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及邻区SK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罗艳 黄忠贤 +1 位作者 彭艳菊 郑月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2-821,共10页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台站的SKS波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 .选用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 (CB台网 )和美国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台站的SKS波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 .选用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 (CB台网 )和美国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 ,使用SC(SilverandChan ,1991)方法 ,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 80多个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 ,即快波偏振方向 φ和快慢波到时差δt.快波偏振方位在相同地块有一定的优势排列方向 ,大多数台站快波偏振方向都能与过去或现今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得到很好的符合 .整个研究区域所得到的分裂延迟时间在 0 .4~ 2 .4s之间 ,平均为 1.2s.根据SKS波测量得到的分裂参数 ,分析了该研究区域各向异性介质的特性 ,从而探索与岩石弹性各向异性相关的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波分裂 各向异性 快波方向 大陆动力学 地幔 地震资料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SK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常利军 王椿镛 丁志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1-559,共9页
通过分析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49个宽频带和甚宽带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首都圈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象.首都圈地区的各向异... 通过分析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49个宽频带和甚宽带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首都圈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象.首都圈地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WNW-ESE方向,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56—1.56 s.研究表明,首都圈地区上地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引起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软流圈物质变形,使得上地幔橄榄岩等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沿物质流动方向.另外,中国大陆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大陆西部地壳增厚隆起,同时造成物质东向挤出,使得首都圈地区上地幔物质沿快波方向变形.通过研究区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和伸展运动方向与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对比分析,首都圈地区壳幔变形可能具有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sks 各向异性 快波方向 变形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部过渡带SKS波分裂研究:鄂尔多斯东南角的局部软流圈绕流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勇 陈永顺 +2 位作者 菅汉超 唐有彩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本文对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区域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和部分固定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开展了SKS波分裂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比较弱,剪切波分裂导致的时间延迟一般小于0.7s.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 本文对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区域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和部分固定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开展了SKS波分裂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比较弱,剪切波分裂导致的时间延迟一般小于0.7s.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和太行山以及华北平原西部均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各向异性,时间延迟大于1.0s.特别是在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ENE趋向的快波偏振方向明显不同于鄂尔多斯块体和华北平原地区的近E-W和ESE方向的快波偏振方向.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过渡带的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显著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变化可能对应于围绕鄂尔多斯块体东南角的局部软流圈绕流,而后者可能起因于鄂尔多斯块体的逆时针旋转以及青藏高原软流圈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向东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sks波分裂 上地幔各向异性 软流圈
下载PDF
华东地区SK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石玉燕 郑斯华 +3 位作者 颜启 苗庆杰 曲均浩 董翔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3,共11页
