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职业暴露数据对中医针刺操作意外刺伤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蔡莉 陈惠超 +3 位作者 李娅斐 罗丁 陈静薇 欧阳红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从事中医针刺类操作的医务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现状,提出预防刺伤策略,保障职业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某三甲中医院在2020—2022年期间的职业暴露数据,收集整理暴露者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业类别、岗... 目的调查和分析从事中医针刺类操作的医务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现状,提出预防刺伤策略,保障职业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某三甲中医院在2020—2022年期间的职业暴露数据,收集整理暴露者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业类别、岗前培训、使用针具类别、刺伤环节和暴露源等情况,分析刺伤发生风险点,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本次调查共涉及12个临床科室5069名医务人员,其中63名医务人员被刺伤,发生率为1.24%(63/5069)。年龄25~30岁发生刺伤的概率比<25岁人群高(OR=18.556,P<0.05);年龄>30岁发生刺伤的概率比<25岁人群高(OR=14.311,P<0.05)。工作年限≥3年发生刺伤的概率比<3年人群低(OR=0.025,P<0.05)。实习医生发生刺伤的概率比医生高(OR=2.212,P<0.05)。刺伤环节方面,拔针时发生率最高58.73%(χ^(2)=106.222,P<0.05)。针具类型方面,针灸针发生率最高为41.27%(χ^(2)=45.095,P<0.05)。暴露源方面,“未知暴露源”最高42.86%(χ^(2)=57.476,P<0.05),“暴露源为乙肝患者”为20.63%(χ^(2)=57.476,P<0.05)。岗前培训方面,“接受过岗前培训”仍发生刺伤占比最高为69.84%(χ^(2)=38.000,P<0.05)。结论应提前获取患者的血清学状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等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实施有效岗前培训,并关注特殊针具的刺伤风险,才能预防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针刺伤 职业安全 岗前培训 血源性传染病
下载PDF
2017—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茜茜 乌伊罕 曲琳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了了解2017—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评估其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笔者于2017—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随机采集市售肉及肉制品,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GB 4789—2016... 为了了解2017—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评估其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笔者于2017—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随机采集市售肉及肉制品,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GB 4789—2016和GB 4789.9—2014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含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检测。共采集餐饮服务、流通、养殖、屠宰环节肉及肉制品7 380份,检出378株阳性菌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12%,其中空肠弯曲菌污染率最高,检出率为22.8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次之,检出率为7.43%,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35%、3.55%和0.10%,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总检出率介于0.21%~12.56%,其中,生禽肉检出率最高,熟肉制品最低。综上,内蒙古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地对污染率高的食品长期持续监测,加强生产源头和流通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切断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污染状况 食品安全
下载PDF
Prevalence of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Knowledge of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Accessibility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Mogadishu, Somalia
3
作者 Yonis Abdullahi Ahmed Anshur Abdishakur Mohamud Sheik +10 位作者 Miski Abdullahi Roble Abdullahi Mohamed Yasin Abdullahi Ali Mohamed Fardowso Ali Mohamud Abdimalik Dahir Abdi Ikran Abdullahi Isse Warda Adan Ibrahim Mohamed Jimale Adan Ugbad Ahmed Daud Ahmed Aweis Abdullahi Mohamed Hassan Fujeyra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24年第3期172-198,共27页
Introduction: Healthcare workers in Mogadishu, Somalia face significant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particularly needle stick injuries, with 61.1% reporting incidents. This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ir health, leadi... Introduction: Healthcare workers in Mogadishu, Somalia face significant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particularly needle stick injuries, with 61.1% reporting incidents. This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ir health, leading to infections such as hepatitis B, hepatitis C, and HIV. Despite the high prevalence of injuries, awareness of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accessibility is relatively high, with 84.0% of respondents aware of it. However, there are gaps in knowledge and implementation, as evidenced by variations in availability of PEP. Improving workplace safety measures,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n injury prevention and PEP protocols, and ensuring consistent availability of PEP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are crucial steps to safeguard the well-being of healthcare workers in Mogadishu, Somalia.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hospital workers in Mogadishu, Somalia, focusing on professionals from various healthcare facilities. The study targeted nurses, doctors, laboratory personnel, and pharmacists. Purposive sampling was employed, resulting in a sample size of 383 calculated using Fisher’s sample size formula.