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cral anterior root stimulated defec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i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canine model 被引量:3
1
作者 Shi-MinChang Guang-RongYu +3 位作者 Ying-MinDiao Meng-JieZhang Shi-BoWang Chun-Lin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715-1718,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was a dominant sacral root for the motive function of rectum and anal sphincter,and to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acral root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defecation in spinal cord ...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was a dominant sacral root for the motive function of rectum and anal sphincter,and to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acral root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defec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ies.METHODS: Eleven spinal cord injured mongrel dog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fter L4-L7 laminectomy, the bilateral L7-S3 roots were electrostimulated separately and rectal and sphincter pressure were recorded synchronously. Four animals were implanted electrodes on bilateral S2 roots.RESULTS: For rectal motorial innervation, S2 was the most dominant (mean 15.2 kPa, 37.7% of total pressure),S1 (11.3kPa, 27.6%) and S3 (10.9 kPa, 26.7%) contributed to a smaller part. For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S3 (mean 17.2 kPa, 33.7%) was the most dominant, S2 (16.2 kPa,31.6%) and S1 (14.3 kPa, 27.9%) contributed to a lesser but still a significant part. Above 85% L7 roots provided some functional contribution to rectum and anal sphincter.For both rectum and sphincter, the dght sacral roots provided more contribution than the left roots. Postoperatively, the 4 dogs had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defecation and micturi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neuroprosthetic device.CONCLUSION: S2 root is the most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rectal pressure in dogs. Stimulation of bilateral S2 with implanted electrodes contributes to good micturition and defecation in do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实验 S2 药物灌注 电刺激疗法
下载PDF
Combined Sacral Nerve Roots Stimulation and Low Thoracic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
2
作者 Samer Abdel-Aziz Ahmed Ghaleb 《Pain Studies and Treatment》 2014年第2期86-90,共5页
Some pelvic pain syndromes are very resistant to medical treatment.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acral neuromodulation,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dysfunction, incontinenc... Some pelvic pain syndromes are very resistant to medical treatment.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acral neuromodulation,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dysfunction, incontinence, urinary retention and urinary frequency [1]-[3],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 [4]-[7]. Several studies have also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nvolvement of dorsal column pathway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visceral pelvic pain [8] and the successful use of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 [9].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severe chronic pelvic pain that fail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modalities. Placement of a combined sacral nerve roots stimulator and a low thoracic spinal cord stimulator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pain relief and improvement in daily life activities. We believe that this combination may help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pelvic pain resistant to medic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PELVIC Pain sacral Nerve ROOTS STIMULATION THORACIC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下载PDF
骶神经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郑逸逸 陈淑芳 +2 位作者 张豪杰 刘淑凤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骶神经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合并逼尿肌无力型膀胱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对S3神经根进行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epetitive func... 目的:探讨骶神经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合并逼尿肌无力型膀胱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对S3神经根进行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epetitive function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F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简易膀胱容量测定、膀胱超声及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最大自排尿量、平均自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初感觉容量及焦虑自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试验组的最大自排尿量、平均自排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功能磁刺激作用于骶神经根对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疗法为临床上治疗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磁刺激 脊髓损伤 逼尿肌无力 尿潴留
