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历史轨迹加噪发布干扰轨迹时数据集的冗余问题和轨迹形状相似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提出轨迹数据先约简后泛化再进行差分隐私加噪的基于改进萤火虫群优化求解的干扰轨迹发布保护机制(IGSO-SDTP)。首先,基于位置显著点约简历史轨迹数据...针对历史轨迹加噪发布干扰轨迹时数据集的冗余问题和轨迹形状相似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提出轨迹数据先约简后泛化再进行差分隐私加噪的基于改进萤火虫群优化求解的干扰轨迹发布保护机制(IGSO-SDTP)。首先,基于位置显著点约简历史轨迹数据集;其次,结合k⁃匿名和差分隐私对简化后的轨迹数据集分别进行泛化和加噪;最后,设计了兼顾距离误差和轨迹相似性的加权距离,并以加权距离为评价指标,基于改进萤火虫群优化(IGSO)算法求解加权距离小的干扰轨迹。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RD(Differential privacy for Raw trajectory data)、SDTP(Trajectory Protection of Simpl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privacy)、LIC(Linear Index Clustering algorithm)、DPKTS(Differential Privacy based on K-means Trajectory shape Similarity)相比,IGSO-SDTP方法得到的加权距离分别降低了21.94%、9.15%、14.25%、10.55%,说明所提方法发布的干扰轨迹可用性和稳定性更好。展开更多
为了提高蝴蝶兰自动化快速繁育过程中组培苗夹取点视觉检测的适应性和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2-Net显著性检测网络(MBU2-Net+)的组培苗夹取点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显著性检测网络得到蝴蝶兰组培苗的显著性图像;然后,对显著性图...为了提高蝴蝶兰自动化快速繁育过程中组培苗夹取点视觉检测的适应性和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2-Net显著性检测网络(MBU2-Net+)的组培苗夹取点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显著性检测网络得到蝴蝶兰组培苗的显著性图像;然后,对显著性图像进行骨架提取,并经过形态学分析计算定位组培苗夹取点;最后,将夹取点位置数据发送给机械臂进行夹取。在图像显著性检测试验中,MBU2-Net+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02,最大F1分数为0.993,FPS(frames per second,每秒帧率)为33.99帧/s,模型权重大小为2.37 MB;在组培苗夹取试验中,4组共112颗苗的夹取点提取成功率为85.71%。为验证该研究的适应性,将其应用于各阶段组培苗以及部分虚拟两叶苗共11株种苗的夹取点提取,成功率为81.82%,使用该方法对不同时期的蝴蝶兰组培苗进行夹取点检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研究结果可为发展组培苗自动化快速繁育技术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历史轨迹加噪发布干扰轨迹时数据集的冗余问题和轨迹形状相似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提出轨迹数据先约简后泛化再进行差分隐私加噪的基于改进萤火虫群优化求解的干扰轨迹发布保护机制(IGSO-SDTP)。首先,基于位置显著点约简历史轨迹数据集;其次,结合k⁃匿名和差分隐私对简化后的轨迹数据集分别进行泛化和加噪;最后,设计了兼顾距离误差和轨迹相似性的加权距离,并以加权距离为评价指标,基于改进萤火虫群优化(IGSO)算法求解加权距离小的干扰轨迹。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RD(Differential privacy for Raw trajectory data)、SDTP(Trajectory Protection of Simpl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privacy)、LIC(Linear Index Clustering algorithm)、DPKTS(Differential Privacy based on K-means Trajectory shape Similarity)相比,IGSO-SDTP方法得到的加权距离分别降低了21.94%、9.15%、14.25%、10.55%,说明所提方法发布的干扰轨迹可用性和稳定性更好。
文摘为了提高蝴蝶兰自动化快速繁育过程中组培苗夹取点视觉检测的适应性和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2-Net显著性检测网络(MBU2-Net+)的组培苗夹取点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显著性检测网络得到蝴蝶兰组培苗的显著性图像;然后,对显著性图像进行骨架提取,并经过形态学分析计算定位组培苗夹取点;最后,将夹取点位置数据发送给机械臂进行夹取。在图像显著性检测试验中,MBU2-Net+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02,最大F1分数为0.993,FPS(frames per second,每秒帧率)为33.99帧/s,模型权重大小为2.37 MB;在组培苗夹取试验中,4组共112颗苗的夹取点提取成功率为85.71%。为验证该研究的适应性,将其应用于各阶段组培苗以及部分虚拟两叶苗共11株种苗的夹取点提取,成功率为81.82%,使用该方法对不同时期的蝴蝶兰组培苗进行夹取点检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研究结果可为发展组培苗自动化快速繁育技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