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大ST段/心率斜率及其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Ⅰ) 被引量:1
1
作者 邱纪方 周士枋 +7 位作者 金豫 李汇川 李涛 陈琪 常国钧 马玉琪 郑茂锭 吴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1-13,共3页
心电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及心脏功能评估的重要方法,然常规运动试验有局限性.我们为探讨最大ST段/心率斜率(斜率)与心肌缺血的确切关系及意义,从实用角度出发,对斜率测试方法进行改良,对其诊断作了研究.对22例患者作下列两项检查:平板... 心电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及心脏功能评估的重要方法,然常规运动试验有局限性.我们为探讨最大ST段/心率斜率(斜率)与心肌缺血的确切关系及意义,从实用角度出发,对斜率测试方法进行改良,对其诊断作了研究.对22例患者作下列两项检查:平板运动试验并测试最大ST段/心率斜率和2周内行静息与运动心肌灌注SPECT.结果发现:斜率在检测冠心病程度上准确度高于ST段压低及其它常规分级运动试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ST段 心率斜率 冠心病 康复
下载PDF
高原公路纵坡路段驾驶员心率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洋 艾力.斯木吐拉 方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共6页
为掌握高原公路纵坡路段驾驶员心率变化特征,使道路线形参数选择得更合理、更有利于安全行车,利用生物反馈仪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公路进行驾驶员行车试验。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高原公路纵坡路段影响驾驶员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 为掌握高原公路纵坡路段驾驶员心率变化特征,使道路线形参数选择得更合理、更有利于安全行车,利用生物反馈仪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公路进行驾驶员行车试验。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高原公路纵坡路段影响驾驶员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别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纵坡高程、坡度的关系模型,以及纵坡高程、坡度与心率增长率的二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心率变化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心率增长率约在海拔3 600 m后呈加速增加趋势;驾驶员心率变化随道路纵坡度增大而增大,上坡时(正)坡度、下坡时(负)坡度增加均会导致心率增长率增加;在海拔和坡度的共同作用下驾驶员心率变化更为明显,海拔越高、坡度越大,心率增长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公路 纵坡 驾驶员 心率增长率 行车安全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清 王晋明 +2 位作者 李庚山 许家俐 王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6期405-407,共3页
探讨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诊断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病变的准确性 ,12 8例患者接受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观察各例患者运动中心率相关的ST段压低最大速度即最大ST段 /心率斜率 ,最大心率时ST段与静息时ST段压低值之差除以最... 探讨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诊断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病变的准确性 ,12 8例患者接受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观察各例患者运动中心率相关的ST段压低最大速度即最大ST段 /心率斜率 ,最大心率时ST段与静息时ST段压低值之差除以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之差即ΔST/HR指数 ,以及ST段压低 ,观察值与阳性判断标准比较。结果显示 ,最大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最高 ,分别为 94.1%、92 .3%、94.5 % ,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最低 ,分别为 74.5 %、6 9.2 %、73.4%。最大ST/HR斜率在冠脉不同程度病变间无重叠 ,其它参数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平行关系 ,但有较大程度的重叠。结论 :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显著提高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ST/HR斜率 ΔST/HR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试验的山区公路纵坡路段驾驶负荷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进 汪旭 +2 位作者 林伟 王灿 邵毅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9-625,共7页
为得到驾驶人在纵坡路段上行车时的驾驶负荷及其影响因素,在山区复杂线形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试验,采集了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汽车行驶速度、轨迹、加速度等运行参数和驾驶人心电信号,分析了公路纵面线形参数、汽车加(减)速度与驾驶... 为得到驾驶人在纵坡路段上行车时的驾驶负荷及其影响因素,在山区复杂线形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试验,采集了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汽车行驶速度、轨迹、加速度等运行参数和驾驶人心电信号,分析了公路纵面线形参数、汽车加(减)速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H_(R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纵坡参数、加速度与H_(RI)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坡长与H_(RI)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坡度与H_(R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下坡路段的相关性强于上坡路段,并且坡长越长,坡度增加导致H_(RI)的增长越明显;H_(RI)与加(减)速度正相关,坡度越大,H_(RI)对加(减)速度的变化越敏感,且下坡路段减速度与H_(RI)的相关性较上坡路段加速度与H_(RI)的相关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驾驶负荷 纵断面 坡度 坡长 心率增长率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纵坡对驾驶人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建有 何操 郑明明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3,100,共5页
挑选5名男驾驶人和3名女驾驶人,通过测试获得不同性别驾驶人在通过秦岭某段隧道时的心率增加率,分析不同性别驾驶人心率的变化,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隧道纵坡与驾驶人心率增加率、隧道纵坡与速度的关系模型,定量比较了驾驶人在不同... 挑选5名男驾驶人和3名女驾驶人,通过测试获得不同性别驾驶人在通过秦岭某段隧道时的心率增加率,分析不同性别驾驶人心率的变化,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隧道纵坡与驾驶人心率增加率、隧道纵坡与速度的关系模型,定量比较了驾驶人在不同隧道纵坡时的心率增加率。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隧道纵坡的坡度对驾驶人的心率变化率有相当大的影响;并计算得出试验段隧道的安全坡度和上、下坡的汽车安全行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驾驶人 心率增加率 隧道 纵坡
