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O_2 Removal Efficiency by Nanosecond Rising Edge Pulse DB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华 苏彪 +2 位作者 刘定新 王军华 荣命哲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28-731,共4页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O2 removal by nanosecond rising edge puls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lasma, generated by multi-needle-to-plane electrodes, is carried out.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O2 removal by nanosecond rising edge puls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lasma, generated by multi-needle-to-plane electrodes, is carried out.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gap size between dielectric barrier and discharge needles, environmental humidity, and inlet speed of gas flow up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ir purification is analyzed. The studies show that SOs removal efficiency improv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gap size between dielectric barrier and discharge needles in the case of a fixed space between two electrodes, and also improv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environmental humidity. For a mixed gas with a fixed concentration, there is an optimal inlet speed of gas flow, which leads to the best remova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removal efficiency DBD influence factors
下载PDF
Highly Selective Electrocatalytic CuEDTA Reduction by MoS_(2)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ollutant Removal and Simultaneous Electric Power Output
2
作者 Hehe Qin Xinru Liu +2 位作者 Xiangyun Liu Hongying Zhao Shun Ma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61-73,共13页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copper(CuEDTA),a typical refractory heavy metal complexation pollutant,is an environmental benign method that operates at mild condition.Unfortunately,th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copper(CuEDTA),a typical refractory heavy metal complexation pollutant,is an environmental benign method that operates at mild condition.Unfortunately,the selective reduction of CuEDTA is still a big challenge in cathodic process.In this work,we report a MoS_(2) nanosheet/graphite felt(GF)cathode,which achieves an average Faraday efficiency of 29.6%and specific removal rate(SRR)of 0.042 mol/cm^(2)/h for CuEDTA at−0.65 V vs SCE(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both of 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mmonly reported electrooxidation technology-based removal systems.Moreover,a proofof-concept CuEDTA/Zn battery with Zn anode and MoS_(2)/GF cathode is demonstrated,which has bifunctions of simultaneous CuEDTA removal and energy output.This is one of the pioneer studies on th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heavy metal complex and CuEDTA/Zn battery,which brings new insights in developing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 fo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nergy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CuEDTA removal MoS_(2)nanosheet CuEDTA/Zn battery Faraday efficiency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吸收法脱除S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慧峰 张卫东 +1 位作者 张泽廷 史季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10,共3页
