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pressive effects of saliva agains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caused by acid beverages
1
作者 Shoji Takahashi Shigeru Watanabe +3 位作者 Takashi Ogihara Koji Watanabe Kun Xuan Xiaojing Wang 《Health》 2011年第12期742-747,共6页
This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ability of the buffer systems of saliva to inhibi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fter intake of an acid beverag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itrable acid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en millil... This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ability of the buffer systems of saliva to inhibi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fter intake of an acid beverag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itrable acid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en milliliters of saliva stimulated by chewing gum base was obtained from 10 healthy adult subjects and the pH of each saliva sample was measured. The beverages used for the experiment were a carbonated soft drink (pH 2.2), a sports drink (pH 3.5), and 100% orange juice (pH 3.8). Distilled water adjusted to the pH of each saliva sample was used as a control.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suppressive ability of saliva agains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using quantitative light- induced fluorescence (QLF). Aliquots of stimulated saliva obtained from a subject were mixed with 15 ml of 100% orange juice in saliva:orange juice ratios of 1/30, 1/15, 1/10 and 1/5, and bovine teeth were soaked for 24 hours in the solutions. The △Q of the QLF analyses of the enamel was then measured. The lowest titrant volume which reduced the pH of the initial saliva (7.7 on average) to pH 5.4 was that of the orange juice.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buffer capacity and the pH of the acid beverages. From the QLF measurement, the saliva-orange juice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mount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p < 0.01 at 20%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distilled water-orange juice group. In conclusion, saliva acts as a buffer to suppress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caused by low-pH bever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acid BEVERAGE saliva BUFFERING Capacity QLF
下载PDF
Effects of Beverage Ingredients on Salivary Fluid Secretion with an <i>ex Vivo</i>Submandibular Gland Perfusion System: Tannic Acid as a Key Component for the Inhibition of Saliva Secretion
2
作者 Atsushi Imamura Tetsuji Nakamoto +5 位作者 Taro Mukaibo Takashi Munemasa Yusuke Kondo Manami Kidokoro Chihiro Masaki Ryuji Hosokawa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5年第1期12-18,共7页
Tannic acid (TA) and TA containing beverage have been proved to inhibit Ca2+-activated Cl- channel located apical membrane of the secretory cells. However, their effect on salivary fluid secretion is not well investig... Tannic acid (TA) and TA containing beverage have been proved to inhibit Ca2+-activated Cl- channel located apical membrane of the secretory cells. However, their effect on salivary fluid secretion is not well investigated. We used mouse ex Vivo submandibular gland perfusion technique to identify the general effect of TA and related beverage samples on muscarinic agonist carbachol induced fluid secretion. Green tea inhibited fluid secretion by 64% from the control, where oolong tea was by 53%, and red wine by 43% which was linked with their TA concent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TA was contained at 4.7 μM in white wine sample and 33 μM in coffee extract, no advers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addition, coffee induced saliv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arbachol. TA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fluid secretion with a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anner. The effects of TA on carbachol induced calcium increase showed identical as fluid secretion, which was initially no effect,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over the tim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A directly inhibits the salivary fluid secretion and it affects not only Ca2+-activated Cl- channel but also intracellular Ca2+ increasing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va SECRETION Red Wine Tannic acid Ca2+ Activated Cl- Channel
