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空—地”协同观测的西宁市南川东路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王志超 赵健赟 +4 位作者 温兰冲 高崇越 姜传礼 赵利江 韩国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5,共13页
[目的]明确降雨对西宁市浅层滑坡失稳的影响,为该市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H7滑坡为例,采用“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对滑坡体进行观测调查,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进... [目的]明确降雨对西宁市浅层滑坡失稳的影响,为该市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H7滑坡为例,采用“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对滑坡体进行观测调查,基于流固耦合原理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进行水力耦合数值模拟,得出降雨作用下斜坡的孔隙水压力、应力、位移演化及塑性区分布,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不同降雨时长下斜坡安全系数。[结果]①南川东路H7滑坡整体形态呈长条状,为“牵引—推移”式滑坡,运动模式表现为坡脚失稳牵引、中部变形滑移及顶部失稳推移。②雨水入渗引发斜坡土体饱和度上升、基质吸力消散、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衰弱,导致斜坡的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诱使南川东路滑坡稳定性持续下降。③模拟降雨72 h后,在浅层土体内形成接近贯穿的圆弧形塑性滑动面,斜坡的安全系数从1.17降至1.01,处于“暂时稳定—变形”的欠稳定状态。水平位移在坡脚处最大,为6.89 cm;竖向位移在坡体上部最大,为5.98 cm。[结论]①“天—空—地”协同观测技术可有效支撑滑坡灾害的调查与评估,有限元水力耦合数值模拟对降雨型滑坡稳定性研究适用性强、效果较好。②南川东路H7滑坡在高强度持续降雨下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威胁道路、建筑及居民安全,需重视潜在滑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协同观测 降雨型浅层滑坡 失稳机制 数值模拟 变形特征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Ch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0-649,共10页
The Chinese Meridian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Project(Meridian Project) is a ground-based geospace monitoring chain in China. It consists of 15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stations located roughly along120°E longitu... The Chinese Meridian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Project(Meridian Project) is a ground-based geospace monitoring chain in China. It consists of 15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stations located roughly along120°E longitude and 30°N latitude. In recent two years, using data from the Meridian Project,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physics research. These advances are mainly in four aspec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environment above China or along 120°E meridian line, coupling between space spheres at different heights and different physical processes, space weather disturbance and its propagation along the meridian chain, and space weather effects on ground technical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点 工程 中国 空间天气 物理过程 地球空间 空间环境 空间范围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lausius-Clappeyron Relation (1832) and Carnot Principle (1824) to Earth’s Atmosphere Tricellular Circul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Mbane Biouele César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Atmospheric or climate phenomena are usually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ary events whose scales range from the very small (microscopic) to the infinitely large (synoptic). This means that build reasoning from ground- or ... Atmospheric or climate phenomena are usually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ary events whose scales range from the very small (microscopic) to the infinitely large (synoptic). This means that build reasoning from ground- or space-based observations only, regardless of the physics of elementary processes, inevitably leads to erroneous results. Given the fact that plots of Troposphere Tricellular Circulation are only based on weather mean conditions measured near the ground (i.e.: pressure and winds fields observ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we want to improve thes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by using both Clausius-Clapeyron Relation and Carnot Principle derived respectively in 1832 and 1824. Indeed, Clausius-Clapeyron relation shows precisely that, unlike the dry water vapor that can be assimilated to the ideal gas at many circumstances, the saturated water vapor has, in an air parcel at the same time cold (temperature below 0.0098°C) and rich in moisture (vapor pressure above 6.11 mb), thermoelastic properties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those of ideal gas (including dry water vapor). Vertical profiles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in the atmosphere provided by ground- or space-based observations lead to the location of a troposphere region in which the ideal gas assumption should be banned: hence appropriate and unique plot of earth’s atmosphere tricellular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ation of ELEMENTARY Events ground- or space-BASED observations Earth’s ATMOSPHERE Tricellular CIRCULATION
