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佐匹克隆片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瑞 李洁 +1 位作者 李进华 王小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究右佐匹克隆片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和住院部74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本次试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 目的探究右佐匹克隆片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和住院部74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本次试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评分(MESSS)情况,并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治疗,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1、2、4周后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SSS评分对比:研究组治疗前MESSS评分为(26.7±2.1)分,治疗后为(15.7±1.5)分,对照组治疗前MESSS评分为(26.4±2.4)分,治疗后评分为(19.7±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为(6.9±1.6)分,对照组评分为(9.6±2.1)分,研究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时间的推移,两组副反应作用都在加剧。结论右佐匹克隆片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效果良好,可很好改善患者脑卒中症状,改善患者睡眠治疗,副反应较低,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右佐匹克隆片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副反应量表 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
下载PDF
早期针刺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爱文 高垣 +2 位作者 王观涛 李嘉 沈卫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加针刺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加针刺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百会、四神聪、内关、合谷、太溪等穴位,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4周后进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患病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均P<0.05),MESS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ESSS量表评分较治疗1周后均有所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23.3%(7/30),低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结论:对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针刺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有效降低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针刺 预防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水泉 李玲 +1 位作者 黄如训 黄东锋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其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0例脑出血患者起病后24h内和6d后的血清谷氨酸的水平,并与24h内采用改良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20d后功能独...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其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0例脑出血患者起病后24h内和6d后的血清谷氨酸的水平,并与24h内采用改良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20d后功能独立性量表的评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h血清谷氨酸的水平和改良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8782,P<0.001),而与功能独立性量表的得分呈负相关(r=-0.4859,P<0.001)。将24h测量的血清谷氨酸浓度与6d浓度值比较,分为增高组与降低组,两组20d后的改良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平均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增高组的得分远远低于降低组。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谷氨酸浓度可影响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参与继发性的脑损伤,并影响患者脑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谷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功能独立性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