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宋时期嵇康形象的符号化及文化意义
1
作者 李鹏 周忠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2,共8页
嵇康名士形象的多方位立体解读与构建,主要完成于刘宋时期。陈寿《三国志》对嵇康记载简略,刘宋时期是嵇康事迹、传记撰写最为丰富的重要阶段。在刘宋时期,嵇康的形象更加固定,呈现出文化符号的特征。他们以绘画方式将嵇康名士形象可视... 嵇康名士形象的多方位立体解读与构建,主要完成于刘宋时期。陈寿《三国志》对嵇康记载简略,刘宋时期是嵇康事迹、传记撰写最为丰富的重要阶段。在刘宋时期,嵇康的形象更加固定,呈现出文化符号的特征。他们以绘画方式将嵇康名士形象可视化,以文学描写将其固定化,以“嵇生琴”等文学意象加以强化。相较于两晋士人对嵇康艺术的、审美的、毫无功利的、纯粹的欣赏与赞美,刘宋士人对嵇康的接受与理解则有其深切的政治动因。刘宋士人对嵇康的追念既是对现实的对抗,又是情感上获得共鸣与自我宽解、心灵寄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嵇康的立体多重艺术形象及文化符号意义,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士人 嵇康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云科学革命:从科学3.0到科学4.0的跃升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益东 《科技资讯》 2015年第20期50-59,共10页
该文从学者的需要及其满足、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把科学发展与科学形态的演变划分为科学1.0、科学2.0、科学3.0,并指出即将发生科学3.0到科学4.0的跃升,这一跃升可称之为云科学革命。云科学革... 该文从学者的需要及其满足、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把科学发展与科学形态的演变划分为科学1.0、科学2.0、科学3.0,并指出即将发生科学3.0到科学4.0的跃升,这一跃升可称之为云科学革命。云科学革命新增六项内容:1以优秀学者为本、以满足优秀学者的意愿和需要的角度进行体制机制的设计与安排,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引导与约束;2开放式评价法;3开放式经费分配与考核制度;4学术带头人决定论、前沿学者认证制度与前沿学者负责制;5网络/平台型科研体制;6知识生产企业化及学术市场化。实施开放式评价法与前沿学者认证制度是云科学革命的启动之举,此外还探讨了三项具体实施方案,以体现出云科学革命带来的新机会与新变化。通过云科学革命可以实现科技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快速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科学 智力互联网 游戏科学 第五范式 受控评价 开放式评价 学术带头人决定论 前沿学者认证 学者—标志点
下载PDF
浅谈宋代院体画与文人画中的象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冬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宋代院体画中的象征性值得关注,而且院体画和文人画的象征中,形象,意义,以及两者的结合方法都有很大差异,这根源于两类画家不同的哲学渊源和美学观念。
关键词 院体画 文人画 象征
下载PDF
明初客家榜眼张显宗生平事迹考实及其影响
4
作者 刘涛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8-62,84,共6页
张显宗是客家族群历史上唯一“状元”,然而事实上仅是榜眼,并非状元。其状元之说源自郑万奎,是宁化、福州民间社会交流的结果。张显宗状元文化符号建构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源于张显宗故里汀州府为解决长期科举不振问题,先后兴建宁化... 张显宗是客家族群历史上唯一“状元”,然而事实上仅是榜眼,并非状元。其状元之说源自郑万奎,是宁化、福州民间社会交流的结果。张显宗状元文化符号建构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源于张显宗故里汀州府为解决长期科举不振问题,先后兴建宁化县张公祠、汀州府城状元坊。宁化县据此在县城兴建状元坊,将张公祠改名表忠祠,并请状元翁正春撰写记文。还原张显宗状元文化符号建构与重构过程,有助于揭示明代地方社会历史变迁与族群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显宗 榜眼 状元 文化符号 客家 明代
下载PDF
两汉儒生关于“陈涉”符号意指分歧析论
5
作者 聂济冬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30,157,共8页
秦末陈涉的传记,在《史记》中列为"世家类",在《汉书》中归为"列传类"。两部史书归类的不同,不仅是写作体例的不同,更是因于时代思潮的影响。陈涉起义是西汉士人阐发儒家理论的现实标本,体现了他们积极干政的意识... 秦末陈涉的传记,在《史记》中列为"世家类",在《汉书》中归为"列传类"。两部史书归类的不同,不仅是写作体例的不同,更是因于时代思潮的影响。陈涉起义是西汉士人阐发儒家理论的现实标本,体现了他们积极干政的意识和批判精神。在西汉子书中,"陈涉"成为西汉儒生反暴政、倡王道的符号,彰显了他们兴儒学、求仕进的愿望。西汉儒生群体对"陈涉"符号的积极诠释,在历史上是一个特例。两汉之际以后,随着皇权的巩固和儒学的独尊,且伴随着谶纬思潮的泛滥,儒生对"陈涉"的认知趋向淡化,直至走向贬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儒生 陈涉符号 意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