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金坛新石器时代环境变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强 朱诚 宋友桂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99,共9页
对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遗址 JS98T0 82 0号探坑南壁剖面进行采样 ,对样品做了粒度、地球化学、孢粉、微体古生物 (有孔虫和介形类 )等环境替代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并据此初步研究和恢复了该区新石器时代古环境演变状况 ,得出以下几点认... 对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遗址 JS98T0 82 0号探坑南壁剖面进行采样 ,对样品做了粒度、地球化学、孢粉、微体古生物 (有孔虫和介形类 )等环境替代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并据此初步研究和恢复了该区新石器时代古环境演变状况 ,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自全新世以来 ,气候有从暖湿向干冷变化的总趋势。 (2 ) P2 O5 的含量在马家浜墓葬层和崧泽文化层可达生土层的 5~ 6倍 ,充分反映了当时人类活动日益频繁 ,同时也反映了环境变迁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3)生土层样品中没有发现有孔虫、介形类等微体古生物 ,粒度分析反映该生土层 (下蜀土层 )主要成因是河流冲积而成。因此 ,江苏金坛地区是否有过海侵仍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另外 ,通过对该生土层孢粉分析可看出该层形成的气候环境是逐渐增暖的 ,而且湿度渐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 环境变迁 江苏 全新世
下载PDF
植硅体分析揭示成都平原先秦农业发展及其环境背景分析——以宝墩和三星村遗址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颖 张健平 +8 位作者 唐淼 杨占风 黄明 姜铭 闫雪 邵孔兰 温昌辉 叶茂林 吕厚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5-1488,共14页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考古样品保存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成都平原先秦农业结构变化、人类生业方式、农业发展与微环境的关系等研究尚不够完善。本文对成都平原的新津宝墩遗址和青白江三星村遗址约4500 cal.a B.P.以来的文化层沉积物进行了农...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考古样品保存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成都平原先秦农业结构变化、人类生业方式、农业发展与微环境的关系等研究尚不够完善。本文对成都平原的新津宝墩遗址和青白江三星村遗址约4500 cal.a B.P.以来的文化层沉积物进行了农作物植硅体分析,结果表明宝墩文化(4500~3700 a B.P.)以利用水稻(Oryza sativa)为主体(约84%),仅有少量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出现(约16%);宝墩文化晚期(约4000~3700 a B.P.)水稻植硅体浓度到达峰值(303160粒/g)后有所下降,粟、黍基本消失;到三星堆文化早期(3700~3400 a B.P.)水稻浓度仍保持下降趋势,粟、黍仍未出现,揭示了以宝墩文化为代表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文化是以水稻为主,兼有少量粟、黍的稻-旱兼作农业结构,这一结构至少持续至三星堆文化早期。宝墩遗址中水稻驯化程度自文化层底部开始,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推测与成都平原农业活动不断加强,遗址区域水资源增加有一定关系。上述发现,不仅为理解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进程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我国稻旱兼作农业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植硅体 农业结构 水稻 驯化 宝墩遗址 三星村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