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lelic Polymorphism,Gene Duplication and Balancing Selection of MHC Class ⅡB Genes in the Omei Treefrog(Rhacophorus omeimontis)
1
作者 Li HUANG Mian ZHAO +1 位作者 Zhenhua LUO Hua WU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The worldwide declines in amphibian populations have largely been caused by infectious fungi and bacteria. Given that vertebrate immunity against these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is primarily functioned by the major hist... The worldwide declines in amphibian populations have largely been caused by infectious fungi and bacteria. Given that vertebrate immunity against these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is primarily functioned by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class Ⅱ molecule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amphibian MHC class Ⅱ gene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he polymorphism of MHC class Ⅱ genes was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fungal pathogens in many amphibian species,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studies on MHC class Ⅱ genes for amphibians. However, such studies on MHC class Ⅱ gene evolution have rarely been conducted on amphibian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chose Omei treefrog(Rhacophorus omeimontis), which lived moist environments easy for breeding bacteria, to study the polymorphism of its MHC class Ⅱ genes and the underlying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We amplified the entire MHC class ⅡB exon 2 sequence in the R. omeimontis using newly designed primers. We detected 102 putative alleles in 146 individuals.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individual ranged from one to seven, indicating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loci containing MHC class ⅡB genes in R. omeimontis. The allelic polymorphism estimated from the 102 alleles in R. omeimontis was not high compared to that estimated in other anuran species. No significant gene recombina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102 MHC class ⅡB exon 2 sequences. In contrast, both gene duplication and balancing selection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variability in MHC class ⅡB exon 2 sequences of R. omeimontis. This study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amphibian MHC genes and to assess the role of MHC gene polymorphisms in resistance against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for amphibia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class B POLYMORPHISM gene duplication balancing selection Rhacophorus omeimontis
下载PDF
Study of Swine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I-3 (SLA-3) Gene for Inbreeding Wuzhishan Pig 被引量:1
2
作者 SUN Jun-li MU Wu-lian +2 位作者 LIU Xiao-lin FENG Shu-tang WANG Su-r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502-1510,共9页
To elucidate the structure of SLA-3 alleles on inbred line of Wuzhishan pig (WZSP) population, we examined the partial exon 1, completed exon 2, and partial exon 3 of SLA-3 loci using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 To elucidate the structure of SLA-3 alleles on inbred line of Wuzhishan pig (WZSP) population, we examined the partial exon 1, completed exon 2, and partial exon 3 of SLA-3 loci using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and the sequencing-based method in 32 WZSPs. According to pedigree and amplification results, PCR products of 8 WZSPs were selected to clone and sequence. Nine different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After comparing the DNA and protein sequences of the WZSPs SLA-3 alleles with the published GenBank SLA sequenc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LA-3 alleles in WZSPs were all novel, but there were very few variations among them. Comparision of SLA-3 and HLA-A protein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more sequence homology. Mean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hylogenetic tree using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23 SLA-3 alleles and 1 HLA-A allele represented that the WZSP population owns its unique genetics resource. In this study, the alleles of SLA-3 on WZSP group were successfully detected and analyzed, which provided the firm basis on the genotype of SLA-3 for breeding specific haplotypes WZ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breeding Wuzhishan pig leucocyte antigen sla classical class 1-3 gene RT-PCR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 gene promoters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被引量:2
3