下载PDF
连续长坡路段驾驶员心率与平曲线半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娟 刘浩学 +2 位作者 陈君 田准 王肇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为研究公路连续长坡路段驾驶员心率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提高行车安全,选取9名驾驶员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用多导生理记录仪采集驾驶员的心率数据,按上、下坡方向将试验路段的每个曲线划分为7个位置,分别对上、下坡方向每个位置驾驶员的心率... 为研究公路连续长坡路段驾驶员心率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提高行车安全,选取9名驾驶员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用多导生理记录仪采集驾驶员的心率数据,按上、下坡方向将试验路段的每个曲线划分为7个位置,分别对上、下坡方向每个位置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和曲线半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每个位置的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曲线半径设置建议。综合上、下坡方向各位置的曲线半径研究结论提出合理的曲线半径取值建议,公路连续长坡路段曲线半径在r≥900 m和200 m≤r≤300 m内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通安全 公路连续长坡路段 驾驶员 心率增长率 平曲线半径
下载PDF
基于心率指标的山区三级公路安全坡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娟 朱文强 +1 位作者 刘浩学 朱文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91,共6页
为研究驾驶员心率与山区公路纵断面坡度及车速间的关系,随机选取26名驾驶员在山区三级公路进行实车试验。利用动态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率数据,GPS采集试验车辆的实时车速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出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纵坡路... 为研究驾驶员心率与山区公路纵断面坡度及车速间的关系,随机选取26名驾驶员在山区三级公路进行实车试验。利用动态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率数据,GPS采集试验车辆的实时车速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出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纵坡路段行车时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及速度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议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坡方向最大安全坡度不宜超过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山区公路 安全坡度 车速 心率增长率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搭桥术后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斌 许原 +1 位作者 刘同库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进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评价HRT对心梗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心梗患者搭桥术后和23例正常人分为心梗组和对照组;其中心梗组按检测结果再分为:震荡初始(TO)、...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进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评价HRT对心梗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心梗患者搭桥术后和23例正常人分为心梗组和对照组;其中心梗组按检测结果再分为: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2项阳性组、TO或TS1项阳性组和阴性组。选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带有HRT检测功能的数字动态心电记录器,对入组病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用Holter12TopVersion分析软件分析单次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值TO及TS。随后进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结果①心梗组TO、TS的阳性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②平均6个月随访结果:心梗组中2项阳性组的3例患者猝死,1项阳性组和阴性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对心梗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新的有效的猝死高危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窦性心率 震荡 临床研究 动态心电图检查 Version 冠脉搭桥 术后死亡率 心电记录器 预测价值 检测结果 检测功能 软件分析 随访结果 死亡病例 预测指标 对照组 心梗 阳性 正常人 HRT TS TO HRT 24h 检测率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毅坚 任军梅 +1 位作者 张永胜 李永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C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C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CS组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又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ACS与对照组及ACS组内高、低危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再发心脏事件。根据既往危险分层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判HRT等指标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①ACS患者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②ACS合并心衰组及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S均明显低于无心衰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③ACS后事件组TO高于非事件组(P<0.05),TS低于非事件组(P<0.05)。④TO与TS结合时优势比最强(OR单=6.351;OR多=4.163,P<0.01)。结论TO与TS结合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强,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急性冠脉综合征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病变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继锐 刘东亮 +1 位作者 杨春香 杨自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窦性心率震荡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5例拟诊冠心病并行HOTER检查的患者分为4组:A组为冠状动脉狭窄〈50%;B组为冠状动脉狭窄在50%-99%,但无闭塞;C组为大于1支血管存在闭塞;D组为冠状...