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代培养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幼虫毒力和产孢量的影响及菌株复壮研究
1
作者 陈记娟 朱碧锋 +2 位作者 李皓龙 SHAUKAT Ali 吴建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9继代培养10代,得到F_(1)~F_(10)代菌株并测定产孢量。采用浸虫法分别用F_(1)~F_(10)代菌株处理斜纹夜蛾二龄幼虫,测定其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建立模型分析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代数、毒力与产孢量的关系及毒力退化规律。采用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比较复壮前后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效果,并测定产孢量。【结果】球孢白僵菌F_(1)~F_(5)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无显著差异,处理7 d时校正死亡率为42.44%~45.22%,而F_(6)、F_(8)、F_(10)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降至37.00%、22.94%、12.17%。F_(1)~F_(5)代菌株产孢量为9.65~10.43×10^(8)CFU/mL,F_(6)、F_(8)、F_(10)代菌株产孢量分别降至7.62×10^(8)、5.14×10^(8)、4.69×10^(8)CFU/mL。建立模型发现,菌株继代培养到F_(5)代后,产孢量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下降,且产孢量与毒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继代培养代数较少的菌株产孢量较高,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后,菌株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50%,且均高于原始菌株的最高致死率,复壮后菌株的产孢量均高于复壮前的产孢量。【结论】球孢白僵菌在继代培养4~5代后,产孢量逐代下降,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也逐代降低,需进行菌种复壮;采用活虫复壮法可将继代后的球孢白僵菌恢复或提高至原有特性;同一菌株的产孢量可作为评价其毒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斜纹夜蛾二龄幼虫 复壮 毒力 产孢量 校正死亡率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漆永红 曹素芳 +1 位作者 吕和平 杜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189,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质量分数为3%的阿维菌素EC、质量分数为10%的噻唑膦GR、质量分数为15%的灌根阿维.毒EC及质量分数为1.8%的阿维.丁硫克百威EC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时间处理下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质量分数为3%的阿维菌素EC、质量分数为10%的噻唑膦GR、质量分数为15%的灌根阿维.毒EC及质量分数为1.8%的阿维.丁硫克百威EC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时间处理下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对线虫卵、卵囊孵化起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随着药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卵囊孵化的抑制率,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其中10%噻唑膦GR 25 mg/L对线虫卵囊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8 h抑制率达76.9%,16 h后达100%;3%阿维菌素EC 10 mg/L对线虫卵孵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8 h达80.9%,16 h后达100%,同时不同药剂对2龄幼虫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阿维菌素EC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杀灭活性较强,其LC50为1.970 1 mg/L,15%灌根阿维.毒EC的活性最弱,LC50为919.878 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化学杀线剂 2龄幼虫 抑制
下载PDF
低温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洪波 李英梅 +2 位作者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4-187,共4页
利用室内培养技术研究-10~0℃低温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二龄幼虫的病情指数和致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线虫在-9℃低温条件下处理24h全部死亡,随温度升高,线虫危害也逐渐加重,在-1℃处理32d以上才能完全将其... 利用室内培养技术研究-10~0℃低温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二龄幼虫的病情指数和致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线虫在-9℃低温条件下处理24h全部死亡,随温度升高,线虫危害也逐渐加重,在-1℃处理32d以上才能完全将其杀灭。研究结果对陕西省设施蔬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处理 南方根结线虫 二龄幼虫 根结指数 致死时间
下载PDF
用小白鼠皮膜自然宿主抗凝血饲养鼠疫感染蚤的菌栓形成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雪 钱存宁 冯玉明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1期31-33,共3页
