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ST-LINK调试器的时间线调试技巧 被引量:7
1
作者 夏传东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7年第8期25-28,共4页
介绍了使用ST-LINK调试器调试STM32系列单片机的时间线功能及在EWARM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参数设置技巧,以及一个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中定位与时间相关的软件问题的应用实例。实验结果表明,ST-LINK系列调试器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了强大的... 介绍了使用ST-LINK调试器调试STM32系列单片机的时间线功能及在EWARM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参数设置技巧,以及一个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中定位与时间相关的软件问题的应用实例。实验结果表明,ST-LINK系列调试器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了强大的调试功能,可以快速定位软件的问题,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st-link 时间线 调试器
下载PDF
基于ST-Link的STM32单片机多路固件烧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景郁 朱洪雷 《机电信息》 2020年第9期76-77,共2页
STM32系列单片机性能好、性价比高,因而广泛应用于嵌入式设备。嵌入式设备种类繁多,芯片固件也变化多样,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繁杂多样的芯片固件导致了芯片生产烧录瓶颈问题。鉴于此,在改造产线生产工具过程中,尝试了一种基于ST-Link工具... STM32系列单片机性能好、性价比高,因而广泛应用于嵌入式设备。嵌入式设备种类繁多,芯片固件也变化多样,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繁杂多样的芯片固件导致了芯片生产烧录瓶颈问题。鉴于此,在改造产线生产工具过程中,尝试了一种基于ST-Link工具实现的多路固件烧录方法,可以简化工人操作,实现固件烧录多样化,提高生产效率之余,也增强了生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单片机 st-link 固件烧录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无线蓝牙传输设计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凯 《物联网技术》 2020年第3期40-41,44,共3页
项目以STM32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无线传输系统。系统选用STM32F1系列单片机作为平台,利用其丰富的内部资源及外部设备,通过ST-Link仿真器进行在线调试,设计并开发应用功能,最终以HC-05蓝牙传输方式实现无线通信。实验表明,基于STM3... 项目以STM32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无线传输系统。系统选用STM32F1系列单片机作为平台,利用其丰富的内部资源及外部设备,通过ST-Link仿真器进行在线调试,设计并开发应用功能,最终以HC-05蓝牙传输方式实现无线通信。实验表明,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准确度高、延时小、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多种电子设备的无线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输 单片机 蓝牙 传感器 C语言 st-link
下载PDF
交联P(St-r-AA)包覆Fe_3O_4粒子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志军 魏永豪 +1 位作者 朱海燕 杨清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7-179,184,共4页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交联P(St-r-AA)包覆的Fe3O4粒子,研究了该类粒子对Cu2+离子的吸附性能。透射电镜(TEM)表明,交联的P(St-r-AA)包覆的Fe3O4磁性粒子粒径约100 nm;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磁性粒子中磁性物质为尖晶石结构的Fe3O4;...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交联P(St-r-AA)包覆的Fe3O4粒子,研究了该类粒子对Cu2+离子的吸附性能。透射电镜(TEM)表明,交联的P(St-r-AA)包覆的Fe3O4磁性粒子粒径约100 nm;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磁性粒子中磁性物质为尖晶石结构的Fe3O4;红外光谱(FT-IR)表明,Fe3O4表面的聚合物含有苯环和羧基;热重(TG)分析表明,粒子中磁性粒子的含量为31%;P(St-r-AA)包覆的Fe3O4磁性粒子具有超顺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为0.822 A.m2/kg;UV-vis表明磁性粒子能够有效吸附溶液中的Cu2+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P(St-r-AA) 磁性纳米粒子 Cu2+离子吸附
下载PDF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一家系的STS基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安 谭升顺 +1 位作者 肖生祥 冯义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目的 研究一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XLI)家系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家系中的先证者及其母亲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外周血基因组DNA STS基因的第一外... 目的 研究一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XLI)家系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家系中的先证者及其母亲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外周血基因组DNA STS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和第十外显子。以角蛋白hHb6为引物,作内对照。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的STS基因全部缺失,而先证者之母和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未发现缺失。先证者及先证者之母的内对照引物PCR扩增后都有产物。结论 该XLI家系存在STS基因缺失,该缺失引发出XLI特有的皮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基因 缺失 X性联锁遗传鱼鳞病
下载PDF
