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men Between Sacrifice and Masochism: A Psychoanalytic Approach and an Anthropological Questioning
1
作者 Houria Abdelouahed 《Psychology Research》 2017年第10期536-540,共5页
下载PDF
痛并快乐: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良性自虐的现象学研究
2
作者 祝大鹏 周雯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为了深入探讨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良性自虐的表现形式、动机来源和认知特点,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13名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为访谈对象,并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良性自虐现象普遍存在于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群体中;(2)资深马... 为了深入探讨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良性自虐的表现形式、动机来源和认知特点,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13名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为访谈对象,并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良性自虐现象普遍存在于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群体中;(2)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良性自虐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环境、生理和心理等3个方面;(3)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良性自虐的动机来源主要包括挑战自我、过往经历、同伴激励、追求刺激和探索未知等5个方面;(4)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良性自虐在认知上反映出追求认同接纳、能力体现和利弊权衡的结果。研究认为良性自虐行为对于资深马拉松业余跑者利弊共存,需要积极引导宣传、正确教育和制度合理管控,保障马拉松跑者安全科学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良性自虐 马拉松跑者 现象学
下载PDF
The Dark Reflection of Sadism within the Brilliance of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
3
作者 Xanya Sofra 《Health》 2020年第9期1279-1298,共20页
<p 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This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ith 84 participants, revealed that mental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narcis... <p 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This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ith 84 participants, revealed that mental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celebrities mirror each other’s paranoid, obsessive and histrionic symptomatology, grandiosity, manipulative charm, and inner emptiness. Elite narcissists manifested insidious sadism in the absence of depressive affect, while the narcissistic patients wer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depressive and masochistic symptomatology. Elite narcissists demonstrated advanced empathic skills, contradicting past literature. However, their empathic advantage appeared void of compassion, merely employed as a self-serving tactic to exploit, intimidate and subordinate. Both experimental narcissistic groups evidenced more prevalent psychopathology, yet, higher achievement, efficacy and ambition than their reciprocal control groups, confirming the narcissists’ finesse in concealing psychopathology under the brilliance of their pseudosuperiority. The main danger is the affinity between masochism and sadism, bonding low and high functioning narcissistic counterparts to endlessly feed from each-others’ pathology, forming dysfunction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ults or disintegrating societies. This sadomasochistic dependency also reflects several countries’ authoritarian trends, where narcissistic constituents’ unyielding loyalty elevates idolized leaders to power, pre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oxic tyrannical governments.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issism sadism masochism Obsessive Symptoms Histrionic Symptoms Paranoia Symptoms Personality Disorders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Anaclitic Depression Introspective Depression Empathy Dominance
下载PDF
Sadism, Fantasy, and the Compulsion to Kill in Edgar Allan Poe' s "The Tell-Tale Heart"
4
作者 Afra Saleh Alshib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7期703-722,共20页
In an age when criminal psychology was still new, Edgar Allan Poe revolutionized the world with his tales of insightful penetration into the criminal mind. "The Tell-Tale Heart" (2007) is one such tale. Behind the... In an age when criminal psychology was still new, Edgar Allan Poe revolutionized the world with his tales of insightful penetration into the criminal mind. "The Tell-Tale Heart" (2007) is one such tale. Behind the mask of the narrator lies the dangerous, diabolical, and premeditated crime of the sadist. Most critics neglected to highlight the sadistic complex which manifests itself with outstanding clarity in the character Poe presents. Instead, they chose to focus on other aspects of his character, namely, his disturbed mental state. Yet, to dismiss a perversion such as