用小白鼠皮膜长尾黄鼠抗凝血液喂饲鼠疫菌感染的Ⅱ龄期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tesquorumaltaicus)的试验结果表明:其菌栓形成持续时间为38天,菌栓率为5.4%;小白鼠供血基本上能反映该蚤种在自然宿主供血条件下的菌栓形成情况;皮膜抗凝... 用小白鼠皮膜长尾黄鼠抗凝血液喂饲鼠疫菌感染的Ⅱ龄期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tesquorumaltaicus)的试验结果表明:其菌栓形成持续时间为38天,菌栓率为5.4%;小白鼠供血基本上能反映该蚤种在自然宿主供血条件下的菌栓形成情况;皮膜抗凝血液供血基本上能满足鼠疫菌营养需求,不阻止菌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感染 菌栓形成 养蚤
下载PDF
基于16S测序分析白蜡虫二龄雌雄若虫共生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品 亓倩 +2 位作者 杨璞 陈航 陈晓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1,共8页
[目的]探明白蜡虫二龄雌雄若虫共生菌的种类和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蜡虫二龄雌雄虫16SrR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标签进行聚类,使用Mothur方法与SILVA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分析雌雄间共... [目的]探明白蜡虫二龄雌雄若虫共生菌的种类和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蜡虫二龄雌雄虫16SrR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标签进行聚类,使用Mothur方法与SILVA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分析雌雄间共生菌物种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共得到了1 798 646条有效标签,以97%相似度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 334个OTUs,其中,有14个门,29个纲,60个目,109个科,165个属,55个种得到注释。与其他昆虫明显不同,白蜡虫二龄若虫中立克次氏体属为优势菌(雌85.740%,雄95.462%),缺乏布赫纳氏菌和沃尔巴克氏体。[结论]白蜡虫与其它昆虫的共生菌有很大差异,立克次氏体在白蜡虫二龄若虫中占绝对优势,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目和芽孢杆菌目、能合成类胡萝卜素的鞘脂单胞菌目为次优势菌,在共生菌中占有一定比例。白蜡虫若虫共生菌独特的现象可能与白蜡虫独特的生物习性、生态学特征和营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二龄若虫 16S rDNA 昆虫共生细菌 立克次氏体
下载PDF
白蜡虫雄性幼虫蜡腺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谭速进 钟远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在光镜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二龄雄幼虫蜡腺的超微结构和虫体表面的蜡孔及蜡丝形态。重点研究了蜡腺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特点。
关键词 白蜡虫 蜡腺 超微结构 幼虫 雄性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和幼虫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淑枝 刘顺通 +2 位作者 段爱菊 王利霞 苗进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603-605,624,共4页
11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和幼虫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吡虫·辛硫磷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具有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90%... 11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和幼虫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吡虫·辛硫磷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铜绿丽金龟卵具有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90%敌百虫原药、40%毒死蜱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0%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铜绿丽金龟二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持久防效;吡虫啉与辛硫磷复配防治铜绿丽金卵和二龄幼虫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铜绿丽金龟卵 二龄幼虫 药效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丝光绿蝇2龄幼虫头节扫描电镜观察及一种新型感受器的发现(双翅目:丽蝇科)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一欧 李凯 张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对丝光绿蝇2龄幼虫头节感受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补充新的形态学信息并筛选出便于物种鉴定的特征。方法2012年6-8月于北京松山国家级保护区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采集雌性丝光绿蝇,实验室饲养获得幼虫标本,扫描电镜观察头节感受器形态... 目的对丝光绿蝇2龄幼虫头节感受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补充新的形态学信息并筛选出便于物种鉴定的特征。方法2012年6-8月于北京松山国家级保护区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采集雌性丝光绿蝇,实验室饲养获得幼虫标本,扫描电镜观察头节感受器形态。结果幼虫头节触角为1个大腔锥形感受器,下颚须内围分布3个锥形、3个大腔锥形及6个小腔锥形3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外围分布2个大腔锥形感受器。口沟基部具1对坑状感受器,下唇两侧附属器官均具1个大腔锥形感受器和1个坑状感受器。结论观察到丽蝇科幼虫新的形态学特征:下颚须的小腔锥形感受器和下唇器官的坑状感受器,其中小腔锥形感受器可作为丝光绿蝇2龄幼虫的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绿蝇 2龄幼虫 感受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