单细胞单轮二重PCR诊断X-连锁鱼鳞病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昌高 李麓芸 +6 位作者 陆长富 龚斐 廖宏庆 张瞻 高佰笛 张硕平 卢光琇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是隐性遗传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疾病之一.从单细胞水平诊断XLI,就可为开展XLI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打下基础.采用单轮二重PCR扩增患者和正常... X-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是隐性遗传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疾病之一.从单细胞水平诊断XLI,就可为开展XLI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打下基础.采用单轮二重PCR扩增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单淋巴细胞以及正常人单卵裂球的STS基因和amelogenin(Amel)基因,在正常人单淋巴细胞组和正常人单卵裂球组中STS基因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5.8%、90.9%,在患者单淋巴细胞组中的假阳性率为1.5%;在Amel-X和Amel-Y基因位点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1.9%、92.7%,污染率分别为1.4%、0;ADO的发生率为6.2%.结果表明单细胞单轮二重PCR诊断XL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XLI的P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单轮二重PCR X-连锁鱼鳞病(XLI) STS基因 amelogenin基因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评价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伟春 程家安 张文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2,共5页
应用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 4 B8研究了 1999年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汕优 6 3单季晚稻田中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采用盘拍法的调查结果表明 ,褐飞虱、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高峰期均在水稻生长后期 (9月中旬 ) ,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 应用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 4 B8研究了 1999年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汕优 6 3单季晚稻田中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采用盘拍法的调查结果表明 ,褐飞虱、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高峰期均在水稻生长后期 (9月中旬 ) ,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12 6头 /丛和 1.83头 /丛。对每次捕获的每头拟环纹豹蛛样品的抗体夹心 EL ISA检测结果表明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单克隆抗体的阳性反应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及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占有量显著相关。定量评估结果表明 ,在此密度条件下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最大捕食率仅为 2 .2 8%。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平均捕食量、总捕食量和捕食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显著相关。总捕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拟环纹豹蛛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捕食作用
下载PDF
应用PCR和FISH方法诊断X-连锁隐性鱼鳞病3例
8
作者 张学奇 刘晶晶 +4 位作者 林孝华 邵笑红 蔡剑峰 徐云升 李智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9-1862,共4页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3例X-连锁隐性鱼鳞病(XLRI)患者进行分子诊断。对2个X-连锁隐性鱼鳞病家系3例患者及家族成员采集外周血标本后,先采用PCR扩增STS基因的两末端序列及侧翼的微卫星标记;再应用c DNA STS...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3例X-连锁隐性鱼鳞病(XLRI)患者进行分子诊断。对2个X-连锁隐性鱼鳞病家系3例患者及家族成员采集外周血标本后,先采用PCR扩增STS基因的两末端序列及侧翼的微卫星标记;再应用c DNA STS基因特异性探针对间期白细胞核进行FISH检测。选取X染色体上自DXS1139至DXF22S1区域内7个微卫星标记进行PCR扩增以确定DNA缺失大小。PCR检测STS基因两端序列结果没有扩增产物。FISH方法也证实了患者STS基因DNA序列存在缺失。应用多态性微卫星序列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患者存在X染色体上STS基因及其侧翼序列,自DXS1139至DXF22S1区域内,DNA缺失达1.97 Mb。PCR和FISH方法证实XLRI患者STS基因及其两侧翼序列DNA缺失,具有重要的遗传咨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鱼鳞病 STS基因 STS基因缺失 PCR FISH
下载PDF
一种支持单向链路的PUMA改进组播路由协议
9
作者 邱静怡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10期199-204,226,共7页
研究表明在无线自组网场景中通常存在非对称、单向链路,但是目前大部分路由协议都是针对双向链路设计的。故针对单向链路问题,提出改进的组播路由算法PUMA-UD,收集单向链路信息进行路由选择,这有利于邻域管理且提高通信质量。使用NS2仿... 研究表明在无线自组网场景中通常存在非对称、单向链路,但是目前大部分路由协议都是针对双向链路设计的。故针对单向链路问题,提出改进的组播路由算法PUMA-UD,收集单向链路信息进行路由选择,这有利于邻域管理且提高通信质量。使用NS2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将改进后的协议与原PUMA和FLOO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网络负载增大时,PUMA-UD在报文投递率和端到端延时方面优于PUMA和FL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自组网 组播 路由 单向链路 PUMA
下载PDF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阳 汤庄力 +3 位作者 牛新武 耿松梅 刘艳 王晓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检测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先证者(男,31岁)及其父母外周血DNA,父母均无鱼鳞病临床表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所有成员的STS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若无外显子缺失,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 目的:检测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先证者(男,31岁)及其父母外周血DNA,父母均无鱼鳞病临床表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所有成员的STS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若无外显子缺失,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STS基因,检测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结果:家系中先证者为STS基因半合子缺失,其母为STS基因杂合子缺失,其父亲未发现STS基因突变。家系中仅先证者出现鱼鳞病的临床表现。结论:STS基因缺失是该X-性连锁鱼鳞病患者发病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性连锁鱼鳞病 STS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下载PDF