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器 ,以SO2 /空气混合气—清水、SO2 /空气混合气—NaOH溶液 ( 0 .1mol/L ,0 .5mol/L)为实验体系 ,研究了吸收液浓度、气液两相流速和气液两相流程等操作条件对吸收率的影响 ;以传质单元高度 (HTU)为指标 ... 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器 ,以SO2 /空气混合气—清水、SO2 /空气混合气—NaOH溶液 ( 0 .1mol/L ,0 .5mol/L)为实验体系 ,研究了吸收液浓度、气液两相流速和气液两相流程等操作条件对吸收率的影响 ;以传质单元高度 (HTU)为指标 ,与 3种常用填料吸收塔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中空纤维膜吸收技术用于工业S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脱除SO2 膜吸收
下载PDF
基于气-液传质强化的湿法烟气脱硫CFD模拟研究
4
作者 李文俊 赵中阳 +3 位作者 倪震 周灿 郑成航 高翔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9,共15页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过程中,高硫煤燃烧产生的高含硫烟气高效脱硫难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了钙法烟气SO_(2)高效脱除研究,提出了基于塔内筛板构件及喷淋系统优化的多手段耦合增效方法。建立了宏观脱硫塔尺度下涵盖喷淋吸收-筛...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过程中,高硫煤燃烧产生的高含硫烟气高效脱硫难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了钙法烟气SO_(2)高效脱除研究,提出了基于塔内筛板构件及喷淋系统优化的多手段耦合增效方法。建立了宏观脱硫塔尺度下涵盖喷淋吸收-筛板鼓泡吸收的SO_(2)多形式吸收脱除耦合模型,获得了浆液下落过程中的pH及SO_(2)吸收速率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湍流构件对脱硫塔内的气液混合流动、相内相间传质、浆液内部化学反应等过程的影响机制。探究了筛板对于脱硫塔脱除效率的强化机制,并进一步开展了筛板布置位置优化设计研究。同时,针对脱硫塔喷淋系统开展了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获得了喷淋系统优化后布置方案。基于所提出的脱硫塔多手段耦合增效方法,研究了包括液气比、浆液粒径及入口烟气SO_(2)浓度等不同参数影响下的脱硫塔SO_(2)脱除性能,发现通过塔内筛板构件及喷淋系统优化多手段协同增效后,可实现不同工况下脱硫塔SO_(2)脱除效率提升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计算流体力学 优化设计 气-液传质强化 SO_(2)脱除
下载PDF
燃煤机组SO_(3)生成与控制技术路线分析
5
作者 刘东旭 张潇元 +2 位作者 马青 冯前伟 杜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242,共8页
为系统分析燃煤机组SO_(3)排放特性,通过对58台机组SO_(3)生成和脱除情况进行测试,分析了炉内燃烧SO_(3)生成、脱硝系统SO_(2)/SO_(3)转化情况,以及干式除尘器、湿法脱硫系统和湿式除尘器对SO_(3)的脱除效果,从而获得燃煤机组SO_(3)生... 为系统分析燃煤机组SO_(3)排放特性,通过对58台机组SO_(3)生成和脱除情况进行测试,分析了炉内燃烧SO_(3)生成、脱硝系统SO_(2)/SO_(3)转化情况,以及干式除尘器、湿法脱硫系统和湿式除尘器对SO_(3)的脱除效果,从而获得燃煤机组SO_(3)生成、迁移及控制规律。结果表明:燃煤机组SO_(3)生成主要是由炉膛燃烧生成和脱硝系统SO_(2)转化生成,其中炉内燃烧SO_(3)的生成率约为炉内燃烧产生的SO_(2)总量的1%,脱硝系统SO_(2)/SO_(3)的转化率也约为1%。静电除尘器、电袋除尘器以及湿法脱硫系统对SO_(3)的脱除效果有限,静电除尘器SO_(3)脱除效率为15%~25%,电袋除尘器为20%~40%,湿法脱硫系统为40%~60%;而低低温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具备较高的SO_(3)脱除效果,低低温除尘器SO_(3)脱除效率为50%~80%,湿式除尘器为70%~90%。因此通过控制燃煤硫份或脱硝系统SO_(2)/SO_(3)转化率可以有效地控制SO_(3)的生成,采用低低温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可以有效降低SO_(3)的排放,通过干式除尘器+湿法脱硫系统+湿式除尘器可将SO_(3)控制在10 mg/m^(3)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3)生成 SO_(2)/SO_(3)转化 干式除尘器 湿法脱硫系统 湿式除尘器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卤水中硫酸根离子去除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伟 付振海 +2 位作者 张志宏 史勇春 李生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7,133,共7页
