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被引量:48
1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白虎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ssta 西北区东部 极端降水事件 SVD分析
下载PDF
太平洋SSTA同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1 位作者 王鹏祥 杨启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33,共11页
基于中国东部1955—2004年233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风场、比湿、地面气压以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运用SVD、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同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冬季太平洋SSTA... 基于中国东部1955—2004年233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风场、比湿、地面气压以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运用SVD、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同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冬季太平洋SSTA同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系比较显著;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若前冬该海域海温发生异常,从冬到夏大气环流先后通过PNA(反PNA)和WP(反WP)遥相关型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进而使得华北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前冬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我国东北南部及江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若前冬该海域海温发生异常,从冬到夏105°~135°E的平均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使得夏季东北南部与江南地区垂直运动发生异常,进而使得东北南部和江南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太平洋ssta 遥联
下载PDF
夏季黑潮区域SSTA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倪东鸿 孙照渤 +1 位作者 陈海山 朱伟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6,共7页
采用海温、降水、OLR和NCEP/NCAR40a再分析资料,利用REOF方法,研究了夏季北半球海温异常(SSTA)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第4个REOF空间型是黑潮海温异常的典型形态。相关、合成分析表明,夏季黑潮海温正异常年时,长江流域降水偏多,洞庭湖流... 采用海温、降水、OLR和NCEP/NCAR40a再分析资料,利用REOF方法,研究了夏季北半球海温异常(SSTA)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第4个REOF空间型是黑潮海温异常的典型形态。相关、合成分析表明,夏季黑潮海温正异常年时,长江流域降水偏多,洞庭湖流域显著偏多;负异常年时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ssta 黑潮区 大气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异常 REOF方法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春季印度洋SSTA对夏季中国西北东部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江志红 杨金虎 张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基于近47年来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地面气压,比湿以及NOAA重构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西北东部97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前期秋季、冬季... 基于近47年来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地面气压,比湿以及NOAA重构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西北东部97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前期秋季、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印度洋海表温度同夏季中国西北东部极端降水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预测夏季中国西北东部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具有较明确的指示意义,关键区位于赤道印度洋地区。如果春季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从同期春季到后期夏季,100~110°E平均经圈环流在赤道附近表现为异常上升气流,对应30°N附近在对流层中、上层表现为异常的下沉气流,同时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异常偏弱,使得后期夏季由于没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到我国西北东部地区,从而极端降水事件偏少,而偏冷年份正好相反。另外在春季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暖年,后期夏季南亚高压偏强,且呈西部型;而在异常冷年,南亚高压偏弱,且呈东部型,这可能是引起夏季中国西北东部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极端降水事件 SVD ssta 中国西北东部 印度洋
下载PDF
太平洋SSTA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II——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贞寿 孙照渤 曾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8-487,共10页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采用NCAR CCM3模式,设计4组7个数值试验,研究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的结果一致,前期冬季西北太平洋黑潮海区海温异常,引起亚洲中高纬和东...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采用NCAR CCM3模式,设计4组7个数值试验,研究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的结果一致,前期冬季西北太平洋黑潮海区海温异常,引起亚洲中高纬和东亚东部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前期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同期夏季北太平洋中纬中太平洋海区海温异常,激发夏季EUP遥相关型,影响东部夏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ssta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数值模拟 夏季降水异常 西北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异常 海表温度异常 海温异常
下载PDF
太平洋SSTA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Ⅰ——观测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余贞寿 孙照渤 曾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7-477,共11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对1901~2000年中国东部43个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华南、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北部、东北西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三个最主要的区域,对三个主要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与太平...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对1901~2000年中国东部43个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华南、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北部、东北西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三个最主要的区域,对三个主要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与太平洋SSTA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东部夏季降水的关键海区是:前期冬季西北太平洋黑潮海区、前期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同期北太平洋中纬中太平洋海区;并对关键海区SSTA与东部120个站夏季降水作SVD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三个关键海区SSTA与东部夏季降水有显著的耦合相关关系。另外,对三个主要降水异常区的夏季降水异常的极端年份500 hPa高度场进行合成分析,其结果为数值模拟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太平洋 ssta 夏季降水异常 西北太平洋 观测分析 500hPa高度场 长江中下游地区 经验正交函数
