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周谦 拓瑞 +1 位作者 呼延静 田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0期3398-3402,共5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内固定对下颌角骨折患者疼痛、咀嚼和张口受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颌角骨折患者10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 目的探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内固定对下颌角骨折患者疼痛、咀嚼和张口受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颌角骨折患者10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6.21±5.03)岁,骨折部位:左侧26例,右侧28例,接受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45.79±6.18)岁,骨折部位:左侧29例,右侧25例,接受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外固定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咀嚼功能、张口度、下颌活动度变化,并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时愈合情况。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2.03±0.86)分比(2.49±0.71)分、(0.22±0.05)分比(0.29±0.07)分](t=3.031、5.980,均P<0.05);两组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5.76±1.13)分比(5.02±1.07)分、(8.65±0.67)分比(8.23±0.59)分](t=3.494、3.457,均P<0.05);两组张口度、下颌前后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一期愈合29例、二期愈合23例、三期愈合2例,对照组一期愈合22例、二期愈合21例、三期愈合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71,P=0.046)。结论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咀嚼功能和张口受限程度,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 钛板内固定 疼痛 咀嚼 张口受限
下载PDF
Treatment of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pins
2
作者 侯振海 周继红 +3 位作者 施建国 史毅斌 夏俊杰 姚军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6年第6期356-358,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pins on treatment of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Methods: From May 1999 to May 2004, 16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Maso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pins on treatment of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Methods: From May 1999 to May 2004, 16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Mason types Ⅱ and Ⅲ)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by absorbable pins. The duration of follow-up averaged 22.6 months (12-58 months). The outcome was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elbow motion, radiographic findings and the functional rating score delineated by Broberg and Morrey. Results: All fractures healed within 10 months without avascular necrosis of radial head. The mean elbow flexion loss was 15°(0°-35°) , and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decreased by 10°( 0°-30°)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alateral elbow. Five patients had an excellent result, 6 a good result, and 3 a fair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Borberg and Morrey. Conclusions: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pin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It can maintain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forearm, improve the elbow function and avoid second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US Radius fractures Fracture fixation internal Absorbable implants
原文传递
Quadrilateral plate 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Classification,approach,implant therapy and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3
作者 Xue-Feng Zhou Si-Chao Gu +3 位作者 Wan-Bo Zhu Jia-Zhao Yang Lei Xu Shi-Yuan F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期412-425,共14页
The quadrilateral plate(QP)is an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acetabulum,an important weight-bearing joint of the human body,which is often involved in acetabular fractures.The operative exposure,reduc... The quadrilateral plate(QP)is an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acetabulum,an important weight-bearing joint of the human body,which is often involved in acetabular fractures.The operative exposure,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QP fractures have always been the difficulties in orthopedics due to the speci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QP.Fortunately,there have been many effective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developed for QP exposure,reduction and fixation by virtue of the combined efforts of numerous orthopedists.At the same time,each method presents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resulting in different prognoses.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y,radiology and fixation techniques of the QP in terms of patient prognosis optimization.In this paper,the anatomical features,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QP,operative approach selection,implant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and efficacy were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abular fracture Quadrilateral plate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Operative approach implant internal fixation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IGF-1、FGF-2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志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观察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相关生长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IGF-1、FGF-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IGF-1、FGF-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 四肢骨折 骨不连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克正 汪明星 +3 位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孙永杰 池玉磊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Cobb角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研究组JOA量表总分为(25.85±2.5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9,P<0.05);研究组VAS评分(2.87±0.76)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11.76±1.19)°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17.557,P<0.05);研究组SF-36量表中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4.481、4.410、3.918、3.37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Cobb角,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COBB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梅 苑学微 +3 位作者 李静 张雅楠 董宇 栗兴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角骨折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 目的观察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角骨折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对照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外固定。