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新型威胁评估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占朋 王玉惠 +1 位作者 姜长生 吴庆宪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了减少防空作战中二次打击时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态势预测对大量历史经验的需求问题,采用一种状态转移矩阵推导算法,只需少量的历史数据即可推导出合理的状态转移阵。针对现实中作战双方相互打击可能受到的毁伤情况及其对态势预测的影响... 为了减少防空作战中二次打击时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态势预测对大量历史经验的需求问题,采用一种状态转移矩阵推导算法,只需少量的历史数据即可推导出合理的状态转移阵。针对现实中作战双方相互打击可能受到的毁伤情况及其对态势预测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毁伤矩阵方案。该方案以前一轮的打击结果为前提,预测下一轮打击时的威胁。最后结合相关实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论 威胁评估 马尔可夫链 二次打击
下载PDF
“二次打击”假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颖 洪振丰 《医学综述》 2013年第4期594-596,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本病发生率的日益增高,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本病的研究热点。NAFLD的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极为复杂,目前仍处于...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本病发生率的日益增高,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本病的研究热点。NAFLD的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极为复杂,目前仍处于假说阶段。其中"二次打击"假说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该假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可能是本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发病机制 一次打击 二次打击
下载PDF
基于内毒素肠渗漏二次打击理论的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运东 高月求 +1 位作者 吴眉 乐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4期34-36,47,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磨积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肝功能... 目的观察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磨积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肝功能、血脂相关指标、内毒素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LT、GG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胀满及纳呆少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内毒素肠渗漏的"二次打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磨积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内毒素 炎性细胞因子 二次打击
下载PDF
CYP2E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悦之 张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84-386,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e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它的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1亚型(CYP2E1)是参与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二次打击"学说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e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它的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1亚型(CYP2E1)是参与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二次打击"学说为医学界普遍接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二次打击学说"中,CYP2E1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亦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CYP2E1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在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可能探索出有效治疗脂肪性肝病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CYP2E1 氧化应激 “二次打击”学说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二次打击与恶性淋巴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啸扬 李军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627-1631,共5页
干/祖细胞对于组织器官正常发育有积极作用,但它们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许多人类疾病,包括癌症。经二次打击后基因突变的干/祖细胞是肿瘤的起源,并称为肿瘤干/祖细胞。目前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干/祖细胞研究也证实,存在一群有干/祖细胞... 干/祖细胞对于组织器官正常发育有积极作用,但它们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许多人类疾病,包括癌症。经二次打击后基因突变的干/祖细胞是肿瘤的起源,并称为肿瘤干/祖细胞。目前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干/祖细胞研究也证实,存在一群有干/祖细胞特性的细胞,它们的突变可能导致B细胞性淋巴瘤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有关二次打击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干/祖细胞 淋巴瘤启始细胞 淋巴瘤起源细胞 二次打击学说
下载PDF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博 周和政 +3 位作者 郑山根 张绍阳 张文强 陈云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0.3者为轻度损害,〈0.05~0.1者为中度损害,〈0.02~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结果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结论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C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突变 家系调查 二次打击
下载PDF
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二次打击后急性肝损伤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泰洪 杨襄蓉 +2 位作者 吕丹丹 曾常春 聂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9-32,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二次打击后急性肝损伤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阐述其对肝衰竭的防治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赤芍承气汤低(C)、中(D)、高(E)剂量组,培菲康组(F),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末次灌胃1h后,... 目的:研究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二次打击后急性肝损伤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阐述其对肝衰竭的防治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赤芍承气汤低(C)、中(D)、高(E)剂量组,培菲康组(F),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末次灌胃1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通过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24 h后成肝衰竭模型对SD大鼠制造第一次打击,之后给予赤芍承气汤或培菲康治疗,再腹腔注入脂多糖(LPS,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作为第二次打击。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二次打击后2h、8h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内毒素(ET)水平、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二次打击致各组大鼠ALT、AST、TBil、ET、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肝脏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药物干预组大鼠相关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二次打击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防治作用,该方能减轻其肝脏的损伤,改善肝脏功能,提高其大鼠生存率,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减轻内毒素血症从而切断了部分内毒素的信号传导通路,有效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TNF-α等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肝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承气汤/药效学 二次打击 内毒素 肝衰竭 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的探讨
