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诠释学视域下印度达利特佛教的平等诉求和现代建构
1
作者 刘海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20世纪50年代,安倍德卡尔博士带领印度贱民大规模改宗佛教,开启了印度佛教复兴的历程。他对传统佛教的疏离社会现实予以批判,将印度佛教历史与达利特群体勾连,着力阐释佛教平等思想的现代价值,建构了激进的、实用的达利特佛教。随着达... 20世纪50年代,安倍德卡尔博士带领印度贱民大规模改宗佛教,开启了印度佛教复兴的历程。他对传统佛教的疏离社会现实予以批判,将印度佛教历史与达利特群体勾连,着力阐释佛教平等思想的现代价值,建构了激进的、实用的达利特佛教。随着达利特运动的开展,新佛教赋予了达利特群体以新的社会身份,成为他们争取平等权利的文化表达。达利特佛教的入世色彩和理性主义是印度文化传统经受西方殖民冲击后的自我觉醒,也是亚洲佛教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利特 “参与佛教” 安倍德卡尔 入世性
下载PDF
人间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世俗化问题辨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唐忠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5,152,共9页
"人间佛教"自太虚首倡,经印顺、赵朴初等人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思潮及其谋求自身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但是,在当下人间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世俗化"问题也产生了诸多的争论与质疑... "人间佛教"自太虚首倡,经印顺、赵朴初等人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思潮及其谋求自身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但是,在当下人间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世俗化"问题也产生了诸多的争论与质疑。究其原因,不仅因为"世俗化"一词本身充满了歧义,同时也因为不同的论者在使用"世俗化"一词时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和具体语境。有的论者在言及中国佛教"世俗化"时,仅局限于中国佛教自身的汉语历史语境,而无视现代性理论提供的宏大背景与视野;有的论者则立足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立场,而无视中国佛教与西方宗教形态的差异性;而有的论者则持受世俗化与宗教性两相对立的立场;等等。因此,澄清"世俗化"一词的概念史背景与不同言说语境,进而对人间佛教发展过程中有关"世俗化"问题进行辨析、澄清,不仅有助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也有益于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世俗化 商业化 庸俗化
下载PDF
论民间信仰中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秋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民间信仰中的送子观音信仰非常流行。大约是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把白衣观音当作送子观音,因为白衣与送子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宗教与民俗关联。民间广泛流传着向观音求子的白衣经咒,这进一步说明了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的关系:白衣观音是专职... 民间信仰中的送子观音信仰非常流行。大约是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把白衣观音当作送子观音,因为白衣与送子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宗教与民俗关联。民间广泛流传着向观音求子的白衣经咒,这进一步说明了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的关系:白衣观音是专职的送子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送子观音 白衣观音 世俗化 佛教 胡适
下载PDF
论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及对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段塔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3,共8页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家庭责任,且与本家保持密切联系;四是居家事父母,以持戒祈福为行孝方式等。这些影响既含有增强唐代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以"宿命论"制约女性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能力的消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佛教 佛教世俗化 唐代女性 婚姻家庭观
下载PDF
近现代泰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4-18,共5页
本文论述了近现代泰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 :一是佛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 ,日趋政治化 ;二是佛教教育逐渐现代化 ;三是佛教内部改革运动不断掀起 ,力求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
关键词 现代 泰国 佛教 世俗化 近代 佛教教育 现代化 政治化 改革
下载PDF
略论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与“人间佛教” 被引量:4
6
作者 宇恒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世俗化指宗教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的情形下,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 世俗化指宗教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的情形下,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人间佛教”对佛教世俗化作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并成为新时期佛教发展的主流,但如何合理地把握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世俗化 人间佛教
下载PDF
白居易居洛闲适诗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殷海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2,共5页
白居易居洛闲适,经历了向往归洛、思洛、暂居、分司、离洛、归洛、中隐、致仕、终老等较为复杂的人生过程,它是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华丽转身,是他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探寻,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居洛闲适诗表现出大雅大俗的审美特征:慵懒的日常... 白居易居洛闲适,经历了向往归洛、思洛、暂居、分司、离洛、归洛、中隐、致仕、终老等较为复杂的人生过程,它是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华丽转身,是他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探寻,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居洛闲适诗表现出大雅大俗的审美特征:慵懒的日常生活、凡俗的个性生活、世俗的大众生活,与清雅闲静的园林生活、名士风流的宴饮游乐生活等,互为表里。这种生活方式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对后世文人、文学、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居洛闲适诗 大雅大俗 佛道思想
