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声消融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胡亮
陈文直
+6 位作者
陈锦云
彭松
张炼
黎克全
唐良萏
白晋
王智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声束投照模式下邻近骶尾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子宫肌瘤UA治疗患者,MRI影像显示主要肌瘤边缘到骶尾骨距离小于30 mm...
目的:比较2种不同声束投照模式下邻近骶尾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子宫肌瘤UA治疗患者,MRI影像显示主要肌瘤边缘到骶尾骨距离小于30 mm患者共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7例,接受倾斜式声束投照模式下UA治疗;对照组45例,在垂直式声束投照模式下接受UA治疗。研究随访期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术中VAS评分及消融率等指标,相关的不良反应评价参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结果:92例患者均完成一次性UA治疗。2组患者均未出现主要并发症(SIR C-F级),对照组患者次要并发症发生率(SIR A-B级)显著高于研究组(53.3%vs 36.2%;RR 1.71[1.03-2.82],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VAS分值分别为(2.9±1.4)及(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内MRI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肌瘤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0.9±18.9)%及(75.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治疗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倾斜式声束投照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患者不适反应,提高术中耐受性及安全性,有效提高消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骨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声消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尸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奕至
杜雪梅
+3 位作者
昌红
沈兵
赵洪禹
杨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尸检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B超示胎儿脊柱骶尾部囊、实性混合回声。尸检发现胎儿骶尾部可见5.5 c...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尸检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B超示胎儿脊柱骶尾部囊、实性混合回声。尸检发现胎儿骶尾部可见5.5 cm×5 cm×4 cm大小肿物,切面呈囊实性,囊内含淡黄色液体。光镜下肿瘤由多个胚层组成,可见角化的鳞状上皮、纤毛上皮、软骨、平滑肌、肠管、内胚窦样结构、神经胶质细胞和原始神经管。免疫组化:小管样结构细胞nestin、vimentin和CD99(+),GFAP、NF和Neu N(-);周围神经胶质细胞GFAP和NF(+),Neu N(-);上皮细胞CK(+),内胚窦样结构S-100(+);Ki-67阳性率为20%,p53(-)。结论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罕见,确诊依赖于B超、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需要与成熟性畸胎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骶尾部
未成熟畸胎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毛窦囊肿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孔令红
刘晓刚
+3 位作者
王丽宁
张新鹏
薛慧忠
焦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藏毛窦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2015—2020年归档的藏毛窦囊肿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8例藏毛窦囊肿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25岁,男14例,女4例,17例位于骶尾部,1例位于颈部。骶尾部藏...
目的探讨藏毛窦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2015—2020年归档的藏毛窦囊肿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8例藏毛窦囊肿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25岁,男14例,女4例,17例位于骶尾部,1例位于颈部。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表现为肿块隆起,有硬结,触痛,破溃流脓伴窦道形成。颈部藏毛窦临床表现为黄豆大小隆起,偶有红肿破溃,质稍硬。病理形态学显示部分表皮增生、上皮脚延长,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伴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泡沫状组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反应,炎性肉芽组织增生伴窦道形成,窦道周围可见角化物、毛根或鳞状上皮残留。免疫组化结果:CD38、CD138、Lambda、Kappa(+),CKpan(上皮细胞+)、Ki-67增殖指数、Ig G、Ig G4均约10%(+),p53、CD56(-)。随访6个月至5年,患者手术切除后均创口愈合,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藏毛窦囊肿通常为良性病变,但也有癌变的报道,并且容易误诊,所以手术切除的藏毛窦组织都应该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毛窦
骶尾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比常规X射线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用于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价值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洁诚
徐蓉