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coded questionnaires entered into Microsoft Excel 2019 and analyzed with SPSS software to generate frequencies and proportions, presented through frequency tables and pie figures. Results: The study in Mogadishu, Somalia,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and knowledge of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accessibility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Findings indicate a high prevalence of injuries, with 61.1% reporting incidents, predominantly needle stick injuries (60.6%). Despite the majority seeking prompt medical attention (72.0%), work-related illnesses affected 53.2% of respondents, notably work-related stress (59.5%). While most received training on injury and illness prevention (68.9%), gaps exist in PEP awareness, with 16.0% unaware of it. Nonetheless, 84.0% were aware, predominantly through health facilities (52.0%). Availability of PEP was reported by 71.3%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with variations in shift availability. The majority reported guidelines for PEP use (55.7%). Efforts are needed to bolster PEP awareness and ensure consistent availability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to safeguard worker health. Conclusion: High prevalence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with needle stick injuries being the most common (60.6%). Despite this, 84.0% of respondents were aware of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primarily learning about it from health facilities (52.0%). While 71.3% reported the availability of PEP in their facility, 28.7% noted its unavailability. These results emphasize the need for improved educa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PEP to mitigate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valence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ACCESSIBILITY Healthcare Workers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fections (Hepatitis B Hepatitis C HIV) Awareness KNOWLEDGE Workplace safety PEP Availability Blood-borne diseases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HIV PEP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下载PDF
食品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周宇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0期28-30,共3页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食品检测的主要内容、食品检测的重要性,并针对食品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食源性疾病
下载PDF
中国13省1999-2005年瘦肉精食物中毒个案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胡萍 余少文 +2 位作者 李红 成斌 刘思乐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收集分析中国各地发生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个案,对有关中毒事件的地域分布、应急处理、检测机构、定量分析、中毒救治和事件追溯等研究表明:1999—2005年专业文献报道的瘦肉精食物中毒发生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共13个省43个市(县)... 收集分析中国各地发生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个案,对有关中毒事件的地域分布、应急处理、检测机构、定量分析、中毒救治和事件追溯等研究表明:1999—2005年专业文献报道的瘦肉精食物中毒发生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共13个省43个市(县),涉及中毒2 455人.无中毒死亡情况报道.根据检测结果推测,当食物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达0.2 mg/kg时,有可能出现中毒临床症状;瘦肉精在食物中残留量的分析测定受制于检测条件;对瘦肉精的追踪溯源常限于本埠猪源;中毒救治时若不明中毒致因可能导致误诊.综合分析中毒个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和快速应对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患 食物中毒 盐酸克伦特罗 化学污染物
下载PDF
加强职业暴露管理降低血源性疾病感染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靖 薛菊兰 +1 位作者 沈静 张方兰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医务人员健康提供保障。方法针对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采取科学的预警管理、积极的应对管理、严密的追踪管理等规范化管理措施。结果规范化管理后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逐... 目的探讨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医务人员健康提供保障。方法针对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采取科学的预警管理、积极的应对管理、严密的追踪管理等规范化管理措施。结果规范化管理后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减少,并且未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现象。结论规范化管理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可有效防止血源性疾病在医患之间相互传播,使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性疾病 职业暴露 风险控制 职业安全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夏威 王博远 +1 位作者 岑应健 李笑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56-61,共6页
介绍机器学习基本思想、分类与常用方法以及发展历史,阐述机器学习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方面应用现状,包括BP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及决策树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等,分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预警 机器学习 健康大数据
下载PDF
B96-Ⅱ发酵液对多种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试验示范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利平 郝变青 +2 位作者 赵永胜 李彩虹 乔雄梧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2020-2025,共6页
B96-Ⅱ发酵液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新品种。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采用B96-Ⅱ发酵液蘸根或灌根后,研究其对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甜椒、辣椒、番茄、西葫芦、... B96-Ⅱ发酵液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新品种。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采用B96-Ⅱ发酵液蘸根或灌根后,研究其对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甜椒、辣椒、番茄、西葫芦、茄子、油菜、甘蓝、大蒜等蔬菜土传病害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对甜椒、辣椒病害的平均防效为80.6%;对番茄病害的防效为81.6%;对西葫芦病害的防效为74.4%;对油菜、甘蓝、茄子、大蒜病害的防效分别是82.6%,77.1%,65.5%和65.7%。同时,B96-Ⅱ发酵液蘸根和灌根后对以上蔬菜均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无论株高、株质量、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促生效果多分布在10%~30%,具体与使用时间、次数、方法及水肥管理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质量安全 土传病害 生物农药 芽孢杆菌
