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SPIV技术测量压气机转子尖区复杂流动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宏军 刘宝杰 +2 位作者 蒋浩康 袁辉靖 徐月亭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5-578,共4页
本文将数字式SPIV技术应用到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上,并在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下,对转子槽道内叶尖区域多个截面内的三维瞬态速度场进行了成功测量。测量结果表明SPIV透过机匣视窗及即可直接测量旋涡和二次流的瞬态结构,而且能够解... 本文将数字式SPIV技术应用到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上,并在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下,对转子槽道内叶尖区域多个截面内的三维瞬态速度场进行了成功测量。测量结果表明SPIV透过机匣视窗及即可直接测量旋涡和二次流的瞬态结构,而且能够解决多级压气机内部流场的测量.在压气机SPIV测量中,激光反光的控制和示踪粒子的均匀稳定散播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v 压气机 叶尖泄漏流 角区旋涡 非定常流
下载PDF
飞机尾流控制的S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烁桥 申功炘 +2 位作者 Robert Konrath Carl F.v. Carmer Kompenhans Jürgen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利用简化的飞机模型,通过改变尾翼的迎角及展弦比,试图建立一种能加速自我消亡的尾流涡系统。该实验在拖曳水槽中进行,运用SPIV(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系统进行测量,获得了一系列空间切面的2D/3C(二维/三分量)数据,给出了三种不同尾翼情... 利用简化的飞机模型,通过改变尾翼的迎角及展弦比,试图建立一种能加速自我消亡的尾流涡系统。该实验在拖曳水槽中进行,运用SPIV(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系统进行测量,获得了一系列空间切面的2D/3C(二维/三分量)数据,给出了三种不同尾翼情况(两种有尾翼情况及一种无尾翼情况)下的SPIV观测结果,并将这几种情况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涡 spiv Rayleigh-Ludwieg不稳定性 飞机模型 水槽
下载PDF
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的SPIV测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宝杰 于宏军 +1 位作者 刘火星 蒋浩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在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尖区多个截面的 三维瞬态速度场。基于瞬态场测量结果,详细分析了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产生、发展、失稳、 破碎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叶尖泄漏涡 旋涡破碎 spiv 压气机
下载PDF
基于SPIV的风力机叶尖涡与尾流流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秋华 赖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采用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方法(SPIV),研究两种不同尖速比下的水平轴风力机叶尖涡演变过程及尾流速度流场特性。通过锁相技术,首次实现风力机下游远至2.7倍直径范围内的尾流数据采集,完整揭示叶尖涡发展湮灭的过程及其对尾流流场的影响。尾... 采用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方法(SPIV),研究两种不同尖速比下的水平轴风力机叶尖涡演变过程及尾流速度流场特性。通过锁相技术,首次实现风力机下游远至2.7倍直径范围内的尾流数据采集,完整揭示叶尖涡发展湮灭的过程及其对尾流流场的影响。尾流轴向速度呈先减小至最大尾流衰减率后再逐渐恢复的规律,且发生该最大衰减率的位置与叶尖涡的运动密切相关;分析叶尖涡对尾流速度恢复的阻滞作用,提出以叶尖涡"交替跳跃"现象作为风力机近、远尾流区分界点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推导风力机近尾流区长度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尾流 叶尖涡 速度分布 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下载PDF
直航状态下JBC船尾伴流场的风洞SPIV试验研究
5
作者 郑文涛 李子焱 +1 位作者 陈默 张璇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针对JBC(JapanBulkCarrier)基准船型,在风洞中采用重叠模型进行船尾螺旋桨盘面附近伴流场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试验研究,获得模型尾部典型截面的三维速度场,测试得到的船尾桨毂附近的流场中存在明显的速度亏损,形成一对内旋的倒钩... 针对JBC(JapanBulkCarrier)基准船型,在风洞中采用重叠模型进行船尾螺旋桨盘面附近伴流场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试验研究,获得模型尾部典型截面的三维速度场,测试得到的船尾桨毂附近的流场中存在明显的速度亏损,形成一对内旋的倒钩状漩涡。SPIV测试得到的JBC船尾伴流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测量结果吻合较好,丰富了该基准船型的试验数据,可用于船舶阻力和推进性能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船 伴流场 spiv JBC
原文传递
用SPIV测量结果分析叶轮机内流动损失的方法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宝杰 于贤君 蒋浩康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51-2557,共7页
