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一切有部的弥勒观 被引量:7
1
作者 任平山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其实反对弥勒崇拜,这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的两个方面——克孜尔石窟的教派属性,以及弥勒菩萨的图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 说一切有部 弥勒 小乘 大乘
下载PDF
龟兹石窟佛传壁画与佛神通力——兼论龟兹石窟涅?题材故事画 被引量:2
2
作者 苗利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7,共7页
在龟兹佛传壁画中,有丰富的佛陀一生教化事迹(说法图),其中蕴含佛陀神通力的非凡表现,这是龟兹石窟佛传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现象与龟兹佛教尊习说一切有部思想,特别是注重涅槃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龟兹 佛传 神通 涅槃 说一切有部
下载PDF
说一切有部的法身观(一)——兼谈它在龟兹石窟中的反映
3
作者 苗利辉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20,共5页
说一切有部认为佛和弟子修行中逐渐获得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等五分法身、佛遗留下来的经和律和三法印四圣谛都是佛的法身。
关键词 说一切有部 五分法身 佛经和律 三法印 四圣谛
下载PDF
果然巴大师的十二缘起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扎西郎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72-80,共9页
十二缘起是佛教义理的核心,历来学者们对此义理见仁见智,各抒胸臆,为此发表了诸多论著。萨迦派学者果然巴的名著《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对果然巴所论述四宗派十二缘起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以及理论渊源等作梳... 十二缘起是佛教义理的核心,历来学者们对此义理见仁见智,各抒胸臆,为此发表了诸多论著。萨迦派学者果然巴的名著《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对果然巴所论述四宗派十二缘起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以及理论渊源等作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是我们把握四宗派缘起观的必读书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缘起 有部 经部 唯识 中观
下载PDF
聲聞佛教部派及其阿毗達磨藏
5
作者 辛放(譯) 《佛教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3-23,412,418,共23页
本文通過現存的有部和上座部的阿毗達磨,法藏部的《舍利弗阿毗曇論》,正量部的《三彌底部論》,無畏山派的《解脱道論》,多聞部的《成實論》以及《异部宗輪論》等佛教史傳文獻和各自部派的律典的記載來討論各個部派的阿毗達磨藏的狀况。
关键词 阿毗達磨藏 説一切有部 上座部 大衆部 舍利弗阿毗曇
下载PDF
龟兹石窟壁画布局反映的小乘说一切有部佛教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瑞哲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153-183,472,共32页
龟兹石窟壁画主要集中在中心柱窟、方形窟与大像窟内,而以中心柱窟最具代表性,以本生(jataka)、因缘(nidana)、譬喻(avadana)和佛传(The Life of the Buddha)故事画等形式加以表现,壁画题材主要表现小乘佛教(Hinayana)"说一切有部&... 龟兹石窟壁画主要集中在中心柱窟、方形窟与大像窟内,而以中心柱窟最具代表性,以本生(jataka)、因缘(nidana)、譬喻(avadana)和佛传(The Life of the Buddha)故事画等形式加以表现,壁画题材主要表现小乘佛教(Hinayana)"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的思想内容。马世长等学者对龟兹石窟主室券顶与后室壁画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1法国学者勒愕玛(Emmanuelle Lesbre)注意到了龟兹中心柱石窟券顶上的壁画为混合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一切有部 中心柱窟 小乘佛教 大像窟 龟兹石窟壁画 佛教思想 券顶 后室
原文传递
说一切有部持经譬喻传统与新有部之创立
7
作者 许潇 《哲学门》 CSSCI 2018年第2期265-280,共16页
说一切有部以重论著称,但在重视论藏的阿毗达磨师、毗婆沙师之外,亦不乏持经、重经的譬喻师。《大毗婆沙论》第一次将佛经分别为了义经和不了义经,这大大方便了毗婆沙师对原始佛典进行解释和拣择,使得毗婆沙师和持经譬喻师的观点差异越... 说一切有部以重论著称,但在重视论藏的阿毗达磨师、毗婆沙师之外,亦不乏持经、重经的譬喻师。《大毗婆沙论》第一次将佛经分别为了义经和不了义经,这大大方便了毗婆沙师对原始佛典进行解释和拣择,使得毗婆沙师和持经譬喻师的观点差异越来越大,尤其是说一切有部最根本的问题——“一切有”。毗婆沙师的主张从三世实有到三科实有都受到了持经譬喻师的广泛批评,诸法假实之争集中地体现在譬喻师对“五蕴实有”的怀疑上。世亲遵循持经譬喻师重经的传统,在说一切有部内部第一次明确否定五蕴实有而只肯定十二处、十八界实有,这使得种族的含义以及自性的内涵被重新定义,此时种族便仅仅在十八界的框架下而言,自性被限定在根、境、识而失去其本来的与具体的同类事物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一切有部 譬喻师 新有部 俱舍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