作者 Ying-RenZhao LingGong +2 位作者 Ying-LiHe FangLiu Chang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54-857,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 (CIITA) gene promoters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prepar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Promo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 (CIITA) gene promoters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prepar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Promoters Ⅰ,Ⅲ and Ⅳ of gene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in 65 patients with CHB, 26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B (AHB) and 85 normal controls. RESULTS: No abnormal migration was found in PCR-SSCP analysis of the three promoters in the three groups. Also, no sequential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at the three promoters among the CHB patients, AHB 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s. CONCLUSION: No polymorphism in promoters I, III and IV of CIITA gene exists in CHB patients, ABH 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s, suggesting that the promoter of CIITA gene might be a conserved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 transactivator gene promoter Hepatitis B
下载PDF
猪SLA-Ⅱ类基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4
作者 潘伟荣 张清政 +3 位作者 霍金龙 查星琴 牛自兵 曾养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3,共5页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SLA,即为猪白细胞抗原,其编码基因位于猪的第7号染色体上,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包括多个不同位点,是编码移植抗原,控制免疫细胞各亚群间协同作用的一个基因复合体。它不仅与移植排斥有关,而且...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SLA,即为猪白细胞抗原,其编码基因位于猪的第7号染色体上,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包括多个不同位点,是编码移植抗原,控制免疫细胞各亚群间协同作用的一个基因复合体。它不仅与移植排斥有关,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在遗传、进化、行为、保护及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就SLA-Ⅱ类区域基因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它的位置、分类、功能、多态、表达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sla 移植排斥 免疫应答 sla-类基因
下载PDF
猪SLAⅡ类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关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姚金梅 连林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0期64-66,共3页
猪的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是猪体内与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群,它不仅编码移植抗原,控制移植排斥反应,还参与免疫应答调控和免疫识别,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抗原递呈。对SLA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 猪的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是猪体内与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群,它不仅编码移植抗原,控制移植排斥反应,还参与免疫应答调控和免疫识别,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抗原递呈。对SLA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兽医临床免疫耐受、表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先进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发现猪抗病育种中有效的候选基因。作者就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关联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类基因 多态性 免疫抗病性
下载PDF
猪白细胞Ⅱ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波 王林云 +1 位作者 谈永松 张似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1-614,共4页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种简便而快捷的S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方法。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和抗原肽结合位点密切相关,这些位点能结合处理过的抗原,然后递呈给T细胞。另外,在编码β1链的SLA DRB1基因和SLA DQB基因中有4个富含GC序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类抗原基因 多态性 RFLP
下载PDF
五指山、二花脸和皮特兰猪的SLA-DRB基因外显子2PCR-RFLP及PCR-SSC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谈永松 周波 王林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采用PCR RFLP法和PCR SSCP法对 1 7头五指山猪、2 8头二花脸猪以及 2 8头皮特兰猪SLA DRB外显子 2进行分型。采用PCR RFLP技术分型 ,结果显示 :限制酶MspⅠ酶切可分出 1种RFLP带 ,即M :1 4 3bp/ 1 0 2bp ;限制酶RsaⅠ酶切可分出 4种RFLP... 采用PCR RFLP法和PCR SSCP法对 1 7头五指山猪、2 8头二花脸猪以及 2 8头皮特兰猪SLA DRB外显子 2进行分型。采用PCR RFLP技术分型 ,结果显示 :限制酶MspⅠ酶切可分出 1种RFLP带 ,即M :1 4 3bp/ 1 0 2bp ;限制酶RsaⅠ酶切可分出 4种RFLP带 ,分别为A :1 4 1bp/ 93bp/ 1 1bp ,B :1 1 1bp/ 6 9bp/ 5 4bp/ 1 1bp ,C :1 80bp/ 5 4bp/ 1 1bp以及D :93bp/ 4 8bp/ 39bp/ 5 4bp/ 1 1bp。检测发现 ,五指山猪有 2种RFLP带型 :AA和BB ,二花脸猪有 3种RFLP带型 :AA、BB和AB ,皮特兰猪有 3种RFLP带型 :AA、CC和BD。比较五指山猪、二花脸猪与皮特兰猪 ,发现 3个品种都是以A带为主 ,分别占到 0 6 9、0 73和 0 82 ,品种之间差别不显著。采用PCR SSCP技术共分出 7种标记带型 ,分别为αα、αδ、ββ、γγ、αγ、δδ、βε ,其中五指山猪有 3种带型 ,分别为αα、αδ和 ββ ,二花脸猪有 3种带型 ,分别为αα、γγ和αγ ,而皮特兰则出现 5种带型 ,分别为αα、δδ、αδ、βε和 ββ。在 3个品种猪中均存在α带 ,且其频率在各自品种中均最高 ,在五指山猪和皮特兰猪中δ带出现的频率次之 ,相应的在这两个猪种中杂合型αδ带型出现的频率则最高。Hardy Weinberg平衡分析表明 ,二花脸猪SLA DRB基因外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猪 二花脸猪 皮特兰猪 sla类基因 PCR—RFLP PCR—SSCP
下载PDF
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史燕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陈壁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21,共7页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件构建NJ树 ,PAUP4 0构建MP树。结果得到 10种不同的序列 ,片段长 16 6bp。核苷酸序列中有 38个变异位点 ,氨基酸序列中有 2 3个变异位点 ;推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非同义替换 (dN)明显高于同义替换 (dS)。 10种序列的NJ树和MP树极为相似 ,均为A、B两个分支 ,两个分支明显的特异性位点核苷酸序列中有 9个 ,氨基酸序列中有 7个。表明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有较高的多态性 ,有利于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异位 B基因 MP 克隆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抗原 扬子鳄 氨基酸序列 简并引物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P基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文 吴双 +3 位作者 胡顺林 王晓泉 刘慧谋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4,共4页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Ⅰ NDV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Ⅰ和class 核蛋白基因 发生分析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晴清 林培政 +1 位作者 黄可儿 徐秋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以籍贯为广东地区的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6例,根据辨...