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施宿与“以史证诗”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泽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宿
苏轼诗
诗歌注释
解题
以史证诗
年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从苏轼词解读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林江
牛士伟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道三种流派的思想在其生活中均有所展现,且这些思想在其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儒家的忧国忧民、佛老的人生如梦常常伴随着其境遇的改变在其笔端隐现,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人间清欢、手足之情的流露则是其自然属性的真情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儒释道
生活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明代的苏诗选评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友胜
《惠州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4-50,共7页
明代的苏诗选评本较苏文选评本要少得多 ,见于载籍者仅十种 ,主要出现于明中后期。旧题刘弘选录的《苏诗摘律》侧重于苏诗思想内涵的阐释而少作艺术分析 ;阎士选等评释的《苏文忠公胶西集》考评结合 ,尤推重苏诗关心民瘼与语言丰富生动...
明代的苏诗选评本较苏文选评本要少得多 ,见于载籍者仅十种 ,主要出现于明中后期。旧题刘弘选录的《苏诗摘律》侧重于苏诗思想内涵的阐释而少作艺术分析 ;阎士选等评释的《苏文忠公胶西集》考评结合 ,尤推重苏诗关心民瘼与语言丰富生动两方面 ;张岱选评的《和陶集》措意于苏诗的缺乏情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选评
《苏诗摘律》
《苏文忠公胶西集》
《和陶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苏轼词的“多情”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道生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真情
抒情类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邱美琼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5-88,共4页
苏黄比较论在历史流程中起伏较大,具体体现为:宋代,尊苏扬黄,各执一端;金元,苏学北行,扬苏抑黄的呼声较高;明代,诗学思潮扬唐抑宋,典型地体现宋诗特征的黄诗被认为远逊于苏诗;清代,祖苏尊黄,取径不一。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一定程度...
苏黄比较论在历史流程中起伏较大,具体体现为:宋代,尊苏扬黄,各执一端;金元,苏学北行,扬苏抑黄的呼声较高;明代,诗学思潮扬唐抑宋,典型地体现宋诗特征的黄诗被认为远逊于苏诗;清代,祖苏尊黄,取径不一。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一定程度上已超出了争论本身的意义,它在多向度的比较中突出和确定了诗人的个体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黄优劣
历时视域
起伏抑扬
诗作特征
个体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和陶诗浅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文迪义
《凯里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我们研究苏轼晚年思想、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的重要文史资料,是苏诗艺术风格转变的标志,它建立了一种异代对话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陶诗
不屈
旷达
自然平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坡词》与东坡词诠释
7
作者
李剑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傅幹《注坡词》对东坡词的诠释,乃至对其他宋词作品的诠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的价值主 要体现在揭示了东坡词与古代文学的关系,为全面诠释东坡词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方面。
关键词
傅斡
《注坡词》
东坡词
诠释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门四学士的魏晋风度——从文学创作角度进行解读
8
作者
马钰滢
许外芳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2-69,共8页
苏门四学士仕途曲折坎坷、生活动荡艰辛,和魏晋前辈一样,尽管力量绵薄,却始终没有放弃与命运抗争。他们通过诗词文赋表达情怀,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谈禅说道、寄情山水、写诗填词、为文作赋、品评诗画、咏梅爱竹、赏雪品茗,演绎他们的高尚...
苏门四学士仕途曲折坎坷、生活动荡艰辛,和魏晋前辈一样,尽管力量绵薄,却始终没有放弃与命运抗争。他们通过诗词文赋表达情怀,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谈禅说道、寄情山水、写诗填词、为文作赋、品评诗画、咏梅爱竹、赏雪品茗,演绎他们的高尚人格,为数百年前魏晋风度之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魏晋风度
诗词文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初注释学视野下的《苏诗补注》
9
作者
何泽棠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79-83,共5页
查慎行的《苏诗补注》,秉承了清初重视考证的学风,注重对苏轼诗中"今典"的考证,详细地解释了地理、职官、名物等历史名词,尤其是历史地理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查慎行还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对苏轼诗中的句意、篇意...
