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ST.36与ST.96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松 孙全胜 曲晓光 《标准科学》 2012年第9期27-30,38,共5页
本文通过对WIPO的XML专利旧数据标准ST.36和ST.96多方面的比较和研究,增进对WIPO新标准的理解,探索未来WIPO标准的发展动向,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行业的数据业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专利 ST.96 ST.36 XML4IP SCHEMA DTD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li(ST 36) to improve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in sensory disturbanc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240 cases 被引量:3
2
作者 Weijun Gong Tong Zhang Lihua Cui YuqiYang Xinting Su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935-940,共6页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ensory transduction is a way to introduce needle sensa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Zusanll" (ST 36) point on lower extremity motor...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ensory transduction is a way to introduce needle sensa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Zusanll" (ST 36) point on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in various sensory disturbanc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re from September 2006 to June 2008. PARTICIPANTS: Patients with first-time cerebral infarction or hemorrhage, or with a stroke history, but no neurodysfunction (single damage),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right-handed and disease state was stable. A total of 240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following groups: electro-acupuncture (n = 124) and control (n = 116). The two groups were further assigned into sub-groups: no sensory disturbance, superficial sensory disturbance, deep sensory disturbance, and deep and superficial sensory disturbance.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limb function training, the acupoint Zusanliwas utilized in all patients from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Perpendicular acupuncture was 3.0-4.0 cm deep. An electric acupuncture instrument was connected when patients developed the needle sensation, deqi. A stimulation pattern consisting of distant and dense waves of 50 Hz was used to elicit slight dorsal foot extension. Acupuncture was administered 5 times per week, 30 minutes per session, for 6 weeks in total. MAIN OUTCOME MEASURES: FugI-Meyer assessment (FMA) was used to evaluate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Ver.1.0 gait analysis to estimate gait (step frequency, step speed, and step scope); lower extremity 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 (CSS) to estimate muscle spastic degree. RESULTS: Following treatment, motor function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FMA score, step speed, step frequency, and step scope were increased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lower extremity CSS scores betwee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and the control group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Zusanli (ST 36) 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d motor function indices as follows: FMA score, step frequency, step speed, and step scope of patients with no sensory disturbance (P 〈 0.05-0.01), step frequency of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sensory disturbance (P 〈 0.05), and step frequency and step speed of patients with deep sensory disturbance (P 〈 0.05). CONCLUSION: Zusanfi (ST 36) electro-acupuncture effects on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ere improved with no muscle tone rise. Therefore, this form of treatment can be used in convalescent treatment, Moreover, effects we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various sensory disturbance types, which suggested that sensory input influenced acupunctur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Zusanli (ST 36 sensory disturbance motor function sensory input
下载PDF
针灸“足三里”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军刚 何曦萌 +3 位作者 袁红 徐培鑫 管世豪 周科艳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及艾灸“足三里”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尿酸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5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氧嗪酸钾联合次黄嘌呤灌胃构建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4只... 目的:观察针刺及艾灸“足三里”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尿酸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5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氧嗪酸钾联合次黄嘌呤灌胃构建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4只。