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脾胃湿热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以籍贯为广东地区的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6例,根据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组26例、脾气虚证组20例)的全血为研究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HLA-Ⅱ类基因中的HLA-DQB1、HLA-DRB1、HLA-DQA1及HLA-DPB1的等位基因类型。【结果】DQA1*0103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脾气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QA1*0505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脾气虚组(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存在着一定的免疫遗传基础,DQA1*0103基因型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易感基因,DQA1*0505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MHC-Ⅱ^+/CD14^+对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剑颖 邓群 +3 位作者 郭旭升 翁志华 刘双庆 张玉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穿孔1孔组(P1组)和盲肠穿孔2孔组(P2组)。S、P1、P2组动物在制模成功后1、2、3、4d抽血,C组仅在第4d抽血,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CD14+水平,并记录每天各组动物死亡只数。同时根据MHC-Ⅱ+/CD14+水平分为≥40%组、30%~40%组、<30%组,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数目。结果采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组、S组比较,P1组在制模成功后第2、3、4天,P2组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累计死亡数均明显增加(P<0.05),而C组与S组间、P1组与P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S组比较,P1组、P2组CLP小鼠MHC-Ⅱ+/CD14+水平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第2天为最低值,且P2组较P1组下降更明显(P<0.01),但C组与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C-Ⅱ+/CD14+水平<30%组死亡数明显高于≥40%组(P<0.05)及30%~40%组(P<0.05),而≥40%组与3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C-Ⅱ+/CD14+水平可用于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状态的监测及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监测 免疫学 基因 MHC 抗原 CD14
下载PDF
安氏Ⅱ类一家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歌 杨帆 +2 位作者 陈琳 陈嵩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9-220,共2页
安氏Ⅱ类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关于安氏Ⅱ类家系的报道较为少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发现1例安氏Ⅱ类一家系(7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
关键词 错畸形 安氏 系谱 基因
下载PDF
乌龟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恩 吴孝兵 晏鹏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8-64,共7页
利用一对兼并性引物扩增了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第二外显子的部分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得到8种长度为166 bp的不同序列。经分析,序列中有8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dN)多于同义替换(dS),造成39个位点氨基酸的... 利用一对兼并性引物扩增了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第二外显子的部分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得到8种长度为166 bp的不同序列。经分析,序列中有8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dN)多于同义替换(dS),造成39个位点氨基酸的改变。氨基酸的替换趋于集中在假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附近。利用MEGA、PAUP软件分别构建NJ树和MP树,两种树极为相似,均分为两支。同一个体中出现有多种序列,提示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可能存在着座位重复。研究表明: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第二外显子有较高的多态性,有利于乌龟野生种群的遗传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MHC 类B基因第二外显子 序列分析
下载PDF
MHC Ⅱ类基因修饰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对肿瘤特异性CTL诱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隋拥君 唐佩弦 +2 位作者 侯春梅 隋礼丽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Ⅰ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Ⅰ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殖,进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因此向肿瘤细胞内转移MHCⅡ类基因是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为了探讨MHCⅡ类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其免疫原性的变化,我们利用已经获得的表达MHCⅡ类基因的B16-DR细胞,进行CTL诱导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MHCⅡ类基因修饰的B16-DR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产生针对原始B16细胞的CTL反应,而未经修饰的B16细胞却无此作用。此CTL反应可用抗MHCⅡ的单克隆抗体封闭,并且封闭的程度随着加入的抗体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CTL反应的诱导与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密切相关。抗CD4/CD8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TL的诱导,表明T辅助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也参与了这一CTL诱导过程。总之,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以及CD4和CD8T细胞在CTL诱导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类基因 黑色素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B16-DR细胞
下载PDF
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锤头状核酶的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荣 蒋海玉 +5 位作者 张敏 邹萍 杜欣 陆泽生 林伟 黄梓伦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锤头状核酶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464位点的锤头状核酶(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鉴定,进一步将Rz464亚克隆入...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锤头状核酶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464位点的锤头状核酶(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鉴定,进一步将Rz464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IRES2-EGFP-Rz464,pRz464),并稳定转染Raji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分析CⅡTA mRNA水平。结果细胞外活性鉴定表明,Rz464具有明显的切割活性。细胞内切割实验显示:pRz464阳性Raji细胞表面HLA-DR、DP、DQ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75.93%、64.14%、78.32%;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降低(P<0.05)。结论抗CⅡTA锤头状核酶Rz464可有效抑制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核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疗法