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窦性心率震荡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5例拟诊冠心病并行HOTER检查的患者分为4组:A组为冠状动脉狭窄〈50%;B组为冠状动脉狭窄在50%-99%,但无闭塞;C组为大于1支血管存在闭塞;D组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根据公式TO=(RR1+RR2)-(RR-1+RR-2)/(RR-1+RR-2)计算TO值,RR1+RR2代表VPC代偿间歇后的前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均值,RR-1+RR-2代表VPC前的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均值。TO值≥0时表示VPC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减速,TO值〈0时表示VPC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加速。测量VPC后20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以RR间期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窦性心率的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最大斜率为TS。TS〉2.5ms/RR时,窦性心率存在减速现象,TS≤2.5ms/RR时,窦性心率不存在减速现象。结果B组TO值为0.027±0.015,高于A组-0.044±0.016、D组-0.039±0.021(P〈0.05);B组TS值1.61±0.21,低于A组、D组(P〈0.05);C组TO值为0.052±0.008,高于A组、B组、D组(P〈0.05),C组佟值为1.04±0.23,低于A组、B组、D组(P〈0.05);A组与D组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敏杰 李京波 +3 位作者 魏盟 胡伟国 陆志刚 张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术期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及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探讨HRT和HRV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入组确诊为ACS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术期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及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探讨HRT和HRV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入组确诊为ACS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67例,于发病2~4周内采用美国Delmar动态心电检测系统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评价HRT,以连续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评价HRV。随访时间≥5个月,观察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HRT异常组51例,发生MACE7例(13.73%);HRT正常组59例,发生MACE7例(11.85%);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T预测ACS患者MAC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54.2%,准确度为53.6%;HRV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和92.4%,SDNN降低与ACS患者发生MACE有关(P〈0.05)。结论围术期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十分必要,HRV的降低对ACS患者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而HRT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心率变异性 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佐贵 杜国伟 殷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预后 研究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董京 王红宇 +1 位作者 吕晓琴 王瑞英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测量方法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早搏(VPC)的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测量方法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早搏(VPC)的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分析各参数与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不同基础心率段各参数之间的差别。结果先计算每个室早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然后求平均值所得的TS、TT值较先平均RR值再计算窦性心率震荡所得的TS、TT值高;窦性心率震荡与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以及室早数目相关,与联律间期不相关;且不同基础心率段TO、TS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计算窦性心率震荡之前就取RR间期平均值然后测量可能提供更好的死亡预测率;应用窦性心率震荡时应同时考虑到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及室早数目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下载PDF
支气管肺癌血清雌三醇和催乳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敏 张廷梅 +1 位作者 陈永立 顾刚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7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测肺癌患者雌激素及催乳素水平及临床意义,试图从外周血中寻找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以期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的干预,并了解治疗前后血清两种激素水平是否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 目的探测肺癌患者雌激素及催乳素水平及临床意义,试图从外周血中寻找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以期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的干预,并了解治疗前后血清两种激素水平是否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雌三醇和催乳素水平,并检查1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三醇和催乳素水平,所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肺癌组雌三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催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例接受治疗患者其治疗前后雌三醇(P>0.05)和催乳素(P>0.05)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癌患者体内存在性激素分泌代谢的失衡和紊乱,血清雌激素和催乳素水平具有辅助诊断的价值,临床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而治疗前后雌三醇和催乳素水平的变化能否作为预后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 雌三醇 催乳素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再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美雯 邹操 +4 位作者 金建玲 王国强 宋建平 杨向军 刘志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 ,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 :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 (CAD)组。