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gratulations on COSCO achieving four awards on the Australia/ East Asia and North Asia liner services
1
作者 Yao Yaping 《中国远洋航务》 2001年第11期26-26,共1页
Over 500 people of the shipping and transport fraternity gathered at Darling Harbor in Sydney on 17 October for the Australian Shipping and Transport Awards 2001 hosted by Lloyd’s List DCN. Through shipping and trans... Over 500 people of the shipping and transport fraternity gathered at Darling Harbor in Sydney on 17 October for the Australian Shipping and Transport Awards 2001 hosted by Lloyd’s List DCN. Through shipping and transport industry voting, COSCO has overcome strong competition on the Australia/East Asia trade to become winner of Customer Service Award. Other awards include three Highly Commended Award for Customer Service on the Australia/North Asia trade, and Sailing Schedule Reliability on both Australia/East Asia and North Asia trades. This is the sixth time for COSCO to be rewarded by Australian shipping industry. The awards sh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 Congratulations on COSCO achieving four awards on the australia east Asia and North Asia liner services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SSTA响应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1 位作者 倪东鸿 谭桂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利用 NCAR CCM2模式 ,通过设计多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对赤道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太平洋秋、冬季 SSTA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太平洋 SSTA均存在一定的响应 ,但冬季风对 SSTA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海... 利用 NCAR CCM2模式 ,通过设计多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对赤道中东太平洋、中纬度太平洋秋、冬季 SSTA的响应。模拟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对秋、冬季太平洋 SSTA均存在一定的响应 ,但冬季风对 SSTA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海域差异 ,并表现出不同的异常响应形态。东亚冬季风对秋季 SSTA的显著响应区域位于中纬度太平洋地区 ,该区域的 SST的持续异常 ,可以引起欧亚、北美地区冬季大气环流的异常 ,并伴随有明显的 EU型和 PNA型波列特征 ,秋季中纬度太平洋 SST持续异常偏冷 (暖 ) ,能够引起有利于强 (弱 )东亚冬季风的环流异常。而冬季风对冬季 SSTA的响应则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和中纬度太平洋 SSTA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两个区域 SSTA的同时强迫下 ,大气环流表现出类似 PNA及 WP型波列分布的异常响应特征 ,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正 (负 )的 SSTA及中纬度太平洋负 (正 )的SSTA,将导致弱 (强 )冬季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验 东亚 季风 冬季 海面温度 SST 大气环流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被引量:48
3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白虎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ssta 西北区东部 极端降水事件 SVD分析
下载PDF
冬季黑潮SSTA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忠贤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7,共6页
利用NCAR CCM3模式研究了前期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期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偏高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夏季风较弱,梅雨锋位置偏南,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而华... 利用NCAR CCM3模式研究了前期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期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偏高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夏季风较弱,梅雨锋位置偏南,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而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海温异常 东亚夏季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峰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利用 NCEP/NCAR提供的 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6 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 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 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 ,1 976年前东亚夏季风偏强 ,受其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1 976年以后 ,东亚转为弱夏季风阶段 ,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研究表明 ,1 976年前北太平洋SSTA对大气作用显著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圆波列会产生一种年际尺度的“刺激”作用叠加在年代际背景上 ,加强或减弱波列强度 ,造成强夏季风阶段华北夏季降水偏多气候态下的年际变化。 1 976年后 ,北太平洋地区海气温差小 ,海温对大气加热作用不明显 ,因此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大圆波列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也变得淡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降水 海温异常 大圆波列 年代际变化 ssta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气候变率对SSTA响应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龙晓琴 余锦华 赵晓彤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基于1951/1952—2012/2013年冬季Hadley气候中心的月平均海表层温度(SST)和中国160个台站冬季逐月平均气温等资料,利用最新发展的广义平衡反馈方法(GEFA),结合EOF,相关分析等,诊断东亚冬季风对多个海盆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响应特征,探... 基于1951/1952—2012/2013年冬季Hadley气候中心的月平均海表层温度(SST)和中国160个台站冬季逐月平均气温等资料,利用最新发展的广义平衡反馈方法(GEFA),结合EOF,相关分析等,诊断东亚冬季风对多个海盆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响应特征,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模(TI1,95%置信水平)和热带太平洋SSTA第三模(TP3,90%置信水平)对东亚冬季风的强迫最为显著,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8.44%和9.19%。当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变冷或TP3出现正位相时,东亚冬季风增强。热带印度洋一致变冷使局地大气冷却,对流层高层出现辐合中心。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高层辐合,低层辐散,且高层辐合强于低层辐散,使该区域的海平面气压(SLP)升高显著。阿留申地区对流层高、低层都出现辐散,SLP降低。赤道西太平洋的对流层高层出现辐散,低层为辐合,SLP变化弱。3个关键区SLP的变化导致了东亚冬季风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气候变率 海表温度异常 广义平衡反馈方法
下载PDF