采用CaCl_(2)和BaCl_(2)依次沉淀法净化卤水中的SO_(4)^(2-),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n(SO_(4)^(2-))∶n(Ca^(2+)或Ba^(2+))比例对SO_(4)^(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_(2)沉淀SO_(4)^(2-)的... 采用CaCl_(2)和BaCl_(2)依次沉淀法净化卤水中的SO_(4)^(2-),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n(SO_(4)^(2-))∶n(Ca^(2+)或Ba^(2+))比例对SO_(4)^(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_(2)沉淀SO_(4)^(2-)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20℃和n(SO_(4)^(2-))∶n(Ca^(2+))比例为1.18,BaCl_(2)沉淀SO_(4)^(2-)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25℃和n(SO_(4)^(2-))∶n(Ba^(2+))比例为1.15,SO_(4)^(2-)浓度从1220.60 mg/L降低至32.35 mg/L。根据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处理后卤水中的SO_(4)^(2-)平均浓度为37.82 mg/L,去除率为99.50%,达到了进入电解生产金属镁的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SO_(4)^(2-)去除 沉淀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面向烟气脱硫过程的膜接触器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孔祥力 邹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工业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造成大量的含硫烟气排放,为了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必须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膜吸收技术具有脱硫率高、传质效果好的特点,在烟气脱硫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膜材料与膜接触器设计为主线,重点综述了膜接触器在... 工业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造成大量的含硫烟气排放,为了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必须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膜吸收技术具有脱硫率高、传质效果好的特点,在烟气脱硫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膜材料与膜接触器设计为主线,重点综述了膜接触器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不同吸收剂对膜吸收过程的影响;总结了无机膜、有机膜、混合基质膜在膜吸收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汇总了膜接触器设计方法,以吸收过程阻力串联模型为基础建立相应膜材料与吸收过程的传质模型,利用模型对膜材料、膜组件、操作条件等进行优化.以期对烟气脱硫膜材料和膜接触器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接触器 脱硫 有机膜 陶瓷膜 混合基质膜 传质模型
下载PDF
采用赤铁矿法除铁炼锌中铁的行为及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胜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期86-87,140,共3页
介绍赤铁矿法除铁炼锌系统中铁在焙烧过程中的反应,在中性浸出的水解共沉,在还原酸浸过程中的分解以及在电解、净化过程中的危害,根据各个阶段的性质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以期对采用赤铁矿法炼锌的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赤铁矿法 湿法炼锌 除铁 SO_(2)还原浸出
下载PDF
Naturally Nitrogen-Doped Biochar Made from End-of-Life Wood Panels for SO_(2) Gas Depollution
9
作者 Hamdi Hachicha Mamadou Dia +3 位作者 Hassine Bouafif Ahmed Koubaa Mohamed Khlif Flavia Lega Braghiroli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EI 2023年第11期3807-3829,共23页
Reconstituted wood panel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in terms of ease of manufacturing,but their shorter life span results in a huge amount of reconstituted wood panels being discarded in sorting centers yearly.Currently... Reconstituted wood panel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in terms of ease of manufacturing,but their shorter life span results in a huge amount of reconstituted wood panels being discarded in sorting centers yearly.Currently,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for dealing with this waste is incineration.In this study,reconstituted wood panels were converted into activated biochar through a two-step thermochemical process:(i)biochar production using pilot scale fast pyrolysis at 250 kg/h and 450℃;and(ii)a physical activation at three temperatures(750℃,850℃ and 950℃)using an in-house activation furnace(1 kg/h).