选择“足三里”穴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治疗2周后检测小鼠血清尿酸,16S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U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Lachnoclostridium菌属丰度升高,颤杆菌克属、罗斯氏菌属丰度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艾灸组SU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下调,针刺组另枝菌属丰度升高,Lachnoclostridium丰度下降(P<0.05),艾灸组副拟杆菌属丰度升高,Lachnoclostridium、肠杆菌属丰度下降(P<0.05),其中Lachnoclostridium菌属与SUA含量呈正相关(r=0.388,P=0.037),另枝菌属与SUA含量呈负相关(r=-0.387,P=0.038)。一般功能预测提示针刺和艾灸均提高了嘌呤代谢率。结论:针刺和艾灸可有效调控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是针灸改善高尿酸血症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针刺 艾灸 足三里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瑞霖 刘强 +3 位作者 邓军 黄亮辉 王瑜 戴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7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SO患者,按...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降血脂治疗,TEAS组给予TEAS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AS组各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BI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AS组AB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β2-M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AS组血清TNF-α、IL-6、β2-M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TEAS治疗ASO能够有效改善下肢缺血,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肢端麻木、酸胀、发冷等症状,减轻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炎症因子 足三里穴
下载PDF
电针对正常小鼠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裴丽娟 冯晨晨 +5 位作者 姚超 叶子 张衙楠 孙栩秋 王珂 周嘉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215-1222,共8页
目的观察单次电针对小鼠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电针组单次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仅予电针组相同的束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电针干预前及干预后1 h、2 h、4 h、... 目的观察单次电针对小鼠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电针组单次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仅予电针组相同的束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电针干预前及干预后1 h、2 h、4 h、8 h、24 h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的含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各单胺类神经递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 h、2 h、4 h和8 h血清NE含量较干预前降低(P<0.05,P<0.01);电针组干预后24 h血清N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1)。两组干预后血清DA含量和DOPAC/DA比值在各个时间点均降低(P<0.05,P<0.01),对照组干预后2 h血清DOPAC含量较干预前降低(P<0.05),电针组干预后4 h和8 h血清DOPAC含量较干预前升高(P<0.01);电针组干预后2 h、4 h、8 h和24 h血清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0.01),DOPAC/D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各时间点血清5-HT含量均降低(P<0.01),两组血清5-HIAA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8 h和24 h血清5-HIAA/5-HT比值较干预前降低(P<0.05),电针组干预后1 h、4 h和24 h血清5-HIAA/5-HT比值较干预前升高(P<0.01);电针组干预后2 h和4 h血清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 h、4 h、8 h和24 h血清5-HIAA/5-HT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单次电针可对生理状态下小鼠外周血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小鼠
下载PDF
电针调控背根神经节巨噬细胞浸润改善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痛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向宏春 张虹 +3 位作者 李静 龙漫 李熳 蔡国伟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521-527,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痛小鼠模型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控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痛的机制。...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痛小鼠模型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控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痛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C57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在第1、3、5、7天分别通过腹腔注射2 mg/kg紫杉醇进行造模;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溶媒。造模结束后(第9天),电针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频率15 Hz,强度1 mA,30 min/次,1次/d,共7 d。采用“up and down”法测定足底机械阈值(PWMT);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DRG组织的病理特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RG组织MCP-1和CD68免疫阳性面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RG组织CD68、MCP-1、iNOS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DRG组织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PWMT: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模型组第8、11、13、15天PWMT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电针组第11、13、15天PWMT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RG组织病理学特征:炎症细胞形态为近圆形,颜色为蓝紫色,对照组有少量的炎症细胞,模型组聚集浸润状态的炎症细胞数量增加,电针组聚集浸润状态的炎症细胞数量较少。③DRG组织MCP-1、CD68免疫阳性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G组织MCP-1、CD68免疫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DRG组织MCP-1、CD68免疫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④DRG组织MCP-1、CD68、IL-1β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G组织MCP-1、CD68、IL-1β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DRG组织MCP-1、CD68、IL-1β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⑤DRG组织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对照组DRG组织巨噬细胞形态呈近圆形,有圆钝形突起;模型组DRG组织巨噬细胞形态呈扁平状,有伪足,胞体比对照组大;电针组DRG组织巨噬细胞的形态呈近圆形,胞体比对照组大。