428XL仪器采集链的使用、维护和现场简易维修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丰 孙贺军 《物探装备》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428XL仪器在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传输速度都得以提升的同时,其采集链由几段独立的电缆整合为一条整链,在野外检修采集链时,可能因为没有专用检测设备而无法按检修手册进行维修。本文讨论了WPSR和ST两种常用采集链在野外使用时,根据不... 428XL仪器在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传输速度都得以提升的同时,其采集链由几段独立的电缆整合为一条整链,在野外检修采集链时,可能因为没有专用检测设备而无法按检修手册进行维修。本文讨论了WPSR和ST两种常用采集链在野外使用时,根据不同的地表条件有针对性采取的不同保护措施;并提出了适合于野外条件下进行采集链简易、快速维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8XL采集链WPSR ST电缆 电缆维修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鱼鳞病基因型表型分析
12
作者 陆鹏 陈刚 +4 位作者 崔梦醒 杨逸飞 梁骜 黄鹤群 梁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19-724,共6页
目的:分析4例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变异。方法:从中国汉族人群收集XLI患者,记录临床特征及家系信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者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变异(SNV)、插入和缺失(INDEL)及拷贝数... 目的:分析4例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变异。方法:从中国汉族人群收集XLI患者,记录临床特征及家系信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者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变异(SNV)、插入和缺失(INDEL)及拷贝数变异(CNV)。结果:共收集4例XLI患者,均检测到STS基因缺失。其中1例患者同时伴有一个已报道的FLG基因无义突变:c.5368C>T(p.Gln1790Ter),该患者表现类似表皮松解性鱼鳞病症状。结论:XLI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全外显子组测序是一种诊断XLI的有效方法。携带FLG基因突变的XLI患者倾向于更重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诊断 X连锁隐性鱼鳞病 STS基因 FLG基因
下载PDF
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后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凯丽 顾宇伟 +3 位作者 范棋 徐丽妍 庞辰久 任胜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评估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以及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方法:研究纳入了30例30眼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分析。圆锥角膜患者术前和术后1mo分别进行三次Corvis ST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克伦巴赫alph... 目的:评估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以及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方法:研究纳入了30例30眼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分析。圆锥角膜患者术前和术后1mo分别进行三次Corvis ST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克伦巴赫alpha系数(Cronbach'α)、可重复性系数(RC)和变异系数(CV)评估Corvis ST参数的可重复性。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术前与术后Corvis ST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39个Corvis ST参数中,26个(66.67%)参数重复性较好,6个(15.38%)参数重复性中等,7个(17.95%)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交联术后1mo,34个(87.18%)参数的重复性较好,3个(7.69%)参数重复性中等,2个(5.13%)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与术前相比,交联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眼压、生物力学校正眼压、第一次压平时间、曲率半径、第一次压平时的形变幅度、最大压陷偏离长度、角膜硬度参数值增加;而陡峭曲率、平坦曲率、平均曲率、第二次压平时间、2 mm最大形变幅度比值和综合半径值降低(均P<0.05)。结论:交联手术前和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硬度较术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快速跨上皮交联 Corvis ST参数 可重复性 早期角膜生物力学改变
下载PDF
STS教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海霞 庄国策 《科教导刊》 2018年第33期103-104,共2页
STS教育渗透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之中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而探讨STS教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环节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本文就在实践中如何对渗透STS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环节设计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渗透STS... STS教育渗透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之中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而探讨STS教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环节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本文就在实践中如何对渗透STS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环节设计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渗透STS教育实践的基本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教育 大学物理 环节设计
下载PDF
STS Gene in a Pedigree with X-linked Ichthyosis
15
作者 刘安 肖生祥 +4 位作者 谭升顺 雷小兵 张江安 焦婷 刘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4期468-469,共2页