下载PDF
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岩层采动损伤监测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全生 李晓斌 +6 位作者 张凯 曹志国 郭俊廷 阎跃观 张村 徐祝贺 赵勇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2-413,共12页
矿区采动损伤监测是研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开采损害预警、减损设计的重要依据。由于西部特殊开采地质条件、生态损伤累积效应和传统开采沉陷监测技术在观测精度、数据处理、成本投入和监测效率等方面的缺陷,从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角度出... 矿区采动损伤监测是研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开采损害预警、减损设计的重要依据。由于西部特殊开采地质条件、生态损伤累积效应和传统开采沉陷监测技术在观测精度、数据处理、成本投入和监测效率等方面的缺陷,从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提出采动损伤科学内涵并构建矿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以神东矿区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BDS+GPS进行控制测量,为地表形变监测提供高精度空间三维坐标;基于InSAR技术探究地表沉降量和形变速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采用无人机与现场实测方法厘清地裂缝发育规律与工作面推进速度、来压步距的对应关系;运用固定站式三维激光扫描精确获得地表下沉量;通过高密度电法和探地雷达揭示地下深层隐伏裂缝的发育趋势与部分岩层的离层现象。研究成果发现开采后地表存在抬升现象,在抬升与下沉交界处容易形成地裂缝。中部动态裂缝宽度变化存在“单峰裂隙”与“双峰裂隙”演化规律,前峰裂缝宽度约为后峰的1.5倍,前后峰值间隔10 d左右。通过InSAR精细观测区、GNSS控制点与三维激光扫描结果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得到工作面地表沉降云图和采动损伤数据信息,厘清基本顶周期来压、主关键层破断与地表主裂缝的周期性传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损伤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 地表沉降 地裂缝
下载PDF
ASTRON-G卫星定轨精度和地面跟踪效率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魏二虎 刘经南 严韦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1-714,共4页
结合最新数据,探讨了GNSS系统对最新的空间VLBI计划(VSOP2)———ASTRON-G卫星定轨情况、地面跟踪网对卫星的跟踪效率,以及地面观测站与卫星实现联合观测射电源的情况等,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关键词 ASTRON—G 卫星定轨 遥控跟踪网 地面-空间的空间VLBI观测量
下载PDF
GPS探测气象参数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志梅 李黄 缪启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24,共13页
回顾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气象参数(GPS/MET)的技术进展。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气象参数利用GPS信号穿过大气受到大气折射而产生的延迟来探测大气中的温度、气压、水汽含量或湿度及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就地基GPS/MET来看,GPS对中性大气层... 回顾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气象参数(GPS/MET)的技术进展。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气象参数利用GPS信号穿过大气受到大气折射而产生的延迟来探测大气中的温度、气压、水汽含量或湿度及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就地基GPS/MET来看,GPS对中性大气层水汽的探测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可降水量反演、水汽层析及GPS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等领域;GPS对电离层探测,主要应用于电离层变化的分析和研究,监测和预报电离层的危害方面。天基GPS/MET技术利用了导航卫星GPS星座和LEO小卫星在地球地平线边缘的上下相对运动,获取大气参数的垂直分布。GPS气象小卫星在太空飞行,探测范围大、频率高。两颗天基低轨GPS气象小卫星系统的高空资料收集能力就超过了现行全球高空气象探测能力的总和。天基GPS/MET掩星探测技术的业务实现将是全球高空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GPS/MET的探测精度高、全天候、时间分辩率高、观测稳定、无需校正。可以预期,这种新型的探测手段将是未来大气探测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GPS探测站网的建设和业务化,它所提供的数据源,将会对气象、环境、水文和空间天气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空基GPS 气象参数 探测技术
下载PDF
动态观测数据驱动的滑坡灾害精准模拟分析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庆 丁雨淋 +1 位作者 苗双喜 曹振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6-403,共8页
受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复杂滑坡灾害时空演变过程复杂,其时空演变的高突变性、高隐蔽性、高动态性,以及孕育环境的时空异质性与不确定性等十分突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滑坡灾害模拟分析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此,本文提出动... 受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复杂滑坡灾害时空演变过程复杂,其时空演变的高突变性、高隐蔽性、高动态性,以及孕育环境的时空异质性与不确定性等十分突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滑坡灾害模拟分析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此,本文提出动态观测数据驱动的滑坡灾害精准模拟分析方法,设计了动态数据驱动的复杂滑坡灾害精准模拟分析框架,阐释了滑坡灾害过程时空变化的显式语义描述,任务驱动的空天地一体化观测数据规划与调度,计算与存储融合的复杂滑坡灾害实时数据组织与管理,变化驱动的多源动态观测数据实时接入与自主加载,多源动态观测数据在线智能处理,复杂滑坡灾害模拟模型参数智能率定等关键技术,为滑坡灾害链的全链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动态观测数据 实时GIS 空地-体化立体观测 模拟分析