比较2组术后3个月伤口愈合情况和治疗满意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咀嚼功能及牙周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2组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牙龈指数、软垢指数和菌斑指数2组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可加速伤口愈合,改善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咀嚼功能,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低,治疗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颌角 钛板内固定 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 伤口愈合 开口功能 咀嚼功能 牙周情况 术后并发症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林桦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广西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椎管减压术)与试验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内...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广西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椎管减压术)与试验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7 d后,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术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7 d后,两组椎管侵占率、Cobb角低于术前,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椎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帆 王东 +4 位作者 孙海钰 许锟 宁思敏 李阳 赵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67-3573,共7页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网中检索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有关锁骨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所需的原始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骨不连率[RR=0.16,95%CI(0.07,0.38),P<0.000 1]、畸形愈合率[RR=0.15,95%CI(0.07,0.34),P<0.000 01]、延迟愈合率[RR=0.20,95%CI(0.06,0.70),P=0.01]及治疗后1年残余疼痛发生率[RR=0.24,95%CI(0.12,0.51),P=0.000 2],可以提高Constant Score(CS)评分[MD=3.68,95%CI(1.61,5.76),P=0.000 5],然而尚不能认为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RR=0.63,95%CI(0.06,0.70),P=0.22]。提示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面,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所选文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结论。故在临床上选择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时,仍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锁骨骨折 内固定 保守 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磊 王凤凤 +5 位作者 马延辉 张杰 呼芳 马改平 刘梅梅 马张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8-484,共7页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内固定疼痛、螺钉切出、肱骨头坏死)、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临床对照试验6个,共259例患者,其中接受髓内钉治疗131例,锁定接骨板治疗128例。Meta分析显示: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内固定部位疼痛发生率、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切出率明显少于锁定接骨板治疗(P<0.05)。结果表明对比锁定接骨板,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可降低术后螺钉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 骨折固定 髓内钉 锁定接骨板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12
11
作者 熊建 付中国 +8 位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王天兵 徐海林 薛峰 陈建海 党育 张培训 杨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1个月。8例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假体未见松动,至随访时骨折愈合好。患膝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为0~94°,患膝外翻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膝关节功能平均HSS评分为79.38分,Lysholm评分为80.25分,优良率均为87.5%。结论:LISS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植骨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股骨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与其他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12
作者 章晓云 陈跃平 +3 位作者 董盼锋 康杰 饶毅 袁振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104-2112,共9页
背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切开复位肩钩板置入。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 背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切开复位肩钩板置入。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2期)、PubMed(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MEDLINE(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EMbase(1984年1月至2013年8月)、CNKI(1979年1月至2013年8月)、VIP(1989年1月至2013年8月),同时手工检索骨科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6种中文杂志,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收集所有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8篇,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81例患者,其中锁骨钩钢板治疗组总共193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15例,喙锁螺钉固定9例、纽扣钢板35例,惰性线29例,其中只有1个研究是3种不同方式比较,余均为2种治疗方式相比较。Meta分析表明,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优良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P=0.005),劣于纽扣钢板(P=0.04),与喙锁螺钉、惰性线治疗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2,P=1.00)。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在肩关节疼痛、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4,P=0.02,P<0.000 01,P=0.000 6),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1,P=0.35)。提示与其他内固定方式对比,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劣于纽扣钢板,造成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更明显,较少发现内固定物失效及再脱位,手术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均较低,但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因文章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尚需设计更多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纽扣钢板 内固定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岩 梁旭 +6 位作者 范鑫斌 邵进 刘粤 叶维光 吴亮 杨铁毅 龚璐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5011-5016,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3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6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胫骨标本共12个进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电动摆锯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模型随机分3组进行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外侧钢板螺钉固定、后侧钢板螺钉固定。利用有限元法和生物力学方法在250,500,1 000 N的轴向载荷下测试骨折块的轴向位移值及最大位移值分布区。结果与结论:3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轴向载荷为250 N时,有限元实验中骨折块的位移值,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小,为0.013 521 mm;后侧钢板螺钉组居中,为0.016 991 mm;外侧钢板螺钉组最大,为0.138 200 mm,在500,1 000 N时情况类似。实验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位移值明显小于外侧钢板螺钉组和后侧拉力螺钉组(P<0.05);后侧钢板螺钉组与外侧钢板螺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测试方法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都在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提示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具优势,外侧钢板螺钉组较差。