查慎行的《苏诗补注》,秉承了清初重视考证的学风,注重对苏轼诗中"今典"的考证,详细地解释了地理、职官、名物等历史名词,尤其是历史地理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查慎行还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对苏轼诗中的句意、篇意进行了可靠的解释。《苏诗补注》是对宋代苏轼诗注本的有力补充,是清代诗歌注释的典型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苏轼诗
补注
今典
地理
以史证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词编年百年回顾与反思
10
作者
彭文良
杨基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苏词为词家重镇,近百年来为之编年者代不乏人,著述颇丰,先后诞生了六部专著,二十余篇论文。然现有成果并不理想,只有一半的苏词编年取得共识,另有一半的编年还有待继续研究。过去的研究中存在迷信前人、罔顾今人,重内证、轻旁证等问题,...
苏词为词家重镇,近百年来为之编年者代不乏人,著述颇丰,先后诞生了六部专著,二十余篇论文。然现有成果并不理想,只有一半的苏词编年取得共识,另有一半的编年还有待继续研究。过去的研究中存在迷信前人、罔顾今人,重内证、轻旁证等问题,今后应当综参所有著述,不迷信已有结论,也不回避现有成果,内证与旁证兼重,继续为苏词编年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词
编年
回顾
反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圆活与尚趣——佛禅与苏轼诗歌的美学风格刍议
11
作者
王渭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2-17,共6页
佛禅文化对苏轼诗歌美学风格有两大影响:一是佛家对"活法"的追求,促成了苏轼诗歌创作爽利灵动、圆熟通俗的圆活流转之美;二是禅门宗风的反常合道、游戏三昧、禅悟机峰促成了苏轼诗歌富含奇趣、谐趣和理趣的审美风貌。
关键词
苏轼诗歌
佛禅
圆活
尚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顺应论看苏轼词意象的翻译
12
作者
姚俏梅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57-60,共4页
为拓展意象翻译研究,用比利时语用学家Versch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结合陈植愕意象分类的方法,通过对几首苏轼词意象的不同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翻译自然意象、与社会生活和活动相关的意象及人类想象意象时,应分别采...
为拓展意象翻译研究,用比利时语用学家Versch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结合陈植愕意象分类的方法,通过对几首苏轼词意象的不同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翻译自然意象、与社会生活和活动相关的意象及人类想象意象时,应分别采取在顺应原诗人心理状态基础上保留原意象,顺应译者的心理动机基础上添加注解保留原意象,在顺应目标读者认知的基础上替换原意象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苏轼词意象
翻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诗歌中的理趣特征
13
作者
杨忠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1-103,共3页
诗歌中富含理趣,这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苏轼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体现者。其诗歌中蕴涵的理趣,按内容可以分为自然之理、人生之理、社会之理和艺术之理。
关键词
苏诗
理趣
内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柳永秋暮词与苏轼晴雨词比较
14
作者
岑丽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84-90,98,共8页
宋词中,柳永多秋暮之吟,苏轼多晴雨之咏,不同的物象选择反映了词人不同的经历、志趣和生活态度。柳永晚年才跻身仕途,且辗转流离,飘泊不定,故多迟暮、悲秋之情;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对宦海沉浮已习以为常,故有超然睛雨之态。在吟咏自然之中...
宋词中,柳永多秋暮之吟,苏轼多晴雨之咏,不同的物象选择反映了词人不同的经历、志趣和生活态度。柳永晚年才跻身仕途,且辗转流离,飘泊不定,故多迟暮、悲秋之情;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对宦海沉浮已习以为常,故有超然睛雨之态。在吟咏自然之中,柳,苏虽然都有思归之意,但归因与归宿并不相同。诱发柳永归去的是往昔的梦,他向往的是温柔富贵之乡;促使苏轼归去的是自然之道,其理想至境是超然物外。因此,他们对词体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柳永的秋暮词多长调,非此不能尽其缠绵婉致,苏轼的晴雨词多小令,非此不足显其蕴藉空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词
苏轼词
物象选择
词体选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及其佛学意蕴
15
作者
杨云清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6-91,共6页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使得词中之“理趣”因合于佛道而“超逸绝尘”。苏轼词中写到“梦”时常暗示着其视点与“梦”相对,即处在“觉”的状态下对人生的观照,因此苏词中的“人生如梦”更多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真相的体悟,而非消极情感的抒发。同时,“梦”与“醒”的相互映衬使得苏词在虚实结合之间有了新的思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梦”意象
“人生如梦”
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辍吟歌在水湄——论浙大西迁遵义期间苏步青的诗词创作
16
作者
唐燕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3-77,共5页
浙大西迁遵义期间,成立"湄江吟社"进行诗词创作。其主要成员苏步青除湄江吟社八次集会所作外,尚有不少叙事写景抒情及与亲友赠答唱和的作品。这些诗词记叙生活境况,吟咏黔地风物;营造特殊意象,表达客居心境;运用各种手法,体...