To investigate the gene mutation in a pedigree with X-linked iehthyosis (XLI)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tation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genomic DNA of affected members, the normal member ... To investigate the gene mutation in a pedigree with X-linked iehthyosis (XLI)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tation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genomic DNA of affected members, the normal member of the pedigree and 50 unrelated normal members was extracted with a whole blood genomie DNA extraction kit and the DNA was used as a template for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diated amplification of exon 1 and exon 10 of the STS gene. hHb6 (human hair basic keratin) gene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control.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S gene was deleted in affected members in the pedigree with X-linked ichthyosis. The normal member of the pedigree and 50 unrelated normal members had no such deletion. The proband and his mother had products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after PCR amplification. The blank control had no product. It is concluded that deletion of the STS gene existed in this pedigree with X-linked iehthyosis, and i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unique skin lesions of X-linked ichthy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 gene DELETION X-linked iehthyosis
下载PDF
X linked recessive ichthyosis: Current concepts
16
作者 Jaime Toral-López Luz María González-Huerta Sergio A Cuevas-Covarrubias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ost importantaspects of the X-linked ichthyosis(XLI) and make a compilation of the some historic details of the diseas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update of the XLI. Hi...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ost importantaspects of the X-linked ichthyosis(XLI) and make a compilation of the some historic details of the diseas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update of the XLI. Historical,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molecular aspects are described through the text. Recessive XLI is a relatively common genodermatosis affecti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With a high spectrum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disease has a genetic heterogeneity that goes from a point mutation to a large deletion involving several genes to produce a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Most XLI patients harbor complete STS gene deletion and flanked sequences; seven intragenic deletions and 14 point mutations with a complete loss of the steroid sulfatase activity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 GENE X-LINKED ICHTHYOSIS Steroid SULFATASE GENE deletion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GENODERMATOSIS
下载PDF
A Multiplex PCR-Bas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roach Has Detected a Common Large Deletion in STS Gene in a Patient with X-Linked Ichthyosis
17
作者 Francesco Calì Giuseppa Maria Luana Mandarà +7 位作者 Giuseppa Ruggeri Corrado Romano Valeria Chiavetta Alda Ragalmuto Roberto Salluzzo Valentino Romano Marilena Galati Tardanico Carmelo Schepis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7期337-341,共5页
Several nuclear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linked to ichthyosis,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roach on panels of targeted genes has turned out to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nalyzing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sig... Several nuclear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linked to ichthyosis,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roach on panels of targeted genes has turned out to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nalyzing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genetic and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 We developed a panel of 26 genes to be screened with the 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 (PGM) for causative mutations relating to ichthyosis. Sequencing runs were obtained from a patient with ichthyosis using the Ion Torrent PGM and then processed with Ion Torrent Suite, Variant Caller, Coverage Analysis and wANNOVER tools. No causative mutations were found