本文搜集整理了华东地区6个区域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SKS波记录资料,使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络搜索法,得到了华东地区157个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测算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主体为NW—SE向、南部近E—W向... 本文搜集整理了华东地区6个区域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SKS波记录资料,使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络搜索法,得到了华东地区157个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测算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主体为NW—SE向、南部近E—W向,逐渐呈旋转趋势,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一致;其各向异性主要来自于上地幔,地壳与沉积层对各向异性影响较小;研究区内地下浅部与深部物质的运动模式基本一致,壳幔变形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sks波分裂 各向异性
下载PDF
SKS波对地壳裂隙各向异性的响应--理论地震图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姚陈 郝重涛 张广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8-2509,共12页
穿透含裂隙、裂缝地壳8s视周期的SV波的理论地震图研究表明,当地壳平均裂隙密度高于0.01即横波各向异性高于1%时,非对称面内不同方位的SKS波均发生分裂;地震图中直接的记录显示是切向T分量上出现SKS波的振动,其振幅随地壳平均裂隙密度... 穿透含裂隙、裂缝地壳8s视周期的SV波的理论地震图研究表明,当地壳平均裂隙密度高于0.01即横波各向异性高于1%时,非对称面内不同方位的SKS波均发生分裂;地震图中直接的记录显示是切向T分量上出现SKS波的振动,其振幅随地壳平均裂隙密度的增大而增强,甚至能与径向R分量上的振幅相当.局限于上地壳的强裂缝各向异性同样能引起SKS分裂.长周期SKS波分裂对地壳内裂隙、裂缝的分布缺乏分辨率.直立平行排列裂隙、裂缝使得SKS分裂T分量记录特征具有方位对称性,这来自于HTI介质中快、慢波偏振和到时差随方位变化的对称性;而倾斜裂隙、裂缝使得该方位对称性丧失.对实际观测SKS分裂的偏振解释需要考虑地壳裂隙各向异性,特别是断裂附近的强裂缝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地震图 sks波分裂 裂隙密度 偏振和时差 地壳各向异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SK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宇航 蒲举 +1 位作者 程建武 陈继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6,共9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3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得到台站下方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的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时间延迟(δt)。研究结果表明: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区域,各向异性快波方...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3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得到台站下方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的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时间延迟(δt)。研究结果表明: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区域,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该区域的断裂走向存在明显的夹角,该盆地向柴达木盆地的俯冲方向一致,各向异性归因为古构造运动遗留下的"化石各向异性",且由于壳幔物质的拆沉作用,推测该区域壳幔之间存在解耦作用;在祁连—河西走廊区,SKS快波偏振方向呈NW-SE,与主要断裂带的走向一致;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附近,观测到快慢波时间延迟有着较大的变化,可能是岩石圈变形和软流圈物质流动共同导致;在鄂尔多斯板块内,快波方向呈NW-SE方向,可能暗示青藏高原深部物质分叉绕流运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区域台站下方的各向异性均具有差异性,进一步证实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sks波分裂 各向异性 上地幔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SKS分裂的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与动力学 被引量:4
7
作者 鲁明文 雷建设 张贵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65-3384,共20页
本研究收集了中国东北地区2008-2016年九年时间内207个固定地震台站和127个NECESSArray流动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利用SKS波分裂的最小切向能量网格搜索方法获得了243个台站的有效分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研究区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以... 本研究收集了中国东北地区2008-2016年九年时间内207个固定地震台站和127个NECESSArray流动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利用SKS波分裂的最小切向能量网格搜索方法获得了243个台站的有效分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研究区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以NW-SE向为主,但无论是在快波方向上还是快慢波时间延迟上不同构造单元内部与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均存在着较大差别.大兴安岭造山带北部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自北向南由NNE-SSW向转变为NNW-SSE向,在中部以NW-SE向为主,而南部自北而南由NE-SW向逐渐转变为近E-W向;松辽盆地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在北部自西向东主要表现为由NNW-SSE向逐渐转变为NW-SE向,在中部自西向东由NE-SW向转变为近E-W向,而在南部既有NE-SW向又有NW-SE向;佳木斯地块各向异性方向由西部的NW-SE转变为东部的NNW-SSE,同时快慢波时间延迟逐渐变大;长白山造山带北部自北向南由NW-SE向逐渐转变为近E-W向,中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NNW-SSE向,且快慢波时间延迟较大,而南部以NW-SE向为主;燕山造山带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主要沿E-W向分布,基本平行于燕山造山带的走向.这些结果说明,尽管复杂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局部岩石圈拆沉和热物质上涌有关,但更重要是与"大地幔楔"中物质水平流等动力过程密切相关,也有待将来结合更多地震资料如面波不同深度的特征各向异性进行分析.在阿巴嘎火山群、哈拉哈火山群、长白山火山、龙岗火山和镜泊湖火山区及五大连池火山区等特殊构造区的周边地区,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围绕这些构造区随方位均发生明显变化,暗示了火山区下方热物质上涌可能影响了"大地幔楔"中的软流圈物质水平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波分裂 地震各向异性 深部动力学 东北地区
