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mproves the Spasticity and Motor Function of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1
作者 Yijun She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based on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on the spasticity and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based on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on the spasticity and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Seventy-nine stroke and hemiplegi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39 cases)using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TCM rehabilitation therapy(40 cases),over 1 month.The clinical index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index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2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2.50%)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4.36%)(χ^(2)=4.727,P<0.05).All central sensitization inventory(CSI)and stroke quality of life(PRO)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after treatment,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ving lower score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s of FMA(upper limbs,lower limbs),Barthel index scores,and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scores of both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ving higher score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TCM rehabilitation therapy had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It improved the patient’s spasticity,limb movement,and walking function.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also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Walking function hemiplegi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asticITY Moder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志勇 唐震宇 黄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32-35,40,共5页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ESWT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rTMS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简表(QOL-BREF)中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ESWT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体外冲击波治疗 上肢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Acupuncture for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3
作者 SHEN Fengjiao LUO Diantao +7 位作者 SHEN Youhu SONG Mingxia HU Changshun ZHU Yuan CHEN Jing MAO An XIONG Bingye XU Ho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03-513,共11页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for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Metho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pastic hemiplegia aft...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for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Metho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in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PubMed,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SinoMed,Chongqing VIP Database(VIP),and 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Wanfang)published from each database’s inception to February 2023 were retrieved by computer.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extracted data and evaluated the risk of bias using Cochrane’s risk of bias tool.Review Manager 5.4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Continuous data were evaluated using mean difference(MD)with a 95%confidence interval(CI),and dichotomou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risk ratio(RR).Results:A total of 24 trials,including 1970 participants,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The meta-analysis of 7 trial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acupuncture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score after 1-month treatments[MD=10.52,95%CI(7.81,13.23),P<0.001].The meta-analysis of 2 articles showed the same tendency after 6-month treatments[MD=19.18,95%CI(11.34,27.02),P<0.001],and the 6-month treatment course resulted in better outcomes than the 1-month course.The meta-analysis of 8 trials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had a better improvement on the Barthel index score tha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fter 1-month treatments[MD=10.78,95%CI(8.91,12.64),P<0.001].The meta-analysis of 2 articles showed the same tendency after 6-month treatments[MD=19.94,95%CI(19.02,20.87),P<0.001],and the 6-month course was better than the 1-month course.The meta-analysis of 2 trial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score improvement was more notable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fter 1-month treatments[RR=1.20,95%CI(1.02,1.40),P=0.020].One trial reported no adverse event,and 1 trial reported 3 adverse events without severe influence.Conclusion:Acupuncture might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therapy for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ischemic stroke,but more high-quality,large-sample objectively-evaluated RCTs are needed to validate the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hemiplegia spastic Ischemic Stroke Poststroke Syndrome Meta Analysis Systematic Review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婉莹 张齐娟 +3 位作者 段婉娥 余晗 吴赛 刘正茂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3—2023年,纳入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针刺联...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3—2023年,纳入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所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s,包含1329例患者,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OR=5.23,95%CI:3.28,8.34,P<0.001)、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MD=5.01,95%CI:4.05,5.97,P<0.001)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ADL)(MD=11.58,95%CI:4.68,18.49,P=0.001),降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MD=-0.33,95%CI:-0.47,-0.19,P<0.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偏瘫 META分析
下载PDF
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的影响
5
作者 杨阳 刘合增 +5 位作者 李志林 赵勇 李诺 徐磊 刘晓佩 张紫瑶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SHCP)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HCP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鼓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 目的:观察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SHCP)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HCP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鼓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腕关节背伸角度(ARO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从上肢、关节活动度、精细运动能力、健手与患手的功能能力4个方面评价上肢功能及日常社会参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AROM活动度、FMFM及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社会参与度都有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脑瘫 音乐治疗 团体 上肢功能
下载PDF
黄芪药膏刮痧疗法治疗老年出血性中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宋艳梅 史秀丽 +3 位作者 贝令娜 于娟 杨文忠 李香娥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药膏刮痧疗法对老年出血性中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出血性中风上肢痉挛性偏瘫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观察黄芪药膏刮痧疗法对老年出血性中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出血性中风上肢痉挛性偏瘫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黄芪药膏刮痧疗法。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组治疗前,而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M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血清hs-CRP、Hcy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血清hs-CR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的黄芪药膏刮痧疗法治疗老年脑出血恢复期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出血性中风 上肢痉挛性偏瘫 络病理论 黄芪药膏 刮痧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仪联合痉挛肌治疗仪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
7