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stage removed about 66% of the nitrogen from the wood panels in the form of NO,NH3,and trimethylamine,which were detected in small amounts compared to emitted CO_(2).Compared to other types of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methods(e.g.,slow pyrolysis),isocyanic acid and hydrogen cyanide were not detected in this study.The second stage produced activated biochar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up to 865 m^(2)/g at 950℃.The volatile gases generated during activation were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 toluene and benzene.This two-step process resulted in nitrogen-rich carbon in the form of pyrrolic and pyridinic nitrogen.Activated biochars were then evaluated for their SO_(2) retention performance and showed an excellent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p to 2140 mg/g compared to 65 mg/g for a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889 m^(2)/g).End-of-life reconstituted wood panels and SO_(2) gas are problematic issues in Canada where the economy largely revolves around forestry and mining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f-life wood panels PYROLYSIS activation biochar and activated biochar N-doped carbons SO_(2)removal
下载PDF
脉冲磁场去除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研究
10
作者 罗坤坤 李涛 +2 位作者 李莉娟 刘海宁 翟启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为了探究脉冲磁场对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效果,使用中频感应炉进行了熔炼实验。利用COMSOL多物理场软件对脉冲磁场作用下钢液流场和不同尺寸夹杂物的去除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结合,探讨了脉冲磁场作用对钢... 为了探究脉冲磁场对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效果,使用中频感应炉进行了熔炼实验。利用COMSOL多物理场软件对脉冲磁场作用下钢液流场和不同尺寸夹杂物的去除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结合,探讨了脉冲磁场作用对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机制。实验发现,施加脉冲磁场处理后,钢中Al_(2)O_(3)夹杂物整体含量减少,小尺寸的Al_(2)O_(3)夹杂物数量百分比降低,大尺寸的Al_(2)O_(3)夹杂物数量百分比有所增加,表明施加脉冲磁场促进了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和碰撞长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施加脉冲磁场处理时,钢液中形成上下双环流,促进了夹杂物的去除,且夹杂物尺寸越大,去除效率越高;同时,夹杂物大部分被分离至壁面,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脉冲磁场 Al_(2)O_(3)夹杂物 去除效率
下载PDF
一种除LiOH苛化液中SO_(4)^(2-)的工艺探究
11
作者 贾贵斌 彭荣 +1 位作者 胡坤 宋小鹏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00-102,148,共4页
为除氢氧化锂苛化液中的SO_(4)^(2-),采用重结晶法进行了除SO42-的探索性实验,并在产线上进行了重结晶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锂苛化液Li含量为9 364.3 mg/L,蒸发浓缩比约为6∶1,蒸汽压力0.10~0.15 MPa,蒸发时间在2.0~2.5 h,蒸... 为除氢氧化锂苛化液中的SO_(4)^(2-),采用重结晶法进行了除SO42-的探索性实验,并在产线上进行了重结晶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锂苛化液Li含量为9 364.3 mg/L,蒸发浓缩比约为6∶1,蒸汽压力0.10~0.15 MPa,蒸发时间在2.0~2.5 h,蒸发锅内真空度为-0.065 MPa,冷却水快速冷却温度至35~40℃,能够有效地去除SO42-。所得产品,即单水氢氧化锂,其LiOH的主要含量约57.09%,SO42-含量小于0.01%,均达到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水平。这一探索性实验为氢氧化锂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苛化液 除SO_(4)^(2-) 蒸发重结晶法 单水氢氧化锂
下载PDF
提高MDEA溶液脱碳的单位脱除率
12
作者 张伍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本文基于提高终端脱碳单元的CO_(2)单位脱除率的目的,深入探讨了影响MDEA溶液脱碳效率的关键问题,尤其是MDEA溶液的发泡问题,并针对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方案实施后,成功将MDEA溶液发泡问题的解决率提高到98.5%,显著降低了MDEA的... 本文基于提高终端脱碳单元的CO_(2)单位脱除率的目的,深入探讨了影响MDEA溶液脱碳效率的关键问题,尤其是MDEA溶液的发泡问题,并针对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方案实施后,成功将MDEA溶液发泡问题的解决率提高到98.5%,显著降低了MDEA的损耗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碳捕集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EA溶液 CO_(2)脱除率 脱碳效率