下载PDF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lithosphere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observations of SKS at CDSN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斯华 高原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SKS are investigated from all available teleseismic data recorded at the broad band station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 wave of anisotropy an...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SKS are investigated from all available teleseismic data recorded at the broad band station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 wave of anisotropy and the time delay of slow S wave are determined. Detectable shear wave splitting was found at eight analysed stations of CDSN. Time delay ranges from 0. 7 s to 1. 7 s. The previous work show that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of SKS which propagate through the mantle is due to the anisotropy in upper mantle. The anisotropy in upper mantle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e strain-induced lattice dominant orientation of mantle minerals. The thickness of the anisotropic layer responsible for SKS wave splitting, which is estimated from time delay, corresponds generally to the thickness of lithosphere beneath Chinese mainland, which is estimated from depth of the high conductivity layer and the low velocity layer in the upper mantle. In most stations,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 wav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generally close to these predicted by the deformation of intraplate blocks as a whole. However,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rections at some sta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auses of this well observed phenomenon are clearly complex.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of mantle shear wave, more high-quality observation and mor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ain in the mantle will b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wave splitting sks phase anisotropy in lithosphere
下载PDF
利用SKS波分裂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其在中国东部的应用
9
作者 杨晓瑜 李红谊 +3 位作者 吴萍萍 张冰 李信富 李佳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55-64,共10页
地震各向异性方法是研究地幔流动以及岩石圈变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远震事件识别近乎垂直入射的SKS波震相能直接反映台站下方的上地幔各向异性。近年来,SKS波分裂由于识别方位各向异性灵敏、多解性小逐渐发展为探究大陆动力学及... 地震各向异性方法是研究地幔流动以及岩石圈变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远震事件识别近乎垂直入射的SKS波震相能直接反映台站下方的上地幔各向异性。近年来,SKS波分裂由于识别方位各向异性灵敏、多解性小逐渐发展为探究大陆动力学及其演化以及地幔形变特征的有力工具。本文收集了近20年来利用SKS波分裂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的各向异性研究工作,综述了该方法在中国东部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之处;同时,还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布设的102个高质量高密度的宽频流动台站以及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区域台网262个固定台站的数据,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波分裂 上地幔 各向异性 中国东部地区
下载PDF
远震剪切波分裂研究华南西南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
10
作者 王祎然 滕吉文 田小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842,共14页
华南板块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合形成,其西南部的缝合带位置存在强烈争议.本文基于一条南北向宽频带流动台阵天然地震数据,利用SKS波分裂研究华南西南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的南北向变化.分裂测量结果显示,26°N... 华南板块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合形成,其西南部的缝合带位置存在强烈争议.本文基于一条南北向宽频带流动台阵天然地震数据,利用SKS波分裂研究华南西南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的南北向变化.分裂测量结果显示,26°N以南的右江盆地快波偏振方向为E-W或NEE-SWW方向,分裂时差为0.5~2.5 s,变化范围较大;川东褶皱带存在较多空解,快波偏振方向以近东西向为主,分裂时差在0.5~1.5 s范围内变化;在右江盆地北缘和川东褶皱带的过渡区域(约26°N附近)各向异性明显较弱.结合前人的上地幔速度成像结果,我们认为川东褶皱带与右江盆地过渡带是扬子克拉通的南边界,在其下方北侧的川东褶皱带巨厚的岩石圈向南转变成较薄的岩石圈,陡变的岩石圈边界引起了软流圈上涌,软流圈的垂向运动导致其水平方位各向异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方位各向异性 上地幔变形 扬子克拉通边界
下载PDF
F展开法结合指数函数法求SK-KP方程的精确行波解
11
作者 张金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10,共6页
利用F展开法与指数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新研究了SK-KP方程,获得了许多与现有文献中解的表达式不相同的各种精确解.这些解同样具有孤立波解的各种动力学特征,从而丰富了相关文献中关于SK-KP波方程的孤立子解.