临床可以考虑将前后拉力螺钉固定作为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平台 内固定 骨折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置入深度对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祖丹 海涌 +4 位作者 云才 鲁世保 刘玉增 李士春 李钦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置入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深度后对上下相邻节段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l~L5)两端固定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上,以L3/4节段为手术节段,L2、L3、L4、L5椎体放置运动范围记录系统用... 目的:探讨置入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深度后对上下相邻节段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l~L5)两端固定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上,以L3/4节段为手术节段,L2、L3、L4、L5椎体放置运动范围记录系统用以记录相邻节段(L2/3、L4/5)运动范围。分别对腰椎标本完整状态(保持腰椎韧带及小关节完整)、5ram状态(Coflex的U形顶端距离硬脊膜5ram)、0mm组(距离为0mm)分别加载8N·m的纯力矩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试顺序为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并记录相邻节段L2/3、L4/5的运动范围。对3组标本在6个方向的相邻节段(L2/3、L4/5)运动范围分别行单个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LSD检验。结果:L2/3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完整组分别为4.23°±0.25°、3.56°±0.14°、3.07°±0.12°、3.34°±O.08°、2.53°±O.16°、2.44°±0.11°;5mm组分另0为4.40°±0.21°、3.64°±0.14°、3.09°±0.11°、3.35°±0.07°、2.54°±0.16°、2.46°±0.10°;0mm组分另0为4.47°±0.20°、3.72°±0.16°、3.14°±0.10°、3.38°±0.08°、2.58°±0.15°、2.49°±0.12°;三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三组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完整组分别为3.80°±0.28°、3.45°±0.11°、3.25±0.11°、3.28°±0.13°、2.44°±0.11°、2.42°±0.11°;5mm组分另U为3.86°±0.28°、3.52°±0.11°、3.28°±0.09°、3.31°±O.05°、2.50°±0.07°、2.46°±0.09°:0mm组分别为3,90°±0.28°、3,59°±0.10°、3.32°±O.08°、3.36°±O,06°、2.52°±0,08°、2,48°±0.09°: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的U形顶端与硬脊膜的距离≤5mm时,上下邻近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6个方向运动范围较完整状态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相邻节段 内固定器 假体置入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志军 黄燎原 +1 位作者 应江炜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5期397-398,共2页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约70%为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常会造成骨折的畸形愈合;现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虽然可以获得较好固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可吸收性植入物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如森 冯世庆 刘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56-3163,共8页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但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折断及螺钉拔出等并发症仍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脊柱内固...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但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折断及螺钉拔出等并发症仍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植入物椎弓根钉的生物力学及稳定性探索。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椎弓根钉植入后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章,以"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生物力学及评价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6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0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要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脊柱固定的稳定性,可通过改进内固定材料、设计和操作技术以分散固定界面应力,但对螺钉的改进受椎弓根和椎体大小的限制,如何从内固定系统装置上来增强固定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椎弓根螺钉植入后的稳定性评价应该结合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包括椎弓根螺钉材质、置入位置、角度、固定装置等因素,还应该针对患者个体化因素进行,即对椎弓根螺钉置入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每一个不同的椎弓根施以不同的置钉入点、方向及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椎弓根钉 螺钉 脊柱 内固定 稳定性 内固定植入物 生物力学 置入位置 角度 固定装置
下载PDF
逆行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洪加源 康两期 +3 位作者 丁真奇 郭林新 林斌 郭志民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22-823,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18例腕舟骨骨折,男12例,女6例;年龄17~40岁,平均26岁。腕舟骨腰部骨折10例,近端骨折8例。采用逆行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8例患... 目的:探讨逆行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18例腕舟骨骨折,男12例,女6例;年龄17~40岁,平均26岁。腕舟骨腰部骨折10例,近端骨折8例。采用逆行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18例中有17例愈合,1例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平均腕关节活动度为健侧的90%,握力为健侧的95%。14例无疼痛,3例轻度疼痛,另外1例不愈合有中度疼痛,除1例不愈合外,其余都能胜任原工作。按Cooney评分标准:总评分由术前的(68.2±1.5)分提高到术后的(88.7±1.2)分,术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优9例,良8例,差1例。结论:逆行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对腕舟骨残存的血运破坏小,固定牢靠,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可吸收性植入物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孙桂森 隆海滨 马晓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4152-4154,41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术后患...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承载应力,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 植骨 植钉
下载PDF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8
19
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3 位作者 刘峻 朱正兵 张卫 邵诗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察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观察组62例平均随访17.3个月(14~35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为93.5%,改善率96.8%,融合率100%。对照组49例平均随访16.7个月(13~32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为61.2%,改善率77.6%,融合率79.8%。结论: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维持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外科治疗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应用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航航 吴沉洲 +4 位作者 潘唯一 苏志飞 段泽西 石龙 李春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2期8509-8516,共8页
背景:目前,国际上针对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钛金属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已有较多临床研究,但尚无针对该研究方向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比较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系统和钛金属材料内固定系统在... 背景:目前,国际上针对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钛金属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已有较多临床研究,但尚无针对该研究方向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比较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系统和钛金属材料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关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钛金属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研究,共涉及患者1 7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组植入物移除率显著低于钛金属组(P=0.000 2),两组骨折I期愈合率、骨折断端固位不良发生率、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且可降低二次手术移除植入物的比例,该结论仍需更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植入物 骨折 内固定器 循证医学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钛金属内固定系统 颌面损伤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