下载PDF
柠檬酸滤纸面积及浓度对刺激健康人唾液分泌和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龙辉 杨泽民 +3 位作者 李茹柳 林传权 张杰 陈蔚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面积和浓度柠檬酸滤纸刺激对健康人唾液流率(mL/min)和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活性比值的影响。【方法】募集9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给予0.2 mol/L 0.5 cm×0.5cm、0.2 mol/L 1 cm×1 cm、0.2mol/L... 【目的】比较不同面积和浓度柠檬酸滤纸刺激对健康人唾液流率(mL/min)和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活性比值的影响。【方法】募集9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给予0.2 mol/L 0.5 cm×0.5cm、0.2 mol/L 1 cm×1 cm、0.2mol/L 2 cm×2 cm、0.1 mol/L 1 cm×1 cm和0.4 mol/L 1 cm×1 cm 5种不同规格的柠檬酸浸泡滤纸刺激1 min,坐位采集刺激前2 min、刺激时1 min和刺激后2 min全唾液标本,并记录唾液量(mL),以碘—分光光度法测定sAA活性(单位),分别计算刺激时和刺激后的sAA活性比值以及刺激前、刺激时和刺激后唾液流率。【结果】对于不同面积0.2 mol/L柠檬酸滤纸,以2 cm×2 cm刺激下唾液流率(刺激时:1.583 3±0.813 9 mL/min;刺激后:0.675 0±0.258 0 mL/min)和sAA活性比值(刺激时:1.296 7±0.318 4;刺激后:1.463 7±0.109 3)增加最为显著(P<0.05);对于不同浓度1 cm×1 cm柠檬酸滤纸,以0.4 mol/L浓度刺激下唾液流率(刺激时:1.494 4±0.569 2 mL/min;刺激后:0.852 8±0.404 7 mL/min)和sAA活性比值(刺激时:1.557 1±0.458 5;刺激后:1.724 6±0.452 7)增加最为显著(P<0.05);对于刺激开始后不同采集时间段,除0.1 mol/L 1 cm×1 cm和0.2 mol/L 0.5 cm×0.5 cm柠檬酸滤纸刺激时1 min的sAA活性比值比刺激后2 min高之外,其他都表现为刺激后2 min的sAA活性比值比刺激时1 min显著增加(P<0.05);对于流率与sAA活性的关系,虽然刺激时1 min的唾液流率均高于刺激前2 min和刺激后2 min,但刺激后2 min的唾液流率与sAA活性正相关性(R2=0.858 8),跟刺激前2 min(R2=0.815 1)相近(P>0.05),且显著高于刺激时1min(R2=0.462 5,P<0.05)。【结论】健康人唾液流率和sAA活性与柠檬酸滤纸的面积和浓度密切相关;sAA活性比值实验唾液的采集,可以选择0.2 mol/L 2 cm×2 cm柠檬酸滤纸刺激舌尖1 min,以采集刺激后2 min的全唾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唾液淀粉酶 柠檬酸滤纸 唾液流率 唾液采集
下载PDF
在线富集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唾液中的唾液酸 被引量:7
4
作者 贾丽 周维 潘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2,共4页
建立了1种测定唾液酸的在线富集胶束电动色谱法。首先研究了不同的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 )、背景电解质 (磷酸盐、硼砂和3_环己胺_1_丙烷磺酸 )、缓冲溶液的 pH值及有机修饰剂 (甲醇和乙腈 )的加入对测定唾... 建立了1种测定唾液酸的在线富集胶束电动色谱法。首先研究了不同的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 )、背景电解质 (磷酸盐、硼砂和3_环己胺_1_丙烷磺酸 )、缓冲溶液的 pH值及有机修饰剂 (甲醇和乙腈 )的加入对测定唾液酸的影响 ;其次研究了样品基体的组成及进样时间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最后考察了所建立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和重复性 ,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测定人体唾液中的唾液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富集 胶束电动色谱法 含量测定 唾液 唾液酸 表面活性剂 有机修饰剂 肿瘤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唾液尿素、肌酐、尿酸水平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夏运成 彭灿辉 +4 位作者 周志芳 成平 孙林 彭佑铭 肖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和慢性肾病(CKD)患者唾液中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无创、快捷、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健康人群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唾液和血清,用全自动生化...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和慢性肾病(CKD)患者唾液中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无创、快捷、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健康人群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唾液和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和唾液Urea,Cr,UA含量,计算血清与唾液Urea,Cr,UA的相关系数,比较不同时期CKD患者唾液Urea,Cr,UA浓度的变化,用ROC曲线分析唾液Urea,Cr,UA在诊断不同时期CKD患者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健康人群和CKD组血清与唾液Urea,Cr,UA含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8,0.932,0.840和0.984,0.971,0.920);CKD患者唾液Urea,Cr,UA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中晚期CKD患者唾液Urea,Cr,UA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和早期CKD组(P<0.05);晚期CKD患者唾液Urea,Cr,UA明显高于中期CKD患者组(P<0.05);唾液Urea,Cr,UA对整体CKD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97,0.848,ROC曲线显示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06,0.776,0.704和0.968,0.989,0.871。结论:健康人群和CKD患者唾液与血清中Urea,Cr,UA浓度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唾液Urea,Cr,UA浓度能反映CKD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可以用来检测CKD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并可用于中晚期CKD病人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无创、快捷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尿素 肌酐 尿酸 慢性肾病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儿童青少年应激反应后唾液生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姜辉 董振南 +3 位作者 谷峰 衣京梅 郭渝成 田亚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175-1176,1179,共3页