下载PDF
不同推力下的非合作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检测 被引量:9
8
作者 崔红正 刘文玲 +2 位作者 唐歌实 宋柏延 葛茂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61,共9页
针对非合作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具备普适性的不同推力下的轨道机动检测算法与检测流程。首先给出不同推力作用下轨道机动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适性轨道机动检测策略,包括:全模型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策略,... 针对非合作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具备普适性的不同推力下的轨道机动检测算法与检测流程。首先给出不同推力作用下轨道机动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适性轨道机动检测策略,包括:全模型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策略,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脉冲推力、连续大推力与连续小推力轨道检测算法与流程,精度评估策略。该策略利用不同推力作用下的检测算法与流程,可以满足多数非合作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需求。结合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分析不同推力下的非合作目标轨道机动检测情况与轨道精度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对轨道机动进行有效检测,为工程实际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机动检测 非合作目标 脉冲推力 连续大推力 连续小推力 天基与地基观测
下载PDF
中国4个地点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长期观测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向东 韦小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我国河北香河、云南昆明、青海瓦里关及黑龙江龙凤山地基观测臭氧总量与不同时期、不同卫星反演的产品差别特点进行比较,评估地基和卫星观测臭氧总量数据的质量信息以及近30年来我国不同区域臭氧总量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4个... 对我国河北香河、云南昆明、青海瓦里关及黑龙江龙凤山地基观测臭氧总量与不同时期、不同卫星反演的产品差别特点进行比较,评估地基和卫星观测臭氧总量数据的质量信息以及近30年来我国不同区域臭氧总量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4个站点的地基与卫星观测臭氧总量的绝对和相对差别分别为-5~10DU和-5%~4%;日平均相对差别基本上呈现随机分布特征。TOMS算法反演的卫星臭氧总量与地基差别总体上要优于与DOAS算法反演的同期产品。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差别呈明显的区域特点,可能反映了卫星反演计算中所需的臭氧、温度垂直分布等初始条件的纬度分布差异对卫星产品精度的影响。在过去30年,4个站点的臭氧总量在经历1993年前的显著降低后于1995-1996年逐渐回升,而瓦里关站在2001年前后的回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总量 地基-卫星观测 差别比较
下载PDF
新一代体系效能型对地观测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文波 李帅 +8 位作者 李博 卫征 侯宇葵 申志强 闫伟 于龙江 龚燃 陈虎 戚发轫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通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我国基本建立了陆地、海洋、大气三大系列遥感卫星系统,但也存在重卫星工程、轻数据应用、数据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照未来对地观测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的发展要求,本... 通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我国基本建立了陆地、海洋、大气三大系列遥感卫星系统,但也存在重卫星工程、轻数据应用、数据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照未来对地观测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效能分析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体系效能型对地观测体系发展战略研究。在研判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的国际发展态势、总结我国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体系效能型对地观测体系的建设需求,剖析我国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据此提出了以“体系效能”为特征的新一代对地观测体系发展目标、体系构成、重点任务。研究认为,为实现我国遥感卫星应用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的现代化,由业务服务型向体系效能型的跨越转变,应基于顶层设计指引,以“高分天目计划”重大项目为抓手,构建天地一体化的感知骨干网、管控数传工具网,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强国家型谱化数据源、各类定量应用库、云产业生态平台,以此由卫星工程向卫星应用工程转型升级,构建内涵完整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 体系效能型 遥感卫星 应用工程 天地一体化 “高分天目计划”
下载PDF
2008-2012年拉萨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观测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涛 张勇 +2 位作者 卓嘎 拉巴 余佥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5-400,共6页
通过比较2008-2012年拉萨站地基观测臭氧总量与三种卫星反演产品,评估地基和卫星观测臭氧总量数据的质量信息.结果表明: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绝对差为-10-15 DU,相对差为-4%-4%,日尺度相对差呈随机分布特征;TOSOM I算法反演的SCIAM ACHY... 通过比较2008-2012年拉萨站地基观测臭氧总量与三种卫星反演产品,评估地基和卫星观测臭氧总量数据的质量信息.结果表明: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绝对差为-10-15 DU,相对差为-4%-4%,日尺度相对差呈随机分布特征;TOSOM I算法反演的SCIAM ACHY臭氧总量更接近地基观测结果,DOAS算法反演OMI臭氧总量与地基观测结果差异最大.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标准差存在季节性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云的影响会加剧地基与卫星臭氧总量差异,以SCIAMACHY产品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臭氧总量 地基-卫星观测
