAV联合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凤兰 刘燕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63-766,共4页
目的研究比例辅助通气(PAV)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为降低患儿罹患肺损伤寻求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 目的研究比例辅助通气(PAV)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为降低患儿罹患肺损伤寻求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诊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AV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安静状态下(0.5 h、12 h、24 h、48 h) 4个时间点发生人机对抗的次数、出现吸气峰压(PIP)次数、平均气道压(MAP)及出现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4个时间点发生人机对抗次数、出现吸气峰压(PIP)次数、平均气道压(MAP)及发生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联合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能更有效的达到人机同步的性能,有效降低出现吸气峰压次数及平均气道压,同时减少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IPPV和SIMV通气模式的特点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华山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8期148-148,150,共2页
本文对有创呼吸机中最常用的IPPV和SIMV通气模式的性能参数和特点作较详细的分析,并比较异同之处。
关键词 定容模式 IPPV模式 simv模式
下载PDF
PCV+SIMV模式与VTPC+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成 段玉松 +2 位作者 叶盎然 李雪莲 刘怡汐 《西部医学》 2022年第4期580-584,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PCV+SIMV)模式与容量目标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VTPC+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NRDS患儿临... 目的分析比较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PCV+SIMV)模式与容量目标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VTPC+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5例经VTPC+SIMV模式通气(VTPC组),41例经PCV+SIMV模式通气(PCV组)。记录两组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及通气6 h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机械通气6、24 h呼吸力学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rs)、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呼吸指数(RI)]差异;并分析机械通气6 h后血气分析指标与呼吸力学指标的相关性;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TPC组PS使用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PCV组(均P<0.05)。机械通气6 h后,两组PaO_(2)均较通气前升高(P<0.05),且VTPC组高于PCV组(P<0.05);PaCO_(2)则较通气前降低(P<0.05),且VTPC组低于PCV组(P<0.05)。机械通气24 h后,两组Crs均较机械通气6 h后升高(P<0.05),PA-aO_(2)、RI则较机械通气6 h后降低(P<0.05);且机械通气6、24 h后,VTPC组Crs高于PCV组(P<0.05),PA-aO_(2)、RI低于PCV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机械通气6 h后PaO_(2)与Crs呈正相关(P<0.05),与PA-aO_(2)、RI呈负相关(P<0.05);PaCO_(2)与Crs呈负相关(P<0.05),与PA-aO_(2)、RI呈正相关(P<0.05)。VTP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CV组(P<0.05)。结论在NRDS治疗中,与PCV+SIMV模式相比,VTPC+SIMV模式具有更高的疗效及安全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 压力控制 容量目标压力控制 血气分析 呼吸力学
下载PDF
SIMV与PSV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樊虎平 刘建国 +1 位作者 安丽青 赵建军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SIMV+PSV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德国产drger呼吸机,采用SIMV+PSV通气方式,治疗重症哮喘患者5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神志、肺部体征的变化。结果:5例... 目的:探讨SIMV+PSV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德国产drger呼吸机,采用SIMV+PSV通气方式,治疗重症哮喘患者5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神志、肺部体征的变化。结果: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神志变清,肺部哮鸣音消失,血气分析指标均恢复至正常。结论:SIMV+PSV通气方式对重症哮喘患者治疗效果肯定,对于临床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改善反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改变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其与PEEP方式比较,因其没有气压损伤及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且更接近于生理性通气而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simv+PSV 重症哮喘
下载PDF
APRV和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强蕾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5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APR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SIMV+PSV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后动态肺顺应性、血管外肺水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膈肌厚度和膈肌运动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APR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效果优于SIMV+PSV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PRV simv+PSV 机械通气模式 效果
下载PDF
机械通气(SIMV+PEE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尚培薇 李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4期2992-2993,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SIMV+PEEP)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特点,观察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50例采用机械通气(SIMV+PEEP)模式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SIMV+PEEP)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特点,观察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50例采用机械通气(SIMV+PEEP)模式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儿存活40例,占80%;死亡6例,占12%;放弃治疗4例,占8%;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2例,气胸1例,撤机失败6例。结论适时尽早上机,尽量使用较低PEEP和吸气峰压PIP、较短的吸气时间,尽快脱机,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加强护理等,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simv PEEP
下载PDF
