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泉头组三段上部介形类化石的指相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智礼 杨湘宁 +2 位作者 蒙启安 曹立君 张莹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0-266,共7页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白垩系下统泉头组三段上部(杨三组—杨一组)以大套的紫红、红色砂、泥岩沉积为主,在紫红色泥岩中含有较丰富、完整的介形类及其它门类化石。以往认为,这套以红色为基调的地层属河流相沉积。对其中介形类等化石的古生态...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白垩系下统泉头组三段上部(杨三组—杨一组)以大套的紫红、红色砂、泥岩沉积为主,在紫红色泥岩中含有较丰富、完整的介形类及其它门类化石。以往认为,这套以红色为基调的地层属河流相沉积。对其中介形类等化石的古生态、埋藏特征及丰度变化的研究表明,该地层的沉积环境应为浅水湖泊环境,而非河流等水上环境。湖相沉积自杨三组就已存在,向上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反映了湖泊水域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地区 松辽盆地 泉头组 介形类化石 指相意义 河流相沉积 红色泥岩 埋藏特征 湖泊环境 沉积环境 湖相沉积 分布范围 水域面积 白垩系 古生态 地层 丰度
下载PDF
反转构造盆地裂缝特征——以松辽盆地大庆三肇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莉 岳乐平 +1 位作者 杨亚娟 王秀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1-363.,共3页
松辽盆地主要经历了伸展构造期和反转构造期。伸展构造期主要形成一组近NS向的拉张破裂裂缝和两组斜交共轭剪裂缝。反转构造期主要形成NE ,NW向两组共轭剪裂缝和一组近EW向的横张裂缝。盆地东部生长断层的活动到青山口组末期才基本结束... 松辽盆地主要经历了伸展构造期和反转构造期。伸展构造期主要形成一组近NS向的拉张破裂裂缝和两组斜交共轭剪裂缝。反转构造期主要形成NE ,NW向两组共轭剪裂缝和一组近EW向的横张裂缝。盆地东部生长断层的活动到青山口组末期才基本结束。由于生长断层活动期间泉头组三段、四段尤其是青山组的沉积物基本处于塑性状态 ,因此构造裂缝不发育。伸展期形成的裂缝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成岩作用 ,裂缝多被方解石充填 ,有效程度低。进入反转构造期后 ,盆地内储层已经成岩 ,在挤压作用下形成了构造裂缝。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松辽盆地 三肇地区 裂缝特征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介形类古生态及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振文 张智礼 +1 位作者 王佰长 张铭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159-1166,共8页
笔者较系统地对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以下简称扶、杨油层)介形类的组合特征、分布范围以及古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扶、杨油层沉积时期的介形类自初期少量出现,之后发展并繁盛,末期全部绝灭。这种变化不仅表现... 笔者较系统地对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以下简称扶、杨油层)介形类的组合特征、分布范围以及古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扶、杨油层沉积时期的介形类自初期少量出现,之后发展并繁盛,末期全部绝灭。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为介形类动物群的属和种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其壳饰类型、分布范围与壳体保存状况也发生了规律性变化,但总体上仍为壳饰简单、属种类型较多、大小个体混生并生活于浅水湖泊环境的介形类群体。对介形类的埋葬环境与分布范围的分析表明,仅含有少量介形类化石碎片的杨五组、杨四组的沉积环境为冲积平原环境,而含有较丰富介形类化石的杨三组—扶上组的沉积环境则以浅湖环境为主,并自杨三组沉积时期在该区中部出现大范围的浅水湖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分布范围与水深在缓慢的扩大或增加,至扶下组沉积时期该湖泊向西已扩大至大庆长垣以西,从而与齐家—古龙地区的湖泊连为一体,组成统一的松辽古湖泊。湖泊水体浅、气候干燥、氧化作用强,可能是造成该时期湖相砂、泥沉积物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肇地区 杨油层 介形类古生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流体势场在三肇地区天然气运聚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树林 白新华 马凤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8,共5页
油气流体势场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划分供油气单元及油气成藏系统、计算油气二次运移分配量的重要方法。对三肇地区不同地质时期油气流体势场的恢复结果表明,流体势场可以指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指导油气... 油气流体势场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划分供油气单元及油气成藏系统、计算油气二次运移分配量的重要方法。对三肇地区不同地质时期油气流体势场的恢复结果表明,流体势场可以指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场 油气运移 供油气单元 运聚规律
下载PDF
三肇地区登娄库组低渗透储层气势场特征及有利含气区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晓飞 付广 霍广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方法 利用气势能理论对三肇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的运聚特征进行了研究。目的 弄清该区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情况 ,并对有利含气区进行预测。结果 升平、昌德、肇州西等地区天然气呈汇聚流形式运移 ,气势能等值线呈闭合状 ,供气单元面积... 方法 利用气势能理论对三肇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的运聚特征进行了研究。目的 弄清该区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情况 ,并对有利含气区进行预测。结果 升平、昌德、肇州西等地区天然气呈汇聚流形式运移 ,气势能等值线呈闭合状 ,供气单元面积大 ,距侏罗系气源岩近 ;朝阳沟地区天然气以汇聚流运移形式为主 ,气势能等值线也呈闭合状 ,供气单元面积相对较小 ,距侏罗系气源岩较远。结论 三肇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的运聚特征受其气势场特征控制 ;升平、昌德、肇州西等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地区 登娄库组 含气区预测 低渗透储集层 天然气 气势能 气势场 供气单元 汇聚流 预测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宋站南地区葡萄花和扶杨油层的油源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雅春 徐光波 +2 位作者 刘洛夫 朱晶光 张洪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1,共6页