下载PDF
干旱气候观测系统 被引量:3
12
作者 秘晓东 张强 胡文超 《干旱气象》 2005年第1期78-83,89,共7页
建立一体化观测系统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确定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站在西北区域气象事业发展的高度上,在充分分析西北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特征以及气候观测系统现状的前提下,对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进行了初步设计。系统由地基观测... 建立一体化观测系统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确定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站在西北区域气象事业发展的高度上,在充分分析西北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特征以及气候观测系统现状的前提下,对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进行了初步设计。系统由地基观测、空基探测、天基监测和信息传输与共享系统4部分构成,其中地基观测站网分为气象站(代表站)、生态气候试验站(重点站)和陆面过程综合试验基地(关键站)3个层次。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的建成将实现对西北地区内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5大圈层以及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三维综合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 地基观测 空基探测 天基监测
下载PDF
基于轨道匹配和改进的空间目标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陶勇 胡卫东 徐劲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6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空间目标识别就是对外层空间运行的目标进行类型或属性辨认。空间目标一般是沿着固有轨道运动的目标,它的轨道根数是表征其运行规律的主要参数,也是进行空间识别的基础。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匹配改进的空间目标识别方法。利用空间目... 空间目标识别就是对外层空间运行的目标进行类型或属性辨认。空间目标一般是沿着固有轨道运动的目标,它的轨道根数是表征其运行规律的主要参数,也是进行空间识别的基础。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匹配改进的空间目标识别方法。利用空间目标运动的规律性,对目标的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初轨计算、轨道匹配和轨道改进三个部分的处理,对目标的不同圈次观测数据进行关联和积累,并在优化轨道根数的同时实现对空间目标的匹配识别。针对匹配识别模糊情况,通过分析比较轨道改进收敛时的根数内符合误差和观测数据的残差,确定最可能的匹配识别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识别 地基雷达观测 初轨计算 轨道匹配 轨道改进
下载PDF
基于空地观测的地震大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忠 刘海军 余伟豪 《软件》 2017年第12期54-60,共7页
地震观测数据包括地面和空间两部分,地面地震台站能够监测形变、重力、地磁、电磁、地电、流体等多种学科参数,空间卫星能够采集电离层离子密度、温度、电磁场等多种数据,数据格式多种多样,数据采样频率长短不一,属于典型的大数据。本... 地震观测数据包括地面和空间两部分,地面地震台站能够监测形变、重力、地磁、电磁、地电、流体等多种学科参数,空间卫星能够采集电离层离子密度、温度、电磁场等多种数据,数据格式多种多样,数据采样频率长短不一,属于典型的大数据。本文分析了地震监测产生的数据特点,符合大数据的"5V"特征;给出了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框架,从大数据存储、预处理、大数据分析、知识发现以及知识应用几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处理的六个层次,阐述了不同层次需要的数据处理方法;从存储管理技术、Map Reduce技术模型、深度学习技术、信息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展示与虚拟现实技术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地震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两例地震大数据应用场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分析将对人类战胜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地观测 地震大数据 “5V”特征 地震监测 处理框架
下载PDF
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监测与模拟平台建设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娟 刘昌军 +2 位作者 黄诗峰 马建威 杨昆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10期28-33,共6页
建设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监测与模拟平台,对于提高我国综合防灾减灾与水旱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水利行业需求基础上,提出了由“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观测网、水系统科学... 建设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监测与模拟平台,对于提高我国综合防灾减灾与水旱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水利行业需求基础上,提出了由“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观测网、水系统科学大数据中心、水系统智慧模拟平台)组成的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监测与模拟平台建设初步方案。其中,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观测网在现有地面观测站点以及遥感卫星基础上,针对水系统全要素监测需求,补充研发2颗X波段雷达卫星和1颗P波段雷达卫星,实现流域水系统全要素、全周期、全天候、高精度观测;水系统科学大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对流域水系统空天地海量数据存储、管理以及多源数据融合、水系统要素专题产品反演等;水系统智慧模拟平台将建立超级计算平台以及流域水系统整体模型,实现对流域不同情景模式下的智慧模拟。天地一体化水系统全要素监测与模拟平台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水利遥感应用以及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我国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大数据中心 智慧模拟平台
下载PDF
美国空间目标跟踪编目发展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杰娟 于小红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4-58,共5页
对美国空间目标跟踪编目发挥关键作用的全球地面观测站系统和轨道预报模型系统在过去50 a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美国空间目标跟踪编目的发展特点,得出了增强我国空间系统安全的启示。
关键词 空间目标 跟踪编目 地面观测站 轨道预报模型