PEEP结合PCV+SIMV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秋缘 许奋勇 陈小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总结探讨PEEP联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经验与不足。方法: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急性肺损伤部分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6例,在医院硬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下,依据其血气、PaO2/FiO2等的变化,予... 目的:总结探讨PEEP联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经验与不足。方法: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急性肺损伤部分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6例,在医院硬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下,依据其血气、PaO2/FiO2等的变化,予设定最佳PEEP的前提下结合压力控制SIMV通气模式辅助呼吸,观察其通气指标、临床生化转变情况及病情的预后转归。结果:16例急性肺损伤、ARDS的患者好转出院12例,死亡4例,有效率75%,死亡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脓毒症、心力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结论:PEEP结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取得明显的疗效与良好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下载PDF
SIMV参数递减设置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丰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0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SIMV机械通气模式下参数递减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并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1]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SIMV模式机械通气,参数递减设置机械通气及纤维... 目的:探讨SIMV机械通气模式下参数递减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并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1]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SIMV模式机械通气,参数递减设置机械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观察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例和7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2±1.2天和15.4±1.5天(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0±1.8天和18±3.9天(P<0.01)。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SIMV参数递减设置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天数,降低VAP发病率,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衰竭 纤维支气管镜 simv 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吸痰 设置 机械通气模式
下载PDF
有创呼吸机中IPPV和SIMV通气模式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黄逸致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1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比较有创呼吸机中IPPV和SIMV通气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室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IPPV通气模式,观察组患者运用SIMV通气模式.... 目的 比较有创呼吸机中IPPV和SIMV通气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室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IPPV通气模式,观察组患者运用SIMV通气模式.对2组患者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每分通气量VE、经皮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气分析数值等进行分析,比较2种模式的优劣.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小的VT和VE,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实施脱机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f、SpO2、HR、血气分析数值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通气模式优于IPPV通气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呼吸机 IPPV simv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联合应用PAV与SIMV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任素敏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9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联合应用比例辅助通气(PA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疗效。方法研究病例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RDS患儿,依据住院日期以及床位号的奇偶性划分为对照组(SIMV模式通气治疗)、研究组(PAV...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联合应用比例辅助通气(PA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疗效。方法研究病例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RDS患儿,依据住院日期以及床位号的奇偶性划分为对照组(SIMV模式通气治疗)、研究组(PAV+SIMV模式通气治疗)各包含37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不同时间平均气道压(MAP)、人机对抗次数、低碳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aCO_(2)指标(43.15±5.44)mmH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3,P<0.05);治疗1、6、12、24、48 h研究组患儿的MAP指标(12.05±0.76)、(11.92±0.55)、(11.75±0.62)、(11.56±0.56)、(10.24±0.76)cmH_(2)O与人机对抗次数(22.02±6.08)、(21.05±6.65)、(19.12±6.96)、(17.76±6.32)、(16.05±5.95)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2、7.903、6.186、3.802、3.863、5.578、5.061、5.613、4.945、3.663,P<0.05);研究组中低碳酸血症占比为2.70%,低于对照组的21.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5)。结论RDS患儿联合给予PAV+SIMV模式通气治疗,人机同步性能良好,氧合指数相等的情况下,可以改善PaCO_(2)水平以及MAP,降低低碳酸血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AV simv 血气指标 MAP 低碳酸血症
下载PDF
机械通气SIMV和PSV模式治疗重症肺炎的预后分析
16
作者 徐艳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5-15,17,共2页
研究机械通气SIMV和PSV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6月-2020年06月入住ICU的122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模式,分为SIMV组和PSV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SIMV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PSV组(6.27±... 研究机械通气SIMV和PSV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6月-2020年06月入住ICU的122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模式,分为SIMV组和PSV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SIMV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PSV组(6.27±2.73 vs 5.32±2.25,P<0.05),两者在呼吸机相关肺炎(7.94% vs 6.78%)、住院时间(8.51±4.23 vs 7.63±3.95)和死亡率(4.76% vs 3.39%)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同PSV相比,SIMV模式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两者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患者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 PSV 呼吸机 肺炎:预后