下载PDF
中国夏季降水与太平洋SSTA年代际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胜安 江志红 +1 位作者 刘志雄 穆松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利用1951~2001年逐月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资料,COADS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147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运用SVD分析、SVD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中国华南降水... 利用1951~2001年逐月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资料,COADS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147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运用SVD分析、SVD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中国华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该海域SSTA为正,对应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则偏少;1970年代以后反之;影响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两侧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在中纬中部北太平洋,1970年代后期~1990年代前期,该海域SSTA为负,对应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其两侧降水偏少;影响中国东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是低纬中太平洋,1970年代~1980年代前期,低纬中太平洋SSTA为负,与之对应,中国东北夏季降水偏少;1950年代~1960年代中期、1990年代前、中期则反之。进一步对太平洋SSTA年代际变化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机制作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太平洋ssta
下载PDF
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SSTA的联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贞寿 孙照渤 王学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采用REOF分析和小波变换方法对1900—1999年中国东部39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东北西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3个最主要的区域,都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分析了这3... 采用REOF分析和小波变换方法对1900—1999年中国东部39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东北西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3个最主要的区域,都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分析了这3个区域夏季降水的年际、年代变化与北太平洋冬季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年际 年代际 北太平洋 ssta
下载PDF
黑潮SSTA与赤道太平洋风场及ENSO关系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梅士龙 闵锦忠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5-389,共5页
利用NCEP/NCAR的1950—1998年海表温度场和1958—1997年海表风场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黑潮区域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与太平洋风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从SSTA滞后风场3月起,与其关系密切的经向风... 利用NCEP/NCAR的1950—1998年海表温度场和1958—1997年海表风场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黑潮区域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与太平洋风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从SSTA滞后风场3月起,与其关系密切的经向风关键区位于赤道西太平洋(140~160°E,5°S^5°N),纬向风关键区位于赤道中太平洋(160°E^150°W,5°S^5°N),两者对SSTA的影响均可持续6月左右;纬向风关键区的强度和范围均大于经向风。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潮SS-TA与ENSO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E l N ino(La N ina)事件当年11月—次年12月期间黑潮海温多为正(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ssta 赤道太平洋风场 ENSO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峰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1 976年前东亚夏季风偏强 ,受其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1 976年以后 ,东亚转为弱夏季风阶段 ,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研究表明 ,1 976年前北太平洋SSTA对大气作用显著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圆波列会产生一种年际尺度的“刺激”作用叠加在年代际背景上 ,加强或减弱波列强度 ,造成强夏季风阶段华北夏季降水偏多气候态下的年际变化。 1 976年后 ,北太平洋地区海气温差小 ,海温对大气加热作用不明显 ,因此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大圆波列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也变得淡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降水 海温异常 大圆波列 年代际变化 ssta
下载PDF
印度洋SSTA对西北夏季空中可降水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金虎 王鹏祥 +1 位作者 白志虎 姚玉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80,共8页
利用近50年NCEP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地面气压,比湿以及NOAA重构海表温度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印度洋SSTA对我国西北地区夏季空中可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秋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预测夏季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 利用近50年NCEP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地面气压,比湿以及NOAA重构海表温度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印度洋SSTA对我国西北地区夏季空中可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秋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预测夏季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具有明确的指示意义,而且关键区主要在赤道印度洋,如果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偏暖,则中国西北夏季空中可降水量异常偏少,反之亦然。同时发现由于印度洋秋季海温近50年有变暖趋势,使得中国西北夏季空中可降水量呈变少趋势。另外通过分析还发现,若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偏冷(暖),中国大陆上空从同期秋季到后期夏季500 hPa高度场呈西低(高)东高(低)型,这样新疆有明显偏弱(强),而期间南压夏季风也强(弱)于常年。冬季风弱(强)于常年,后期夏季我国西北地区东北部有异常偏强(弱)的偏南的水汽输送,使得空中可降水量异常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ssta 西北 空中可降水量
下载PDF
Nino海区SSTA的时频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海仁 孙卫国 程炳岩 《气象科技》 2005年第3期218-221,226,共5页