下载PDF
从佉卢文文书看鄯善国佛教的世俗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夏雷鸣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6期116-122,共7页
文章通过对佉卢文文书的考察与分析,全面地展现了魏晋时期鄯善国僧人的生活面貌,佛教传入鄯善国之后,为适应当地的社会和生态环境而更加世俗化,鄯善国世俗佛教的上源在西北印度的贵霜王朝。
关键词 佉卢文文书 西域 印度 佛教 世俗化
下载PDF
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 被引量:2
9
作者 贲利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世俗化转向成为各界也包括思想界的普遍趋势,因此,明清之际出世化倾向突显的佛学在近现代的发展,更加具有与世俗化问题对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太虚大师作为中国现代佛教发展的领军人物,紧紧围绕"世俗化"...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世俗化转向成为各界也包括思想界的普遍趋势,因此,明清之际出世化倾向突显的佛学在近现代的发展,更加具有与世俗化问题对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太虚大师作为中国现代佛教发展的领军人物,紧紧围绕"世俗化"这一核心问题,在保留自身超越性品格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佛学的世俗化转向,为佛学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佛学 佛教 世俗化
下载PDF
经济转型背后的幸福悖论:论当代上海佛教的信仰性格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51,共12页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高速转型,新兴的白领中产阶层与社会精英群体在个人财富与生活水平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升,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的强烈的利益追逐冲动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但在这样的转型背景下,中产阶层与社会精英阶层又开始面对各...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高速转型,新兴的白领中产阶层与社会精英群体在个人财富与生活水平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升,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的强烈的利益追逐冲动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但在这样的转型背景下,中产阶层与社会精英阶层又开始面对各种新的心理危机,如高强度竞争环境下的意义危机感,以及生活富足之后生命目标的迷失等等,这些成为新兴社会阶层在"幸福感"方面的主要关心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佛教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并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但是这种盲目急切的信仰投入却同时带有世俗化与泛文化的特色,并且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形成了当代上海佛教信仰的主要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都市佛教 世俗化
下载PDF
宋明海南佛寺与佛教世俗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正刚 《古代文明》 CSSCI 2017年第3期97-108,共12页
岭南自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就成为域外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唐代海南已有佛寺的点状分布,宋元至明,佛寺建立逐步扩散到城乡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海南民众围绕佛寺开展的祭拜活动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海南的世俗化... 岭南自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就成为域外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唐代海南已有佛寺的点状分布,宋元至明,佛寺建立逐步扩散到城乡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海南民众围绕佛寺开展的祭拜活动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海南的世俗化演变,与宋代以来王朝政策、海洋贸易、谪官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官绅民共同合作互动的结果。宋明佛教在海岛和内陆的传播与世俗化过程表明我国古代陆海开发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佛教 海南 世俗化
下载PDF
从三言二拍看佛道对世俗社会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良存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从三言二拍的描述中,可看出佛教和道教对社会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民众的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民众与宗教人士交往密切、宗教活动场所具有世俗化的功能、岁时风俗具有宗教色彩、佛道教丰富了语言等方面。
关键词 三言二拍 佛教 道教 世俗社会生活
下载PDF
论佛教的世俗化对南朝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柏俊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7期78-81,共4页
南朝是中国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但此时佛教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那就是佛教世俗化。这种佛教的世俗化对南朝的山水文学、宫体文学以及南朝文学"尚形"的倾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 南朝是中国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但此时佛教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那就是佛教世俗化。这种佛教的世俗化对南朝的山水文学、宫体文学以及南朝文学"尚形"的倾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南朝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世俗化 南朝 文学
下载PDF
藏传佛教文化的世俗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姝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7-41,共5页
