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sition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ignatures of metamafic dykes from the Sangsang peridotites, South Tibet: Evidence for magma-starved forearc rifting during Neo-Tethyan subduction re-initi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Chi Xu Hao Zheng +2 位作者 Argyrios Kapsiotis Yang Xiao Zhifeng Wa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2271-2286,共16页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new mineral chemistry,whole-rock geochemical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data for 12 metamafic dykes in the mantle sequence of the Sangsang ophiolite in South Tibet(China).Modal analyses ...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new mineral chemistry,whole-rock geochemical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data for 12 metamafic dykes in the mantle sequence of the Sangsang ophiolite in South Tibet(China).Modal analyses of these dykes gave averages of^40%-65%plagioclase and^35%-60%amphibole and small amounts of(igneous)clinopyroxene,epidote and opaque minerals.This mineral assemblage resembles that of typical orthoamphibolites.Nevertheless,due to the absence of foliation the investigated rocks are described as metamafic lithologies.These rocks have primitive mantle(PM)-normalized multi-element patterns with negative Nb and Ta anomalies as well as weak,negative Ti anomalies.In addition,they have initial 87Sr/86Sr ratios[(87Sr/86Sr)1]of0.702844-0.703581,initial 143Nd/144Nd ratios[(143Nd/144Nd)i]of 0.512891-0.512959 and high εNd(t)values(+7.9 to+9.3).Uranium-Pb ages of magmatic zircons separated from the investigated metamafic dykes indicate that the parental melts of their protoliths intruded the Sangsang mantle at^119.0-118.5 Ma.The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recognized in the investigated dykes are suggestive of a retrograde metamorphic process,from(epidote-)amphibolite facies(~470-610℃,-1.9-4.3 kbar)and to prehnitepumpellyite facies(≤280℃,<3 kbar),active within a rift-produced oceanic lithosphere.Microtextural and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 that the protoliths of the dykes were most likely massive gabbros.Compositional data show that the parental magmas of the gabbroic protoliths were generated by melting of a depleted mantle(DM)source that had been weakly modified by fluids emanating from a subducted oceanic lithospheric slab.The age of the gabbroic protoliths is slightly younger than the existing ages for ophiolites from the central Yarlung-Zangbo Suture Zone(YZSZ)in the literature(~129-123 Ma).We,therefore,suggest that the gabbroic protoliths of the Sangsang metamafic dykes were formed in an incipient forearc setting during Neo-Tethyan subduction reinitiation(Aptian).Our tectonomagmatic model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igneous accretion and postsolidification evolution of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in South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Dyke Ophiolite sangsang Tibet NEO-TETHYS
下载PDF
桑桑牦牛MYL7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马荣 洛桑顿珠 +4 位作者 平措占堆 卓玛次仁 尼玛加措 成述儒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克隆西藏桑桑牦牛肌球蛋白轻链7(Myosin light chain 7,MYL7)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桑桑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其CDS区序列,并利用... 克隆西藏桑桑牦牛肌球蛋白轻链7(Myosin light chain 7,MYL7)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桑桑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其CDS区序列,并利用多种在线生物软件及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桑桑牦牛MYL7基因CDS区长447 bp,共编码148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式为C743H1155N187O237S7,原子数为2329个,理论等电点为4.37,不稳定系数和总平均亲水性分别为36.02和-0.364,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磷酸化位点11个,其中5个丝氨酸、5个苏氨酸和1个酪氨酸。MYL7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属于非分泌性蛋白。通过亚细胞定位发现,桑桑牦牛MYL7基因在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中均有所分布。蛋白高级结构主要是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桑桑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符合实际情况,说明MYL7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牦牛 MYL7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西藏桑桑牦牛CXCR2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申金伟 洛桑顿珠 +4 位作者 平措占堆 卓玛次仁 尼玛加措 成述儒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为了研究牦牛CXCR2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机制,以西藏桑桑牦牛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克隆牦牛CXCR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构域预测及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利用... 为了研究牦牛CXCR2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机制,以西藏桑桑牦牛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克隆牦牛CXCR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构域预测及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利用RT-q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桑桑牦牛CXCR2基因的CDS区全长876 bp,共编码291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在CXCR2氨基酸序列的1~245位有1个Pfam家族的7tm_1结构域;CXCR2蛋白分析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有5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区域,分子量32855.55 Da,原子总数4726个,分子式为C_(1524)H_(2416)N_(392)O_(374)S_(20),不稳定性指数29.45,表明该蛋白质为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9.86,脂肪系数120.27,总平均亲水系数-0.657,为疏水性蛋白,共有21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桑桑牦牛CXCR2基因主要分布于内质网(55.6%)、线粒体(22.2%)和细胞核(22.2%)中;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桑牦牛与瘤牛亲缘关系最近,与水牛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牦牛 CXCR2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西藏桑桑牦牛FGF1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4
