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丘·潘沙人格的升华——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正面描写的农民形象
1
作者 阚凤臣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5-129,共5页
文艺复兴时期,塞万提斯以其力作《堂吉诃德.台.拉.曼.却》而举世闻名,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桑丘.潘沙是构成这部作品的重要因素。桑丘.潘沙是时代的产物与艺术的需要,是一个被改造后自我更新的新型人物形象,也是一个多重人格的审美形... 文艺复兴时期,塞万提斯以其力作《堂吉诃德.台.拉.曼.却》而举世闻名,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桑丘.潘沙是构成这部作品的重要因素。桑丘.潘沙是时代的产物与艺术的需要,是一个被改造后自我更新的新型人物形象,也是一个多重人格的审美形象,是在世界文学史上描写农民并取得思想和艺术及社会多重价值完美结合的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桑丘·潘沙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下《堂吉诃德》中的人物自性化发展过程体现——以桑丘·潘沙为例
2
作者 王梓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3期40-43,共4页
在《堂吉诃德》的荒谬剧情之下,现实中的束缚被大大削弱,由此便给如桑丘一般的底层人物打破原有生活范式的机遇,从而为人物的自性化转变——即冲破阴影,走向精神和谐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但小说终究难以抵抗现实冲击,纵然他们能在书中破... 在《堂吉诃德》的荒谬剧情之下,现实中的束缚被大大削弱,由此便给如桑丘一般的底层人物打破原有生活范式的机遇,从而为人物的自性化转变——即冲破阴影,走向精神和谐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但小说终究难以抵抗现实冲击,纵然他们能在书中破除原有禁锢,但当我们将该群体扩大并放置在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便发现,其因自性化而激发的良善特质依旧会被埋没。该文以《堂吉诃德》中的桑丘为例,从荣格集体无意识之自性理论角度分析底层民众的解放与束缚,诠释主流评价话语体系之外的民众积极特质的产生与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理论 桑丘·潘沙 自性化 堂吉诃德
下载PDF
阿Q与桑丘形象内涵的比照与剖析——兼论比较文学批评的一个视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鲁迅《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当时农民特点、时代氛围和农民历史命运的深度认识,它与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都揭示了写作者对不同阶层间特定关系的独特艺术把握。本文拟通过对... 鲁迅《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当时农民特点、时代氛围和农民历史命运的深度认识,它与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都揭示了写作者对不同阶层间特定关系的独特艺术把握。本文拟通过对两者比较研究,进一步提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回到文本”和“跳出文本”的辩证理解,以及对作家个人的艺术特质与时代精神统一的挖掘与把握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阿Q 《堂吉诃德》 桑丘 文学比较的深层意蕴
原文传递
“桑丘·潘沙的魔鬼”——卡夫卡对《堂吉诃德》的改写
4
作者 曾艳兵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1,共9页
本雅明关注并研究卡夫卡,注意到了卡夫卡对《堂吉诃德》的非凡改写。卡夫卡关注的是桑丘·潘沙而不是堂吉诃德,他的小说不是对《堂吉诃德》的阐释或续写,而是非凡的创作,其中最突出之处就是“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关系的大逆转... 本雅明关注并研究卡夫卡,注意到了卡夫卡对《堂吉诃德》的非凡改写。卡夫卡关注的是桑丘·潘沙而不是堂吉诃德,他的小说不是对《堂吉诃德》的阐释或续写,而是非凡的创作,其中最突出之处就是“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关系的大逆转”。卡夫卡的这种大逆转别有深意,他将一部更多作为喜剧或悲喜剧的《堂吉诃德》改写成了一则苦涩的犹太故事,呈现的是人性中坚定不移的不可摧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夫卡就是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就是卡夫卡。如果像卡夫卡所说,堂吉诃德是由桑丘·潘沙创造的,那么,桑丘·潘沙则真正属于卡夫卡的独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堂吉诃德 桑丘·潘沙 改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