基于大涡模拟和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量的相似性,利用SPIV(stereoscopic PIV)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亚格子应力模型求解流场中的湍流耗散率.对比不同亚格子应力模型求出的结果,混合模型求出的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合理选择模型... 基于大涡模拟和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量的相似性,利用SPIV(stereoscopic PIV)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亚格子应力模型求解流场中的湍流耗散率.对比不同亚格子应力模型求出的结果,混合模型求出的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合理选择模型中的系数CSm和CAm.利用该方法分析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试验台转子近叶尖区域的SPIV测量结果,发现在设计状态流场中的损失主要源于叶尖泄漏涡,而在近失速状态则主要源于叶尖泄漏涡和角区旋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损失 PIV/spiv(粒子图像测速仪/体视粒子图像测速仪) 压气机
原文传递
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SPIV测量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博 于贤君 刘宝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8-876,共9页
讨论了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维速度的直接测量结果、一阶统计量(涡量)和二阶统计量(雷诺应力)测量结果的收敛性,及其所能够达到的典型测量精度;最后分析了影响速度高阶统计量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及提... 讨论了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维速度的直接测量结果、一阶统计量(涡量)和二阶统计量(雷诺应力)测量结果的收敛性,及其所能够达到的典型测量精度;最后分析了影响速度高阶统计量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其精度的可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式粒子图像测速 湍流统计场 测量精度 压气机
原文传递
肥大型U尾船舶标称伴流特性S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春雨 吴铁成 +1 位作者 骆婉珍 龚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5,共5页
应用适用于大型拖曳水池的拖曳水下立体粒子图像测速(SPIV)测量系统,对某肥大型U尾船舶进行了螺旋桨盘面处标称伴流特性试验.基于立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得了桨盘面处标称伴流速度场、湍动能和雷诺应力等湍流特征,以及涡量、漩涡结... 应用适用于大型拖曳水池的拖曳水下立体粒子图像测速(SPIV)测量系统,对某肥大型U尾船舶进行了螺旋桨盘面处标称伴流特性试验.基于立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得了桨盘面处标称伴流速度场、湍动能和雷诺应力等湍流特征,以及涡量、漩涡结构等漩涡特征.测量结果展现了"钩状"伴流场速度分布、舭涡、毂帽涡分布,与尾部相似的U型特征湍动能、雷诺应力等湍流特征分布,以及舭涡、毂帽涡涡量值与涡结构分布,船舶伴流场特性与KVLCC/KVLCC2等U型尾肥大型船舶尾流场特性符合.最后,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双涡结构生成、传递等演化过程进行了辅助分析,印证了螺旋桨盘面处舭涡、毂帽涡双涡特征的来源;结合CFD涡流演变特征与试验测量结果总结了伴流流动特征,SPIV测量结果清晰展示了肥大型U尾船舶的标称伴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粒子图像测速 标称伴流场 舭涡 毂帽涡 U型尾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Suction-Side Squealer Tip Geometry on the Flow Field in a Large-scale Axial Compressor using SPIV 被引量:4
9
作者 MA Hongwei WEI Wei +1 位作者 WANG Lixiang TIAN Yangta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03-312,共10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non-uniform tip geometry is a promising passive flow control technique in turbomachinery.However,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its effects on the unsteady flow field of turbomachinery is rare in ...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non-uniform tip geometry is a promising passive flow control technique in turbomachinery.However,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its effects on the unsteady flow field of turbomachinery is rare in the existiug hteratures.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suction side squealer tip configuration on both the steady and unsteady flow field of an isolated compressor rotor.The flow field at 10%chord downstream from the trailing edge was measured using a mini five-hole probe.Meanwhile,the unsteady flow field inside the passag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SPIV).The stea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Q tip configuration exert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tatic pressure rise performance of this compressor,and the radial equilibrium at the rotor outlet is obviously rearranged.The SSQ tip configuration would