Anomalous activity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the tropical Pacific SSTA 被引量:8
7
作者 Cholaw Bueh Liren J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10期890-898,共9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ous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activity and the tropical Pacific SST anomalies has been identified using the results of 40-year integration of the IAP CGCM1 model and 10-year 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ous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activity and the tropical Pacific SST anomalies has been identified using the results of 40-year integration of the IAP CGCM1 model and 10-year observational data, In the strong EAWM year,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are dominated by positive SST anomalies while the eastern Pacific is negative ones. In the weak EAWM year, the SSTA pattern is quite different and shows El Nio-like SSTanomalies. The strong EAWM activity tends to create extra easterly flow to the east and extra westerly flow to the west of the warm SSTA region over the equatorial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thus leading to the enhancement of convergence and convection of the flow in this region and favorable to th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an SSTA pattern. On the other hand, the warm SST anomaly over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as a forcing, may lead to a specific pattern of the northern extratropical atmosphere, which is favorable to the str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 TROPICAL PACIFIC ssta composite analysis.
原文传递
DISCOVERY OF PEDIASTRUM ASSEMBLAGE FROM SUBMARINE PEAT BED IN EAST CHINA SEA AND ITS IMPLICATION IN SEA LEVEL CHANGE OF THE LATEST PLEISTOCENE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开发 张玉兰 +2 位作者 蒋辉 孙煜华 章永昌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1年第6期540-543,共4页
A submarine peat bed has been found in several place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the overall marine g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past few years. In addition to fossil sporo-pollens, Pediastrum has... A submarine peat bed has been found in several place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the overall marine g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past few years. In addition to fossil sporo-pollens, Pediastrum has been found in the peat bed. Fossil Pediastrum was first recorded by Davis (1916) in Green River Sh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 shelf ASSEMBLAGE east continental SUBMARINE ANHUI abundant australia Yangtze
原文传递
Linkage between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east of Australia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a possible physical mechanism 被引量:15
9
作者 ZHOU BoT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7期1821-1827,共7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east of Australia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a possibly related physical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 data.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east of Australia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a possibly related physical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 data.It is found that winter SST east of Australia is correlated positively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When the SST east of Australia becomes warmer in winter,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tend to shift southward the following summer,concurrent with low-level southwesterly anomalies over eastern China.These conditions favor precipitation increase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whereas the opposite conditions favor precipitation decrease.The influence of winter SST east of Australia on East Asian summ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may occur in two ways.First,by an anomalous SST signal east of Australia in winter that persists through the following summer,thus affecting East Asi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via the inter-hemispheric teleconnection.Second,when the SST east of Australia is warmer in winter,higher SST appears simultaneously in the southwest Indian Ocean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s eastward by local air-sea interaction.As a result,the SST in the Maritime Continent increases in summer,which may lead to an anomalous change in East Asian summ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through its impact on conv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澳大利亚 长江流域 物理机制 海面温度 冬季 东亚大气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原文传递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距平与Rossby波传播对1993和1994年东亚夏季风异常影响的差异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吕俊梅 琚建华 +1 位作者 张庆云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7-987,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与降水资料,分析了1993和1994年东亚夏季风异常的天气气候特征以及大气环流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东亚夏季风弱,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与降水资料,分析了1993和1994年东亚夏季风异常的天气气候特征以及大气环流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东亚夏季风弱,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仅输送到35°N以南地区。