根据1950~2003年Nino海区SSTA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SST变化的多尺度结构及其强度变化。结果表明,Nino海区的SSTA序列表现为多层次相互嵌套的时频结构,存在着2~7a、8~20a和30a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经检验显著变化周期为2~7a,10... 根据1950~2003年Nino海区SSTA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SST变化的多尺度结构及其强度变化。结果表明,Nino海区的SSTA序列表现为多层次相互嵌套的时频结构,存在着2~7a、8~20a和30a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经检验显著变化周期为2~7a,10a以上和1a以下的周期信号较弱。冷暖事件的能量主要集中在2~7a的尺度上,以准4a尺度的周期振荡最为显著。同一事件在不同海区的频率结构也不相同,1970年以后各尺度上冷暖事件的强度明显增大,有向低频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a Nino 海区 结构特征 时频 小波变换方法 冷暖事件 2003年 多尺度结构 1970年 强度变化 时间尺度 变化周期 周期信号 周期振荡 频率结构 多层次 20a a尺度
下载PDF
江淮梅雨期降水不同尺度异常与SSTA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龚敬瑜 王谦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661,共6页
利用1959—2000年江淮地区80站的月降水量资料,研究江淮梅雨期(6—7月)不同尺度降水量异常的时间演变规律,分析江淮梅雨不同尺度降水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42 a来,江淮梅雨期降水异常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存在显著的年际... 利用1959—2000年江淮地区80站的月降水量资料,研究江淮梅雨期(6—7月)不同尺度降水量异常的时间演变规律,分析江淮梅雨不同尺度降水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42 a来,江淮梅雨期降水异常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存在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尺度变化信号。2)对江淮梅雨期降水异常进行时间尺度分离,不同尺度的降水异常序列多(少)雨年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在少雨背景上,年代际变化序列出现多雨期。在多雨背景上,年际变化序列出现明显的少雨年份。3)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江淮梅雨期降水异常序列与SSTA的关系,发现对应的显著相关区域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海温异常对江淮梅雨存在多时空尺度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梅雨降水异常 年代际变化 ssta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太平洋SSTA对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影响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茂栋 廖仕湘 张晨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20,共8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0—2004年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2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SVD方法对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滞耦合,着重分析了太平洋SSTA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洋SSTA变化与广东前汛期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0—2004年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2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SVD方法对太平洋SSTA和广东省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滞耦合,着重分析了太平洋SSTA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洋SSTA变化与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如果该海域前期秋季SSTA为正异常,次年前汛期高层盛行异常偏南风,而低层盛行异常偏北风,使得前汛期达到广东地区的水汽偏少,造成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偏少,而异常冷年正好相反。赤道中东太平洋也是影响广东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该海域前期秋季SSTA处于正异常时,次年前汛期500 hPa高度场表现为WP遥相关型(太平洋西部遥相关型),这样从秋季到次年前汛期西太平洋高压偏强,次年前汛期广东东部及南部地区容易受副高控制,极端降水事件呈偏少趋势,广东偏北区域容易受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交汇影响,极端降水事件有偏多倾向,而异常冷年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极端降水 时滞耦合 太平洋ssta 前汛期
下载PDF
经圈环流在大气对SSTA强迫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虎强 张先恭 朱抱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经向 Hadley 环流作用的简单半谱模式并从1982年欧洲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中得到全球纬向平均场。经一系列数值实验发现,当 SSTA 处于赤道地区时,由它强迫产生的波动可以同时向南北半球传播。但若考虑经向 Hadley 环流...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经向 Hadley 环流作用的简单半谱模式并从1982年欧洲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中得到全球纬向平均场。经一系列数值实验发现,当 SSTA 处于赤道地区时,由它强迫产生的波动可以同时向南北半球传播。但若考虑经向 Hadley 环流(?)的作用,波传播的空间位相和振幅就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并更接近于实际大气环流异常情况。当非绝热加热源位于偏离赤道的南北半球时,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 Hadley 环流,南北半球的非绝热加热很难在另一半球产生强的大气响应;考虑了 Hadley 环流后,则非绝热加热产生的波动可向另一半球传播。数值实验结果还表明,夏季当非绝热加热源的位置改变时,大气对其改变的响应不明显,而冬季大气对非绝热加热源的纬向位置的响应却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a 非绝热加热 大气环流异常 南北半球 强迫响应 强迫作用 加热源 纬向 赤道地区 赤道东风带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SSTA响应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1 位作者 倪东鸿 谭桂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利用 NCAR CCM2模式 ,通过设计多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对赤道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太平洋秋、冬季 SSTA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太平洋 SSTA均存在一定的响应 ,但冬季风对 SSTA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海... 利用 NCAR CCM2模式 ,通过设计多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对赤道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太平洋秋、冬季 SSTA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太平洋 SSTA均存在一定的响应 ,但冬季风对 SSTA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海域差异 ,并表现出不同的异常响应形态。东亚冬季风对秋季 SSTA的显著响应区域位于中纬度太平洋地区 ,该区域的 SST的持续异常 ,可以引起欧亚、北美地区冬季大气环流的异常 ,并伴随有明显的 EU型和 PNA型波列特征 ,秋季中纬度太平洋 SST持续异常偏冷 (暖 ) ,能够引起有利于强 (弱 )东亚冬季风的环流异常。而冬季风对冬季 SSTA的响应则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和中纬度太平洋 SSTA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两个区域 SSTA的同时强迫下 ,大气环流表现出类似 PNA及 WP型波列分布的异常响应特征 ,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正 (负 )的 SSTA及中纬度太平洋负 (正 )的SSTA,将导致弱 (强 )冬季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验 东亚 季风 冬季 海面温度 SST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冬季黑潮区域SSTA的时空演变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被引量:16