create a stronger tip leakage vortex at the formation phase,and it experiences a faster dissipation process around the rear chord.Also,the splitting process of the tip leakage vortex is severer,which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er probability of the presence of the streamwise reverse flow.The quantitatively analysis of the tip leakage vortex indicates that the velocity loss inside the blockage region is direct response of the evolutionary procedure of the tip leakage vortex.It keeps increasing until the end of the splitting process.Although the blockage coefficient grows sustainably,the velocity loss will reduce once the turbulent mixing procedure is 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缩机 spiv 影响实验 对流场 几何 声响 叶尖泄漏涡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原文传递
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流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宏军 刘宝杰 +1 位作者 刘火星 蒋浩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在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尖区多个截面的三维瞬态速度场。基于瞬态场测量结果,详细阐述了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产生、发展、失稳、破碎的演化过程,导致叶尖泄漏涡失稳的4种主... 在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尖区多个截面的三维瞬态速度场。基于瞬态场测量结果,详细阐述了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产生、发展、失稳、破碎的演化过程,导致叶尖泄漏涡失稳的4种主要因素:主流的逆压梯度、哥氏力、端壁的剪切流动和来流湍流度的影响,分析了压气机内泄漏涡的失稳破碎机制,以及泄漏涡与主流的相互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尖泄漏涡 旋涡破碎 非定常相互作用 spiv 压气机
下载PDF
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旋涡流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宏军 刘宝杰 +1 位作者 刘火星 蒋浩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5,共7页
在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SPIV技术测量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尖区多个截面的三维瞬态速度场。基于瞬态场测量结果,详细阐述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的演化过程和角区旋涡的形成过程。测量结果表明角区旋涡是... 在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SPIV技术测量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尖区多个截面的三维瞬态速度场。基于瞬态场测量结果,详细阐述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的演化过程和角区旋涡的形成过程。测量结果表明角区旋涡是一种总体意义上的旋涡,其涡核是由多个涡团组成的,形成角区旋涡的一个关键机制是压气机的旋转运动对源于近吸力面的正负涡量的涡团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区旋涡 叶尖泄漏涡 非定常相互作用 spiv 压气机
下载PDF
2DPIV视场布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超 邓学蓥 +1 位作者 王延奎 张杰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2-608,共7页
针对大迎角旋涡三维分离流动空间速度场的测量,介绍了一种能够减小2DPIV实验透视误差的视场布置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大迎角前体非对称涡流动二涡区截面流场的研究中,比较SPIV和2DPIV同步测量结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该视场布置方案... 针对大迎角旋涡三维分离流动空间速度场的测量,介绍了一种能够减小2DPIV实验透视误差的视场布置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大迎角前体非对称涡流动二涡区截面流场的研究中,比较SPIV和2DPIV同步测量结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该视场布置方案能够将2DPIV所摄截面旋涡区速度分量u、v的透视误差由原来的14%、18%减小至5%以内(相对于来流风速V∞)。该视场布置方案可将2DPIV测量旋涡涡心的位置误差控制在流场结构空间分辨率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PIV 透视误差 spiv 非对称涡流动 大迎角
下载PDF
国外舰船流场测试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虎 梁云芳 +2 位作者 高雷 张国平 吴鸿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共7页
聚焦于国外流场测试及可视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精细流场测试在试验室环境下及实尺度环境下的应用进展,总结舰船流场测试及可视化的关键技术,展望舰船流场测试及可视化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流场测试 可视化 PIV spiv
下载PDF