蔡裕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388-390,39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X射线摄影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疑有骶尾骨病变患者214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16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3.2岁。先...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X射线摄影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疑有骶尾骨病变患者214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16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3.2岁。先后进行常规X射线摄影和DTS,比较两种成像技术获得的骶尾骨图像质量。结果 DTS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12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27例;常规X射线摄影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9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31例,漏诊45例,误诊9例。DTS的图像优秀率高达93.0%,常规X射线摄影技术中的图像优秀率为50.0%。DTS图像比常规X射线摄影图像的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常规X射线摄影像图像骶尾骨结构显示不清晰,难以确定骨折或脱位,易发生漏诊。结论 DTS可以多方位、多层面地获得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的骶尾骨图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摄影
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
骶尾骨侧位
骶骨病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
1
5
作者
延艳娜
柳玲
+3 位作者
黄梦
常荷
何鸳
肖迎聪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超声特征,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骶尾部内胚窦瘤超声表现。结果15例骶尾部内胚窦瘤均包绕尾骨呈膨胀性生长,形态不规则,部分呈分叶状,内部为实性不均质低...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超声特征,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骶尾部内胚窦瘤超声表现。结果15例骶尾部内胚窦瘤均包绕尾骨呈膨胀性生长,形态不规则,部分呈分叶状,内部为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其中6例在低回声基础上含散在囊腔,2例含散在钙化点,15例血流信号丰富,其中2例显示迂曲血管回声。3例伸入椎间孔浸润椎管并骨质破坏,4例分别伴肝转移、肺部转移、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转移。骶尾部内胚窦瘤好发于婴幼儿女孩,本组男孩4例(26.7%),女孩11例(73.3%),男女比例1:2.8;年龄1~7岁,平均年龄2岁,<3岁者11例,占73%。结论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检查无放射性损伤、无创、简单方便,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婴幼儿骶尾部形态不规则、含散在小囊腔、富血供、实性低回声包块,包绕尾骨生长、同时伴转移时,首先考虑为骶尾部内胚窦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骶尾部
内胚窦瘤
超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骶尾椎脊索瘤的CT与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代平
刘勇
+1 位作者
何其舟
杨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分析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30例均行CT、MRI检查,其中CT增强28例,MRI增强25例。结果 30例均见骶尾椎膨胀性不规则骨质破坏,偏心性1例,中心...
目的分析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30例均行CT、MRI检查,其中CT增强28例,MRI增强25例。结果 30例均见骶尾椎膨胀性不规则骨质破坏,偏心性1例,中心性29例,大部分肿瘤体积较大。CT:显示钙化29例,出血4例,"反引号"征10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6例,较均匀强化2例。MRI:T_1WI呈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T_2WI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出血26例,分隔25例,假包膜18例,坏死囊变6例,"反引号"征18例,"分节现象"15例。增强后"蜂房样"强化23例。30例中,臀部肌肉受累8例,骶髂关节受累4例。结论 CT和MRI能很好显示骶尾椎脊索瘤范围、骨质破坏程度、软组织肿块及邻近组织受侵情况,其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椎
脊索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骶尾部潜毛窦手术切口的引流
7
作者
李日增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7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骶尾部潜毛窦手术切口的引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符合此次临床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21例。其中,对比组给予实验内容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将开放...
目的探讨骶尾部潜毛窦手术切口的引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符合此次临床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21例。其中,对比组给予实验内容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将开放性切口把切口延长至肛门缘以保证切口的引流通畅,两组病例采用不一样的治疗方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其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如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比组患者长,但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小于对比组,实验组的临床满意度大于对比组;两组患者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实验组远远小于对比组,另外,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明显小于对比组;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尾部潜毛窦手术中,在切除干净病灶的前提下,开放性切口并把切口延长至肛门缘以保证切口的引流通畅,此切口设计可使复发率降低到接近零,比一期或二期减张缝合的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要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潜毛窦手术切口
引流
慢性窦道
囊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路直切口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肖伟
王锐
+4 位作者
庄源东
陈琰
江研伟
曾群
陈春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统计所有...