关键词 sk-KP方程 指数函数法 F展开法 孤立波解 纽子波解
下载PDF
Shear-wave splitting beneath Yunnan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43
12
作者 Yutao Shi Yuan Gao +1 位作者 Youjin Su Qiong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2年第1期25-34,共10页
Systematic analyses of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the Yunnan regional seismograph network reveal significant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anisotropy. Splitting of the S phase of local earthquakes and teleseismic SKS, PKS, a... Systematic analyses of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the Yunnan regional seismograph network reveal significant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anisotropy. Splitting of the S phase of local earthquakes and teleseismic SKS, PKS, and SKKS phases indicates time-delays from 1.60 ms/km to 2.30 ms/km in the crust, and from 0.55 s to 1.65 s in the upper mantle which corresponds to an The polarization orientations of fast shear waves in direction, and the mantle anisotropy has a nearly styles and mechanisms exist between the crust and anisotropic layer with a thickness about between 55 165 km. the crust are complicated with a predominantly north-south west-east direction. Our results show different deformation upper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nisotropy polarization orientation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shear wave sks PKS and skKS
下载PDF
Seismic anisotropy beneath the Chinese Mainland: Constraints from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es 被引量:2
13
作者 Lingxia Gao Daoyuan Sun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1年第4期9-21,共13页
We use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China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from 2015 to 2019 and measur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of SKS to study th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beneath the mainland of China.In general,... We use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China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from 2015 to 2019 and measur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of SKS to study th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beneath the mainland of China.In general,the fast directions change from nearly E-W in western China(northwest China and Qinghai-Tibetan Plateau)to nearly N-S in central China(Ordos and Sichuan-Yunnan),and then turn to approximately E-W in eastern China(North and South China).The delay times of slow wave in eastern China are about 1.0-1.7 s,larger than those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about 0.6-1.0 s).In addition,the fast directions in eastern China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plate motion direction and horizontal GPS velocities with respect to Eurasia,indicating that the observed anisotropy is mainly from the asthenosphere which is strongly coupled to the overlying lithosphere.However,the fast directions in western China are mostly in accord with the strik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s(such as faults),possibly due to the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of crystal lattices caused by shear deformation under tecton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wave splitting ANISOTROPY sks phase
下载PDF
新疆TASTE台阵拾震器方位角标定及其对SKS波分裂测量的影响
14
作者 毛鹏宇 叶勃 +1 位作者 陈永顺 盖增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24年第5期822-838,共17页
在对塔里木岩石圈地震台阵(TASTE)的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数据进行严格约束基础上,利用3种国际上常用的方法——P波主成分分析法、P波切向最小能量法和Rayleigh波相关系数法,实现地震仪的拾震器方位角标定。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 在对塔里木岩石圈地震台阵(TASTE)的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数据进行严格约束基础上,利用3种国际上常用的方法——P波主成分分析法、P波切向最小能量法和Rayleigh波相关系数法,实现地震仪的拾震器方位角标定。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介于0.64~0.91之间),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地震仪拾震器方位角。其中62个台站地震仪的拾震器方向较稳定,且所有台站均没有出现南北反向、拾震器方位角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系统性变化的情况。通过与磁偏角对比,发现有40个台站地震仪的拾震器方位角位于磁偏角的±3°范围内,说明TASTE台阵受到的外部干扰较小,台站部署质量较高。通过两个SKS波分裂实例,评估拾震器方位角对SKS波分裂测量产生的影响,论证了在地震学中进行拾震器方位角标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拾震器方位角 P波主成分分析法 P波切向最小能量法 Rayleigh波相关系数法 磁偏角 sks波分裂
下载PDF
南海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及动力学含义
15
作者 薛梅 李琳 +7 位作者 杨挺 刘晨光 华清峰 夏少红 黄海波 黎伯孟 霍达 潘谟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20,共27页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会区,是西北太平洋一系列边缘海中最大的边缘海。关于南海的打开以往研究提出了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以及古南海俯冲拖拽等诸多模型。本文力图通过南海海盆及周边各...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会区,是西北太平洋一系列边缘海中最大的边缘海。关于南海的打开以往研究提出了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以及古南海俯冲拖拽等诸多模型。本文力图通过南海海盆及周边各向异性结构来约束南海演化机制。基于同济大学2012和2014年在南海中央海盆进行的两次被动源宽频带海底地震观测试验回收的10台OBS记录仪近1年的地震数据,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横波分裂方法,获取了中央海盆针对两次远震的XKS分裂结果以及南海周边20次区域地震提供的S震相分裂结果。SKS分裂结果显示,南海中央海盆下方存在快轴方向为NE-SW向的各向异性,其成因可能与海底扩张时期沿洋脊方向的地幔流以及南海海洋板块俯冲拖拽的地幔流有关。南海及其周边上地幔存在强各向异性,且不同方位观测到的各向异性不同,快轴方向与前人SKS横波分裂结果、GPS和板块运动一致,较好地对应了区域构造运动或者地幔对流模型。各向异性结果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模型以及古南海俯冲板块拖拽模型预期结果一致,与理想的地幔柱上涌驱动模型不一致。由于海盆各向异性观测特别有限,各向异性结果不能证实亦不能证伪“大西洋型”海底扩张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和板缘破裂模型,后续还需要更多的观测结果来证实或证伪上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打开模型 横波分裂 sks震相 区域S震相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74