结论: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可改善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痛小鼠疼痛程度,其机制可能是电针通过下调DRG中MCP-1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在DRG组织中的浸润,减少DRG组织中IL-1β、iNOS和CD68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电针 紫杉醇 足三里穴 背根神经节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婧雯 郑淑霞 +1 位作者 林晟 许金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846-851,共6页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电针足三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对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电针足三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对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束缚联合番泻叶煎剂灌胃法造模,电针组采用电针双侧足三里干预,空白组与模型组不做干预处理。干预结束后,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壁回撤反射评分明显升高(P<0.05);经过电针治疗后,在20 mmHg压力下的腹壁回撤反射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OTU数目明显降低,电针组接近于空白组。(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芽孢杆菌纲、乳杆菌属、真杆菌属等丰度明显降低,拟杆菌纲、梭菌纲、δ-变形杆菌纲、毛螺菌属等丰度明显升高,而电针组上述菌纲/属丰度均有所改善。(4)三组的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的样本明显被区分开,而电针组则在两组之间。结论IBS-D与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紊乱有关,电针能调节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以及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改善菌群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电针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足三里 内脏敏感性
下载PDF
外泌体在电针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及提高生存率中的作用
8
作者 卓雪茂 王美娟 +7 位作者 张靖宇 单凯 李柠岑 陈勇 公一囡 陈泽林 郭义 陈波(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在电针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及提高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C57BL/6J小鼠,检测电针介入时间[设模型组(Sepsis组)、电针(EA)预处理组、EA后处理组]、回输外泌体[设对照组(E0)、电针1 d(E1)、电针4 d(E4)及电针7 d... 目的:探讨外泌体在电针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及提高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C57BL/6J小鼠,检测电针介入时间[设模型组(Sepsis组)、电针(EA)预处理组、EA后处理组]、回输外泌体[设对照组(E0)、电针1 d(E1)、电针4 d(E4)及电针7 d(E7)回输外泌体组]、拮抗外泌体(设Sepsis+DMSO组、Sepsis+DMSO+EA组、Sepsis+GW4869+EA组)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并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变化[设PBS对照组、模型组(Sepsis组)和EA预处理组]。各组小鼠造模处理后分别观察小鼠7 d生存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并进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与鉴定;于处理2 h、4 h、6 h取小鼠血清,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含量。结果:与Sepsis组相比,EA预处理组小鼠生存率提高(P<0.05),2 h、4 h、6 h血清IL-6、IL-1β均明显降低(P<0.05,P<0.01),2 h、4 h血清TNF-α明显降低(P<0.001),6 h未见明显变化;电针处理前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sis组相比,回输E7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9,P<0.05),回输E0、E1、E4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psis+GW4869+EA组较Sepsis+DMSO+EA组死亡率提高30%(P=0.2868)。各组小鼠血清外泌体粒径集中在100 nm,小部分偏离范围可能与颗粒间黏着有关。结论:电针及回输电针正常小鼠后血清外泌体预处理均可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电针预处理可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回输不同电针天数的小鼠血清外泌体防治脓毒症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外泌体 足三里 脓毒症 电针
下载PDF
高玉瑃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思路和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今 李旭欣 +1 位作者 高渊博 佘延芬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3期43-46,共4页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针刺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高玉瑃教授为河北省首届针灸大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在诊治该病时先辨别病位,在辨病位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和刺灸法的选择,并且于治疗中善于结合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特色鲜明、效...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针刺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高玉瑃教授为河北省首届针灸大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在诊治该病时先辨别病位,在辨病位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和刺灸法的选择,并且于治疗中善于结合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玉瑃 周围性面瘫 泻法 巨刺法 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中脘 足三里
下载PDF
免疫三氧辅助疗法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丽丽 廖洁兰 +3 位作者 何华 杨玉娜 李朝英 何晓红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三氧辅助疗法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SL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免疫三氧辅助疗法联合西药... 目的:观察免疫三氧辅助疗法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SL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免疫三氧辅助疗法联合西药治疗,2组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时间为治疗结束当天及治疗后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补体C3、补体C4值及健康状况评价量表(SF-36)评分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SLE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及随访2个月,2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SF-36评分均高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随访2个月,2组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补体C3、补体C4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过程中2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免疫三氧辅助疗法联合西药治疗SLE效果较好,可促进体内氧气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三氧 大自血 足三里 穴位注射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64