藏传佛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存模式;然而,全球宗教的世俗化必然波及沉寂千年的藏传佛教文化系统。本文从宗教道德、宗教情感、以及宗教信仰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世俗化发展的藏传佛教,立足文化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社会功... 藏传佛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存模式;然而,全球宗教的世俗化必然波及沉寂千年的藏传佛教文化系统。本文从宗教道德、宗教情感、以及宗教信仰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世俗化发展的藏传佛教,立足文化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社会功能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世俗化 宗教情感 宗教道德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奉先寺大像龛石窟造像艺术——兼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世俗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满星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世俗化是中国佛教造像在传播和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并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代佛教造像在前代世俗化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为原形,创造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雕造,集中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高度中... 世俗化是中国佛教造像在传播和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并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代佛教造像在前代世俗化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为原形,创造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雕造,集中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高度中国化、世俗化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世俗化 奉先寺
下载PDF
当代台湾地区人间佛教发展中的“世俗化”与“庸俗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彬彬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4,共8页
当代台湾佛教以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以及中台禅寺之"四大道场"为主流,四个派系中,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皆以开展"人间佛教"为旗帜。目前"四大道场"并立的格局,已经逐渐向佛光、慈济之"... 当代台湾佛教以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以及中台禅寺之"四大道场"为主流,四个派系中,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皆以开展"人间佛教"为旗帜。目前"四大道场"并立的格局,已经逐渐向佛光、慈济之"双峰并峙"的格局发生转移。但其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分"世俗化"进程中的种种两难问题,甚至导致了"庸俗化"和推广偶像崇拜的弊端,无形中充当了"一切存在皆合理"这种世俗观念的辩护士,此种现象值得镜鉴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人间佛教 世俗化 庸俗化
下载PDF
藏区水库移民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的关联性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山 周现富 吴兴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9-102,共4页
西部地区藏族居民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迥异于内地,其独特的地方性成为制约水电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世俗化过程中,藏传佛教对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产生影响的方式变得更加隐性和多元化,水库移民的日常生... 西部地区藏族居民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迥异于内地,其独特的地方性成为制约水电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世俗化过程中,藏传佛教对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产生影响的方式变得更加隐性和多元化,水库移民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信仰的紧密度愈加融合。因此,藏区水库移民的规划设计和安置实施必须高度重视藏传佛教在移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水库移民 关联性 世俗化
下载PDF
略论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与“人间佛教” 被引量:1
18
作者 宇恒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世俗化指宗教面临外部环境的冲击,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 世俗化指宗教面临外部环境的冲击,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人间佛教”对佛教世俗化作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并成为新时期佛教发展的主流,但如何合理地把握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世俗化 人间佛教
下载PDF
日本中世末期五山禅僧的“儒·释”论争与其内部分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明兵 《古代文明》 CSSCI 2014年第1期78-84,113-114,共7页
"儒释"论争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展开,与中世大批禅僧入华留学活动和宋学东传日本密不可分。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qu... "儒释"论争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展开,与中世大批禅僧入华留学活动和宋学东传日本密不可分。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和出身建仁寺的林罗山"脱佛还俗"、形成"京师朱子学"一派,不仅是五山禅林内部分化与蜕变的转折点,还是日本"朱子学"兴起的重要标志。由于该过程还反映了中世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转变趋向,所以它同时也是儒学"日本化"的一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山禅僧 脱佛入儒 藤原惺窝 林罗山 朱子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佛教势力发展变化中的皇权政治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修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在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外来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变革历程,是受中国皇权政治的改造日益世俗政治化。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佛教依附皇权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主,受专制皇权所直接控制支配。其二,儒佛合一,佛教接受... 在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外来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变革历程,是受中国皇权政治的改造日益世俗政治化。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佛教依附皇权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主,受专制皇权所直接控制支配。其二,儒佛合一,佛教接受儒家统治思想的改造而成为皇权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三,参与世俗政治,佛教表现出"辅助王化"、服务专制皇权的特殊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佛教 皇权政治 世俗政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