下载PDF
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神经节发育与脊髓/骶骨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陈泯名 侯金平 +3 位作者 冯伟 迭小红 向晨翥 王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 探讨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发育情况与患者脊髓/骶骨异常的关系,以期提高对ARMs中肠神经发育异常的相关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2021年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男性复杂ARMs患儿... 目的 探讨男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发育情况与患者脊髓/骶骨异常的关系,以期提高对ARMs中肠神经发育异常的相关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2021年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男性复杂ARMs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肛门成形术时取患者末端直肠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节发育情况并进行分组(G1组:有神经节细胞;G2组:无神经节细胞)。利用影像学技术评估患者脊髓及骶骨是否存在异常,并将其与直肠末端肠神经节发育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9例,行肛门成形术时中位年龄为5.77(4.57,6.97)个月。G1组(80例,57.6%)与G2组(59例,42.4%)在ARMs病理类型、手术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影像学证实出现脊髓异常(SCA)48例(34.5%),骶骨发育异常25例(18.0%),尾骨发育异常18例(12.9%)。G1组与G2组脊髓发育不良及骶骨发育异常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发育不良中,终丝脂肪变性、脊髓空洞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正位及侧位SR值分别为(0.72±0.10 vs 0.67±0.12)、(0.77±0.09 vs 0.7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骶骨发育异常、终丝脂肪变、脊髓空洞为男性复杂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节缺失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男性复杂性ARMs直肠末端神经节发育情况与脊髓及骶骨发育异常密切相关。骶骨发育异常、终丝脂肪变、脊髓空洞为男性复杂ARMs患儿直肠末端神经节缺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末端直肠神经节 脊髓异常 骶骨异常
下载PDF
一种新型骶神经孔穿刺定位方法的初步确立
5
作者 徐磊 杜飞 +3 位作者 王文富 陈立朋 史本康 李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骶神经孔特征,确立一种新型的骶神经穿刺定位方法,帮助临床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8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术(SN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骶尾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影像,在第3... 目的通过分析骶神经孔特征,确立一种新型的骶神经穿刺定位方法,帮助临床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8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术(SN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骶尾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影像,在第3骶孔水平线测量一侧骶髂关节下缘至同侧第3骶孔内上缘距离(D1)、同侧第3骶孔内上缘至骶中线的水平距离(D2),计算二者比值(D1/D2),用于术中精确定位骶神经孔。分析本组患者的测量数据特点和穿刺结果。结果共纳入患者15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49.0±16.9)岁,平均D1、D2、D1/D2分别为(29.6±4.9)mm、(13.8±3.2)mm、(2.2±0.6)。相较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D1[(28.7±4.2)mm vs.(30.7±5.5)mm,P=0.010]及D1/D2均较大[(2.1±0.5)vs.(2.4±0.7),P=0.001]。少年组D1小于成年组[(25.7±5.4)mm vs.(29.8±4.7)mm,P=0.006]。采用本定位方法在术中精确定位后,15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152例(96.20%)患者术中神经反应应答非常好,2例(1.27%)患者应答良好,4例(2.53%)患者应答一般。结论骶3神经定位点的位置大约位于骶髂关节下缘至骶中线连线中内1/3处。通过X线测量骶髂关节下缘至骶中线的水平距离,并在体表进行骶神经孔定位,有望成为辅助SNM中定位电极置入点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栓系综合征 骶神经调控术 体表定位 骶髂关节下缘 骶神经孔
下载PDF
Prolong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uses no damage to sacral nerve roots in rabbits 被引量:3
6
作者 Peng Yan Xiaohong Yang +2 位作者 Xiaoyu Yang Weidong Zheng Yunbing T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217-1221,共5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ode blo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acral nerve root can produce physiological urination and reconstruct urinary bladder function in rabbits. However, whether long-term anode b...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ode blo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acral nerve root can produce physiological urination and reconstruct urinary bladder function in rabbits. However, whether long-term anode blo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uses damage to the sacral nerve root re- mains unclear, and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is study, a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through T9_10 segment transection. Rabbits were given continu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a short period and then chronic stimulation for a longer period.