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中国西部科学院与大后方北碚科技文化中心的形成 被引量:9
1
作者 潘洵 彭星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184,共7页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科学院 大后方 北碚 科技文化中心
下载PDF
基于京津冀产业发展的河北科技合作领域及布局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边继云 陈建伟 《特区经济》 2012年第8期69-71,共3页
本文从河北省产业体系特点的分析入手,明确了京津的产业技术优势和河北的产业技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现代技术领域、传统产业技术领域、新兴产业技术领域、现代服务技术领域中河北与京津合作的科技重点;同时提出了构建以环首... 本文从河北省产业体系特点的分析入手,明确了京津的产业技术优势和河北的产业技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现代技术领域、传统产业技术领域、新兴产业技术领域、现代服务技术领域中河北与京津合作的科技重点;同时提出了构建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为依托的环首都科技合作带、以沿海经济隆起带为支撑的环渤海科技合作带、以山前平原为骨干的冀中南科技合作带的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 科技合作 领域 布局
下载PDF
杜环《经行记》及其重要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梳理杜环《经行记》内容及相关材料,为唐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经行记》记述了公元8世纪中期中亚、西亚乃至北非的地理环境,物产名俗,宗教,法律等重要内容,弥足珍贵地记载了中华文明对中亚、西亚... 目的梳理杜环《经行记》内容及相关材料,为唐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经行记》记述了公元8世纪中期中亚、西亚乃至北非的地理环境,物产名俗,宗教,法律等重要内容,弥足珍贵地记载了中华文明对中亚、西亚以及对阿拉伯的浸染。结论杜环《经行记》不仅是一部单纯的游记类地理著作,更重要的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以纺织、造纸为主的科技文化西传的最早记录,具有"凿空"价值的珍贵文献,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科技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环 《经行记》 中西文化交流 科技 中亚 西亚 阿拉伯
下载PDF
明清泾阳—三原一带科技文化轴心的形成与意义——以刘古愚的工商—科技教育为代表 被引量:1
4
作者 姚远 伍小东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1-78,共8页
刘古愚创造性地将工商—科技教育、机器纺织实践等相贯通,以图书、期刊媒介辅助教育,形成了一种以经济为保障基础,以科技为生产力根本,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独特教育模式。他将中国传统教育与近现代新式教育结合起来,实学中突出工商,格致... 刘古愚创造性地将工商—科技教育、机器纺织实践等相贯通,以图书、期刊媒介辅助教育,形成了一种以经济为保障基础,以科技为生产力根本,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独特教育模式。他将中国传统教育与近现代新式教育结合起来,实学中突出工商,格致学中突出算学,分科课士,传业授徒,使泾阳—三原地域文化元素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天演"、代微积拾级、辙合制度、经纬仪、象限仪、织布机、轧花机、公司、入股分红、学社、讲会这些新的名词术语,并通过移风易俗、教化一方强化了这一文化,同时向关学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的使命植入新的时代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古愚 泾阳-三原一带 科技文化轴心 工商-科技教育
下载PDF
冀域古代科技文化特质及其现代启示
5
作者 贾建梅 王儒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文化协同是其必然要求。冀域古代科技成就斐然,涌现了一大批科技人物和科技成果。冀域古代科技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文化协同是其必然要求。冀域古代科技成就斐然,涌现了一大批科技人物和科技成果。冀域古代科技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冀域古代科技文化特质对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化建设 冀域科技文化
下载PDF
冀域古代科技文化研究综述
6
作者 贾建梅 王儒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6-89,共4页
冀域古代的科技成就斐然,同时,科技文化又是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文化大致可分为器物和精神两个层面,科技思想作为科技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一点,对它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冀域古代科技文化所体现的科技思想主要有:一是从实际出发&qu... 冀域古代的科技成就斐然,同时,科技文化又是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文化大致可分为器物和精神两个层面,科技思想作为科技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一点,对它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冀域古代科技文化所体现的科技思想主要有:一是从实际出发"实证性"的精神;二是追求"实用性、特异性"的创新理念;三是联系发展的整体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域 古代科技文化 科技思想
下载PDF
“中关村现象”与中关村“科学城”研究
7
作者 吴良镛 陈保荣 毛其智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3年第2期131-161,共31页
自195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以核能利用、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研制等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革命,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也对人类社会生活,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出... 自195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以核能利用、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研制等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革命,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也对人类社会生活,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各国生产力的重新分布,产生了一批以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及高技术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城市或地区,通常泛称为“科学城”。在进行“我国城市结构与形态发展规律研究”这一课题中,对“科学城”的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城市本身而言,新学科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新企业的涌现,新市场的开拓,对城市原有的布局结构和形态,也提出了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独特要求。因此,我们将“科学城”的研究作为一个子课题,拟从研究北京市西北郊文教科研区的发展入手,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中关村现象”的实质,初步探讨中关村地区发展模式的构成及西北郊文教科研区今后的结构形态,以作为有关方面在建设发展中国式“科学城”实践中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关村现象 科学城 文教科研区 高技术 发展规划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动因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睿博 刘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9-35,共7页
深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实施、高水平参与国际文化与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也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圈... 深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实施、高水平参与国际文化与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也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具有高起点、高技术、高效能等特征,其动能源自跨界融合发展、各级政府系统性政策支撑和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内容生产数字化、内容传播平台化、信誉保障去中心化。在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人文湾区"的进程中,可以选择科技金融、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复合型人才培养三大路径提升文化科技融合水平,促进文化与科技互促互鉴,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科技融合 动因 路径
下载PDF
浅论中国古时蚕业的科技文化交流
9
作者 姚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73-1274,共2页
综合史料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古代蚕业的科技文化交流,并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 蚕区 南北 科技 文化 交流
下载PDF
“三农”短视频兴起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红庆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3-66,共4页
“三农”短视频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类文化镜像,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群体的文化诉求和心理冲突。在很大意义上,展现了乡村发展,推动了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抵达。但随着越来越多创作者涌入“三农”视频... “三农”短视频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类文化镜像,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群体的文化诉求和心理冲突。在很大意义上,展现了乡村发展,推动了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抵达。但随着越来越多创作者涌入“三农”视频制作领域,“三农”故事陌生感的弱化,乡土发展节奏难以跟上视频日更的频率,使得“三农”短视频所依托的乡村记忆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乡土圆满的诉求。基于此,着眼乡村振兴发展、实现文化再造、发挥科技的正向作用,将有效促进“三农”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短视频 文化乡愁 自媒体 科技
下载PDF
核电科技文化产业园对企地融合发展影响研究——以云霄县华龙科技文化园为例
11
作者 吴升国 郑静 陈昕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4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核电+”产业作为核电央企和相关地方实施企地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显得更为重要。核电科技文化产业园作为一种新的“核电+”产业发展模式,对企地融合影响显著。为探索其对企地融合发... “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核电+”产业作为核电央企和相关地方实施企地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显得更为重要。核电科技文化产业园作为一种新的“核电+”产业发展模式,对企地融合影响显著。为探索其对企地融合发展的影响,本文以云霄县华龙科技文化园的建设为例,通过场景推演分析其作用机制,判断其影响结果,并得出以下结论:(1)企地互动的核电科技文化产业园建设能够极大促进企地融合发展;(2)科技创新、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是核电科技文化产业园的促进企地融合的三大功能抓手;(3)核电科技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社会人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企地融合发展有较高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科技文化产业园 企地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