目的初步探讨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统计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术后复查腰骶部CT或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腰骶部CT或MRI,判断肿瘤复发情况;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结果9例患者术中均未损伤输尿管和大动脉,手术切口的长度[M(范围)]为8(2~12)cm,术中出血量[M(范围)]为50(30~500)ml,手术时间[M(范围)]为180(100~390)min,住院时间[M(范围)]为7(5~14)d。术后1例患者伤口周围出现水泡,经积极治疗后愈合。术后复查腰骶部CT或MRI显示,8例为肿瘤完全切除,另1例为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神经鞘瘤4例,脊索瘤3例,肠源性腺癌1例,高分化软骨肉瘤1例。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M(范围)]为21(13~37)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肿瘤复发(脊索瘤),再次行手术治疗;另8例未复发。至末次随访,9例患者的VAS评分[M(范围)]为0(0~5)分,较术前[7(6~8)分]显著下降(u=-2.53,P=0.011)。结论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结果
骶前肿瘤
后路手术
骶尾骨开窗
原文传递
骶尾部藏毛窦术后复发并发骶尾骨骨髓水肿一例
9
作者
王俊
金黑鹰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术后复发并发骶尾骨骨髓水肿的治疗效果,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术后换药,骶尾部伤口于术后24天愈合,术后42天复查MR,骶尾骨骨髓水肿明显消退,随访1年,患者无不适,骶尾骨未见骨髓水肿。
关键词
藏毛窦
骶尾骨
骨髓水肿
原文传递
题名
超声消融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胡亮
陈文直
陈锦云
彭松
张炼
黎克全
唐良萏
白晋
王智彪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消融治疗中心
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编号:30830040)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编号:CSTC
+1 种基金
2010AB5122)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BB5260)
文摘
目的:比较2种不同声束投照模式下邻近骶尾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子宫肌瘤UA治疗患者,MRI影像显示主要肌瘤边缘到骶尾骨距离小于30 mm患者共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7例,接受倾斜式声束投照模式下UA治疗;对照组45例,在垂直式声束投照模式下接受UA治疗。研究随访期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术中VAS评分及消融率等指标,相关的不良反应评价参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结果:92例患者均完成一次性UA治疗。2组患者均未出现主要并发症(SIR C-F级),对照组患者次要并发症发生率(SIR A-B级)显著高于研究组(53.3%vs 36.2%;RR 1.71[1.03-2.82],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VAS分值分别为(2.9±1.4)及(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内MRI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肌瘤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0.9±18.9)%及(75.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治疗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倾斜式声束投照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患者不适反应,提高术中耐受性及安全性,有效提高消融效果。
关键词
骶尾骨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声消融
Keywords
sacrococcyx
uterine fibroids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ultrasound ablation
分类号
R711.7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454.3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尸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奕至
杜雪梅
昌红
沈兵
赵洪禹
杨敏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超声科
出处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83-28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尸检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B超示胎儿脊柱骶尾部囊、实性混合回声。尸检发现胎儿骶尾部可见5.5 cm×5 cm×4 cm大小肿物,切面呈囊实性,囊内含淡黄色液体。光镜下肿瘤由多个胚层组成,可见角化的鳞状上皮、纤毛上皮、软骨、平滑肌、肠管、内胚窦样结构、神经胶质细胞和原始神经管。免疫组化:小管样结构细胞nestin、vimentin和CD99(+),GFAP、NF和Neu N(-);周围神经胶质细胞GFAP和NF(+),Neu N(-);上皮细胞CK(+),内胚窦样结构S-100(+);Ki-67阳性率为20%,p53(-)。结论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罕见,确诊依赖于B超、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需要与成熟性畸胎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鉴别。
关键词
胎儿
骶尾部
未成熟畸胎瘤
Keywords
Fetus
sacrococcyx
Immature teratoma
分类号
R739.95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毛窦囊肿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孔令红
刘晓刚
王丽宁
张新鹏
薛慧忠
焦阳
机构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
出处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32-336,共5页
基金
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CYSF181210)。
文摘