11
作者 常小荣 严洁 +3 位作者 易受乡 林亚平 邓元江 张泓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影响的观察 ,进一步探讨足三里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 :对 2 4只健康成年大鼠胃内埋置电极记录胃电 ,观察电针对胃电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抽取血液 1 5mL和胃窦组织 ,采用放免分...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影响的观察 ,进一步探讨足三里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 :对 2 4只健康成年大鼠胃内埋置电极记录胃电 ,观察电针对胃电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抽取血液 1 5mL和胃窦组织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胃窦内的P物质、胃动素(MLT)、胃泌素 (GAS)含量的变化。结果 :电针“足三里”后大鼠胃电慢波高活动相平均振幅变化率和慢波高活动时程/周期比值 ,以及快波峰簇数差值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胃窦内脑肠肽物质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可使胃电活动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大鼠 胃电生理 脑肠肽 胃泌素 胃肠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对LESP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牟向东 谢鹏雁 +2 位作者 刘建湘 帅晓玮 李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以及与血浆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非经非络穴组、足三里穴组、阿托品组和阿托品+足三里穴组.应用三通道微细注水式测... 目的:观察电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以及与血浆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非经非络穴组、足三里穴组、阿托品组和阿托品+足三里穴组.应用三通道微细注水式测压管和荷兰UPS-2020型食管测压系统测定大鼠LESP,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GAS和MTL的水平.结果:电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络穴及电针刺停止后,LESP均有明显升高[升高率:62.7±27.0%,131.0±36.4%(0-20 min),122.6±25.9%(21-40 min),P<0.01],足三里穴组LESP升高明显大于非经非络穴组(2.34±0.69 kPa vs 1.94±0.35 kPa,3.308±0.88 kPa vs2.30±0.36 kPa,3.17±0.69 kPA vs 2.22±0.40 kPa,P<0.01).大鼠阿托品ip后LESP明显下降(P<0.01);在电针刺期间及电针刺后LESP升至正常,升高率明显低于足三里穴组(P<0.01).电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后血浆GAS,MT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非经非络穴组升高不明显(P1=0.492,P2=0.104);阿托品+足三里穴组GAS和MTL比阿托品组明显升高(P1<0.01、P2<0.05);GAS和MTL变化与LESP呈明显正相关(r1=0.664、r2=0.703,P<0.01).结论:电针刺对LESP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经络和穴位特异性;胆碱能M受体阻断可部分减弱电针刺足三里的作用,电针刺可以使胆碱能神经阻断大鼠降低的LESP恢复至正常;胃泌素和胃动素可能参与了电针刺对LESP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P 足三里穴 血浆胃泌素 电针刺 胃动素 Wistar大鼠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胆碱能M受体 阿托品 放免法测定 穴位特异性 MTL GAS 系统测定 食管测压 神经阻断 调控作用 对照组 升高 络穴 测压管 注水式 三通道 vs 针刺后 正相关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7
13
作者 尹岭 金香兰 +4 位作者 石现 田嘉禾 马林 尹大一 曾海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功能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穴 PET FMRI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PET脑功能成像 被引量:64
14
作者 尹岭 金香兰 +10 位作者 孙锦平 石现 田嘉禾 尹大一 姚树林 邵明哲 朱克 乔卫安 曾海宁 单保慈 唐一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PET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寻找针刺足三里脑功能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用PET对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前后的18FDG-PET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处理脑内葡萄糖代谢率变化的实验数据,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PET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寻找针刺足三里脑功能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用PET对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前后的18FDG-PET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处理脑内葡萄糖代谢率变化的实验数据,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尾状核头部、小脑、颞叶、中央后回、脑干的葡萄糖代谢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与内脏功能有关的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葡萄糖代谢增加,PET是研究针灸中枢机制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PET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穴对NO、SOD、MDA以及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李亚东 高洪泉 +2 位作者 朱梅 王英 周迎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2-774,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抗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 ,观察对脑、心、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变化以及对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调节脑心肝肾组织... 目的 :探讨针刺抗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 ,观察对脑、心、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变化以及对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调节脑心肝肾组织中NO的含量 ;能提高脑心肝肾组织中抗氧化能力 ,使SOD的含量增高 ,MDA的含量降低 ;能提高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指数。