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源性沙门氏菌Sau-PCR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狄慧玲 石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89,93,共4页
为建立食源性沙门氏菌Sau-PCR基因快速分型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14株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以酶切产物为模板,用根据酶切位点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样品用核酸染料SYBR Green Ⅰ染色,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Quantity One软件对14... 为建立食源性沙门氏菌Sau-PCR基因快速分型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14株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以酶切产物为模板,用根据酶切位点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样品用核酸染料SYBR Green Ⅰ染色,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Quantity One软件对14株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经Sau3AI酶切6h后,4种引物均扩增出条带,其中使用引物STG扩增的条带最为清晰,14株沙门氏菌均得到6-11条大小在0.2-1.5kb片段,利于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sau-pcr 限制性内切酶Sau3AI
下载PDF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ERIC-PCR和Sau-PCR分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一鸣 石磊 +2 位作者 孟赫诚 张志刚 闫鹤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从广州市天河区超市和菜市场及厦门某食品加工厂分离得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ERIC-PCR和Sau-PCR检测,进行溯源研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ERIC-PCR将22株单增李斯特菌共分为8个基因型,其中以h型为主,共有8株菌。Sau-PCR方法将这批菌分为7... 对从广州市天河区超市和菜市场及厦门某食品加工厂分离得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ERIC-PCR和Sau-PCR检测,进行溯源研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ERIC-PCR将22株单增李斯特菌共分为8个基因型,其中以h型为主,共有8株菌。Sau-PCR方法将这批菌分为7个基因型,主要型别为E型和G型,二者共占50%。两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与关联,使用两种不同分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菌株间的遗传关系和流行病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ERIC-PCR sau-pcr 溯源研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Sau-PCR和AILP技术对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毕水莲 李琳 +1 位作者 张学武 石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8-161,共4页
运用Sau-PCR和扩增基因间片断多态性(AILP)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对广州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常规鉴定后,应用Sau-PCR和AILP技术对分离到的3株菌株进行分型,结果1株人源分离菌与2株食源分离菌的Sau-PCR... 运用Sau-PCR和扩增基因间片断多态性(AILP)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对广州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常规鉴定后,应用Sau-PCR和AILP技术对分离到的3株菌株进行分型,结果1株人源分离菌与2株食源分离菌的Sau-PCR型别和AILP型别均相同。表明此次食物中毒爆发为同一株副溶血弧菌引起。Sau-PCR和AILP技术作为两种新的分子分型技术,具有快速、稳定、准确、高分辨力和低成本的优点,可以作为食物中毒中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分析技术,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Sau—PCR 扩增基因间片断多态性(AILP) 分型
下载PDF
ERIC-PCR和Sau-PCR对单增李斯特菌分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磊 赵一鸣 +1 位作者 张志刚 闫鹤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8,共5页
为了研究肠杆菌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和Sau-PCR两种现代分子分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LM)分型的稳定性,取分离自广州市菜市场、超市及厦门某食品加工厂不同食品来源的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实验,分别将这5株单增李斯特菌株... 为了研究肠杆菌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和Sau-PCR两种现代分子分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LM)分型的稳定性,取分离自广州市菜市场、超市及厦门某食品加工厂不同食品来源的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实验,分别将这5株单增李斯特菌株进行室温放置培养和传代培养,提取室温放置培养24 h、48 h、和72 h及传代培养至第5代、10代、15代和20代的基因组DNA,然后同时进行ERIC-PCR和Sau-PCR分型,观察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及传代次数增加其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显示,5株单增李斯特菌在室温放置培养及传代培养后除部分条带发生缺失外均未出现条带增加现象,整体条带变化不大,两种分型方法的同源性分别在92%和94%以上,表明ERIC-PCR和Sau-PCR两种分型方法在室温放置培养72 h和传代培养20代内对单增李斯特菌分型相对比较稳定,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肠杆菌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 sau-pcr 稳定性
原文传递
Sau-PCR分子分型技术及应用
5
作者 张淑红 吴清平 +2 位作者 徐晓可 张菊梅 郭伟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4,共5页
Sau-PCR是2005年新发展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和PCR扩增相结合的分子分型技术,该技术是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片段(RAPD)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重复性好、简单、快捷等优点,近年来被逐步应用于... Sau-PCR是2005年新发展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和PCR扩增相结合的分子分型技术,该技术是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片段(RAPD)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重复性好、简单、快捷等优点,近年来被逐步应用于食品污染和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文对Sau-PCR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情况等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pcr 分子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应用
原文传递
三种基因分型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分析比较
6
作者 王秋艳 闫鹤 石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110,156,共4页
分别应用ERIC-PCR、PFGE和Sau-PCR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自患者和食物的5株福氏志贺氏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3方法显示5株菌的指纹图谱均一致,证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而致病。其中ERIC-PCR操作最简便,但重复性较... 分别应用ERIC-PCR、PFGE和Sau-PCR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自患者和食物的5株福氏志贺氏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3方法显示5株菌的指纹图谱均一致,证明患者是由于食用了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而致病。其中ERIC-PCR操作最简便,但重复性较差;PFGE是"金标准",但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且不能高通量分析;新发展的Sau-PCR不仅易操作,而且结果稳定,便于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C—PCR sau-pcr PFGE 溯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