sadism is to lose sight of Poe's legitimate merits as a criminal psychologis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is point 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between criminology and literature, the study examines Poe's work from the criminological tradition represented by such figures as Richard von Krafft-Ebing, Paul De River, Carol Anne Davis, Karl Berg, Peter Vronsky, Julie Harrower, Curt R. Bartol, and others. The study is based upon criminological insights derived from and supported by actual case histories, and thu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crimi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scientific rationalism literature and criminology sadism FANTASY thecompulsion to kill
下载PDF
攻击行为的愉悦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冰涛 刘宇平 +1 位作者 赵辉 杨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4-1727,共14页
攻击可使个体产生正性情绪,即攻击行为具有愉悦效应。这既直接反映在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上,也在一些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中有所体现,还得到了与攻击有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与攻击的强化模型从个体变化和... 攻击可使个体产生正性情绪,即攻击行为具有愉悦效应。这既直接反映在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上,也在一些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中有所体现,还得到了与攻击有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与攻击的强化模型从个体变化和群体演变两种不同的视角解释了这一效应的心理成因。该效应会使个体的攻击行为模式得到巩固,这一解释路径丰富了攻击行为的元理论框架。上述分析表明对高攻击倾向的人群进行干预时应慎重使用宣泄疗法,并提示攻击行为与成瘾行为在心理成因上可能存在相似性。未来应改进情绪的测量工具,厘清攻击时情绪的动态变化,还应深入探究攻击愉悦效应的影响因素,并着力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 正性情绪 施虐 奖赏系统 情绪管理
下载PDF
受虐的身体与受控的主体——论王小波小说的虐恋描写及其实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川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态,揭示现实权力关系架构和运作中施暴一方强加于受害一方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屈辱,"虐恋"表象反映的是"施虐/受虐"实质,受虐的身体对应着受控的主体,因而从身体叙事这一特殊角度呈现出主体建构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虐恋 施虐/受虐 身体叙事 主体建构
下载PDF
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动因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朝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迷信、邪教和恐怖主义等异化形态始终困扰着人类。无疑,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迷信、邪教和恐怖主义等异化形态始终困扰着人类。无疑,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社会精神现象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异化 集体无意识 末日情结 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
下载PDF
性心理障碍、性心理治疗与快乐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田聚群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根据快乐模型,分析并发现了心理正常的判断标准、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和当前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发现了在幸福文化中经常使用的标准快乐方法和标准痛苦方法的结构。针对常见的8种性心理障碍:恋物癖、异性装扮癖、易性癖、露阴... 根据快乐模型,分析并发现了心理正常的判断标准、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和当前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发现了在幸福文化中经常使用的标准快乐方法和标准痛苦方法的结构。针对常见的8种性心理障碍:恋物癖、异性装扮癖、易性癖、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施虐癖、受虐癖,通过分析并且合理分类,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物癖 异性装扮癖 易性癖 露阴癖 窥阴癖 摩擦癖 施虐癖 受虐癖
下载PDF
虐恋之花:艾米莉·狄金森精神分析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立恒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5,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 2 5岁始弃绝社交 ,退隐在家 ,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 ,留下诗稿 170 0余首 ,其中很多充满了激情澎湃的爱欲描写以及对统治与屈从关系和心理与肉体痛苦及死亡过程的无限想象和刻意描绘。透过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她... 艾米莉·狄金森 2 5岁始弃绝社交 ,退隐在家 ,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 ,留下诗稿 170 0余首 ,其中很多充满了激情澎湃的爱欲描写以及对统治与屈从关系和心理与肉体痛苦及死亡过程的无限想象和刻意描绘。透过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她是一个具有虐恋情结的诗人。导致她虐恋情结的主要原因是其恋父欲望的负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恋父情结 受虐心理 死亡
下载PDF
生的激越 死的欲求——析杰克·伦敦之死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建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0,92,共5页
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理论,结合杰克·伦敦生平及其大部分作品,从深层次上探讨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死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正是伦敦身上存在的施虐狂倾向及受虐狂倾向导致了他最终的自毁。
关键词 死的本能 施虐狂 受虐狂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当今知识分子受虐倾向过重,施虐倾向(批判精神)不足,不得不引起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分子 心理特质 施虐 受虐
下载PDF
中国夫妻间暴力的“性别对称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春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本文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夫妻间暴力受虐的性别对称性。研究发现,如果夫妻间暴力不仅仅局限于肢体暴力,那么妻子可能和丈夫一样暴力。"强制性控制",丈夫和妻子受虐的比例没有差异;"情感虐待&q... 本文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夫妻间暴力受虐的性别对称性。研究发现,如果夫妻间暴力不仅仅局限于肢体暴力,那么妻子可能和丈夫一样暴力。"强制性控制",丈夫和妻子受虐的比例没有差异;"情感虐待",丈夫受虐的比例甚至超过妻子;只有"肢体暴力",妻子受虐的比例明显高于丈夫。不能因为男性在夫妻间暴力中只经历所谓"轻微"暴力而漠视男性受虐。实际上非肢体暴力带来的伤害并不小于肢体暴力的伤害。要消除家庭暴力,就要消除针对一切人的家庭暴力。无论受虐的是妻子还是丈夫,在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时应得到同样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间暴力 性别对称性 男性受虐