目的探讨藏毛窦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2015—2020年归档的藏毛窦囊肿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8例藏毛窦囊肿患者年龄16~53岁,平均25岁,男14例,女4例,17例位于骶尾部,1例位于颈部。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表现为肿块隆起,有硬结,触痛,破溃流脓伴窦道形成。颈部藏毛窦临床表现为黄豆大小隆起,偶有红肿破溃,质稍硬。病理形态学显示部分表皮增生、上皮脚延长,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伴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泡沫状组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反应,炎性肉芽组织增生伴窦道形成,窦道周围可见角化物、毛根或鳞状上皮残留。免疫组化结果:CD38、CD138、Lambda、Kappa(+),CKpan(上皮细胞+)、Ki-67增殖指数、Ig G、Ig G4均约10%(+),p53、CD56(-)。随访6个月至5年,患者手术切除后均创口愈合,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藏毛窦囊肿通常为良性病变,但也有癌变的报道,并且容易误诊,所以手术切除的藏毛窦组织都应该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
关键词
藏毛窦
骶尾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Keywords
Pilonidal sinus
sacrococcyx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分类号
R63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比常规X射线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用于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价值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洁诚
徐蓉
蔡裕兴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388-390,394,共4页
基金
2010-2011年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业务新技术院级课题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X射线摄影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疑有骶尾骨病变患者214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16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3.2岁。先后进行常规X射线摄影和DTS,比较两种成像技术获得的骶尾骨图像质量。结果 DTS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12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27例;常规X射线摄影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9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31例,漏诊45例,误诊9例。DTS的图像优秀率高达93.0%,常规X射线摄影技术中的图像优秀率为50.0%。DTS图像比常规X射线摄影图像的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常规X射线摄影像图像骶尾骨结构显示不清晰,难以确定骨折或脱位,易发生漏诊。结论 DTS可以多方位、多层面地获得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的骶尾骨图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X射线摄影
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
骶尾骨侧位
骶骨病变
Keywords
conventional X-ray
X-ray digital tomosynthesis
sacrococcyx
side
sacrococcygeal lession
分类号
R816.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R681.8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
1
5
作者
延艳娜
柳玲
黄梦
常荷
何鸳
肖迎聪
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6-5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超声特征,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骶尾部内胚窦瘤超声表现。结果15例骶尾部内胚窦瘤均包绕尾骨呈膨胀性生长,形态不规则,部分呈分叶状,内部为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其中6例在低回声基础上含散在囊腔,2例含散在钙化点,15例血流信号丰富,其中2例显示迂曲血管回声。3例伸入椎间孔浸润椎管并骨质破坏,4例分别伴肝转移、肺部转移、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转移。骶尾部内胚窦瘤好发于婴幼儿女孩,本组男孩4例(26.7%),女孩11例(73.3%),男女比例1:2.8;年龄1~7岁,平均年龄2岁,<3岁者11例,占73%。结论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检查无放射性损伤、无创、简单方便,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婴幼儿骶尾部形态不规则、含散在小囊腔、富血供、实性低回声包块,包绕尾骨生长、同时伴转移时,首先考虑为骶尾部内胚窦瘤。
关键词
小儿骶尾部
内胚窦瘤
超声
Keywords
Children
sacrococcyx
Endoembryoma
Ultrasound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骶尾椎脊索瘤的CT与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代平
刘勇
何其舟
杨彬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放射影像科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992-1995,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30例均行CT、MRI检查,其中CT增强28例,MRI增强25例。结果 30例均见骶尾椎膨胀性不规则骨质破坏,偏心性1例,中心性29例,大部分肿瘤体积较大。CT:显示钙化29例,出血4例,"反引号"征10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6例,较均匀强化2例。MRI:T_1WI呈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T_2WI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出血26例,分隔25例,假包膜18例,坏死囊变6例,"反引号"征18例,"分节现象"15例。增强后"蜂房样"强化23例。30例中,臀部肌肉受累8例,骶髂关节受累4例。结论 CT和MRI能很好显示骶尾椎脊索瘤范围、骨质破坏程度、软组织肿块及邻近组织受侵情况,其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帮助。
关键词
骶尾椎
脊索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sacrococcyx