结论 :针刺“足三里”“关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针灸效应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关元穴 足三里穴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孤束核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健华 李江山 +3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林亚平 常小容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观察延髓孤束核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分布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电针“足三里”穴组 (n =10 )、电针“足三里”穴旁开 0 5cm组(n =10 )、空白对照组 (n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目的 :观察延髓孤束核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分布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电针“足三里”穴组 (n =10 )、电针“足三里”穴旁开 0 5cm组(n =10 )、空白对照组 (n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延脑组织SP免疫活性切片。结果 :孤束核内P物质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以膨体型纤维为主 ,呈点状和串珠状 ,其敞开部有少量阳性胞体。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 ,其余亚核内较为稀疏 ;电针“足三里”穴内侧亚核、连合亚核阳性纤维的光密度明显升高 ,其余亚核无明显变化 ;电针“足三里”穴外侧旁开 0 .5cm组与空白组相似 ,各亚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足三里”可能通过抑制NTS内侧亚核和连合亚核SP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孤束核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6
17
作者 金香兰 尹岭 +6 位作者 姚斌 尹大一 姚树林 邵明哲 单保慈 唐一源 朱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对 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 8FDG PFT脑功能成像检查 ,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可以引起同侧视丘下部、延髓背侧 ,双侧岛叶 ,对侧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后回上部、额叶及颞叶的岛盖部、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头部、中脑和桥脑背侧中部、小脑深部葡萄糖代谢率增加 ,同侧中央前、后回上部及小脑前叶外侧部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结论针刺足三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皮层及皮层下内脏神经中枢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穴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足三里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楼新法 杨新东 +2 位作者 蒋松鹤 孙臣友 张瑞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为针刺足三里穴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80只成人下肢标本,按国颁标准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到骨间膜的深度为(2&#... 目的:为针刺足三里穴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80只成人下肢标本,按国颁标准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到骨间膜的深度为(2·22±0·31)cm,到胫骨后肌后缘的深度为(4·42±0·53)cm;在骨间膜浅层可刺中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扇形分支。针体穿过胫骨后肌后可触及含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粗大的血管神经束。结论:针刺足三里穴的适宜深度为2·22cm,最大深度为4·42cm。穴位注射时直刺或略偏胫骨方向,接近与胫骨内侧面平行进针,同时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5cm较为安全。犊鼻下3寸,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的体表定位点,也是值得临床尝试的有效刺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针刺深度 进针
下载PDF
静态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区及穴旁区域成纤维细胞PGE_2和IL-6释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波 罗永芬 +3 位作者 崔瑾 冯玲媚 杨孝芳 冯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机械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压力信号生物转换作用,为腧穴“感受刺激,防治疾病”的现代医学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足三里”穴及穴旁区域的筋膜组织细胞,对细胞进行形态... 目的:通过探讨机械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压力信号生物转换作用,为腧穴“感受刺激,防治疾病”的现代医学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足三里”穴及穴旁区域的筋膜组织细胞,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实施压力刺激并检测细胞外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结果:“足三里”穴及穴旁区域的筋膜组织细胞主要都是成纤维细胞,压力刺激均能够促进细胞PGE2和IL-6合成释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腧穴与非穴的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皆能直接感受刺激,从而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生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成纤维细胞/针灸效应 信号传递 物理刺激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叶小丰 李建国 +3 位作者 杜朝晖 彭周全 周青 贾宝辉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对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g)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穴组(电针非经非穴,即“足三里”穴外侧旁开5mm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对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g)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穴组(电针非经非穴,即“足三里”穴外侧旁开5mm处),每组10只。足三里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以3Hz脉冲电流持续进行电针刺激30min,强度以双下肢微颤为宜(约2~4V)。以双极铂电极分别引导左侧迷走神经传出及传入纤维,采用生物机能试验仪连续记录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和峰值。结果:刺激前后,对照组与非经非穴组大鼠迷走神经传出和传入纤维放电频率和峰值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组电刺激“足三里”穴(7.5±3.4)min后,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频率明显加快,峰值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经非穴组相应时间点(P〈0.01);而传入纤维放电的各参数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增强。但对其传入纤维放电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迷走神经放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