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ormal rabbits, the structure of nerve cells in the anterior sacral nerve roots was unchanged in spinal cord injury rabbits after electrical stimu- l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such as Bax, Caspase-3, and Bcl-2.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neurons in the rabbit sacral nerve roots tolerat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ven after long-term anode blo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sacral nerve roo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odeblock spinal cord reconstruction bladder function nerve prosthesi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三维超声联合VCI、TUI技术观察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周伟娜 吴向玲 +5 位作者 李强 刘益宁 孔亚荣 郑丽雅 马征戈 李春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常规及孕中期产前超声检查为正常单胎的66例胎儿作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常规及孕中期产前超声检查为正常单胎的66例胎儿作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低下,可疑胎儿脊髓发育异常,出生后经磁共振成像或引产后解剖病理证实为脊髓发育异常的14例胎儿作为异常组。使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和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定位两组的脊髓圆锥和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置;测量胎儿的脊髓圆锥-第一骶椎距离(CM-S1)、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Pearson法分析孕周与胎儿CM-S1距离、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孕中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对应椎体位于L_(3)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0.05),孕中期胎儿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于L_(1)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0.05);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1距离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均高于相应孕周第5百分位数;正常胎儿和脊髓异常胎儿的CM-S1距离与孕周呈线性相关(r=0.552和0.509,均P<0.05);正常组和异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各阶段孕周胎儿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小于正常组胎儿;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异常组胎儿的CM-S1距离、脊髓腰膨大横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与孕周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三维超声结合VCI、TUI技术可用于筛查正常胎儿与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胎儿,异常胎儿的脊髓圆锥对应椎体水平较正常胎儿低,CM-S1距离较正常胎儿短,行产前超声检查时可参考以上指标初步筛查脊髓异常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疾病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圆锥 脊髓拴系 胎儿 三维超声
下载PDF
自拟补肾助阳散敷脐联合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张新立 周慧雯 严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2期85-90,共6页
目的:探究自拟补肾助阳散敷脐联合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 目的:探究自拟补肾助阳散敷脐联合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干预+骶神经根FMS治疗)与研究组(联合自拟补肾助阳散敷脐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膀胱功能、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单次排尿量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均减少,且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导尿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补肾助阳散敷脐联合骶神经根FMS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补肾助阳散 敷脐 骶神经根 功能性磁刺激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雨辰 张泓 +3 位作者 艾坤 鲍秋影 李景兴 匡静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提供一套较系统、可重复率高、可变系数低的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制备方案。方法:采用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并加以改良,在Hassan Shaker法的基础上改用国内动物造模常用的水合氯醛行腹腔麻醉,用牙科钩沿横断椎间隙横向钩出脊髓,... 目的:提供一套较系统、可重复率高、可变系数低的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制备方案。方法:采用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并加以改良,在Hassan Shaker法的基础上改用国内动物造模常用的水合氯醛行腹腔麻醉,用牙科钩沿横断椎间隙横向钩出脊髓,手术刀切断脊髓后反复刮扫以确定脊髓完全横断;并将此法运用于不同节段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根据骶上和骶髓的分组选择不同的位置(T10/11和L2/3椎间隙)进行手术完全切断脊髓,并配合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案。