浙大西迁遵义期间,成立"湄江吟社"进行诗词创作。其主要成员苏步青除湄江吟社八次集会所作外,尚有不少叙事写景抒情及与亲友赠答唱和的作品。这些诗词记叙生活境况,吟咏黔地风物;营造特殊意象,表达客居心境;运用各种手法,体现精湛诗艺,是苏步青在遵人生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浙大西迁文化的内容之一,为人们了解乱世时期浙大学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文学性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大西迁
苏步青诗词
意象
诗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宿与“以史证诗”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泽棠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751030)
文摘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施宿
苏轼诗
诗歌注释
解题
以史证诗
年谱
Keywords
s
hi
su
su
s
hi'
s
poems
annotion of
poem
annotating mytho
s
demon
s
trating meaning of
poem
by hi
s
tory
Biographical Chronolog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从苏轼词解读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林江
牛士伟
机构
天津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文摘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道三种流派的思想在其生活中均有所展现,且这些思想在其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儒家的忧国忧民、佛老的人生如梦常常伴随着其境遇的改变在其笔端隐现,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人间清欢、手足之情的流露则是其自然属性的真情释放。
关键词
苏轼词
儒释道
生活哲学
Keywords
su
s
hi′
s
Ci
poem
Confuciani
s
m Buddhi
s
m Taoi
s
m
philo
s
ophy of life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明代的苏诗选评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友胜
机构
湘潭师范学院图书馆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4-5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轼研究的历史进程(0 0CZW0 0 5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宋诗学史论> (0 1B0 2 1)
文摘
明代的苏诗选评本较苏文选评本要少得多 ,见于载籍者仅十种 ,主要出现于明中后期。旧题刘弘选录的《苏诗摘律》侧重于苏诗思想内涵的阐释而少作艺术分析 ;阎士选等评释的《苏文忠公胶西集》考评结合 ,尤推重苏诗关心民瘼与语言丰富生动两方面 ;张岱选评的《和陶集》措意于苏诗的缺乏情韵 。
关键词
苏诗
选评
《苏诗摘律》
《苏文忠公胶西集》
《和陶集》
Keywords
su
s
hi
s
poems
remark and anthology
Regulated Ver
s
e
s
elected from
su
s
hi
s
poems
su
s
hi
s
Collection in the We
s
t of
s
han Dong
An Exchange of Tao Yuanming
s
poems
Collection.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苏轼词的“多情”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道生
机构
钦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文摘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关键词
苏轼词
真情
抒情类别
Keywords
su
s
hi '
s
poem
True Feeling
s
Type of Emotion Expre
s
s
ion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邱美琼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5-88,共4页
文摘
苏黄比较论在历史流程中起伏较大,具体体现为:宋代,尊苏扬黄,各执一端;金元,苏学北行,扬苏抑黄的呼声较高;明代,诗学思潮扬唐抑宋,典型地体现宋诗特征的黄诗被认为远逊于苏诗;清代,祖苏尊黄,取径不一。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一定程度上已超出了争论本身的意义,它在多向度的比较中突出和确定了诗人的个体风格。
关键词
苏黄优劣
历时视域
起伏抑扬
诗作特征
个体风格
Keywords
quality evaluation of
su
s
hi
's
poems
and Huang Ting-jian'
s
ri
s
e and fall
poetry characteri
s
tic
individual
s
tyl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和陶诗浅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文迪义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凯里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文摘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我们研究苏轼晚年思想、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的重要文史资料,是苏诗艺术风格转变的标志,它建立了一种异代对话的机制。
关键词
苏轼
和陶诗
不屈
旷达
自然平淡
Keywords