根据烃源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宋站南地区葡萄花、扶杨油层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宋站南区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并与三肇凹陷的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均主要来自于青一段烃源岩,其次来自于青二、三段烃源岩;... 根据烃源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宋站南地区葡萄花、扶杨油层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宋站南区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并与三肇凹陷的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均主要来自于青一段烃源岩,其次来自于青二、三段烃源岩;宋站南油源区内葡萄花油层的油主要由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下沿有效的断裂通道运移为主,葡萄花油层的油和青山口组烃源岩大量排出的油在古超压作用下通过T2断裂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大型生烃凹陷三肇凹陷的油在有效的断裂、砂体等通道的沟通下,能够输导到宋站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站南地区 三肇凹陷 葡萄花油层 扶杨油层 油源对比
下载PDF
三肇地区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7
作者 白军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1,共8页
针对三肇地区不同构造单元致密油藏特征及规模存在差异的问题,通过对致密油成藏条件、成藏期剩余压力、断裂分布、砂体展布和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建立各构造单元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明水组末期致密油充注成藏的主要... 针对三肇地区不同构造单元致密油藏特征及规模存在差异的问题,通过对致密油成藏条件、成藏期剩余压力、断裂分布、砂体展布和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建立各构造单元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明水组末期致密油充注成藏的主要动力为烃源岩大规模成熟时生烃增压所形成的剩余压力;断裂+砂体构成的立体输导体作为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是形成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必要条件;整体致密背景下的局部“甜点”储层是致密油富集、高产的有利区。建立凹陷北部沉积中心“超压驱动、近源油气倒灌”、周缘斜坡区“断砂匹配、近源侧向运聚”和南部凸起“断裂输导、远源侧向运聚”3种成藏模式,不同地区致密油富集规律各不相同。该研究可为不同地区致密油勘探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扶余油层 三肇地区
下载PDF
流体超压层的成因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延防 王青海 姜喜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49,52,共3页
本文根据流体低速渗流理论,论述了三肇凹陷嫩一、二段和青山口组地层 孔隙流体超压的成因,阐述了孔隙流体超压在油气生成、运移及保存中的地质意义。
关键词 流体超压层 成因 油气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大庆外围三肇凹陷沉积体系及其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秀娟 许建红 李恒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0年第2期32-36,共5页
为了搞清三肇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油气富集区,针对该区沉积体系类型、砂体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了沉积体系与储层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肇地区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受多物源控制,形成错叠连片的分流河道砂,... 为了搞清三肇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油气富集区,针对该区沉积体系类型、砂体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了沉积体系与储层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肇地区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受多物源控制,形成错叠连片的分流河道砂,主要呈条带状,河道规模小,砂体薄,物性差,地层岩性横向变化快;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发育,主要形成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储层的质量明显受控于油藏的沉积体系。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具有不同的粒度、分选及杂质含量组合,影响着砂体的孔渗性。有利的沉积相带,其储层质量好,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强,开发效果好。因此,应在研究沉积体系和成藏规律的基础上,优选有利的沉积相带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外围 三肇地区 沉积体系 储层质量
下载PDF
三肇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永超 付广 彭仕宓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5期298-302,共5页
三肇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泉头组二段及其以下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深层天然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天然气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天然气成藏过程研究结果,提出了该地区深层天然气的4种成藏模式: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至基岩风化... 三肇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泉头组二段及其以下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深层天然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天然气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天然气成藏过程研究结果,提出了该地区深层天然气的4种成藏模式: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至基岩风化壳圈闭;自源岩区内一次运移至火山岩体;沿砂体侧向运移至地层超覆圈闭;沿不整合面和断层长距离运移至古隆起之上的各种圈闭.并指出,三肇凹陷西缘及东南缘古隆起尚未钻探的基岩风化壳、地层超覆圈闭和沙河子-营城组源岩内的火山岩体,是该地区下一步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地区 深层天然气 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 分布特征 成藏过程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大庆三肇地区开发地震连片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德权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庆外围三维地震勘探区块逐年增加,并已连接成片。