16
作者 常利军 王椿镛 +5 位作者 丁志峰 周民都 杨建思 徐智强 姜旭东 郑秀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1-438,共8页
通过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 通过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NW-SE方向,并有一顺时针旋转趋势,快、慢波时间延迟是0.70~1.51s.青藏高原东北缘的SKS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构造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变化与区域内最小平均主压应力方向变化相似,也与由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方向变化相似.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的形变以至流动,使得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或流动方向,上地幔变形和上覆地壳变形可能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各向异性 sks 快波方向 岩石圈变形
下载PDF
青藏高原横波分裂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79
17
作者 丁志峰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1991年7月-1992年6月,中、美两国合作在青藏高原架设了11个宽频带数字记录的PASSCAL临时地震台站,它们分布在青藏公路沿线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利用这些台站记录到的高质量数据,对远震的SKS波进行分析和计算... 1991年7月-1992年6月,中、美两国合作在青藏高原架设了11个宽频带数字记录的PASSCAL临时地震台站,它们分布在青藏公路沿线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利用这些台站记录到的高质量数据,对远震的SKS波进行分析和计算,在多数台站观测到了SKS波分裂的现象.用SC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所记录到的SKS波分裂的参量,即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的到时差δt,探求台站下地幔介质的各向异性.φ从南(拉萨)往北(至格尔木)有一趋势变化,从南边的北东方向渐变至北边的近东西方向.快、慢波的到时差在高原上向北渐渐变大,在不冻泉达到最大;再往北至格尔木又迅速减小.认为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挤压下,雅鲁藏布江以北青藏高原下面的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沿东西方向发生形变以至流动,它使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或流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 横波分裂 地震波
下载PDF
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苗庆杰 刘希强 +4 位作者 李永华 周彦文 郑建常 崔鑫 季爱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6-754,843,共9页
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数字地震台网3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使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获得了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该研究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呈WNW-ESE方向... 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数字地震台网3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使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获得了山东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该研究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呈WNW-ESE方向,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73—1.71s.研究表明,山东地区上地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岩石层的伸展方向和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方向(ITRF2005参考框架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sks波分裂 快波方向 岩石层变形 山东地区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系及邻区剪切波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董英君 薛光琦 +1 位作者 马开义 姜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58-65,共8页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三分量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SKS波数据,计算并研究了台站下方岩石圈各向异性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系南北的各向异性存在较大差异,阿尔金断裂系附近快波偏振方向在N80E左右,而柴达木盆地...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三分量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SKS波数据,计算并研究了台站下方岩石圈各向异性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系南北的各向异性存在较大差异,阿尔金断裂系附近快波偏振方向在N80E左右,而柴达木盆地快速波偏振方向在N145W左右.同时阿尔金断裂系各向异性强度也比柴达木盆地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 各向异性 上地幔变形 阿尔金断裂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基于背景噪声的Rayleigh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琼 高原 石玉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68-4078,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使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5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双台站互相关方法获得Rayleigh(瑞...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使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5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双台站互相关方法获得Rayleigh(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云南地区周期5~34s范围内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短周期(5~12s)Rayleigh面波快波优势方向与区域断裂走向有很好的一致性,快波方向随着断裂走向的变化而变化.周期16~26s快波优势方向与反映上地壳特性的5~12s图像总体图像相似,但细节略有不同.其中,滇中块体内易门断裂和滇中块体内东侧的普渡河断裂附近,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NS向NW方向旋转;易门断裂以西呈NW向.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和川滇块体受到青藏块体的南东向挤压作用.周期30~34s范围的各向异性,滇缅泰块体和印支块体,快波优势方向为NS和NNW向;而在滇中块体内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顺时针旋转变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有关.本文还开展了与体波各向异性的对比分析,通过与近震S波分裂、Pms转换波分裂和远震SKS、PKS和SKKS(以后简称为XKS)分裂的对比研究,发现随着周期的增大,得到的快波优势方向与XKS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趋向一致,与地壳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呈一定夹角.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壳幔各向异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背景噪声 Rayleigh面波 方位各向异性 体波各向异性 sks、PKS和skKS震相 剪切波分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