目的分析自然灾害中儿童青少年应激反应后唾液中生化成分的改变。方法以汶川地震灾区236例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分组,使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唾液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受灾较重的漩口镇人群Ca... 目的分析自然灾害中儿童青少年应激反应后唾液中生化成分的改变。方法以汶川地震灾区236例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分组,使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唾液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受灾较重的漩口镇人群Ca含量降低,SA含量增高;青少年组Mg、Cl含量较高;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间多因素分析提示Mg、Na、Cl、SA在水磨镇<14岁组水平较高,而漩口镇≥14岁组水平较高。结论突发自然灾害会改变儿童青少年唾液中生化成分,可能与应激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唾液 唾液酸 电解质
下载PDF
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郑雪松 汪蓉 吴胜英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1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此类疾病提供新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6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患儿,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分治疗...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此类疾病提供新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6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患儿,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分治疗组、观察组,治疗组每日吸氧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能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头针及体针电针刺激20 min,并取"四神通、百会、足三里"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动态观察治疗前、7天、14天、21天脑电图(EEG)病理性棘波振幅、局部脑血流量(r CBF);测定血浆(CK-BB);采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并统计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于第7天、14天、21天CK-BB及EEG明显降低、NBNA及r CBF显著提高(F=33.579,P〈0.05),总有效率达97.59%,与治疗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头针、体针电针刺激可疏通经络、激发患儿经气,松弛新生儿局部脑缺血区血管平滑肌以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而达到增加脑血流量的目的,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营养脑组织及修复受损神经纤维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电针 穴位注射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晓亚 王跃飞 +4 位作者 杨帆 江振作 王琰 杨龙 潘赞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9-1014,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同时检测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方法。唾液样品与乙醇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含0.5%(V/V)浓HCl)涡旋混合,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GC分析。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同时检测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方法。唾液样品与乙醇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含0.5%(V/V)浓HCl)涡旋混合,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GC分析。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唾液中共检测到7种SCFAs(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7种SCFAs与内标物2-乙基丁酸的色谱峰峰面积比值与其浓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60~0.198μg/m L和0.180~0.594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8%~109.7%(RSD≤4.3%)。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人的唾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唾液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含量与肿瘤发生及转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桂琴 刘纯 陈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2-222,246,共2页
应用化学比色法对60例正常人和138例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唾液酸水平总体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与各种肿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证明血清唾液破水平升高与肿瘤发病有关,尤其与喉癌、胃癌转移的关系更为密切,建设动态观察... 应用化学比色法对60例正常人和138例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唾液酸水平总体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与各种肿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证明血清唾液破水平升高与肿瘤发病有关,尤其与喉癌、胃癌转移的关系更为密切,建设动态观察血清唾液酸含量变化可预示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 血清 唾液酸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精液液化异常者精浆四种生化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晓凤 高正洪 +2 位作者 陈沛文 周明先 郑志忠 《男科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精液液化异常时精浆生化指标的变化。 方法:选择118 例精浆样本,其中正常生育组36 例,液化正常组 54 例,液化异常组28 例,分别测定了精浆柠檬酸、酸性磷酸酶、唾液酸、果糖的含量。 结果:精液液化异常时,... 目的:探讨精液液化异常时精浆生化指标的变化。 方法:选择118 例精浆样本,其中正常生育组36 例,液化正常组 54 例,液化异常组28 例,分别测定了精浆柠檬酸、酸性磷酸酶、唾液酸、果糖的含量。 结果:精液液化异常时,精浆柠檬酸和酸性磷酸酶显著下降,而精浆唾液酸、果糖无明显变化。 结论:精液生化成分的改变,是导致精液不液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异常 精浆 柠檬酸 唾液酸 男性不育
