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县木塔屋架尺度设计再考
1
作者 李泽辉 赵寿堂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120-126,共7页
本文回顾了已有“2023清论”关于应县木塔屋架尺度设计的实测和研究结论;针对数据缺漏之处,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对应县木塔五层藻井以上部分屋架进行了补测。通过数据分析,本文修正了既有研究中关于应县木塔屋架尺度设计的部分假说,推... 本文回顾了已有“2023清论”关于应县木塔屋架尺度设计的实测和研究结论;针对数据缺漏之处,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对应县木塔五层藻井以上部分屋架进行了补测。通过数据分析,本文修正了既有研究中关于应县木塔屋架尺度设计的部分假说,推算得到:一、屋架丈尺总体简明,符合整(半)尺设计;二、自檐柱中至脊槫,各段架道平长值依次为6.5尺、6.5尺、7尺、7尺,体现等分思想;举高值依次为3尺、3.5尺、4.5尺、5.5尺;顶部八角井口平长约为8.8尺,井口叠垒高度3.5尺;三、橑檐枋上皮至最上层井口方上皮高度为21尺;橑檐枋至脊槫高17.5尺,为二者间平长的五分之三。根据尺度复原结果,研究提出了屋架几何设计的两种可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应县木塔 尺度 屋架 举高
下载PDF
度面为范 叠佛化塔——佛宫寺释迦塔一体化设计模式及营造理念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斯亮 喻梦哲 +2 位作者 许心悦 孙开宇 彭琛 《建筑遗产》 2023年第2期65-76,共12页
辽佛宫寺释迦塔作为古代木塔之卓绝代表,其营造智慧值得深入阐发。文章通过分析其尺度比例规律和要素间关系,提出以下观点:寺、塔、像为统一整体,以舍利为灵感来源,取塔首层大佛面长为基准长(1.473 m,合5辽尺,亦合10倍舍利高或4倍足材高... 辽佛宫寺释迦塔作为古代木塔之卓绝代表,其营造智慧值得深入阐发。文章通过分析其尺度比例规律和要素间关系,提出以下观点:寺、塔、像为统一整体,以舍利为灵感来源,取塔首层大佛面长为基准长(1.473 m,合5辽尺,亦合10倍舍利高或4倍足材高)控制全寺各级尺度。运用象征佛理、皇权、天道的数字和图形,令众佛总高与塔等高,关键竖向尺寸符合丈六释迦之倍数。通过“叠佛”和“分塔”操作控制要素位置,以套嵌之方圆衍化出系列尺寸,营造过程中兼顾整体统摄与精微协调。研究揭示了释迦塔兼具文化理念和整尺思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阐释了其蕴含的天人观、数形义理思想、人本理念和型范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设计 佛面基准长 倍身造塔 方圆衍生 皇权隐喻 佛牙舍利
下载PDF
山西武乡石仁底石窟调查简报 被引量:2
3
作者 武夏(执笔/摄影) +4 位作者 杜煜 赵杰 李辉 徐晴(绘图) 马楠(绘图)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
石仁底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西石仁底村东部的麓台山半山腰上,只有一窟,坐北朝南。窟内三壁开龛,龛下方有低坛基。正壁雕凿二佛并坐,两侧开龛雕凿胁侍菩萨,壁面上方雕刻飞天。西壁雕凿一佛二菩萨,壁面上方雕刻文殊菩萨说法。东壁... 石仁底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西石仁底村东部的麓台山半山腰上,只有一窟,坐北朝南。窟内三壁开龛,龛下方有低坛基。正壁雕凿二佛并坐,两侧开龛雕凿胁侍菩萨,壁面上方雕刻飞天。西壁雕凿一佛二菩萨,壁面上方雕刻文殊菩萨说法。东壁雕凿结跏趺坐佛,北侧雕刻菩萨,菩萨上方雕刻维摩诘。窟外西侧壁面刻有题记,风化剥落严重,仅存下部文字。从洞窟形制、造像题材、布局与风格来看,石仁底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至东魏时期。这一发现完善了当地石窟寺演变的年代序列,为研究北朝民间石窟寺的开凿情况以及佛教造像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乡 石仁底石窟 释迦多宝 北朝
下载PDF
从“魔军掆鼓”到“连鼓雷公”:“降魔成道”图像中“雷公”图像的生成与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艳玉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3期52-64,共13页
“降魔成道”图像中的“魔军掆鼓”与“连鼓雷公”都是典型的图像元素,二者在我国的流行时间有先后之分,且鲜少同时出现。但两者其实关系密切,前者来源于犍陀罗地区,对我国早期的降魔成道图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后者则至迟出现在唐代,并... “降魔成道”图像中的“魔军掆鼓”与“连鼓雷公”都是典型的图像元素,二者在我国的流行时间有先后之分,且鲜少同时出现。但两者其实关系密切,前者来源于犍陀罗地区,对我国早期的降魔成道图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后者则至迟出现在唐代,并于五代时期传入敦煌石窟,是对前者的替代和改换。究其原因,应与隋代《佛本行集经》的译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雷”与“鼓”的关联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魔成道图 “魔军掆鼓” “连鼓雷公” 美术传播
下载PDF
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旻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5-818,共4页
通过对山西应县木塔测绘数据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尺度规律新的推定结果,进一步解释了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规律及木塔大尺度的比例关系.研究表明,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为模数制,基本模数为22.1cm,它控制了层高、每层通面... 通过对山西应县木塔测绘数据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尺度规律新的推定结果,进一步解释了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规律及木塔大尺度的比例关系.研究表明,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为模数制,基本模数为22.1cm,它控制了层高、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使每层通面阔和每层各开间面阔的取值表现出简洁的递变规律.这一现象与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多重塔的规律相似,是我国唐宋时期古建筑存在模数制的一个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尺度规律 模数制 取值 层高 古建筑 基础 山西 中国 比例关系