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的三维流动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贤君 刘宝杰 +1 位作者 张志博 赵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综合运用体式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油流显示技术研究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部的复杂三维流动,建立了静叶通道内部三维流动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典型流动结构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失速状态,近叶通道出... 本文综合运用体式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油流显示技术研究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静子通道内部的复杂三维流动,建立了静叶通道内部三维流动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典型流动结构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失速状态,近叶通道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分离区—吸力面近机匣角区分离(7%~50%弦长,闭式分离)和吸力面近轮毂角区分离(50%弦长以后,开式分离),以及一些复杂的流向旋涡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区分离 体式激光粒子图像测速 油流显示 压气机
下载PDF
三维PIV应用于船舶精细流场测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茂华 龚杰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精细流场作用现象和流动细节对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疑难问题有重要影响,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实现了在同一瞬态时刻记录大量空间点上的速度分布信息,可提供丰富的流场空间信息及流动特性。三维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在国外已被... 精细流场作用现象和流动细节对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疑难问题有重要影响,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实现了在同一瞬态时刻记录大量空间点上的速度分布信息,可提供丰富的流场空间信息及流动特性。三维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在国外已被成功用于研究水面舰船和潜艇在高海况下与船体大幅运动有关的复杂粘性现象及壳体大规模流体分离现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SPIV技术也已应用于船舶尾流场测量及舰船噪声测量中,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流场特征。未来SPIV试验将与CFD方法相结合,向实船试验研究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CCD性能的发展,多方位测量的SPIV系统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粒子图像测速 精细流场 流动特性 综述
下载PDF
面向新世纪的粒子图像测速(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申功炘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2000年第2期1-15,共15页
一种综述粒子图像测速 (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的非接触、瞬时、动态、全流场的和本质上是直接的速度场测量技术 ,成为当今最实用和非常有潜力的流体力学全流场观测(FullFlowFieldObservation&Measurement)技术。回顾和展望PIV... 一种综述粒子图像测速 (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的非接触、瞬时、动态、全流场的和本质上是直接的速度场测量技术 ,成为当今最实用和非常有潜力的流体力学全流场观测(FullFlowFieldObservation&Measurement)技术。回顾和展望PIV(包括DPIV ,SPIV ,HPIV等 )及其应用的进展和前景。面临新世纪 ,PIV技术有望最终攻克一个容积的三维速度场时间历程(3Dt 3C)的观测和推动流体力学进入十分活跃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场观测 粒子图像测速 三维三分量 时间历程
下载PDF
孤立翼尖涡模态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吴奕铭 邱思逸 +1 位作者 向阳 刘洪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134,共17页
采用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加快翼尖涡衰减破碎是提升机场起降频率、保证飞机飞行安全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由于翼尖涡不稳定性认识的不足,已有的主动控制方法常常不能获得最优的控制效果。为了揭示翼尖涡不稳定模态的演化规律,采用体视粒... 采用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加快翼尖涡衰减破碎是提升机场起降频率、保证飞机飞行安全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由于翼尖涡不稳定性认识的不足,已有的主动控制方法常常不能获得最优的控制效果。为了揭示翼尖涡不稳定模态的演化规律,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孤立翼尖涡的不稳定模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孤立翼尖涡的扰动模态可以根据其在特征值谱的位置分成主扰动模态、P族次级扰动模态、A族次级扰动模态、S族次级扰动模态4种;其中主扰动模态和P族扰动模态具有两瓣式的结构特征,决定了翼尖涡摇摆的各向异性特征,A族次级扰动模态具有流向速度波动大于横向速度波动的特征,S族次级扰动模态则具有更高的切向波数和作用范围。不同族扰动模态的流向演化规律不同,翼尖涡的主扰动模态和P族扰动模态沿流向发生旋转,并且扰动幅值随着流向逐渐放大,A族次级扰动模态随着流向发展会逐渐增大扰动幅值;S族次级扰动模态随着流向会逐渐覆盖住整个涡核,这种穿透涡核的扰动会随着流向进一步放大。描述了不同翼尖涡扰动模态的扰动能量随流向的演化规律,发现S族次级扰动模态有更高的切向波数特征,也同时具有较高的扰动能量增长,意味着利用S族次级扰动模态指导翼尖涡主动控制是最具潜力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v 翼尖涡 涡不稳定性 线性稳定性分析 扰动模态