为了加深对本地区地下构造特征、岩性发育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和评价,加快未动用储量的动用步伐,寻找今后的打井区块,连片处理、解释、统一成图已是油气田勘... 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庆外围三维地震勘探区块逐年增加,并已连接成片。为了加深对本地区地下构造特征、岩性发育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和评价,加快未动用储量的动用步伐,寻找今后的打井区块,连片处理、解释、统一成图已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必然趋势。以葡萄花和扶杨油层为目标层,本文对三肇地区1 470 km2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高分辨率连片处理,同时对重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结合地质、测井、试油等资料,在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控制下,参考储层预测图,进行了含油富集区和有利布井区的优选。在原来没有提交石油探明储量的地区,发现了多个含油富集区,现已投入钻井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通过对连片处理解释技术的分析和总结,肯定了连片处理解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震 连片处理 石油勘探 三肇地区
下载PDF
源外鼻状构造区油运移输导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46-2551,2566,共7页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家地区 扶杨油层 “倒灌”运移 侧向运移 三肇凹陷 油聚集
下载PDF
三肇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源与油气运移模式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谭保祥 侯德艳 林景晔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论述了青一段是三肇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主要油源。有利油源仅发育在三肇凹陷的中心部位。提出了“U”字型油气运移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油气可以向下伏储层运移580m,对三肇地区扶。杨油层的进一步勘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气运移模式 油层 油源
下载PDF
复杂岩性油藏储层微型构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储层微型构造成因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二次趋势面剩余分析方法对储层微型构造进行研究,并对储层微型构造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正向微型构造区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负向微型构造区为相对高含水区,对油田今后调整挖潜具有... 在储层微型构造成因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二次趋势面剩余分析方法对储层微型构造进行研究,并对储层微型构造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正向微型构造区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负向微型构造区为相对高含水区,对油田今后调整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微型构造 二次趋势面分析 剩余油分布 三肇地区
下载PDF
浅谈推动油气“倒灌”运移的动力计算方法——以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巨世昌 赵靖舟 《非常规油气》 2014年第3期25-28,共4页
油气"倒灌"作为一种特殊成藏方式,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作为支撑。剩余压力可以作为推动油气"倒灌"的动力,广泛发育的断裂体系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油气下排时浮力会成为运移的阻力,成藏动力必须大于浮力才能推... 油气"倒灌"作为一种特殊成藏方式,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作为支撑。剩余压力可以作为推动油气"倒灌"的动力,广泛发育的断裂体系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油气下排时浮力会成为运移的阻力,成藏动力必须大于浮力才能推动油气发生"倒灌"。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下白垩统扶杨油层为典型的"倒灌"式成藏,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断裂下排成藏,动力是关键因素。利用生油增压计算模型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松辽盆地三肇地区青一段烃源岩生烃时产生的理论最大剩余压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主成藏期明水组沉积末期青一段烃源岩生烃产生的理论累计剩余压力最大可以超过24MPa,能够为油气下排提供充足动力,"倒灌"发生的距离要大于之前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地区 “倒灌”运移 动力计算方法 生油增压 盆地模拟
下载PDF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松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6-52,共7页
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方面资料,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具备形成致密油的4个有利条件:原油性质好,可流动性强,致密油形成条件优越;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 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方面资料,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具备形成致密油的4个有利条件:原油性质好,可流动性强,致密油形成条件优越;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与致密储层紧邻,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基础;大面积广泛分布的致密储层为致密油藏形成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地层超压与油源断层有机匹配,为致密油向下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最后指出,三肇地区扶余油层致密油具有大面积(准)连续分布特征,含油非均质性极强,存在局部"甜点"富集区,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局部"甜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肇地区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