下载PDF
邯郸成安县出土的北魏太和六年释迦三尊像 被引量:9
6
作者 衣丽都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4,125-128,共8页
成安县出土的北魏太和六年释迦三尊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造象样式既表现出来自云冈石窟造像的影响,同时又展现了来自南朝秀骨清像的塑画风格的影响。正面释迦佛两侧的胁侍像,应认定为帝释天和大梵天。其图像来源与犍陀罗艺术有关,... 成安县出土的北魏太和六年释迦三尊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造象样式既表现出来自云冈石窟造像的影响,同时又展现了来自南朝秀骨清像的塑画风格的影响。正面释迦佛两侧的胁侍像,应认定为帝释天和大梵天。其图像来源与犍陀罗艺术有关,更直接的来源应是长安。释迦三尊像背面的无量寿佛是目前所见北魏时期最早的造像实例,其所表现的净土信仰应来源于长安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三尊像 无量寿佛 弥勒下生 帝释天 大梵天
下载PDF
禅宗:追求精神自由与灵魂安宁的一贯之道 被引量:1
7
作者 成长春 刘民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9,共5页
禅宗传入中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延续了印度禅宗的"止啼"宗旨和自由精神。虽然教授方法发生一些改变,但诸如机锋、棒喝、体势之类的教授方法只起启发作用,无实质性内涵。慧能没有改革禅宗,跟迦叶和达摩一样,他所做的只是... 禅宗传入中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延续了印度禅宗的"止啼"宗旨和自由精神。虽然教授方法发生一些改变,但诸如机锋、棒喝、体势之类的教授方法只起启发作用,无实质性内涵。慧能没有改革禅宗,跟迦叶和达摩一样,他所做的只是指示方向,引导更多人踏上探索精神自由、灵魂安宁的漫漫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释迦牟尼 迦叶 达磨 慧能 精神自由 灵魂安宁
下载PDF
甘谷县华盖寺石窟唐僧取经壁画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于硕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5,共7页
甘谷县华盖寺释迦洞内的唐僧取经壁画是现存于甘肃省东部的重要取经图像之一。本文第一部分从壁画内容入手,对其人物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将华盖寺取经壁画同其他与之相似的取经图像进行比对,并在第三部分结合画面人物形象、洞窟重修... 甘谷县华盖寺释迦洞内的唐僧取经壁画是现存于甘肃省东部的重要取经图像之一。本文第一部分从壁画内容入手,对其人物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将华盖寺取经壁画同其他与之相似的取经图像进行比对,并在第三部分结合画面人物形象、洞窟重修历史、画面人物位置安排与取经壁画分类及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壁画的绘制时间,由此对唐僧取经壁画的出现位置、内容和传播线索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盖寺石窟 释迦洞 唐僧取经归来图 唐僧取经图
下载PDF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艺术探微 被引量:2
9
作者 程乃莲 张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33,共3页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宝库,人们在观瞻木塔时,不仅为它的高大雄伟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更会被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之美而深深震撼。本文从美术学的角度,对释迦塔的建筑美、雕塑美、壁画美、书法美等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 释迦塔 雕塑 壁画 艺术之美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对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宝琰 万明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4-48,共5页
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应对思想。儒家应对思想具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特点;佛教认为压力是由于人的欲望和追求而起,只有断绝一切欲望和追求,接受痛苦和不幸才能得到解脱;道家则是一种清静无为、辩证发展的应对模式。... 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应对思想。儒家应对思想具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特点;佛教认为压力是由于人的欲望和追求而起,只有断绝一切欲望和追求,接受痛苦和不幸才能得到解脱;道家则是一种清静无为、辩证发展的应对模式。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势选择适宜的应对模式,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将它们理解为相融和共存才是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 儒释道 压力 中国文化