su
s
hi
poems
re
s
ponding to Tao'
s
unyielding
broad-minded
plain and natrual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坡词》与东坡词诠释
7
作者
李剑亮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文摘
傅幹《注坡词》对东坡词的诠释,乃至对其他宋词作品的诠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的价值主 要体现在揭示了东坡词与古代文学的关系,为全面诠释东坡词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方面。
关键词
傅斡
《注坡词》
东坡词
诠释
价值
Keywords
Fu Gan
Note
s
on
su
Dongpo'
s
Ci
poems
su
Dongpo'
s
Ci
annotation
valu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门四学士的魏晋风度——从文学创作角度进行解读
8
作者
马钰滢
许外芳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出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2-69,共8页
基金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北宋下品文的魏晋风度研究"(WYM08062)
文摘
苏门四学士仕途曲折坎坷、生活动荡艰辛,和魏晋前辈一样,尽管力量绵薄,却始终没有放弃与命运抗争。他们通过诗词文赋表达情怀,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谈禅说道、寄情山水、写诗填词、为文作赋、品评诗画、咏梅爱竹、赏雪品茗,演绎他们的高尚人格,为数百年前魏晋风度之回响。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魏晋风度
诗词文赋
Keywords
su
s
hi'
s
four
s
tudent
s
Wei-Jin
s
tyle
poems
and e
s
s
ay
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初注释学视野下的《苏诗补注》
9
作者
何泽棠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79-83,共5页
文摘
查慎行的《苏诗补注》,秉承了清初重视考证的学风,注重对苏轼诗中"今典"的考证,详细地解释了地理、职官、名物等历史名词,尤其是历史地理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查慎行还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对苏轼诗中的句意、篇意进行了可靠的解释。《苏诗补注》是对宋代苏轼诗注本的有力补充,是清代诗歌注释的典型著作。
关键词
查慎行
苏轼诗
补注
今典
地理
以史证诗
Keywords
Cha
s
henxin
su
s
hi
s
poems
su
pplementary annotation
s
Jin Dian(Thing
s
of the Day)
geography
'Interpreting Poetry by Hi
s
to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词编年百年回顾与反思
10
作者
彭文良
杨基瑜
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历代苏诗注本研究"(16CZW023)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科研项目"宋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及海外藏本研究"
文摘
苏词为词家重镇,近百年来为之编年者代不乏人,著述颇丰,先后诞生了六部专著,二十余篇论文。然现有成果并不理想,只有一半的苏词编年取得共识,另有一半的编年还有待继续研究。过去的研究中存在迷信前人、罔顾今人,重内证、轻旁证等问题,今后应当综参所有著述,不迷信已有结论,也不回避现有成果,内证与旁证兼重,继续为苏词编年努力。
关键词
苏词
编年
回顾
反思
Keywords
su
s
hi'
s
Ci
poems
Chronicle
Retro
s
pection
Intro
s
pec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圆活与尚趣——佛禅与苏轼诗歌的美学风格刍议
11
作者
王渭清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2-17,共6页
文摘
佛禅文化对苏轼诗歌美学风格有两大影响:一是佛家对"活法"的追求,促成了苏轼诗歌创作爽利灵动、圆熟通俗的圆活流转之美;二是禅门宗风的反常合道、游戏三昧、禅悟机峰促成了苏轼诗歌富含奇趣、谐趣和理趣的审美风貌。
关键词
苏轼诗歌
佛禅
圆活
尚趣
Keywords
su
s
hi&#39
s
poems
Buddhi
s
m and Zen
Dexterity
Gu
s
to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顺应论看苏轼词意象的翻译
12
作者
姚俏梅
机构
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57-60,共4页
文摘
为拓展意象翻译研究,用比利时语用学家Versch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结合陈植愕意象分类的方法,通过对几首苏轼词意象的不同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翻译自然意象、与社会生活和活动相关的意象及人类想象意象时,应分别采取在顺应原诗人心理状态基础上保留原意象,顺应译者的心理动机基础上添加注解保留原意象,在顺应目标读者认知的基础上替换原意象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顺应论
苏轼词意象
翻译
Keywords
Adaptation Theory
imagery in
su
s
hi'
s
Ci-
poems
C-E tran
s
lation
分类号
H314.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诗歌中的理趣特征
13
作者
杨忠伟
机构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1-103,共3页