Chord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R imaging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骶尾部潜毛窦手术切口的引流
7
作者
李日增
机构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7期263-265,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骶尾部潜毛窦手术切口的引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符合此次临床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21例。其中,对比组给予实验内容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按照研究要求,将开放性切口把切口延长至肛门缘以保证切口的引流通畅,两组病例采用不一样的治疗方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其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如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比组患者长,但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小于对比组,实验组的临床满意度大于对比组;两组患者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实验组远远小于对比组,另外,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明显小于对比组;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尾部潜毛窦手术中,在切除干净病灶的前提下,开放性切口并把切口延长至肛门缘以保证切口的引流通畅,此切口设计可使复发率降低到接近零,比一期或二期减张缝合的切口潜毛窦的复发率要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骶尾部
潜毛窦手术切口
引流
慢性窦道
囊肿
Keywords
sacrococcyx
Surgical incision of latent hairy sinus
Drainage
Recurernce rate
Cystis
分类号
R657.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路直切口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肖伟
王锐
庄源东
陈琰
江研伟
曾群
陈春美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基金
福建省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2019-WJ-08)。
文摘
目的初步探讨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统计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术后复查腰骶部CT或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腰骶部CT或MRI,判断肿瘤复发情况;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结果9例患者术中均未损伤输尿管和大动脉,手术切口的长度[M(范围)]为8(2~12)cm,术中出血量[M(范围)]为50(30~500)ml,手术时间[M(范围)]为180(100~390)min,住院时间[M(范围)]为7(5~14)d。术后1例患者伤口周围出现水泡,经积极治疗后愈合。术后复查腰骶部CT或MRI显示,8例为肿瘤完全切除,另1例为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神经鞘瘤4例,脊索瘤3例,肠源性腺癌1例,高分化软骨肉瘤1例。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M(范围)]为21(13~37)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肿瘤复发(脊索瘤),再次行手术治疗;另8例未复发。至末次随访,9例患者的VAS评分[M(范围)]为0(0~5)分,较术前[7(6~8)分]显著下降(u=-2.53,P=0.011)。结论后路直切口经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
治疗结果
骶前肿瘤
后路手术
骶尾骨开窗
Keywords
Treatment outcome
Presacral tumor
Posterior surgery
sacrococcyx
fenestration
分类号
R739.9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骶尾部藏毛窦术后复发并发骶尾骨骨髓水肿一例
9
作者
王俊
金黑鹰
机构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中心
出处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文摘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术后复发并发骶尾骨骨髓水肿的治疗效果,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术后换药,骶尾部伤口于术后24天愈合,术后42天复查MR,骶尾骨骨髓水肿明显消退,随访1年,患者无不适,骶尾骨未见骨髓水肿。
关键词
藏毛窦
骶尾骨
骨髓水肿
Keywords
Pilonidal Sinus
sacrococcyx
Bone marrow edema
分类号
R657.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声消融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胡亮
陈文直
陈锦云
彭松
张炼
黎克全
唐良萏
白晋
王智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尸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陈奕至
杜雪梅
昌红
沈兵
赵洪禹
杨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藏毛窦囊肿18例临床病理分析
孔令红
刘晓刚
王丽宁
张新鹏
薛慧忠
焦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比常规X射线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用于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价值
张洁诚
徐蓉
蔡裕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超声表现
延艳娜
柳玲
黄梦
常荷
何鸳
肖迎聪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骶尾椎脊索瘤的CT与MRI征象分析
代平
刘勇
何其舟
杨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骶尾部潜毛窦手术切口的引流
李日增
《中国医药科学》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后路直切口骶尾骨开窗入路切除骶前肿瘤的疗效分析
肖伟
王锐
庄源东
陈琰
江研伟
曾群
陈春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9
骶尾部藏毛窦术后复发并发骶尾骨骨髓水肿一例
王俊
金黑鹰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