下载PDF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教生态主义及其相关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坚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7-33,100,共8页
佛教与生态环保的话题在今天经常被提起,这是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在当代所展示的世俗价值,亦表明佛教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着浓郁的自然生态主义的气质。佛教的价值观中还有着浓郁的生态主义诉求,这种生态主义诉求... 佛教与生态环保的话题在今天经常被提起,这是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在当代所展示的世俗价值,亦表明佛教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着浓郁的自然生态主义的气质。佛教的价值观中还有着浓郁的生态主义诉求,这种生态主义诉求,乃是我们今天在环境保护语境中谈论佛教的学理基础。佛教生态主义,不但有佛教中无处不在的"花草树木"以为表征,更有着深刻的佛教历史、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基础。在中国佛教史上,不但"天下名山僧占多",而且植树造林和动物放生也被看成是一种佛教修行。至于禅宗,更是主张"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直接将"花草树木"本身就看成佛。若回溯源头,那么在佛教生态主义的语境中,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生态主义的方式出生并住世,佛国世界是生态主义的乐园,就是现实中的佛教寺院也是一幅生态主义图景。总之,佛教生态主义赋予"花草树木"及其自然环境以佛的品质,将它们看作是佛法的体现,亦看作是与人类平等的存在,因而也与人一样有佛性。佛教的这种生态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自然充满人文关怀的深层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生态主义 自然 释迦牟尼 禅宗 花草树木
下载PDF
读《太子成道经》三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胥洪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敦煌变文《太子成道经》叙述释迦牟尼从其母"右胁出身胎"、"袖中生"出,这与印度古代的种姓等级制度密切相关,是婆罗门教所谓不同种姓的人从梵天不同部位生出的神话之体现,"右胁"出生主要是秦汉以后"... 敦煌变文《太子成道经》叙述释迦牟尼从其母"右胁出身胎"、"袖中生"出,这与印度古代的种姓等级制度密切相关,是婆罗门教所谓不同种姓的人从梵天不同部位生出的神话之体现,"右胁"出生主要是秦汉以后"尊右卑左"观念的影响;释迦太子出生后"九龙吐水"洗浴其身,"九龙"是佛教输入后中国化的产物;释迦牟尼娶妻时所问"三从",是借用儒家提倡的妇道,来表明印度古代妇女在宗法家族中的卑微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 右胁出身胎 种姓制度 九龙吐水 三从
下载PDF
应县木塔形体比例浅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克威 《华中建筑》 2004年第B07期A0026-A0027,共2页
应县木塔由于严谨的等量与微差比例控制而形成连续变化、统一协调、节奏明朗的造型。
关键词 应县木塔 比例 形体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以“沈腰潘鬓”而“担荷罪恶”——王国维如何把李煜推高至“释迦”“基督”的地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华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1期22-25,7,共5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作品的评价认为,李煜"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对此学界解说纷纭。从王国维的学识背景、哲学思想及文学创作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在对人生的追究与考索方面,王国维与李后主有相似之处,这是...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作品的评价认为,李煜"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对此学界解说纷纭。从王国维的学识背景、哲学思想及文学创作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在对人生的追究与考索方面,王国维与李后主有相似之处,这是把李煜推高至"释迦""基督"的教主地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释迦”“基督”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下载PDF
印度佛教孝道观研究
15
作者 高玉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我国佛教学者虽然对印度佛教有无“孝”一词 ,佛典是否弘扬孝道有所争议 ,但事实却雄辩地说明释迦牟尼佛一贯倡导孝道。他不仅强调孝顺父母是“佛法”、“圣道”,而且是孝道的典范和楷模。佛教典籍无论是巴利文《经集》、小乘佛典《阿... 我国佛教学者虽然对印度佛教有无“孝”一词 ,佛典是否弘扬孝道有所争议 ,但事实却雄辩地说明释迦牟尼佛一贯倡导孝道。他不仅强调孝顺父母是“佛法”、“圣道”,而且是孝道的典范和楷模。佛教典籍无论是巴利文《经集》、小乘佛典《阿含经》,还是大乘诸多经籍 ,都毫无例外地倡导尽心孝养父母。并将孝敬父母的孝道纳入戒律之中 ,规定凡不尽心尽寿 ,供养父母者皆犯轻垢罪。探讨佛教孝道观的特色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佛法 佛性 小乘 大乘 释迦牟尼 《经集》 《阿含经》 轻垢罪
下载PDF
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在山水诗中的表现
16
作者 李军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36-40,共5页
柳宗元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 ,却又同时信奉佛教 ,因此提出“统合儒释”的思想观点 ,并在其山水诗中得到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和反映 ,从而具有禅宗的意蕴。这与当时“三教”并存。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柳宗元 统合儒释 山水诗 禅宗 思想观念