文摘
诗歌中富含理趣,这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苏轼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体现者。其诗歌中蕴涵的理趣,按内容可以分为自然之理、人生之理、社会之理和艺术之理。
关键词
苏诗
理趣
内容
Keywords
su
s
hi'
s
poems
, rationality, content
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柳永秋暮词与苏轼晴雨词比较
14
作者
岑丽华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84-90,98,共8页
文摘
宋词中,柳永多秋暮之吟,苏轼多晴雨之咏,不同的物象选择反映了词人不同的经历、志趣和生活态度。柳永晚年才跻身仕途,且辗转流离,飘泊不定,故多迟暮、悲秋之情;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对宦海沉浮已习以为常,故有超然睛雨之态。在吟咏自然之中,柳,苏虽然都有思归之意,但归因与归宿并不相同。诱发柳永归去的是往昔的梦,他向往的是温柔富贵之乡;促使苏轼归去的是自然之道,其理想至境是超然物外。因此,他们对词体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柳永的秋暮词多长调,非此不能尽其缠绵婉致,苏轼的晴雨词多小令,非此不足显其蕴藉空灵。
关键词
柳永词
苏轼词
物象选择
词体选择
Keywords
su
s
hi'
s
poem
Liu Rong'
s
poem
option of
s
cenery
option of word
s
and
s
tyle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及其佛学意蕴
15
作者
杨云清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6-91,共6页
文摘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使得词中之“理趣”因合于佛道而“超逸绝尘”。苏轼词中写到“梦”时常暗示着其视点与“梦”相对,即处在“觉”的状态下对人生的观照,因此苏词中的“人生如梦”更多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真相的体悟,而非消极情感的抒发。同时,“梦”与“醒”的相互映衬使得苏词在虚实结合之间有了新的思想高度。
关键词
苏轼词
“梦”意象
“人生如梦”
佛学
Keywords
su
s
hi′
s
poems
dream
s
"life i
s
like a dream"
Buddhi
s
t meaning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辍吟歌在水湄——论浙大西迁遵义期间苏步青的诗词创作
16
作者
唐燕飞
机构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出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3-77,共5页
文摘
浙大西迁遵义期间,成立"湄江吟社"进行诗词创作。其主要成员苏步青除湄江吟社八次集会所作外,尚有不少叙事写景抒情及与亲友赠答唱和的作品。这些诗词记叙生活境况,吟咏黔地风物;营造特殊意象,表达客居心境;运用各种手法,体现精湛诗艺,是苏步青在遵人生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浙大西迁文化的内容之一,为人们了解乱世时期浙大学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文学性史料。
关键词
浙大西迁
苏步青诗词
意象
诗艺
Keywords
we
s
tward migration of Zhejiang Univer
s
ity
su
Bu-qing’
s
poems
image
poetic
s
kill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施宿与“以史证诗”
何泽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从苏轼词解读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赵林江
牛士伟
《新余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简论明代的苏诗选评
王友胜
《惠州学院学报》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谈苏轼词的“多情”
刘道生
《钦州学院学报》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
邱美琼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轼和陶诗浅论
文迪义
《凯里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注坡词》与东坡词诠释
李剑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苏门四学士的魏晋风度——从文学创作角度进行解读
马钰滢
许外芳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清初注释学视野下的《苏诗补注》
何泽棠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苏词编年百年回顾与反思
彭文良
杨基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圆活与尚趣——佛禅与苏轼诗歌的美学风格刍议
王渭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顺应论看苏轼词意象的翻译
姚俏梅
《钦州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苏轼诗歌中的理趣特征
杨忠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柳永秋暮词与苏轼晴雨词比较
岑丽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及其佛学意蕴
杨云清
《新余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不辍吟歌在水湄——论浙大西迁遵义期间苏步青的诗词创作
唐燕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