下载PDF
2012年南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颖 郑鹃 +1 位作者 吴春敏 郑雯菱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第4期89-91,共3页
目的为全面掌握和分析南平市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可能的来源,评价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污染控制水平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力,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 目的为全面掌握和分析南平市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可能的来源,评价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污染控制水平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力,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对熟肉制品、焙烤食品、熟制米面制品、果蔬类、婴幼儿食品和调味酱等186份食品样品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发现致病菌污染49份,占总检测份数的26.34%,检出总阳性菌株56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30.11%。结论南平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对食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污染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南平
下载PDF
微生物与畜产品安全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建军 靳烨 《肉类工业》 2007年第9期45-47,共3页
综述了微生物在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微生物的控制措施,建议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监控,加强各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
关键词 畜产品质量与安全 微生物 控制措施 食源性疾病
下载PDF
韶关市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基线调查
11
作者 卢志坚 唐意佳 +3 位作者 陈志礼 邓俊兴 卢学会 王雪红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59-360,共2页
目的 了解韶关市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现况,为研究与制订食品安全保障和食源性疾病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8~2002年韶关市粮油类、肉制品类、酒类、糕点类等9类食品的卫生监测资料,对15项卫生指标比较分析。参... 目的 了解韶关市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现况,为研究与制订食品安全保障和食源性疾病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8~2002年韶关市粮油类、肉制品类、酒类、糕点类等9类食品的卫生监测资料,对15项卫生指标比较分析。参照WHO食源性疾病监测规划,收集韶关市1990~200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寄生虫调查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传染病漏报调查等资料进行现况分析。结果1998~2002年韶关市各类食品监测合格率为82.36%。15项卫生指标95%上限值与国家卫生标准比较:2项大于国标,占13.33%;1990~1999年和2000~2002年韶关市食源性传染病发病分别占传染病的41.55%和20.97%,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3.0/10万和57.16/10万,病因构成以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为主;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分别为18.98%和7.22%,病因构成以蛔虫病为主;食物中毒共发生44起,1992。1999年和2000~2002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和2.81/10万,中毒类型以农药为主。结论 该市食品安全仍存在一定的隐患而且食源性疾病已对居民健康构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调查
下载PDF
吉林省淡水产品和生肉中食源性寄生虫监测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奔 赵薇 +2 位作者 孙景昱 刘思洁 李可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监测2015~2016年吉林省市售淡水产品和生肉中的食源性寄生虫的污染状况,为有效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SN/T 1748-2006《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中的方法,在吉林省4个食品监测区域随机采集淡水产品和生肉... 目的监测2015~2016年吉林省市售淡水产品和生肉中的食源性寄生虫的污染状况,为有效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SN/T 1748-2006《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中的方法,在吉林省4个食品监测区域随机采集淡水产品和生肉产品,进行东方次睾吸虫、颚口线虫、华支睾吸虫、刚地弓形虫、牛带绦虫、旋毛虫、猪带绦虫7种寄生虫的检测。结果 2015~2016年共检测501份食品样品,检出寄生虫28份,检出率为5.59%。淡水产品共检测321份,检出寄生虫样品27份,检出率为8.41%,其中,淡水鱼类检测了29种共312份,检出寄生虫样品27份,检出率为8.65%,且华支睾吸虫检出率最高,达4.81%;生肉产品检测了2类(包括鲜牛肉,鲜猪肉)共180份,检出寄生虫样品1份,检出率为0.56%。结论吉林省部分市售淡水产品和生肉中受到寄生虫污染,应加强卫生宣传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变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以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寄生虫 食品安全 监测
下载PDF
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2
13
作者 侯博 吴林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23-31,共9页
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的技术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相交织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最佳选择之一,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结构的网络化、治理... 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的技术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相交织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最佳选择之一,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结构的网络化、治理效能的多赢性以及治理策略的多样性是其典型特征。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治理维度至少呈现政府与食品企业间的互补共治、政府和社会间的互信共治,以及政府、市场和社会间的协同共治三个层面,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格局的构建以互补共治组合为治理基础,以互信共治建构为治理前提,以协同共治模式为关键手段,以提高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绩效为价值诉求,对实现食品安全善治、增进公共福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风险 治理逻辑 食源性疾病 跨界治理
下载PDF
食品安全解读
14
作者 王振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180,共3页
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在对食品安全定义、食源性疾病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食品安全建设与防范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原因 策略
下载PDF
病媒生物与公共卫生安全关联性研究
15
作者 姜红旭 高玉峰 +1 位作者 程晓兰 傅韶瑜 《口岸卫生控制》 2022年第5期35-37,共3页
病媒生物是多种虫媒传染病(如鼠疫、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的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随着国际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病媒生物的远距离扩散已成为虫媒传染病跨境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病媒生物与虫媒传染病的... 病媒生物是多种虫媒传染病(如鼠疫、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的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随着国际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病媒生物的远距离扩散已成为虫媒传染病跨境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病媒生物与虫媒传染病的扩散,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和虫媒传染病重要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虫媒传染病 卫生安全