下载PDF
三种微藻对不同氮源去除率及CO_(2)固定效率的研究
13
作者 龙成凤 张达娟 +3 位作者 王泽斌 张树林 毕相东 戴伟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4-39,共6页
水体污染和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微藻同时具有净化水体及固定CO_(2)的能力,为探讨藻类对三种混合氮源的去除率及对CO_(2)的固定速率,本研究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绿球藻(Chlorococcum sphacosum GD)和普... 水体污染和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微藻同时具有净化水体及固定CO_(2)的能力,为探讨藻类对三种混合氮源的去除率及对CO_(2)的固定速率,本研究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绿球藻(Chlorococcum sphacosum GD)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对象,接种于由尿素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浓度为247 mg/L)作为混合氮源的缺碳BG-11培养基中,在通入300mL/min的空气提供碳源的条件下研究微藻对不同氮源的去除率及CO_(2)的固定效率。结果表明,在混合氮源中,三种微藻对氮源的利用存在差异,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均受到抑制。斜生栅藻对尿素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去除率分别92.90%、79.28%、22.86%,对尿素氮的利用率最高;绿球藻分别为78.00%、80.10%和39.45%,普通小球藻分别为62.00%、81.04%、34.66%,绿球藻和普通小球藻均以对硝态氮的利用率最高。斜生栅藻、绿球藻和普通小球藻CO_(2)最大固定效率分别为0.125、0.142、和0.217g/(L·d),平均固碳速率分别为0.067、0.097和0.115g/(L·d),三种微藻固碳效率有所差异,普通小球藻固碳效率最高,其次为绿球藻,斜生栅藻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尿素氮 硝态氮 铵态氮 去除率 CO_(2)固定效率
下载PDF
二氧化碳脱除在氢基竖炉中的应用
14
作者 闫军 《河南冶金》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通过确定贫液浓度及温度合理控制范围,定期检验贫液性能,确保最优脱除效果;多重过滤去除贫富液杂质,防止设备堵塞;合理设置消泡剂加入点及精准掌握加入时机,减少泡沫产生消除液泛现象;利用炉顶煤气余热产生的蒸汽作为贫液再生能量,在系... 通过确定贫液浓度及温度合理控制范围,定期检验贫液性能,确保最优脱除效果;多重过滤去除贫富液杂质,防止设备堵塞;合理设置消泡剂加入点及精准掌握加入时机,减少泡沫产生消除液泛现象;利用炉顶煤气余热产生的蒸汽作为贫液再生能量,在系统中增加贫富液换热器和再沸器降低能耗等一系列有效技术及控制措施,实现了氢基竖炉循环气中CO_(2)的有效脱除和能耗降低,为实现氢基竖炉顶气循环利用及氢冶金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基竖炉 脱除CO_(2) 高效 低能耗
下载PDF
氨水活化的活性炭纤维的脱硫作用 被引量:56
15
作者 李开喜 凌立成 +2 位作者 刘朗 张碧江 刘振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使用氨水作活化剂对沥青基炭纤维进行活化 ,制得了表面富含氮元素的活性炭纤维 .元素分析和XPS均证实此种活化方法可在活性炭纤维上引入含氮官能团 .所得活性炭纤维在H2 O和O2 存在下脱除模拟烟气中SO2 的活性显著高于用常规方法活... 通过使用氨水作活化剂对沥青基炭纤维进行活化 ,制得了表面富含氮元素的活性炭纤维 .元素分析和XPS均证实此种活化方法可在活性炭纤维上引入含氮官能团 .所得活性炭纤维在H2 O和O2 存在下脱除模拟烟气中SO2 的活性显著高于用常规方法活化 (如水蒸汽 )制得的活性炭纤维 ,也高于含氮的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含氮官能团 SO_(2)脱除 模拟烟气
下载PDF
叉鞭金藻生物吸附Cu^(2+)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英敏 杨海波 +3 位作者 吕福荣 张欣华 刘艳 于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对叉鞭金藻生物吸附Cu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叉鞭金藻对Cu2+的生物吸附主要经历了快速和缓慢吸附两个步骤。实验表明,藻细胞浓度一定时,在藻所耐受的毒性范围内,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与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金属离子的去除... 对叉鞭金藻生物吸附Cu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叉鞭金藻对Cu2+的生物吸附主要经历了快速和缓慢吸附两个步骤。实验表明,藻细胞浓度一定时,在藻所耐受的毒性范围内,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与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随着藻细胞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较佳的pH值为6~8。光照有利于藻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且叉鞭金藻干粉比新鲜藻能富集更多的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鞭金藻 生物吸附 铜离子 影响因素 去除率 金属离子 光照 工业污水处理