下载PDF
唾液肌酐和尿酸的酶法测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辉 蒲晓允 +1 位作者 魏明竟 王懿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唾液肌酐和尿酸的酶法测定及其与血清肌酐和尿酸的关系。方法 用肌氨酸氧化酶测定唾液肌酐 ,尿酸酶 -过氧化物酶法测尿酸 ,与血清肌酐和尿酸作对照分析。结果 健康人唾液肌酐和尿酸分别为 13.2 7± 5 .15 μmol/L和 10 ... 目的 探讨唾液肌酐和尿酸的酶法测定及其与血清肌酐和尿酸的关系。方法 用肌氨酸氧化酶测定唾液肌酐 ,尿酸酶 -过氧化物酶法测尿酸 ,与血清肌酐和尿酸作对照分析。结果 健康人唾液肌酐和尿酸分别为 13.2 7± 5 .15 μmol/L和 10 8.2± 2 5 .4 μmol/L;唾液肌酐与血清肌酐浓度显著相关 (r =0 .88,P <0 .0 1) ,唾液尿酸与血清尿酸亦显著相关 (r=0 .5 3,P <0 .0 1)。结论 唾液肌酐浓度测定可用于慢性肾脏疾病经常性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肌酐 尿酸 测定 血清肌酐 肌氨酸氧化酶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国林 朱声荣 +2 位作者 王秀丽 陶学金 汤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检测口腔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癌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36例,健康人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所有标本唾液中的HA浓度。结果:治疗前口腔癌患者唾液... 目的:检测口腔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癌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36例,健康人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所有标本唾液中的HA浓度。结果:治疗前口腔癌患者唾液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治疗后口腔癌患者唾液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唾液中HA含量测定对口腔癌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唾液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唾液 透明质酸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唾液氨基酸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汝东 张世国 +5 位作者 董玉英 董福生 陈彦平 唐全勇 蒋崇槟 王鸿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4-186,共3页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1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和47例正常人进行唾液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唾液中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初步提示,唾液氨基酸含量变化可能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氨基酸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下载PDF
浓缩、精制及干燥对复方丹参提取液中水溶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富志军 林以宁 亢俊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 :筛选出最佳的以丹参为君药的复方中药水提取液的浓缩、精制及干燥工艺及其条件 ,以使丹参水溶性酚酸尽可能少地被破坏 ,且其工艺简单、成本低 ,适宜于大生产。方法 :以丹参中丹酚酸为筛选指标 ,对其精制、浓缩及干燥过程中的工艺... 目的 :筛选出最佳的以丹参为君药的复方中药水提取液的浓缩、精制及干燥工艺及其条件 ,以使丹参水溶性酚酸尽可能少地被破坏 ,且其工艺简单、成本低 ,适宜于大生产。方法 :以丹参中丹酚酸为筛选指标 ,对其精制、浓缩及干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 :以 90℃减压浓缩 ,2 5 0 0r/min、30min离心精制 ,进口温度为 14 0℃喷雾干燥为最佳的浓缩、精制及干燥条件。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水溶性酚酸 精制 浓缩 干燥
下载PDF
正常人唾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汝东 张世国 常世民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检测非刺激和刺激情况下 ,正常人全唾液和纯腮腺液中透明质酸的含量 ,以探讨正常人唾液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和了解唾液中透明质酸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 ,对 2 0名健康成人唾液进行测定。结果 ... 目的 检测非刺激和刺激情况下 ,正常人全唾液和纯腮腺液中透明质酸的含量 ,以探讨正常人唾液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和了解唾液中透明质酸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 ,对 2 0名健康成人唾液进行测定。结果 透明质酸的含量依次为 :非刺激下全唾液 (36 9.89ng /ml) ,刺激下全唾液 (15 8.6 1ng /ml) ,非刺激下腮腺液 (95 .80ng /ml) ,刺激下腮腺液 (79.2 0ng /ml)。 结论 ①唾液中含有透明质酸 ;②不同类型的唾液透明质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 ;③透明质酸在唾液中的高浓度可能有助于唾液的伤口愈合、口腔粘膜的保护和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透明质酸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唾液尿素、肌酐、尿酸水平评估临床终末期肾病的透析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成平 夏运成 +1 位作者 彭灿辉 周志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的变化,评估透析后Urea,Cr,UA的清除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透析患者的唾液2 mL,同时抽取动脉血2 mL,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和唾液Urea...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的变化,评估透析后Urea,Cr,UA的清除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透析患者的唾液2 mL,同时抽取动脉血2 mL,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和唾液Urea,Cr,UA的含量。比较透析前后血清与唾液Urea,Cr,UA浓度,分析其相关性,计算透析前后唾液和血清Urea,Cr,UA的下降比率(RR)。