17
作者 倪东鸿 孙照渤 +1 位作者 陈海山 朱伟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0-748,共9页
采用海温资料和NCEP/NCAR40a再分析的海平面气压场(SLP)、高度场、风场资料,利用R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冬季黑潮SSTA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 采用海温资料和NCEP/NCAR40a再分析的海平面气压场(SLP)、高度场、风场资料,利用R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冬季黑潮SSTA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划分了冬季黑潮海温的正、负异常年,分析了相应年份若干气象要素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负异常年时,黑潮海域SLP和700hPa高度场为负距平,冬季风加强,正异常年则反之;冬季黑潮区域SSTA与850hPa风场距平的分布形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暖性洋流 天气异常 海面温度异常 REOF
下载PDF
不同海域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2 位作者 邓伟涛 林朝晖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东半球越...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均能模拟出索马里、120°E和150°E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由弱变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模拟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关系均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而热带外海表温度驱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未能模拟出此年代际变化现象,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均对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太平洋是关键海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背景变化密切相关,当热带太平洋处于暖(冷)背景年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从北到南呈"+、-、+"("-、+、-")"三明治"式距平分布,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南北两侧产生一对距平反气旋(气旋),然后可能通过"大气桥"的作用,与热带印度洋赤道南北两侧的一对距平气旋(反气旋)联系起来,从而引起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增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东半球越赤道气流 数值模拟 年代际变化 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berian High Anomaly and SSTA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亚红 李刚 路爽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4期65-67,86,共4页
By using the monthly average dataset of NCEP/NCAR reanalysis and the monthly average ocean temperature data of NOAA satellite center,we analyzed and probed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berian high anomaly and SSTA,... By using the monthly average dataset of NCEP/NCAR reanalysis and the monthly average ocean temperature data of NOAA satellite center,we analyzed and probed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berian high anomaly and SSTA,and found that the sea area anomaly is a bigger area,which have greater effect on the variation of Siberian high.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wonderful contemporaneousl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rea and intensity index of Siberian high and ocean temperature.The correlation type of the synchronous correlative areas between the central intensity index of Siberian high and ocean temperature have structural similarities with the correlative field's structure of area index,but the positive correlative regions expanded,and the intensity of negative correlative regions weakened significantly.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area index of Siberian high and the central intensity index,as well as th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of the North Atlantic during spring,autumn and summer of the same year was remarkable.The area index and the central intensity index of Siberian high anomaly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of Southwest Atlantic Ocean during spring,summer and autumn,however,they have apparent seasonal differences with the prominent negative correlative areas of subtropical South Indian Ocean and tropical South Pacific Ocean as well as Southwest Atlantic Ocean.The correlative index of area anomaly is greater than those of intensity anomaly.Larger impact on the variability of Siberian high anomaly are the SSTA of subtropical South Indian Ocean,mid and high latitudes of North Pacific Ocean,North Atlantic,tropical South Pacific Ocean,Southwest Atlantic Ocean,etc.seve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erian high Anomalous variation Area index Central intensity index ssta China
下载PDF
1979——2017年南海SSTA时空特征及其与沃克环流异常的相关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萍 徐峰 +3 位作者 涂石飞 季倩倩 陈思奇 张羽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1期15-25,共11页
利用1979—2017年HadISST月平均海面温度资料、ERA-Interim大气资料以及GPCP Version2. 3集合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海面温度距平(SSTA)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南海降水异常的角度探讨了在ENSO期间,沃克(Walker)环流异常对南海海面温度异常... 利用1979—2017年HadISST月平均海面温度资料、ERA-Interim大气资料以及GPCP Version2. 3集合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海面温度距平(SSTA)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南海降水异常的角度探讨了在ENSO期间,沃克(Walker)环流异常对南海海面温度异常(SSTA)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南海SSTA场分别存在全海域一致模态、东西反位相的偶极子模态以及纬向三级子正负位相三个主要模态,且三个模态都具有显著的准2 a及4 a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反映了南海SSTA与ENSO现象的高度相关性。对Walker环流异常的分析表明,Walker环流异常与ENSO事件及南海SSTA存在较好的相关。ENSO事件发生时,Walker环流异常移动通过"云辐射反馈过程",使得南海海面温度(SST)发生改变,因此Walker环流在ENSO影响南海SST异常过程中起到"大气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ssta 时空分布 ENSO WALKER环流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