作者 王佟 余道宁 +7 位作者 马超凡 张明昊 郑青波 陈伟基 马晓明 梁春年 阎萍 潘和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为研究牦牛FGF1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桑桑牦牛心脏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FGF1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FGF1基因在牦牛心脏、... 为研究牦牛FGF1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桑桑牦牛心脏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FGF1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FGF1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桑桑牦牛FGF1基因的CDS区序列长468 bp,共编码155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发现,桑桑牦牛与牛和瘤牛的同源性最高(99.8%),与鸡的同源性最低(73.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桑桑牦牛FGF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51,为酸性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该蛋白存在7个糖基化位点和29处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FGF22、TGFB1和FGF17等蛋白存在主要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FGF1基因在桑桑牦牛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牦牛 FGF1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桑桑牦牛乳品质特性分析
5
作者 张梦帆 洛桑顿珠 +7 位作者 喇永福 任稳稳 马晓明 张强 卓玛次仁 尼玛加措 平措占堆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桑桑牦牛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的特色牛种,已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深入开发利用桑桑牦牛乳产品,2023年8月份采集了10头桑桑牦牛的乳样,依据国家标准对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奶牛乳及不同品种... 桑桑牦牛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的特色牛种,已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深入开发利用桑桑牦牛乳产品,2023年8月份采集了10头桑桑牦牛的乳样,依据国家标准对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奶牛乳及不同品种的牦牛乳进行了营养成分对比。结果表明,桑桑牦牛乳的蛋白质含量为4.78%,脂肪含量为5.20%,非乳脂固体含量为11.71%,乳糖含量为5.17%,其营养成分含量远高于奶牛乳。与其他牦牛品种相比,桑桑牦牛乳的蛋白质及乳糖含量也比较高。桑桑牦牛乳的氨基酸总量(TAA)为4.88 g/100 g,谷氨酸的含量最高,为1.21 g/100 g,半胱氨酸的含量最少,为0.05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EAA)为1.90 g/100 g,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2.98 g/100 g,EAA/TAA为38.93%,EAA/NEAA为63.76%。与奶牛及其他品种牦牛相比,桑桑牦牛乳是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牛乳。桑桑牦牛乳中共检出14种脂肪酸,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89.6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反亚油酸和γ-亚油酸,分别为0.84%和1.03%。综上说明,桑桑牦牛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着极高的开发利用潜力以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牦牛 乳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西藏桑桑蛇绿岩辉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对特提斯洋盆发育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20
6
作者 夏斌 李建峰 +5 位作者 刘立文 徐力峰 何观生 王洪 张玉泉 杨之青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是洋脊扩张的产物,其形成年龄代表了扩张事件的时间,也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桑桑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25.2±3.4)Ma(2σ,MSWD=1.15)... 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是洋脊扩张的产物,其形成年龄代表了扩张事件的时间,也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桑桑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25.2±3.4)Ma(2σ,MSWD=1.15),即辉绿岩结晶年龄。结合已有的关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形成年龄(中段大竹卡(126.0±1.5)Ma,吉定(123.0±1.8)Ma;西段休古嘎布(122.3±2.4)Ma和东段罗布莎(162.9±2.8)Ma)的报道,该结果表明桑桑地区特提斯洋海底扩张的时代,与中段大竹卡、吉定地区以及西段休古嘎布地区洋盆形成时代一致,但晚于东段发育时代,表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洋盆时代相当,而整个东特提斯洋盆发育时代存在东早西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蛇绿岩 辉绿岩 桑桑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中段桑桑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睿强 邱检生 +1 位作者 喻思斌 赵姣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1,共11页
以西藏冈底斯中段西侧桑桑花岗质岩体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据此阐明了岩体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9~54 Ma。化学组成上,岩体具... 以西藏冈底斯中段西侧桑桑花岗质岩体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据此阐明了岩体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9~54 Ma。化学组成上,岩体具有亚碱、准铝、贫磷的特征(A/NKC<1.10,P_2O_5<0.2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体富Cs、Rb、Ba、Th、U、K、Pb和轻稀土,贫Nb、Ta、P与Ti,表现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的锆石εHf(t)值变化较大,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4.24^+5.49),指示其形成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起源于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组分的参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笔者认为这一古老地壳组分最可能来自印亚碰撞过程中俯冲下插的印度地壳,由此说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应早于54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体 HF同位素组成 岩石成因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 日喀则桑桑
下载PDF
三桑活血汤联合氨溴索治疗肺肾两虚证老年慢阻肺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欧林光 梁绮桃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6期141-146,共6页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阻肺(肺肾两虚证)患者中联合应用三桑活血汤和氨溴索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阻肺(肺肾两虚证)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联合三桑活血汤治疗,...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阻肺(肺肾两虚证)患者中联合应用三桑活血汤和氨溴索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阻肺(肺肾两虚证)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联合三桑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_(1)、FEV_(1)/FVC、PEF50)及炎症因子(IL-6、PCT、CPR及TNF-α)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15.34±1.26)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20.17±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6.67%(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_(1)/FV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3.33±0.97)L、FEV_(1)(39.92±2.14)L、PEF50(73.59±7.88)L/m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VC(2.64±0.88)L、FEV_(1)(37.07±2.32)L、PEF50(68.69±7.56)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IL-6(103.16±11.85)ng/L、PCT(0.44±0.01)ng/L、CPR(6.95±1.21)ng/L、TNF-α(86.31±9.45)m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指标IL-6(141.03±12.65)ng/L、PCT(0.58±0.01)ng/L、CPR(15.16±3.19)ng/L、TNF-α(116.37±13.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2.04±0.27)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3.22±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改善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改善优良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桑活血汤联合氨溴索治疗肺肾两虚证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抑制炎症,辅助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强化免疫,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老年 肺肾两虚证 三桑活血汤 氨溴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