结果:透析患者血清与唾液Urea,Cr,UA水平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73,0.901)。透析后血清和唾液中Urea,Cr,UA浓度比透析前显著降低(均P<0.05)。血清与唾液Urea,Cr,UA的R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SRD透析患者唾液Urea,Cr,UA的清除效果与血清高度一致,有望替代血清Urea,Cr,UA水平来评估血液透析效果和监测患者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尿素 肌酐 尿酸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复方丹参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富志军 林以宁 叶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 :筛选最佳的以丹参为君药的复方中药的水提取工艺。方法 :以水溶性酚酸为工艺筛选指标性成分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药材粉碎过 2 0目筛 ,加 8倍量水浸泡 1.5h ,煎煮 2次 ,第 1次 1.5... 目的 :筛选最佳的以丹参为君药的复方中药的水提取工艺。方法 :以水溶性酚酸为工艺筛选指标性成分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药材粉碎过 2 0目筛 ,加 8倍量水浸泡 1.5h ,煎煮 2次 ,第 1次 1.5h ,第 2次加 6倍量水 ,煎 1.0h。结论 :该提取工艺酚酸转移率高 (88.3% ) ,并经中试验证 ,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提取工艺 研究 水溶性酚酸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流率及唾液淀粉酶活性用于评价大鼠酸刺激前后唾液样本采集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静 杨泽民 卢群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了解柠檬酸刺激对大鼠唾液淀粉酶(s AA)活性和唾液流率的影响,探讨味觉刺激下的唾液标本采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正常雌性SD大鼠30只,先用微量取样器抽取刺激前的全唾液,然后用0.4 mol/L 0.50 cm×0.50 cm的柠檬酸滤纸每隔2.5 ... 目的了解柠檬酸刺激对大鼠唾液淀粉酶(s AA)活性和唾液流率的影响,探讨味觉刺激下的唾液标本采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正常雌性SD大鼠30只,先用微量取样器抽取刺激前的全唾液,然后用0.4 mol/L 0.50 cm×0.50 cm的柠檬酸滤纸每隔2.5 min刺激大鼠舌尖30 s,5 min采集的唾液混合为一管,连续采集15 min,共3管唾液样本,记录每管唾液采集量,用Bernfeld法测定s AA活性,计算唾液流率、酸刺激前后流率和s AA活性比值,检测流率和s AA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大鼠酸刺激后0~5 min、6~10 min、11~15 min 3个时间段的s AA活性和唾液流率以及其比值都显著增加(P〈0.05),但这些指标在刺激后的3个时间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唾液流率与s AA呈显著正相关(P〈0.05),刺激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柠檬酸刺激能显著增加大鼠唾液流率和s AA活性。以0.4 mol/L 0.50 cm×0.50 cm柠檬酸滤纸,每隔2.5 min刺激大鼠舌尖30 s,采集酸刺激后全唾液的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鼠酸刺激后唾液标本的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唾液 唾液淀粉酶 柠檬酸滤纸 唾液采集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全唾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智广 李焰 +2 位作者 陈镔鍑 司徒镇强 吴军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作者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OMC)35例和无口腔疾患的正常人33例全唾液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OMC组唾液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MC组唾液中的某些游离氨基酸的摩尔... 作者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OMC)35例和无口腔疾患的正常人33例全唾液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OMC组唾液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MC组唾液中的某些游离氨基酸的摩尔比值亦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Arg,Ser和Cys升高(分别从3.86%,3.72%,0.68%升高到8.55%,5.54%,2.33%)(P<0.01),Glx.Val.He,Leu,Tyr和Phe降低(分别从13.35%,6.64%,6.01%,6.59%,7.39%,6.65%降低到10.59%,4.80%,3.84%,4.89%,6.22%,4.87%)(P<0.01~0.05),其它氨基酸无变化(P>0.05).提示:OMC可引起患者唾液中游离氨基酸水平的提高和氨基酸摩尔比值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游离氨基酸 口腔肿瘤
下载PDF
NASS唾液卡在唾液核酸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云杰 孙溢华 +1 位作者 周如华 马静 《刑事技术》 2016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NASS唾液卡在唾液核酸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NASS唾液卡与FTA唾液卡进行抗菌能力测试和防霉能力测试;使用两种唾液卡分别采集21份人员口腔拭子,通过Identifiler Plus试剂盒进行PCR直接扩增,对STR基因座峰面积进行配对t检验;... 目的探讨NASS唾液卡在唾液核酸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NASS唾液卡与FTA唾液卡进行抗菌能力测试和防霉能力测试;使用两种唾液卡分别采集21份人员口腔拭子,通过Identifiler Plus试剂盒进行PCR直接扩增,对STR基因座峰面积进行配对t检验;使用两种唾液卡各采集1000份人员口腔拭子,通过Identifiler Plus试剂盒复合扩增检测STR分型。结果抗菌能力测试中NASS唾液卡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大于99.9%,FTA唾液卡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大于94.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两种唾液卡抑菌率均大于99.9%;防霉能力测试中,21天时NASS唾液卡的长霉级别为2级,FTA唾液卡为3级,其他条件下二者无差别;NASS唾液卡和FTA唾液卡对PCR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NASS唾液卡在D7S820、D13S317、TPOX、FGA基因座峰面积大于FTA唾液卡(0.01<P<0.05),在CSF1PO、D2S1338、D18S51基因座峰面积显著大于FTA唾液卡(P<0.01),其余基因座无统计学意义(P>0.05);批量检测中,NASS唾液卡检出率为98.3%,FTA唾液卡检出率为97.9%。结论 NASS唾液卡在抗菌、防霉能力以及对PCR扩增的抑制程度方面优于FTA唾液卡,适合在唾液核酸采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唾液核酸采集 FTA唾液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