原文传递
基于线性稳定性分析的翼尖涡摇摆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邱思逸 程泽鹏 +1 位作者 向阳 刘洪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45,共14页
在涡不稳定性特征的影响下,翼尖涡会在尾迹中发生摇摆运动。为了揭示翼尖涡摇摆的本质原因以及发展机理,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和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不同雷诺数和迎角下NACA0015等直翼产生的翼尖涡在尾迹区的不稳定性特征及... 在涡不稳定性特征的影响下,翼尖涡会在尾迹中发生摇摆运动。为了揭示翼尖涡摇摆的本质原因以及发展机理,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和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不同雷诺数和迎角下NACA0015等直翼产生的翼尖涡在尾迹区的不稳定性特征及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6倍弦长的尾迹区内,翼尖涡存在摇摆现象,摇摆幅值随流向放大,且摇摆运动沿流向逐渐呈现出各向异性特征;在大迎角条件下,翼尖涡摇摆幅值随流向增长更快。采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化分析翼尖涡的稳定性、空间/时间不稳定性放大率和扰动频率随流向的发展过程。结果显示,在雷诺数2.1×10^5~3.5×10^5范围内,翼尖涡均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扰动频率为3~5Hz。基于线性稳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在大迎角条件下翼尖涡时间/空间不稳定性放大率更大,解释了当迎角增大时翼尖涡摇摆幅值随流向增长更快的现象。另外,由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的最不稳定模态显示翼尖涡的横向速度扰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从而诱导翼尖涡产生摇摆运动;速度扰动方向的周期性变化则使翼尖涡摇摆区别于一维的随机振荡,而是表现为在各方向均含有分量且具有主频的摇摆运动。这种由不稳定性导致的速度扰动是翼尖涡摇摆的内在机制,其不稳定性放大率控制着摇摆幅值的增长速率,而其横向速度扰动的方向性与周期性则决定了翼尖涡的摇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v 翼尖涡摇摆 涡不稳定性 线性稳定性分析 扰动模态
原文传递
基于全局线性稳定性分析的翼尖双涡不稳定特征演化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泽鹏 邱思逸 +3 位作者 向阳 邵纯 张淼 刘洪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66,共14页
相比于机翼产生的孤立翼尖涡,加装小翼之后的翼尖涡表现出双涡甚至多涡结构,并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不稳定特征。为揭示翼尖双涡结构不稳定特征及其演化机理,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和全局线性稳定性分析(LAS)方法对不同雷诺数和... 相比于机翼产生的孤立翼尖涡,加装小翼之后的翼尖涡表现出双涡甚至多涡结构,并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不稳定特征。为揭示翼尖双涡结构不稳定特征及其演化机理,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和全局线性稳定性分析(LAS)方法对不同雷诺数和攻角下带双叉弯刀小翼的M6机翼产生的翼尖涡结构在尾迹区的不稳定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称布置的双叉弯刀小翼产生的翼尖涡包含上/下小翼产生的主涡(上/下主涡)结构,两者构成近似等强度的同转涡对,在相互靠近的同时以20rad/s的角速度相互缠绕。对上/下主涡瞬时涡核位置的统计分析表明,翼尖涡摇摆幅值随流向位置逐渐增大,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攻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对16倍弦长的尾迹截面处的翼尖双涡结构进行全局时间稳定性分析,不同工况下,上/下主涡最不稳定模态(模态P/模态S)的稳定性曲线变化规律与摇摆幅值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表明翼尖涡的摇摆源自于其内在的不稳定性特征。增加流向扰动波数,发现模态P切向波数逐渐增加;而模态S则是径向波数逐渐增加。不同工况下,模态P的切向波数为5~6,扰动波数分布在[2.75,5]的区间内,所对应的不稳定放大率均大于模态S,而不稳定放大率最大的模态扰动范围作用在上主涡的整个涡核区域,表明这种大切向波数的扰动模态在翼尖涡流控中的潜在价值,也意味着加装小翼会增加涡结构的个数,增强不稳定性的发展,有助于翼尖涡的快速失稳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v 翼尖涡 涡不稳定性 全局线性稳定性分析 扰动模态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的体视PIV空间标定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窦建宇 潘翀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9-367,共9页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中的空间标定精度对SPIV的测试结果精度有较大影响。为研究标定模型对输入误差的处理能力,定义了一个无量纲参数——误差衰减系数,来评判空间标定模型对误差的响应。在此基础上针对SPIV两相机空间标定的误差产生...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中的空间标定精度对SPIV的测试结果精度有较大影响。为研究标定模型对输入误差的处理能力,定义了一个无量纲参数——误差衰减系数,来评判空间标定模型对误差的响应。在此基础上针对SPIV两相机空间标定的误差产生和传播特性,发展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且具有联合标定能力的SPIV空间标定模型。使用仿真实验手段,证实了该神经网络模型在很大的参数空间内均具有对输入误差的抑制能力,而传统的多项式模型或小孔模型并不具备这一能力;此外,神经网络模型在高光学畸变情况下的表现也优于多项式模型及小孔模型。因此,神经网络具备替换传统空间标定模型的能力,有助于提高SPIV的测量精度。最后在实验中证实了神经网络标定模型的空间定位误差仅为传统模型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v 神经网络 相机标定 机器视觉 空间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