下载PDF
应县木塔平面丈尺假说:从1933年的旧照谈起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泽辉 赵寿堂 +4 位作者 李沁园 李大卫 徐扬 陈彤 刘畅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2期56-70,共15页
本文从中国营造学社老照片所反映的应县木塔三层平坐处构造现象出发,通过研读、统计、比较现有最为详尽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实测数据,对应县木塔各层平面丈尺、侧脚及整体设计规律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套不同于现... 本文从中国营造学社老照片所反映的应县木塔三层平坐处构造现象出发,通过研读、统计、比较现有最为详尽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实测数据,对应县木塔各层平面丈尺、侧脚及整体设计规律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套不同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新假说:一,营造尺长约306毫米;二,平面设计以各层每面面阔为计算要点,明层一至五层每面面阔非完全均匀递变,依次为31.2尺、30尺、28.8尺、27.6尺、26尺;三,明层五层设计上有一定“独立性”,每面面阔及开间设计均为整尺;四,各明层立柱均有侧脚,平坐除四层外均有侧脚,与平坐柱内收配合共同实现木塔逐层面阔递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实测数据统计 营造尺 侧脚 平面丈尺
下载PDF
原始佛教中佛陀的非神性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小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
佛教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作为创立佛陀教育的导师,释迦牟尼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两千多年来被大众尊崇为至高无上的神祇。原始佛教时期,无论是释迦牟尼本人亦或是其教义中,并无神性宗教色彩。如果以原始佛教的社会背景及原始... 佛教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作为创立佛陀教育的导师,释迦牟尼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两千多年来被大众尊崇为至高无上的神祇。原始佛教时期,无论是释迦牟尼本人亦或是其教义中,并无神性宗教色彩。如果以原始佛教的社会背景及原始佛教典籍为中心,正本清源,探析原始佛教时期释迦牟尼的主要思想,可以发现:彼时之释教仅为道德性教化,而非宗教性宣说,也并无后期大乘佛教及密教中佛陀的神人格宗教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佛教 释迦牟尼 《经集》 神人格 宗教
下载PDF
营造尺和材分制:应县木塔五层木构表里数据采集与试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泽辉 李大卫 刘畅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1期36-53,共18页
建立在本研究团队既有假说与分析基础上,本文选取应县木塔五层外檐铺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三维激光扫描和计算机X射线成像(CR-Computed Radiography)技术采集外部设计与内部隐蔽构造数据信息,充分结合实测数据对现有成果进行验证,并对... 建立在本研究团队既有假说与分析基础上,本文选取应县木塔五层外檐铺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三维激光扫描和计算机X射线成像(CR-Computed Radiography)技术采集外部设计与内部隐蔽构造数据信息,充分结合实测数据对现有成果进行验证,并对应县木塔五层斗栱材分制度、尺度设计和部分内部榫卯设计进一步提出以下推论:一,应县木塔五层斗栱足材广约1.2尺(20分°),单材广约8.4寸(14分°);材厚在5寸至6寸之间,或存在多种设计;二,应县木塔五层大木设计之中丈尺设计与材分设计或同时存在:以丈尺控制开间(朵距)、屋架、栱长整体比例关系,以材分配合栱与斗的精细设计;三,应县木塔五层斗栱的内部榫卯设计同样受到丈尺和材分思想的双重控制。此外,本文还强调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X射线成像技术综合运用在古建筑研究中的深远前景,同时也讨论了现有技术条件的局限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五层外檐铺作 三维激光扫描 计算机X射线成像 材分制度 榫卯
下载PDF
剑川石窟石钟寺第8窟释迦、观音和尊胜佛母组合造像刍议——兼论宋代忏仪佛教对其造像意蕴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大理剑川石窟石钟寺第8窟中,刻有一类"一佛二胁侍"的造像,由释迦佛和"三面六臂"观音及"一面四臂"尊胜佛母组成。这种造像组合内含了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宋法天译《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 大理剑川石窟石钟寺第8窟中,刻有一类"一佛二胁侍"的造像,由释迦佛和"三面六臂"观音及"一面四臂"尊胜佛母组成。这种造像组合内含了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宋法天译《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两种体系。但该窟中尊胜佛母的仪轨又迥异于后者译本中的规述,也不同于敦煌石窟中尊胜佛母的形象,亦未见流行于大理之外的地区,推测应是大理国形成的区域特色。而与其组合的六臂观音的持物中以"钵"(而非净瓶)与柳枝相配的仪轨也实属罕见。然而,若注意到宋时忏仪佛教兴起的背景,并以此重新审视宋法天译经中的相关仪式和第8窟的整体功用,则对这种持物的组合不难作出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佛 观音 尊胜佛母 忏仪佛教 法事仪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