结果:改良后的造模方案提高了造模后大鼠的存活率(骶上组80%,骶髓组90%)、成模率(骶上组70%,骶髓组80%)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骶上组70%,骶髓组60%);造模后大鼠最大膀胱容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脊髓休克期相比,骶上组大鼠休克期后的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降低(P<0.01),骶髓组大鼠容量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脊髓休克期后骶髓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高于骶上组(P<0.01);经光镜观察,造模后大鼠的膀胱组织形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结论: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法可制备大鼠骶上和骶髓不同节段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骶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鲍秋影 张泓 +3 位作者 艾坤 张雨辰 匡静之 李景兴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无反射型)大鼠膀胱组织中B淋巴细胞蛋白-2(bcl-2)及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无反射型)大鼠膀胱组织中B淋巴细胞蛋白-2(bcl-2)及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电针穴位组、电针对照点组分别施以每日1次治疗,治疗7次后取膀胱组织行Elisa法检测bcl-2及bax在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各组膀胱逼尿肌组织中,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及bax表达均较空白组高(P<0.01),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bax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且电针穴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点组(P<0.01)。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提高骶髓损伤后NB大鼠膀胱组织中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抑制bax的表达以部分抑制膀胱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受损膀胱逼尿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骶髓损伤 逼尿肌无反射 电针 B淋巴细胞蛋白-2 Bcl相关X蛋白 大鼠
下载PDF
结肠扩张刺激对P2X4受体在IBS大鼠神经中枢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景杰 王胜智 +3 位作者 夏德雨 颜云龙 王伟 黄裕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813-817,共5页
目的观察P2X4受体在结肠扩张刺激引起的IBS大鼠骶髓后连合核(DCN)和骶髓后角中表达的变化,为探讨IBS的神经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的方法,通过对P2X4受体和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OX42的荧光双标记,观察其在小胶质... 目的观察P2X4受体在结肠扩张刺激引起的IBS大鼠骶髓后连合核(DCN)和骶髓后角中表达的变化,为探讨IBS的神经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的方法,通过对P2X4受体和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OX42的荧光双标记,观察其在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上的反应;通过免疫电镜同步观察P2X4受体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相互关系。结果对照组大鼠的DCN和骶髓后角中几乎没有发现P2X4的表达。而在IBS大鼠组,P2X4在DCN和骶髓后角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电镜下,在对照组的DCN和骶髓后角,少数P2X4-LI产物表达在胶质细胞突起上,此突起可与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或另外的胶质细胞突起接触。而在IBS大鼠的DCN和骶髓后角中,P2X4在抑制性突触上的表达明显增加。有的表达在突触复合体上,并且在神经元上也有发现。然而P2X4阳性产物更多的表达在胶质细胞的突起上。结论P2X4是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启动因素,可能是IBS内脏敏感性增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4受体 肠易激综合征 小胶质细胞 骶髓 疼痛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匡静之 张泓 +3 位作者 艾坤 张雨辰 鲍秋影 李景兴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qu...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采用尿流动力学、HE染色观察电针对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膀胱最大容量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14天即治疗前1天模型组、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7 d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后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呈下降趋势,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使其趋于稳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可减轻膀胱组织形态病理损害程度,且针刺穴位组效果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的稳定性,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大鼠 膀胱最大容量 组织形态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及髓内NGF和NT-3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许明 刘笑萌 +5 位作者 艾坤 邓石峰 张雨辰 何可 姜珊多娇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进行手术...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进行手术造模,再选取经评价符合模型标准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模型成功后各组予以相应干预,连续7 d。各组动物行尿流动力学评估后处死,取膀胱组织切片观察逼尿肌功能,取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髓内NGF和NT-3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上皮细胞结构破坏,逼尿肌肌纤维增生,有严重出血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完整膀胱上皮细胞增多,逼尿肌肌纤维增生程度减轻,出血改变减少。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降低(P<0.01),膀胱漏尿点压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增加(P<0.01),膀胱漏尿点压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和RT-PCR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髓内NGF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1),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髓内NGF、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升高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NGF和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改善膀胱神经支配,提高受累膀胱储尿控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素3
下载PDF
选择性骶神经前后根组合切断恢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世民 侯春林 +1 位作者 徐瑞生 傅晓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膀胱完全性去神经传入手术的替代方法。方法 健康杂种犬 16只经 T1 0平面截瘫后 ,按 L7~ S3神经根切断程度的不同 ,从完全保留到完全切断分成六组 ,比较术中神经根 (总根和后根 )电刺激时的膀胱尿道压力变化和术...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膀胱完全性去神经传入手术的替代方法。方法 健康杂种犬 16只经 T1 0平面截瘫后 ,按 L7~ S3神经根切断程度的不同 ,从完全保留到完全切断分成六组 ,比较术中神经根 (总根和后根 )电刺激时的膀胱尿道压力变化和术后膀胱压力容积曲线 (CMG)变化。结果  1电刺激研究 :犬膀胱的神经支配以 S2为主 ,S1 次之 ;尿道的神经支配以 S1 为主 ,S2 次之。在保留 S1 或 S2 前后根完整的情况下 ,刺激同平面 S1 或 S2 的总根或后根 ,膀胱尿道的压力反应相同 ;切断 S1 或 S2 前根 ,刺激同平面的 S1 或 S2 后根 ,膀胱尿道的压力反应显著降低。 2 CMG研究 :保留同一平面 S1 或 S2 前后根的完整 ,其 CMG曲线与完全不切断的对照组相似 ,形成痉挛性膀胱。不保留同一平面前后根的完整 ,即切断 S1 或 S2 前根 ,其 CMG曲线与切断全部后根的对照组相似 ,形成弛缓性膀胱。结论 不同平面的骶神经前后根组合切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骶神经根切断 膀胱去神经 电刺激排尿 尿失禁 膀胱功能