下载PDF
CⅡTA基因在5种人类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文丽 宋永平 郭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58-1161,共4页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分子与CⅡTA的表达一致;组成型表达CⅡTA的细胞株亦表达MHC-Ⅱ类分子,经IFN-γ诱导后表达CⅡTA的细胞株表达MHC-Ⅱ类分子亦恢复;IFN-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细胞株,对IFN-γ促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作用亦无反应。结论:某些肿瘤细胞株不能表达MHC-Ⅱ分子与CⅡTA表达缺陷有关,这表明CⅡTA参与调控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它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基因 MHC-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MHC-类分子 干扰素-γ
下载PDF
γ-干扰素基因的导入及删除对人肿瘤细胞HLA-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腾飞 陈诗书 《胃肠病学》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制备有效的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方法:用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人γ-干扰素(IF-γ)含信号肽cDNA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G418筛选后得-IFN-γ基因修饰株MKN-45-... 目的:制备有效的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方法:用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人γ-干扰素(IF-γ)含信号肽cDNA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G418筛选后得-IFN-γ基因修饰株MKN-45-IFN。PCR方法测得有标记基因NeoR及IFN-γ基因的存在,但经3个月连续传代培养后,PCR仅能检测到NeoR基因,而未检出IFN-γ基因、HLA-Ⅰ、Ⅱ类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上述相应时期IFN-γ基因修饰肿瘤细胞HLA-I、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随着IFN-γ基因在染色体中被删除,HLA-Ⅰ、Ⅱ类的表达又恢复至与MKN-45相同的水平。结论:为确保IFN-γ基因的作用,应不断检测其基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Γ-干扰素基因 HLA-Ⅰ、类抗原
下载PDF
山西地区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丽 杨海澜 +1 位作者 孙晓玲 韩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人群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本地区39例GDM孕妇及42例同期正常健康孕妇的HLA-Ⅱ类基因进行检测。结果GDM组DRB1*0301、DQB1*02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5%和28.... 目的探讨本地区人群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本地区39例GDM孕妇及42例同期正常健康孕妇的HLA-Ⅱ类基因进行检测。结果GDM组DRB1*0301、DQB1*02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5%和2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和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GDM组DQA1*0103等位基因频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B1*0301、DQB1*0201等位基因可能是该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易感基因,而DQA1*0103等位基因可能是该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类基因 妊娠期糖尿病
下载PDF
MHC-Ⅱ类基因在高容量血液滤过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柴琛 沈贤 +2 位作者 方国恩 林富林 曹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 探讨MHC-Ⅱ类基因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9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HF组,n=10)和对照组(M组,n=9).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造模;HF组... 目的 探讨MHC-Ⅱ类基因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9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HF组,n=10)和对照组(M组,n=9).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造模;HF组在模型建立后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观察7 d后处死存活动物,取脾组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设计SLA-DQA(猪MHC-Ⅱ类基因)引物序列,逆转录构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Q-PCR)检测SLA-DQA mRNA的表达量.UVP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绘出标准曲线.结果 HF组动物死亡率为2/10;有2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2/10.M组SLA-DQA mRNA拷贝数为(1.110±0.496)×103,HF组拷贝数为(2.859±0.755)×103,P=0.04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ODS模型复制满意,HVHF治疗后动物的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MHC-Ⅱ类基因滤过后表达上调,可能与反式转录因子(CⅡTA)的调控和TNF-α、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类基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高容量血液滤过 反式转录凶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克隆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海良 张笑人 +1 位作者 张惠珍 周光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转导CⅡTA基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克隆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的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结并转导CⅡTA基因后,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得以有效表达... 目的研究转导CⅡTA基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克隆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的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结并转导CⅡTA基因后,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得以有效表达,肿瘤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细胞生长受限,IFN-7可诱导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死亡。结论转导CⅡTA基因能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反式激活蛋白 肿瘤细胞 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