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肿瘤临床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权 袁贤瑞 +3 位作者 刘庆 姜维喜 罗端午 黄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STJP)入路切除颈静脉孔肿瘤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以来经STJP入路手术的14例颈静脉孔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4例颈静脉孔肿瘤中,1例局限于颈静脉孔区;5例向... 目的 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STJP)入路切除颈静脉孔肿瘤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以来经STJP入路手术的14例颈静脉孔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4例颈静脉孔肿瘤中,1例局限于颈静脉孔区;5例向颅内发展;其余8例虽肿瘤主体位于颅内,但部分瘤体长至颅外,其中2例跨枕大孔进入颈椎管上部,6例呈哑铃型长出至颈静脉孔外口处,后者中有2例向前累及颈动脉鞘。手术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无1例发生术后脑脊液漏。术后1例病人出现短期患侧眼外展麻痹和面神经不全损害(HBⅢ级),余13例(92.9%)无新增脑神经损害表现。除1例病人失访外,其余病人均随访3~60个月,随访时术前原脑神经损害均已逐渐恢复或代偿,无1例残留吞咽困难。结论 STJP入路显露范围较广泛,操作简便,不破坏迷路,无需轮廓化面神经管,对颅底结构破坏较少,适用于切除主体向颅内发展为主的颈静脉孔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 颈静脉孔肿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应用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权 袁贤瑞 +4 位作者 刘庆 毕长龙 姜维喜 罗端午 黄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1-395,共5页
目的回顾应用枕下经颈静脉突(STJP)入路手术切除的颈静脉孔(JF)肿瘤病例,探讨该人路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总结自2000年1月以来STJP入路14例和枕下-颞下窝联合入路1例切除的JF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 目的回顾应用枕下经颈静脉突(STJP)入路手术切除的颈静脉孔(JF)肿瘤病例,探讨该人路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总结自2000年1月以来STJP入路14例和枕下-颞下窝联合入路1例切除的JF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4例JF肿瘤中,1例肿瘤局限于JF区;5例肿瘤完全向颅内发展;8例肿瘤主体位于颅内,其中2例部分瘤体向下跨枕大孔进入颈椎管上部,6例部分瘤体经JF向外口处发展,呈哑铃型,后者中有2例向前累及颈动脉鞘。手术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13例(92.9%)患者未新增颅神经损害症状,1例术后出现短期患侧眼外展麻痹和面神经不全损害(HBⅢ级)。术后随访3-60个月(失访1例),病人术前颅神经损害均逐渐恢复或代偿,随访时无1例存在吞咽困难。1例肿瘤颅外部分发展至颞下窝咽旁间隙采用枕下-颞下窝联合入路的患者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表现,伴短期切口脑脊液漏。鼻饲4个月时因水、电解质紊乱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结论STJP入路操作简便易行,无需磨除岩骨及轮廓化面神经管,不破坏迷路,对颅底骨质破坏较少,显露范围较广泛,适用于主体在JF区和向颅内发展的JF肿瘤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肿瘤 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