下载PDF
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熙 黄琼 +5 位作者 石玮 黄蔚 梁骏华 卢玲玲 邓小玲 张永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评估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在广州市6区设9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调查12个月腹泻病例采样率、沙门菌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进而推算全市医疗机构相应数据;在广州市3区开展人... 目的 评估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在广州市6区设9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调查12个月腹泻病例采样率、沙门菌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进而推算全市医疗机构相应数据;在广州市3区开展人群腹泻随机抽样入户调查,调查腹泻病例就诊率;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监测医院和全市医疗机构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利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负担金字塔模型,通过倍数校正和不确定性分析估计沙门菌感染实际发病数,比较食源性疾病主、被动监测数据用于疾病负担分析的优劣。结果 监测医院12个月腹泻病例平均采样率38.34%,沙门菌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87.5%,人群腹泻病例就诊率23.91%,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42.98%;全市医疗机构推算采样率38.34%,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47.5%,报告率20.94%,估计广州市沙门菌感染病例64586例(95%CI:44136~101921),年发病率508.5/10万(95%CI:347.5~802.5/10万),全年全市被动报告病例仅171例,报告年发病率1.3/10万;经估算5岁以下年龄组(3583.2/10万)年发病率最高,15~24岁年龄组(23.5/10万)最低。结论 首次验证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领域的适用性;表明主动监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源性疾病尤其是特定病原体感染采样率、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和报告率,有助于对负担作出更准确和积极有效的估计;结果提示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负担较重,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负担水平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洪华荣 陈剑锋 +2 位作者 王娟 荣飚 骆和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食... 目的分析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4年厦门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6起,发病641人,死亡1人。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集中在第3季度(7~9月份),报告事件数量和报告发病人数最多的均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分别占60.7%(34/56)和76.6%(491/641),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因子。餐饮服务单位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占60.7%(34/56)。结论厦门市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应以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为主,防控重点场所为餐饮服务单位,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 监测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白银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安明 张景辉 +2 位作者 张秦永 杨军鹏 李梅基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23期3209-3213,共5页
目的了解白银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白银市5个县区食品中致病菌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食品样品24类1638份,致病菌总检出率为6.90%,24类食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 目的了解白银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白银市5个县区食品中致病菌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食品样品24类1638份,致病菌总检出率为6.90%,24类食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较大,其中生畜禽肉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8.97%,主要致病菌是致泻大肠埃希菌;婴幼儿食品检出率为17.42%,主要致病菌是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乳及乳制品检出率为16.54%,主要致病菌是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动物性海水产品检出率为15.00%,主要致病菌是副溶血性弧菌;熟肉及其制品检出率为5.71%,主要致病菌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结论2013-2017年白银市部分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因此,应对这类食品的生产、流通和储存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污染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监测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食品寄生虫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蒋守富 张小萍 何艳燕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寄生虫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病原学方法常受制于技术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鉴别能力,检测效率不高。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成为食品寄生虫诊断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对目前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 寄生虫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病原学方法常受制于技术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鉴别能力,检测效率不高。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成为食品寄生虫诊断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对目前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经化学试剂特殊处理的棉纤维卡片(FT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基因芯片(DNA chip)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等技术在食品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被引量:17
20
作者 庞佳宏 李树环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3,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和危害,详细论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并从公共卫生层面上论...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和危害,详细论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并从公共卫生层面上论述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公共卫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