下载PDF
穿越黑暗的光芒──试析索尔·贝娄小说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包鹏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犹太人,他们很有教养,并且对生活十分敏感,他们感到,在 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他们是精神的孤独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和绝望者。本文正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本质上探寻美国...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犹太人,他们很有教养,并且对生活十分敏感,他们感到,在 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他们是精神的孤独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和绝望者。本文正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本质上探寻美国犹太人寻找自我本质的心理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小说 人物形象 美国 存在主义 《挂起来的人》 《赫索格》
下载PDF
“享虐”与“性越境”——析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的日本体验及其性别话语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庆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3,共6页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qu...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是他们从日本体验以及文学书写中萃取而成的独具个性的性别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享虐 性越境 陈希我 林祁
下载PDF
生的激情 死的欲求——精神分析学说对马丁·伊登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建平 任丽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7-24,共8页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伦敦塑造的超人形象。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深层次上分析马丁.伊登的生的本能、死的本能、俄底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施虐狂倾向、受虐狂倾向,探讨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伦敦塑造的超人形象。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深层次上分析马丁.伊登的生的本能、死的本能、俄底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施虐狂倾向、受虐狂倾向,探讨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马丁.伊登的死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正是马丁.伊登身上存在的死亡本能、施虐狂倾向、受虐狂倾向导致了他最终的自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死本能 受虐狂
下载PDF
金庸《天龙八部》中的虐待狂形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兴阳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阿紫和游坦之的心理具有变态的倾向——施虐和受虐,二者的成因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坊间很少有人论及并发现其间隐喻着金庸对香港的解构,对读者阅读期待的迎合和自身无意识的欲望疏泄。
关键词 金庸 《天龙八部》 施虐狂 受虐狂
下载PDF
“革命”:作为女性写作的《青春之歌》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懿红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青春之歌》是典型的女性写作个案,杨沫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揭示了革命的心理内涵和文化功能,在革命堂皇的正义性下掩盖着许多秘而不宣的动机、欲望和幻想,在心理体验的层面,革命是最富幻想性传奇性的审美意象。而且林道静的革命激情还交... 《青春之歌》是典型的女性写作个案,杨沫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揭示了革命的心理内涵和文化功能,在革命堂皇的正义性下掩盖着许多秘而不宣的动机、欲望和幻想,在心理体验的层面,革命是最富幻想性传奇性的审美意象。而且林道静的革命激情还交织着更加隐秘的女性欲望满足:长期历史压抑形成的服膺男性价值、逃避自由、受虐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文学写作 革命 受虐情结 《青春之歌》 杨沫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的性虐色彩——透视一种文化现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炜如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0期14-16,92,共4页
性虐活动是欧洲古往今来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时有隐现,小说中加西莫多受鞭刑和克罗德观看对爱斯梅哈尔达的拷问并自虐致伤等情节隐含着性虐色彩,这和渗透在欧洲绘画雕塑中的性虐艺术趣味相似,透... 性虐活动是欧洲古往今来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时有隐现,小说中加西莫多受鞭刑和克罗德观看对爱斯梅哈尔达的拷问并自虐致伤等情节隐含着性虐色彩,这和渗透在欧洲绘画雕塑中的性虐艺术趣味相似,透现出一种苦乐相生、痛快相承的残酷痛苦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性虐色彩 文化现象 残酷痛苦之美
下载PDF
《春琴抄》人物关系解读——以春琴与佐助为中心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爱军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长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春琴抄》极具代表性。他将西洋式的内容与东洋式的表现融为一体,包罗了谷崎写作风格的主要...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长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春琴抄》极具代表性。他将西洋式的内容与东洋式的表现融为一体,包罗了谷崎写作风格的主要部分。作品描写了具有嗜虐性的失明少女春琴和对春琴顶礼膜拜的佣人佐助之间非常的情感世界。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采用精湛的古典技法和优美典雅的文体,将贯穿其文学作品主题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欠美 古典美 嗜虐性 女性崇拜
下载PDF
权力魅影背后的主体迷茫——陈昌平《非生意关系》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2-96,共5页
陈昌平的《非生意关系》,围绕着人在权力欲求中的复杂纠葛,展现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力社会中于无可奈何中败退的无情现实,揭示了权力魔杖下男女两性地位失衡的真实处境;同时,小说还反映了两性在权力较量中由征服与屈从的关系主体... 陈昌平的《非生意关系》,围绕着人在权力欲求中的复杂纠葛,展现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力社会中于无可奈何中败退的无情现实,揭示了权力魔杖下男女两性地位失衡的真实处境;同时,小说还反映了两性在权力较量中由征服与屈从的关系主体逐渐衍化为施虐与受虐的关系主体,并在这种享虐性心理阴影的猖狂解构下陷入迷茫性存在境遇的社会图景和异化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意关系》 权力 性别 施虐 受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