下载PDF
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潘钰 陈晓松 +6 位作者 宋为群 王茂斌 杜巨豹 王昇晗 韩景璐 陈艳梅 罗跃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共治疗10天,应用排尿日记、生存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减...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共治疗10天,应用排尿日记、生存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平均尿失禁次数相应减少,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达71.4%;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刺激后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显著增加,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明显降低,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结论:骶神经根磁刺激通过抑制逼尿肌反射,增加膀胱测压容积,增加尿流率,从而改善尿频症状,减少尿失禁,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根磁刺激 脊髓损伤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下载PDF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映秋 王开阳 +2 位作者 扶流祥 吴利东 徐美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0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建模、不治疗,模型组仅建模、不治疗,电针组建模后接受电针治疗,... 目的研究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建模、不治疗,模型组仅建模、不治疗,电针组建模后接受电针治疗,治疗后检测三组大鼠尿动力学变化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模型组、电针组顺应性、漏尿点压力、膀胱基础压、膀胱最大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热休克蛋白20(HSP-20)、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HSP20的mRNA水平高于模型组,而PTEN的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激酶B(Ak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BCL2-Associated X蛋白质(Bax)、叉头框蛋白O1(FOXO1)、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Bax、FOXO1、Caspase-9水平均低于模型组,Bcl-2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模型组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能改善其尿动力学,具体作用机制分析与抑制PTEN表达、促进HSP20磷酸化与表达,并进一步抑制凋亡通路、提高Akt活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大鼠 尿动力学 影响 机制
下载PDF
家兔躯体(坐骨神经)和内脏(膀胱)初级传入神经元向骶髓后连合核区的投射—HRP跨越神经节追踪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继硕 秦秉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49-55,136,共8页
本文作者研究了膀胱(内脏)及坐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纤维向脊髓的投射。发现内脏传入纤维和躯体本体觉粗纤维都向S_(2)—S_(4)节段后连合核区投射,两者的投射区有重叠。推测内脏传入和躯体本体觉传入的纤维在后连合核可能有汇聚。另外,... 本文作者研究了膀胱(内脏)及坐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纤维向脊髓的投射。发现内脏传入纤维和躯体本体觉粗纤维都向S_(2)—S_(4)节段后连合核区投射,两者的投射区有重叠。推测内脏传入和躯体本体觉传入的纤维在后连合核可能有汇聚。另外,根据躯体本体党纤维在髓内跨节段分布的范围和位置以及盆腔脏器初级传入的投射位置,结合文献分析和讨论了脊髓后连合核的位置和形态。提出在脊髓内存在着一个和脑部的孤束核在形态及功能上酷似的脊髓后连合核的见解。它在吻侧以对称的狭细细胞带起于胸髓下段,向尾侧逐渐扩大位于Ⅵ层内侧部,到骶髓成为位于中央管背外方的核团,S_(3)以下两侧者合并形成位于中央管背侧后连合区的较大核团,一直可追踪到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坐骨神经 骶髓后连合核区 HRP跨越神经节追踪 家兔
下载PDF
盆内脏感觉二级传人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彦军 李继硕 秦秉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向猫盆神经注入10%蓖麻毒素2μl,存活3~5天后,再注射20%HRP溶液于同侧臂旁外侧核,2~3天后多聚甲醛和戊二醛灌注动物及取材。电镜下发现,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的终末(溃变)与向臂旁外侧核投射的位于骶髓后连合核、中间带外侧核、后角... 向猫盆神经注入10%蓖麻毒素2μl,存活3~5天后,再注射20%HRP溶液于同侧臂旁外侧核,2~3天后多聚甲醛和戊二醛灌注动物及取材。电镜下发现,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的终末(溃变)与向臂旁外侧核投射的位于骶髓后连合核、中间带外侧核、后角Ⅰ层内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轴-树和轴-体突触,从而在超微水平确证了盆内脏感觉传入的二级传导通路起源于骶髓后连合核、中间带外侧核、后角Ⅰ层,投射到臂旁外侧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盆内脏神经 二级传入
下载PDF
骶3神经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彦彬 徐智慧 +2 位作者 诸靖宇 黄邦高 周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观察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32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充... 目的观察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32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减少(P<0.05),残余尿量无明显改变(P>0.05),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逼尿肌反射亢进 骶神经 电针 尿动力学
下载PDF
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春林 刘明轩 +1 位作者 衷鸿宾 陈爱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丛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6...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丛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6个月后随访患者膀胱功能已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选择性 骶神经切断术 膀胱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