下载PDF
气动先导阀动态特性仿真优化研究
17
作者 郭大勇 司国雷 周亚玲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210,共7页
针对气动先导阀动态响应低的问题,在分析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AMESim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参数化仿真研究主阀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气源压力和节流孔大小对先导阀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参数对气动先导阀动态响应特性的... 针对气动先导阀动态响应低的问题,在分析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AMESim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参数化仿真研究主阀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气源压力和节流孔大小对先导阀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参数对气动先导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很难通过调节某一参数得到最优解。在参数化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SimV&Ver Math进行多参数优化仿真,利用贝叶斯+拟牛顿的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解,将气动先导阀的总响应时间降低了7.2 ms,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先导阀 动态响应特性 simv&Ver Math 多参数优化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容控与压控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初始有创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辉 吴霞 +2 位作者 陈秀平 刘佳 雷蕾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容控与压控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与P-SIM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初始有创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V-SIMV)44例和观察组(P-S... 目的探讨容控与压控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与P-SIM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初始有创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V-SIMV)44例和观察组(P-SIMV组)42例。初始上机时对照组采用V-SIMV+PSV,观察组采用P-SIMV+PSV。比较两组初始有创机械通气后2 h、4 h、8 h后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支持压力(PS)、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上机有效率。结果①两组患者上机2 h、4 h后,观察组Ppeak、Pmean、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Vte、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后两组Ppeak、Pmean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S、Vte、pH、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示观察组上机有效率(42/42)100%;对照组有效率(32/44)72.7%,更改模式12例(2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死亡、出院患者。结论P-SIMV更适合于AECOPD患者初始有创机械通气;同时可提高该类患者的初始上机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P-simv V-simv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加压力支持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秀君 付会文 +2 位作者 李英 崔利峰 王菡侨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呼吸内科收治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按照简单数字表...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呼吸内科收治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选取54例采用SIMV+PSV治疗模式(观察组);另54例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模式(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肺功能、氧代谢、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氧代谢、血气分析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肺功能、氧代谢、血气分析等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7.4%的患者患有低钠血症,13.0%的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现象,9.2%的患者有抽搐症状;对照组有42.6%的患者患有低钠血症,22.1%的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现象,24.1%的患者有抽搐症状,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分别有14.2%,12.7%和5.4%的患者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等不良症状;对照组患者分别有48.5%,38.7%和24.3%的患者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等不良症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SIMV+PSV治疗模式,比BiPAP治疗模式更能明显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增加机体氧供和纠正体内酸碱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PSV BIPAP 肺功能 氧代谢 血气分析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脱机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喜媛 杨敬平 姚易凯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脱机方法效果比较。方法64例患者均予机械通气支持24h以上。首先应用A/C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获得适合于患者的基础通气参数、基础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患者病情稳定并具备撤机条件时,随机选用SIMV+PSV、Bil... 目的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脱机方法效果比较。方法64例患者均予机械通气支持24h以上。首先应用A/C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获得适合于患者的基础通气参数、基础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患者病情稳定并具备撤机条件时,随机选用SIMV+PSV、Bilevel、VS、PSV+TC脱机模式,相应分为SIMV+PSV组、Bilevel组、VS组和PSV+TC组(每组n=16)。结果四种脱机方式患者的疾病严重度、其VT、f、PaO2/FiO2在四种脱机方式间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形式和血气的改变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Bilevel组、VS组、PSV+TC组脱机时间比SIMV+PSV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V+TC组脱机时间比Bilevel组、VS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种脱机方式中Bilevel、VS和PSV+TC优于SIMV+PSV方式,且PSV+TC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脱机 Bilevel模式 VS模式 PSV+TC模式 simv+PSV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