下载PDF
地表系统立体探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海洋 钱建利 王兵 《国土资源情报》 2021年第10期18-25,共8页
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探测战略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最重要的主攻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地球地表系统立体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地面洋面、卫星航空器、井底海底三个平台剖析了国内外探测技术体... 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探测战略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最重要的主攻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地球地表系统立体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地面洋面、卫星航空器、井底海底三个平台剖析了国内外探测技术体系及装备发展现状;总结介绍了国内主要技术成就,并对建设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观测网络体系及空天地一体化立体探测体系提出了思考建议,以期为国家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帮助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系统 立体探测技术 探测体系 自然资源综合观测 空天地一体化
下载PDF
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简介
18
作者 吉祥 申旭辉 +2 位作者 张景发 洪顺英 荆凤 《防灾减灾学报》 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
开展天地一体化地震观测是目前推动地震短临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卫星观测为主要手段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实现对我国及临区进行地震电磁效应高精度、大范围和大动态连续观测的有效途径,并且为地震短临预报开创空基监测... 开展天地一体化地震观测是目前推动地震短临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卫星观测为主要手段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实现对我国及临区进行地震电磁效应高精度、大范围和大动态连续观测的有效途径,并且为地震短临预报开创空基监测的新思路。地面传输系统是连接地震电磁卫星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的科学设计是地震电磁卫星项目建设的基础。本文拟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系统建设指导思想、系统组成、链路功能描述、系统运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我国即将建设的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从而为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初步设计的完成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观测 空基监测 地面传输系统 SDH VSAT
下载PDF
矿区地表移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凯 李全生 +2 位作者 戴华阳 郭俊廷 阎跃观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是研究开采影响规律、损害防治、矿区地质灾害预警、开采减损方案设计或优化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因观测技术的局限性和矿区地形条件的复杂性,使得观测工作在观测精度、观测效率、人力投入、经济成本及数据处理等方面难... 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是研究开采影响规律、损害防治、矿区地质灾害预警、开采减损方案设计或优化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因观测技术的局限性和矿区地形条件的复杂性,使得观测工作在观测精度、观测效率、人力投入、经济成本及数据处理等方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实现复杂地形或大区域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的高效、高精度观测,阐述了目前矿区常用的精密水准测量、导线测量、GNSS测量技术、InSAR测量技术、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在观测精度、作业效率、数据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针对传感器空间位置特征、数据采集特征以及数据的可融合性,提出了传统高精度测量与现代高效快速大范围测量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建立了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结果展示为一体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提出了数据采集以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数据处理以高质量、快速,结果展示以直观、全面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准则。采用InSAR、GNSS、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神东上湾矿进行了监测,较好地分析了地表下沉分布特征,协同监测结果表明,在开采面积0.58km^2时,地表沉陷面积0.71 km^2,最大下沉量5 812~6 300 mm,下沉系数0.68~0.72,与动态实时监测结果一致。应用结果表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可以满足浅埋、高强度开采、复杂地形及植被影响矿区的地表移动观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采动影响 地表移动观测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 现场实测 复杂地形
下载PDF
基于多源观测技术的海堤变形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永朝 丁咚 +2 位作者 李广雪 王蕊 梁泽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21,共14页
海堤是沿海地区抵御潮水、防御台风的重要基础设施,海堤变形监测对于维护海堤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海堤变形监测技术在自动化、精细化及实时化的方向上,还有发展的空间,本文针对目前海堤变形监测技术手段,从空间、地面和水下... 海堤是沿海地区抵御潮水、防御台风的重要基础设施,海堤变形监测对于维护海堤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海堤变形监测技术在自动化、精细化及实时化的方向上,还有发展的空间,本文针对目前海堤变形监测技术手段,从空间、地面和水下三个方面入手,简述各技术手段的特性及其在海堤监测中的应用,客观分析各技术手段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在对海堤监测技术手段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空间、地面和水下一体化的海堤变形监测系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 多源观测技术 变形监测 空地水一体化 监测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