8
作者 孙光伟 李丽艳 史守福 《低温建筑技术》 2001年第1期21-22,共2页
阐述了传统的建筑防雷体系已不能满足职能建筑的要求 。
关键词 智能建筑 分极保护 防雷设计 管理
下载PDF
Is the iron regulatory hormone hepcidin a risk factor for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被引量:9
9
作者 Duygu Dee Harrison-Findi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186-1193,共8页
Despite heavy consump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alcoholics develop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This alludes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other factors, besides alcohol,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g... Despite heavy consump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alcoholics develop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This alludes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other factors, besides alcohol,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Over the years, many such factors have indeed been identified, including iron. Despite being crucial for various important biological processes, iron can also be harmful due to its ability to catalyze Fenton chemistry. Alcohol and iron have been shown to interact synergistically to cause liver injury. Iron-mediated cell signaling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xperimental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Hepcidin is an iron-regulatory hormone synthesized by the liver, which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ron homeostasis. Both acute and chronic alcohol exposure suppress hepcidin expression in the liver.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particularly those exhibiting higher serum iron indice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to display reduced prohepcidin levels. Alcohol-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is involved in the inhibition of hepcidin promoter activity and transcription in the liver. This in tur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intestinal iron transport and liver iron storage. Hepcidin is expressed primarily in hepatocytes. It is noteworthy that both hepatocytes and Kupffer cell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However, the activation of Kupffer cells and TNF-α signaling has been reported not to be involved in the down-regulation of hepcidin expression by alcohol in the liver. Alcohol acts within the parenchymal cells of the liver to suppress the synthesis of hepcidin. Due to its cruci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body iron stores, hepcidin may act as a secondary risk factor in the progression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alcohol disrupts iron homeostasis will allow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抗菌多肽 调节激素 危险因素 铁介导 肝脏 KUPFFER细胞 慢性酒精中毒
下载PDF
DEPDC5基因相关癫痫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敏 罗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601-1606,共6页
目的报道3个与DEPDC5基因相关的癫痫家系,并分析其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高通量全外显子测序方法检测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法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最后结合临床确定突变位点的致病性... 目的报道3个与DEPDC5基因相关的癫痫家系,并分析其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高通量全外显子测序方法检测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法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最后结合临床确定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3例患儿起病中位年龄为3.4岁,临床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癫痫发作,包括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及全面强直-阵挛发作。A患儿存在脑结构异常,其母亲有癫痫家族史。C患儿合并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例患儿中有2例经2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后控制不佳,1例已停药1 a,无发作。3例患儿行基因检测后均发现DEPDC5基因新发致病性突变位点,通过Sanger法验证后结合蛋白质预测软件分析结果可明确其致病性。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结果及基因检测可明确3例DEPDC5基因相关癫痫患儿的诊断。DEPDC5基因相关癫痫患儿临床表现异质性高,癫痫发作形式不一,可合并脑结构异常及神经精神障碍等,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可能性大。本研究证实了3个DEPDC5基因新突变位点,丰富了DEPDC5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DEPDC5基因 “二次打击”机制 临床异质性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落锤式冲击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亮亮 孙金其 廖龙杰 《汽车零部件》 2016年第5期34-37,共4页
落锤冲击试验台作为考核汽车关键零部件冲击性能的主要设备,其设计合理性、系统可靠性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度。文中通过对落锤冲击试验台目前存在的几种结构进行探讨和分析,设计了一种落锤冲击试验台,并对某商用车用半轴进行了冲... 落锤冲击试验台作为考核汽车关键零部件冲击性能的主要设备,其设计合理性、系统可靠性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度。文中通过对落锤冲击试验台目前存在的几种结构进行探讨和分析,设计了一种落锤冲击试验台,并对某商用车用半轴进行了冲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锤冲击 释放机构 防二次冲击
下载PDF
二次打击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
12