东亚地区出现低温凉夏天气。1994年东亚夏季风强,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7~8月副高持续偏强并控制日本,水汽可以输送到45°N以北的较高纬度,东亚发生破纪录的热浪干旱。对1993和1994年东亚夏季风异常物理过程差异的研究发现,副热带西风急流中静止Rossby波的传播和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海温距平激发出来的PJ型遥相关波列作用的叠加引起1994和1993年东亚夏季风异常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温温距平 暖池 Rossby波传播 物理过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异常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遂缠 李栋梁 王谦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5-911,共7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15个地面观测站1960—1999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全球SSTA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存在显著而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海温影响(165°~175°E,31°~...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15个地面观测站1960—1999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全球SSTA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存在显著而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海温影响(165°~175°E,31°~21°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3月关键海区SSTA及其分布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关键海区SSTA是影响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青藏高原东北侧 澳大利亚东侧 海温异常
下载PDF
春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关系的转变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左金清 李维京 +1 位作者 任宏利 陈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4-395,共12页
本文的相关分析表明,在1948~2009年期间东亚夏季风(EASM)与前期春季(4~5月)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存在显著的年际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在1970s发生了由正相关到负相关的转变.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指出,春季NAO... 本文的相关分析表明,在1948~2009年期间东亚夏季风(EASM)与前期春季(4~5月)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存在显著的年际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在1970s发生了由正相关到负相关的转变.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指出,春季NAO与EASM之间年际相关关系的转变,与春季和前期冬季(12~3月)北大西洋海盆尺度的海-气耦合模,即NAO-海温异常(SSTA)三极子耦合模的影响作用密切相关.春季NAO异常对EASM年际变化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前者所激发的SSTA三极子模态由春季到夏季的记忆性.然而,该模态不但受到春季NAO的控制,而且还会受到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的增强或削弱作用,其中后者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0s之前,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对春季SSTA三极子模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作用,即前者主要对后者的正位相异常存在显著的削弱作用;在1970s之后,前者对后者正/负位相异常的影响作用均不明显.因此,在春季NAO对称作用与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非对称作用的共同影响下,春季NAO与SSTA三极子模态的年际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进而引起了春季NAO与EASM的年际相关关系在1970s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北大西洋涛动(NAO) 海温异常(ssta) 三极子模态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及其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1 位作者 闵锦忠 朱艳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8-1046,共9页
运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月资料,分析了1979年以来北太平洋夏季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夏季海温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当太平洋热带地区西高东低(西低东... 运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月资料,分析了1979年以来北太平洋夏季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夏季海温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当太平洋热带地区西高东低(西低东高),西太平洋到黑潮区海温偏高(低),东南太平洋的海温偏低(高)时,东亚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为显著的正(负)高度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部海温异常引起的辐合辐散有关,北太平洋西部近大陆海域海温异常偏暖(冷),对应上空为异常的上升(下沉)运动,因质量的连续性使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低层辐散(辐合)异常,有利于该地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加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 东亚大气环流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秀萍 罗勇 +2 位作者 郭品文 王绍武 谢志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利用1951—2003年的Ni^no1+2,3,4和3.4区的海温异常指数,分析了各个海区3—8月海温异常随时间的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发现4个海区海温异常变化与我国长江流域、江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的夏季降水都有较高的相关... 利用1951—2003年的Ni^no1+2,3,4和3.4区的海温异常指数,分析了各个海区3—8月海温异常随时间的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发现4个海区海温异常变化与我国长江流域、江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的夏季降水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合成分析表明:在海温异常随时间变化为正的年份,上述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少;在海温异常随时间变化为负的年份,情况正好相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Ni^no3.4区的海温异常变化和高低空纬向风垂直切变之间的关系,发现海温异常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环流场之间也有很好的关系。由合成分析结果发现,在海温异常变化分别为正和负的年份,500 hPa高度距平场、850 hPa纬向风距平场、850 hPa流场距平场,200 hPa纬向风距平场及高低空纬向风距平切变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在长江流域以南、南海及我国的东北地区都呈相反的分布形势。因此,Ni^no3.4区的海温异常随时间的变化可以为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的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o3.4 海温异常 时间变化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2019/2020年冬季我国暖湿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俊虎 宋文玲 柯宗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2-993,共12页