下载PDF
小球藻吸附水中Pb^(2+)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英敏 杨海波 +2 位作者 刘艳 于媛 张欣华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3,共2页
对小球藻生物吸附水中Pb2 + 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 :在小球藻处于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时加入Pb2 + ,去除率达 6 0 %以上 ;当藻细胞密度一定时 ,随着Pb2 + 浓度的增加 ,Pb2 + 的去除率增大 ;当Pb2 + 浓度一定时 ,随着藻细胞... 对小球藻生物吸附水中Pb2 + 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 :在小球藻处于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时加入Pb2 + ,去除率达 6 0 %以上 ;当藻细胞密度一定时 ,随着Pb2 + 浓度的增加 ,Pb2 + 的去除率增大 ;当Pb2 + 浓度一定时 ,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 ,小球藻对Pb2 + 的去除率增大 ,藻细胞密度为 1 2 9× 10 8个 /ml时 ,去除率可达 92 82 % ;加强光照可以促进小球藻对Pb2 + 的吸附 ;在pH值为 5~ 10的范围内 ,pH对Pb2 + 吸附影响不大 ,较佳的pH值在 7左右。实验最佳条件的去除率在 90 %以上 ,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生物吸附 去除率 金属离子 水体
下载PDF
新月藻生物吸附Pb^(2+)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英敏 杨海波 +2 位作者 张欣华 刘艳 于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对新月藻生物吸附Pb2 + 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 :在新月藻的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加入Pb2 + 时 ,Pb2 + 的去除率较高 ;当藻细胞密度一定时 ,随着Pb2 + 浓度的增加 ,其去除率增大 ;当Pb2 + 浓度一定时 ,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 ,... 对新月藻生物吸附Pb2 + 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 :在新月藻的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加入Pb2 + 时 ,Pb2 + 的去除率较高 ;当藻细胞密度一定时 ,随着Pb2 + 浓度的增加 ,其去除率增大 ;当Pb2 + 浓度一定时 ,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 ,新月藻对Pb2 + 的去除率增大 ;pH对Pb2 + 吸附影响不大 ,在 pH5~ 9的范围内 ,Pb2 + 去除率在 6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藻 生物吸附 PB^2+ 影响因素 金属离子 去除率
下载PDF
^(14)C取样方法及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凌 黄子瀚 +4 位作者 黄隆 姚琬元 吴峻 杨广利 刘迎一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4-101,共8页
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CO2浓度,测量了不同条件下NaOH溶液对CO2的瞬时捕集效率E,实验气体以流量1L/min通过200mL浓度为5mol/L的NaOH溶液,使用多孔滤板、三孔和单鼓泡器时,E分别为95%、78%和7... 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CO2浓度,测量了不同条件下NaOH溶液对CO2的瞬时捕集效率E,实验气体以流量1L/min通过200mL浓度为5mol/L的NaOH溶液,使用多孔滤板、三孔和单鼓泡器时,E分别为95%、78%和77%。用多孔滤板鼓泡器,气体流量为0.5、1.0、1.2和1.5L/min时,E分别为98%、95%、90%和86%。当NaOH溶液浓度从0.5~5mol/L以及体积从100~200mL变化时,E基本不变。但取样温度低于15℃时,E有明显变化。本文还分析了瞬时捕集效率与累积捕集效率的关系。对CO、CH4、C2H6、C3H8和C4H10的催化氧化效率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14 取样 捕集效率 气相色谱仪 辐射监测
下载PDF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的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金虎子 王韬 +1 位作者 杨永哲 王志盈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86-89,共4页
介绍了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的特点及运行状况。采用对回流污泥预反硝化及分段进水的方法,减少了硝酸盐对聚磷菌(PAOs)碳源摄取释磷行为的影响,基本满足了反硝化和生物除磷(BPR)对碳源的需求。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NH4+-N、... 介绍了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的特点及运行状况。采用对回流污泥预反硝化及分段进水的方法,减少了硝酸盐对聚磷菌(PAOs)碳源摄取释磷行为的影响,基本满足了反硝化和生物除磷(BPR)对碳源的需求。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NH4+-N、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1.91%、78.70%、64.20%和9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2/O工艺 脱氮除磷 碳源 运行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