作者 巩子汉 王英 +5 位作者 杨婧雯 梁文青 孟丹华 佘楷杰 梁媛 岳广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8,共10页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MS)联合慢性束缚应激(RS)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PD21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采用MS+RS建立二次打击模型,...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MS)联合慢性束缚应激(RS)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PD21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采用MS+RS建立二次打击模型,每组15只。采用糖水、悬尾及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5-HT)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HT系统及HPA轴蛋白表达水平;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Simple Wes)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DNF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显著缓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方面,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5-HT能神经受到抑制、HPA轴异常激活,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调控5-HT能神经及HPA轴的异常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二次打击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可能是阳虚肝郁型,温阳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5-HT神经系统及HPA轴介导的BDNF信号通路,增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进而缓解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打击 抑郁样行为 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 阳虚肝郁
原文传递
R2-ISS分期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3
作者 严婕 周东明 +2 位作者 邵晓雁 徐勇 陈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探讨R2-ISS(The Second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分期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血液科就诊的326例以免疫调节药物和(或)... 目的探讨R2-ISS(The Second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分期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血液科就诊的326例以免疫调节药物和(或)蛋白酶体抑制剂为一线治疗方案的NDM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326例NDMM患者中男性190例,中位年龄63岁,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R2-ISS分期可进行有效的预后分层,特别是R-ISSⅡ期患者,R2-ISS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52、29、20和15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91、60、44和36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SSⅡ期、ISSⅢ期、del(17p)、t(4;14)、1q^(+)、LDH升高、年龄>65岁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ISSⅡ期、ISSⅢ期、del(17p)、t(4;14)、1q^(+)、LDH升高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②R2-ISS分期C-index得分为0.724,优于R-ISS分期的0.678,预测效能更高。③R2-ISSⅢ期和Ⅳ期中含1q^(+)在内的双打击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20、15个月(P=0.084),中位OS期为35、36个月(P=0.786)。Ⅲ期中含1q^(+)在内的双打击27例、1q^(+)单一异常61例、不含1q^(+)68例,三组的中位PFS期分别为20、18、21个月(P=0.974),中位OS期分别为35、47、56个月(P=0.042)。因此本研究将1q^(+)赋值调整至1,重新分组后R2-ISS不同分期的中位PFS期和OS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2-ISS分期预后分层价值优于R-ISS分期,特别是对异质性较强的R-ISSⅡ期人群,调整含1q^(+)在内的双打击赋值后可进一步优化R2-ISS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R2-ISS 1q21扩增 双打击 预后
原文传递
线状汗孔角化症一家系MVD基因突变分析
14
作者 郭芝璇 马坚池 李希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线状汗孔角化症,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存在种系MVD基因c.683G>A(NM_002461)的杂合突变,其同胞兄弟携带相同的杂合突变但未出现临床表型。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因为线状汗孔角化是一种镶嵌性疾病,出生后体细胞的二次打击是发... 本文报道一例线状汗孔角化症,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存在种系MVD基因c.683G>A(NM_002461)的杂合突变,其同胞兄弟携带相同的杂合突变但未出现临床表型。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因为线状汗孔角化是一种镶嵌性疾病,出生后体细胞的二次打击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汗孔角化症 MVD基因 基因突变 二次打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导致肝脏“二次打击”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王倩 田伟军 +5 位作者 靳小石 李昕 高硕 胡志东 梁晖 王鹏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50-655,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导致的肝脏“二次打击”保护作用的机制及最佳营养支持时间。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内毒素腹腔注射的“二次打击”及肠内肠外营养模型。根据营养方式分为3个大组,分别为单纯肠内营养组(EN组)、单纯肠...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导致的肝脏“二次打击”保护作用的机制及最佳营养支持时间。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内毒素腹腔注射的“二次打击”及肠内肠外营养模型。根据营养方式分为3个大组,分别为单纯肠内营养组(EN组)、单纯肠外营养组(PN组)、混合营养组(EPN组)。在EN组和EPN组分别于术后0,6,12,24h给予肠内和(或)肠外营养液,又分别分为ENl—4组和EPNl—4组;PN组只在术后12h给予肠外营养液。每组均在术后给予营养支持5d,分别在指定时点采血并获取肝和小肠组织进行定向实验。分别观察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情况和内毒素受体-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EN组、EPN组与PN组有显著差异(P〈0.05);EPN组与单纯EN无差异(P〉0.05);EN3和EPN3组各项指标最优。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效的减轻了“二次打击”给肝脏带来的损伤;EN优于PN支持方式;术后6hEN支持是安全的,术后12h支持是最佳营养应用时机;只要在适当时机给予EN就有效,营养支持效果与EN所提供的热量氮量在全部营养液中所占比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二次打击 肝脏 危重症
原文传递
PMVK基因突变致一家系不同类型汗孔角化症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唯 林志淼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究在同一家系中2例不同临床分型汗孔角化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汗孔角化分型与基因突变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突变位点,同时PCR结合Sanger测序验... 目的探究在同一家系中2例不同临床分型汗孔角化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汗孔角化分型与基因突变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突变位点,同时PCR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分别提取2例患者各两处皮损部位组织DNA,利用PCR扩增PMVK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寻找“二次打击”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发病早,皮损呈线状分布,诊断为线状汗孔角化症;其父发病年龄晚,皮损散在分布,符合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先证者及其父亲外周血DNA均检测到PMVK基因种系突变位点c.412C>T(p.Arg138*)。在两位患者的皮损组织中均检出该突变,但突变峰明显高于野生型峰,提示皮损组织PMVK基因野生型等位基因发生了杂合性缺失的体细胞突变。结论PMVK基因突变可导致不同类型汗孔角化症,二次打击的体细胞突变发生时间决定了汗孔角化症的疾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PMVK基因 二次打击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