2019/2020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气候总体表现为"暖湿"的异常特征。异常成因分析表明:2019/202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弱,季节内冬季风强度阶段性变化特征显著;北极... 2019/2020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气候总体表现为"暖湿"的异常特征。异常成因分析表明:2019/202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弱,季节内冬季风强度阶段性变化特征显著;北极极涡收缩于极地,强度偏强,AO为异常偏强的正位相,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活动偏弱,东亚槽偏弱,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印缅槽阶段性活跃,二者有利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向我国输送。受北半球环流异常的影响,我国冬季出现了"暖湿"的异常特征。进一步对东亚冬季风偏弱的可能原因分析表明:2019年秋冬季赤道中太平洋暖海温发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Nino3.4指数均大于0.5℃,这种类中部型El Nino海温异常有利于激发偏强、偏北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进而抑制了东亚冬季风的发展和南下;此外,冬季北半球极涡收缩于极地,强度偏强,AO持续异常偏强的正位相,均不利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发展,且东亚大槽明显偏弱,共同导致了欧亚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大气环流 暖湿 海温异常
下载PDF
南海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及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60
16
作者 闵锦忠 孙照渤 曾刚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542-548,共7页
利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资料和 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 1 6 0个标准站降水资料 ,进行合成分析和 SVD分析。结果表明 ,当南海、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春季( 3~ 5月 )海温为一致正 (负 )异常时 ,夏季 ( 6~ 8月 )副高偏南 (北 )偏西 (东 )... 利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资料和 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我国 1 6 0个标准站降水资料 ,进行合成分析和 SVD分析。结果表明 ,当南海、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春季( 3~ 5月 )海温为一致正 (负 )异常时 ,夏季 ( 6~ 8月 )副高偏南 (北 )偏西 (东 )偏强(弱 ) ,我国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少 ) ,华南和华北降水偏少 (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异常 东亚季风 降水
下载PDF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25
17
作者 彭加毅 孙照渤 倪东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85-390,共6页
定义了新的东亚季风指数 ,分析表明该季风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夏季风三者之间的关系 ,指出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 ,夏季西太... 定义了新的东亚季风指数 ,分析表明该季风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夏季风三者之间的关系 ,指出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偏南、偏强、偏西 ,东亚夏季风偏弱 ,长江流域夏季多雨 ,华南、河套及其以东地区少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指数 赤道东太平洋 海温异常
下载PDF
Nino C区秋季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倪东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研究了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Nino C区:0~10°S,180~90°W)的SST异常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在揭示二者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海温异常所引起的500hPa高度、经向风及纬向风的异常特征,探讨了秋季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冬... 研究了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Nino C区:0~10°S,180~90°W)的SST异常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在揭示二者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海温异常所引起的500hPa高度、经向风及纬向风的异常特征,探讨了秋季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途径。研究发现,Nino C区秋季SST异常,能够对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及风场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活动:秋季SST正(负)异常,引起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类似负(正)WP遥相关型的环流异常,中纬度纬向西风加强(减弱),东亚及沿海地区出现异常南(北)风分量,经向风减弱(加强),最终导致偏弱(强)的东亚冬季风活动。这是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一种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异常 东亚冬季大气环流 WP遥相关型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勇刚 简茂球 +1 位作者 梁巧倩 罗会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0-94,共5页
用Reynolds&Smith重构的1950-1998年月平均SST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SSTA的持续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可将有明显差异的SSTA持续性特征的海区分为3类:全年各月持续性好的区域,主要包括热带... 用Reynolds&Smith重构的1950-1998年月平均SST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SSTA的持续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可将有明显差异的SSTA持续性特征的海区分为3类:全年各月持续性好的区域,主要包括热带中东太平洋马蹄形海域、赤道中东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持续时间一般在10个月以上;全年各月持续性差的区域,主要包括西北太平洋、东亚沿海和东南太平洋,持续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各月持续性有季节性变化的区域,主要包括赤道东太平洋,南海。SSTA持续性的整体空间分布存在冬夏两种主要分布型,夏季型SSTA的持续性要比冬季好。冬夏间SSTA持续性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赤道东太平洋和东亚沿海、南海区域,由冬季转入夏季时,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持续性由差变好,东亚沿海、南海地区的情况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太平洋 海温异常 持续性特征
下载PDF
ENSO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影响的GCM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龙振夏 李崇银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1-661,共11页
将1~3月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距平(SSTA)引入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究了ENSO(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STA在大气中强迫激发出了大气低频振荡,使得ENSO对其后的东亚季风活动... 将1~3月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距平(SSTA)引入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究了ENSO(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STA在大气中强迫激发出了大气低频振荡,使得ENSO对其后的东亚季风活动仍有明显影响。厄尔尼诺之后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且西伸明显,中国东部降水偏少,尤其是华北地区;厄尔尼诺之后的冬季,东亚大槽偏深,冬季风偏强。拉尼娜之后的夏季,中国长江下游为异常副热带高压单体控制,江淮流域雨量偏少;拉尼娜之后的冬季,东亚大槽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厄尔尼诺的影响比拉尼娜的影响略强,两者的影响并非完全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水温距平 东亚季风 数值模拟 厄尔尼诺 季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