作者 沈政锋 陈龙 +2 位作者 万泉 倪晓辉 田应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联合痉挛肌治疗仪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均先使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联合痉挛肌治疗仪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均先使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上肢肌张力缓解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MS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上肢肌张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肢肌张力分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24.06±4.63),高于对照组的(21.47±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S联合痉挛肌治疗仪能降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DMS 痉挛肌治疗仪 肌张力
下载PDF
基于“肠肌轴”学说探究腹部透灸法调节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核心肌群功能的可行性
8
作者 韩雪 杨元庆 宋靖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0期1594-1599,共6页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与躯干核心肌群稳定性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故提高核心肌群质量,改善患者平衡能力是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重点之一。“肠肌轴”学说认为肠道微生物群与骨骼肌的质量、...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与躯干核心肌群稳定性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故提高核心肌群质量,改善患者平衡能力是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重点之一。“肠肌轴”学说认为肠道微生物群与骨骼肌的质量、功能和新陈代谢等方面均有关。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影响肌肉状态,运动、饮食、补充益生菌、抗生素等可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改变肌肉的状态。腹部透灸法具有充足的温热效应和足够的施灸面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恢复肠道菌群稳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核心肌群功能,提高患者平衡控制能力,改善痉挛性偏瘫现状,从而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肠肌轴” 腹部透灸法 肠道菌群 核心肌群
下载PDF
MOTOmed训练系统用于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敏 汤健 +3 位作者 傅大林 李红英 赵晓科 张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同时对两组患儿...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同时对两组患儿改良的Ashworth分值(腘绳肌)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中的D、E两功能区及步态参数(健侧及患侧步长、步速)。所有患儿共接受为期12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12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训练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康复治疗
下载PDF
“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郎建英 庄礼兴 +3 位作者 贺君 贾超 周昭辉 柯丽萍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康复疗法、"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和评价"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康复疗法、"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和评价"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较优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141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发病在2星期到6个月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靳三针组和综合组(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四肢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善,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值均有所提高(P<0.001)。以综合组评分值改善最大(P<0.05),康复组和靳三针组改善值相当(P>0.05)。结论在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四肢运动功能方面,康复疗法和靳三针疗法的疗效相当;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和靳三针疗法。靳三针疗法与康复疗法结合运用是促进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和恢复的较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肌痉挛 偏瘫 针刺 康复疗法 靳三针
下载PDF
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1
作者 房显辉 周鹏 +1 位作者 周蔚华 陈丽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治疗可有效的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 中风 痉挛性偏瘫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8
12
作者 任素伟 林春 +3 位作者 孟兆祥 王继兵 尹正录 陈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P〈0.05),观察组效果最佳(F〉10.032,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P〈0.001),且在三组中最低(F=4.262,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肌内效贴 悬吊训练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儿童
下载PDF
点穴疗法配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敏芝 林敏 +3 位作者 易玮 胡昔权 李奎 许能贵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点穴配合针刺疗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性偏瘫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 目的:研究点穴配合针刺疗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性偏瘫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点穴疗法。经治疗2周后,分别运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和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肌张力痉挛程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NDS和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在上肢肩关节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和痉挛程度这4个层面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点穴疗法配合针刺能显著地缓解肢体的痉挛状态和改善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痉挛性偏瘫 点穴疗法 针刺
下载PDF
“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郎建英 庄礼兴 +6 位作者 贾超 贺君 周昭辉 韩德雄 周丹 蔡小敏 陈子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l-Meyer评定分值和ADL评定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针灸疗法 痉挛性瘫痪/针灸疗法 靳三针/治疗应用 康复疗法 肌张力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偏瘫痉挛的中医推拿治疗现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惠兰 李大鹏 郑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57-559,共3页
偏瘫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目前缓解痉挛大多采用物理疗法及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推拿手法对于缓解偏瘫痉挛有突出的效果。本文对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和机制进行... 偏瘫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目前缓解痉挛大多采用物理疗法及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推拿手法对于缓解偏瘫痉挛有突出的效果。本文对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和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痉挛状态 推拿 康复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田法与Bobath法治疗偏瘫儿童上肢痉挛期的疗效评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鸿霞 高晓虹 李润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5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偏瘫儿童痉挛期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 ,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32例符合条件的偏瘫儿随机分为上田组和Bobath组 ,每组 16例 ,并在训练前 1周进行功能检查评测 ,然后分别用上田法与Bobath法降低患侧... 目的探讨偏瘫儿童痉挛期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 ,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32例符合条件的偏瘫儿随机分为上田组和Bobath组 ,每组 16例 ,并在训练前 1周进行功能检查评测 ,然后分别用上田法与Bobath法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 ,抑制异常姿势。痉挛控制后 ,两组均进行有选择的、不引起痉挛的作业活动来诱发和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恢复 ,疗程为 3个月。以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的详细分级与Burnnstrom偏瘫手的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通过治疗前后对照 ,上田组患肢肌张力降低程度和患肢及手的功能提高均明显优于Bobath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儿童 痉挛期 上田法 BOBATH法 康复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颖 杨坚 高宁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化裁(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组)、对照1组(运动疗法组)和对照2组(巴氯芬结合运动疗法组),疗程均为3...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化裁(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组)、对照1组(运动疗法组)和对照2组(巴氯芬结合运动疗法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肢肌张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9.7%,与对照1组42.5%、对照2组7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肢肿胀评分差值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差值,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甘汤结合运动疗法可以缓解脑卒中患者肘关节屈曲痉挛、疼痛和肿胀的作用,提高患者的平衡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运动疗法 脑卒中 偏瘫 痉挛
下载PDF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新 陈越峰 +3 位作者 茅敏 牟欣 饶萍 白杨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末采用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肌痉挛,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入分离运动期(Brunnstrom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痉挛 针刺 康复技术
下载PDF
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国书 李昌生 +2 位作者 戚红亮 李志峰 俞昌德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 目的观察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A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并发症 偏瘫 瘫痪 痉挛性 颅缝 康复训练 头针
下载PDF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及其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颞三针 挛三针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