结果  (1)CAD组运动中ST段压低较非CAD组显著 (P <0...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 ,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 :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 (CAD)组。结果  (1)CAD组运动中ST段压低较非CAD组显著 (P <0 .0 1) ,前者运动中最大心率 (P <0 .0 0 1)、代谢当量 (Mets) (P <0 .0 5 )低于后者 ;(2 )CAD组△ST/△HR指数、最大ST/HR斜率明显大于非CAD组 (P <0 .0 0 1) ;(3 )平板运动试验ST段压低标准法、△ST/△HR指数法、最大ST/HR斜率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80 %、90 %、92 % ,特异性为 72 .7%、81.8%、76.1%。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心率 ST段压低 △ST/△HR指数 最大ST/HR斜率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龙 何炯红 +2 位作者 徐敏 聂鹏 余盛华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记录30例非冠心病人、3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结果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心梗组TO分别为-0.07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记录30例非冠心病人、3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结果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心梗组TO分别为-0.076±-0.029、-0.042±-0.012、-0.018±-0.008(P<0.01),TS分别为31.55±4.17 ms/RR、20.30±2.84 ms/RR、8.70±2.16 ms/RR(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RT趋于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振荡 振荡起始 振荡斜率 冠心病
下载PDF
心率震荡及其在高血压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军霞 王红宇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1期1685-1687,共3页
心率震荡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新的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预后的预测。有关其在高血压中的研究甚少,但已有的结果均证实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尤其是伴左心室体... 心率震荡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新的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预后的预测。有关其在高血压中的研究甚少,但已有的结果均证实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尤其是伴左心室体积扩大、恶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脉压增大的患者,提示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心率震荡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下载PDF
最大ST段/心率斜率及其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Ⅱ)
18
作者 邱纪方 周士枋 +7 位作者 金豫 李汇川 李涛 陈琪 常国钧 马玉琪 郑茂锭 吴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8-71,共4页
将37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气功组22人,接受12周动功治疗;对照组15人,用安慰剂。疗程前后测CM_5ST段/心率斜率。结果发现气功组CM_5斜率减小,而对照组不变或增大,差异显著。ST段下移及常规运动试验其它指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 将37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气功组22人,接受12周动功治疗;对照组15人,用安慰剂。疗程前后测CM_5ST段/心率斜率。结果发现气功组CM_5斜率减小,而对照组不变或增大,差异显著。ST段下移及常规运动试验其它指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CM_5 ST段/心率斜率是一个与功能相关的心肌缺血指标,有望用于冠心病康复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斜率 冠心病 气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军 毛燕 韩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O值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O值分别为(0.05±0.58)%和(-2.22±1.01)%,TS值分别为(5.89±2.65)ms/RR间期和(7.36±1.34)ms/RR间期,观察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低,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震荡 震荡起始 震荡斜率
下载PDF
草原公路曲线组合对驾驶员心率变异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尚乐 戚春华 朱守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196,共5页
曲线组合是一种常见又比较复杂的道路线形组合形式之一。符合设计标准的平、纵组合路段线形指标是驾驶员安全行驶的保障。因草原特殊的地形特点,其公路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不均衡,影响了其线形的平顺性,使曲线组合成为草原道路... 曲线组合是一种常见又比较复杂的道路线形组合形式之一。符合设计标准的平、纵组合路段线形指标是驾驶员安全行驶的保障。因草原特殊的地形特点,其公路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不均衡,影响了其线形的平顺性,使曲线组合成为草原道路行车的一个不舒适和不安全点。本文采用时、频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草原公路曲线组合段驾驶员心率变异特性进行研究。驾驶员在实验曲线组合路段行驶时,其心率变异指标也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本文通过比较驾驶员在曲线组合路段时、频域指标得出:时域分析方法较频域分析方法更适于对驾驶员在曲线组合路段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本文初步探讨了不同曲线组合路段对驾驶员的疲劳影响,期望能为草原公路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以提高草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组合 心率变异 纵坡坡度 平曲线半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