using Variant Caller and wANNOVER softwares, whereas the “Coverage Analysis” tool revealed a common large deletion in STS gene in a patient with X-linked ichthyosis. Identification of indels in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data is a veritable challeng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ffic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using NGS approach to detect large deletions without resorting to specific algorithms for “indel” detec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GS panel is a useful,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screening test for patients whose features are suggestive of a genetic etiology involving one of the genes embedded in the panel. It is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to Sanger sequencing as for costs, ease of analysis, and turnaround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inked Ichthyosis STS Gen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Coverage Analysis
下载PDF
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兴刚 周挺 +1 位作者 王炜 宋煜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年第10期35-40,共6页
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旨在打造一个集传统手段和新兴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平台的信息化、立体式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系统整体技术架构上,依托IP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以IP化架构为核心4K超高清转播系统,具备融媒... 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旨在打造一个集传统手段和新兴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平台的信息化、立体式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系统整体技术架构上,依托IP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以IP化架构为核心4K超高清转播系统,具备融媒体分发功能。该平台是业内首辆符合ST-2110标准的单流4K/IP转播车,采用了先进、安全的IP技术架构和高动态范围制作流程,同时体现出了高度的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适应性、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PTE ST-2110 4K HDR 双切换台 IP+基带双链路 双核心冗余设计 新媒体制作区 全媒体融合生产
下载PDF
X连锁鱼鳞病并发Meleda角化病一例临床特征及SLURP-1和STS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艳 汪慧君 +4 位作者 林志淼 胡凌寒 潘玉雪 刘晓雁 杨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目的 报道1例X连锁鱼鳞病并发Meleda角化病,并检测其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PCR 扩增SLURP-1和STS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 目的 报道1例X连锁鱼鳞病并发Meleda角化病,并检测其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PCR 扩增SLURP-1和STS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对SLURP-1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患儿躯干、四肢泛发规则排列的棕褐色或黑色多角形鳞屑,掌跖、肘膝、腹股沟、肛周红斑,过度角化,向背侧延伸,诊断为X连锁鱼鳞病并发Meleda角化病。基因检测提示,STS全基因缺失;SLURP-1基因第3外显子第286位核苷酸发生C→T纯合突变(c.286C>T),导致其编码蛋白质在第96位氨基酸出现终止改变(p.R96*),其父母均为c.286C 〉 T 杂合突变携带者。健康对照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该患者携带STS全基因缺失和SLURP-1基因纯合无义突变,可能是导致X连锁鱼鳞病并发Meleda角化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 X染色体连锁 皮肤角化病 掌跖 突变 基因缺失 基因 STS 基因 SLURP-1
原文传递
1个X-连锁鱼鳞病家系的基因突变鉴定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际卫 唐宁 +5 位作者 李伍高 李哲涛 罗世强 李静文 黄钧 严提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6-1140,共5页
X-连锁鱼鳞病(XLI)是一种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的代谢性疾病,常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的基因(STS)位于X染色体短臂上,STS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时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本研究收集一个家系的临床表型资料,其中先证者,男,足... X-连锁鱼鳞病(XLI)是一种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的代谢性疾病,常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的基因(STS)位于X染色体短臂上,STS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时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本研究收集一个家系的临床表型资料,其中先证者,男,足月顺产,11岁,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呈黑褐色鳞片状,主要累及腹部和肢体伸侧。采集家系中各成员的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家系各成员的X染色体上的STS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用全基因组芯片进一步明确X染色体微缺失片段的大小,随后采用MLPA技术对先证者母亲再生育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发现家系中先证者及2个患者均为STS缺失的男性半合子,基因芯片鉴定出Xp22.31存在缺失,缺失大小为1.6 Mb(chr X:6,516,735-8,131,442),另鉴定出2个女性家庭成员为携带者。先证者母亲再生育产前诊断结果证实胎儿为携带者。本研究表明该XLI家系存在STS基因缺失,该缺失引发出XLI特有的皮肤病变,MLPA是XLI分子诊断与产前诊断的便捷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鱼鳞病 STS基因 基因突变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