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西南缘滇中成冰系南沱组沉积特征及其上红层归属讨论
1
作者 祁柯宁 旷红伟 +3 位作者 柳永清 彭楠 王玉冲 陈骁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5-1324,共20页
扬子克拉通滇中地区新元古界南沱组与陡山沱组之间过渡段“红层”不同学者认识尚有分歧。以扬子克拉通西南缘昆明晋宁鲁纳村剖面和飞大田剖面为主,对其成冰系南沱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学、沉积学研究。南沱组砾岩段及其上覆红层泥岩段具... 扬子克拉通滇中地区新元古界南沱组与陡山沱组之间过渡段“红层”不同学者认识尚有分歧。以扬子克拉通西南缘昆明晋宁鲁纳村剖面和飞大田剖面为主,对其成冰系南沱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学、沉积学研究。南沱组砾岩段及其上覆红层泥岩段具擦痕、坠石、韵律性纹层等典型冰川沉积特征,据此划分出4个沉积亚相,即冰下滞积亚相、冰缘河道亚相、冰前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岸亚相,反映了冰期演化的不同阶段。红层段顶部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636 Ma,表明南沱组上段紫红色粉细砂岩顶部沉积时限可能晚于636 Ma。区域地层对比发现,平面上,滇中地区南沱组砾岩段和泥岩段分布稳定;垂向上,自下而上为冰川冰下堆积砾岩,向上过渡为冰缘河道砾岩,再向上为冰前三角洲前缘泥岩和滨岸细砂岩,表现为冰川逐渐融化并逐步海侵的规律。研究认为南沱组应当二分:下段杂砾岩段,上段紫红色泥岩段,即南沱组—陡山沱组界限置于红层段顶部。论文深化了对扬子西南缘成冰纪沉积古地理的理解,为完善四川盆地周缘成冰纪—埃迪卡拉纪等时地层格架和四川盆地及周缘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沉积学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南缘 南沱组 红层 冰川沉积相
下载PDF
地层切片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文浩 王志章 +1 位作者 侯加根 魏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7-1015,808,共9页
通过分析地层切片技术的使用原则和适用条件,探讨地层切片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上段为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分频解释为基础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最小等时单元内应用地层切片提取多种... 通过分析地层切片技术的使用原则和适用条件,探讨地层切片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上段为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分频解释为基础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最小等时单元内应用地层切片提取多种属性进行沉积相展布研究,提出了合理利用地层切片预测岩性的思路。研究表明:在分频地震数据体上寻找不随频率变化的低级序等时地层界面,能较好地确定地层切片研究的最小等时单元,保证切片等时标准面的地球物理与沉积的等时性,为井控地层切片属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可以作为地层切片识别岩性的输入数据体;在钻井分层控制下,以等比例地层切片方式提取地层属性,这样的地层切片更具等时性和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切片 分频解释技术 地震多属性分析 沉积相研究
下载PDF
粒度分析在吉木萨尔凹陷梧桐沟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德勒恰提 王威 +1 位作者 王利 阿迪力江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42-149,253,共8页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是判断沉积环境和水动力的良好标志,有助于沉积环境的判别.文章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取芯井段粒度分析资料绘制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曲线特征表现为:"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及&qu...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是判断沉积环境和水动力的良好标志,有助于沉积环境的判别.文章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取芯井段粒度分析资料绘制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曲线特征表现为:"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针对不同种类的曲线特征作了具体分析.同时,利用萨胡粒度判别函数和CM图解进行判别,分别表现出自物源区向凹陷中心依次为冲积扇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浊流相特征.粒度综合特征显示了吉木萨尔凹陷东部受牵引流的作用为主,凹陷中心受浊流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梧桐沟组 粒度特征 沉积相
下载PDF
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沉积特征和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强 张革 +7 位作者 孙效东 吴根耀 刘赫 李春柏 王金奎 刘绍军 高庚 朱德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7-906,共10页
铜钵庙组是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发生初始裂陷的记录。铜钵庙组沉积早期,受强烈起伏的基底地貌和同生正断层活动的双重控制,塔南凹陷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铜钵庙组沉积晚期,断裂活动趋于平息,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笔者系... 铜钵庙组是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发生初始裂陷的记录。铜钵庙组沉积早期,受强烈起伏的基底地貌和同生正断层活动的双重控制,塔南凹陷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铜钵庙组沉积晚期,断裂活动趋于平息,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笔者系统总结了塔南凹陷铜钵庙组的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特征,分析了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征。铜钵庙组沉积时期塔南凹陷出现雏形,沉积中心多且相对孤立,至南屯组沉积时期因同生正断层的进一步活动而连接成北东向条带状延伸的沉降带,盆地向西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 铜钵庙组 沉积特征 沉积相带展布 物源区 初始裂陷 塔南凹陷 塔木察格盆地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c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三个陆相层序,在研究区表现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在这三个陆相层序中发...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c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三个陆相层序,在研究区表现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在这三个陆相层序中发育低位加积型、退积型、高位加积型和进积型4类小层序组共13个,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40余个,并进一步阐明了其沉积相(微相)构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襄盆地 泌阳凹陷 陆相 层序 分辨率 沉积相 沉积旋回
下载PDF
卫81块沙四段储层沉积微相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永春 李晓平 +2 位作者 王波 刘丽莉 张雪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5期42-46,共5页
针对卫城油田卫 81块沙四段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 ,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 ,对其储层沉积特征、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及剩余油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Es4 段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 ,骨架砂体为河道砂、河道间... 针对卫城油田卫 81块沙四段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 ,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 ,对其储层沉积特征、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及剩余油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Es4 段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 ,骨架砂体为河道砂、河道间砂、前缘砂 (席状砂 )、远砂坝。动态资料及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等项研究表明 ,流动单元的沉积微相与油层的水淹程度和地下剩余油的分布密切相关 :河道砂微相油层水淹严重 ,剩余油潜力较小 ,前缘砂和河道间微相油层水淹中等 ,剩余油潜力较大 ;远砂坝微相油层水淹程度低 ,剩余油有一定潜力。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 ,确定了 5种改善水驱效果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储层 卫城油田卫81断块
下载PDF
C51井区葡萄花储层薄砂体展布地震精细刻画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泓竹 王彦春 高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0-607,633,487,共10页
C51井区葡萄花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从上至下发育PⅠ1、PⅠ2两套砂组,平均砂岩厚度分别为2、5m,砂体横向分布局限,现有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区分两套砂组,虽然钻井资料能够准确识别单砂体,但无法刻画井间砂体变化。为此,通过精细对... C51井区葡萄花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从上至下发育PⅠ1、PⅠ2两套砂组,平均砂岩厚度分别为2、5m,砂体横向分布局限,现有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区分两套砂组,虽然钻井资料能够准确识别单砂体,但无法刻画井间砂体变化。为此,通过精细对比研究区内18口井钻遇的砂体,掌握葡萄花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作为评价、优选地震属性切片的参考依据;从目的层段的连续沿层切片中确定体现砂组展布特征的反射时间;依据选定切片对应时间确定砂组的地震属性提取窗口,优选地震属性;基于地震属性平面图,确定砂组的沉积微相;在砂组展布和沉积微相约束下优选参数,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垂向分辨率,精细刻画砂组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精细刻画了两套砂组的空间展布,并且认为PⅠ2的砂岩厚度较大,适合储气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储层 三角洲前缘 沉积微相 沿层切片 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贵州中南部早三叠世沉积演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波 陈武 +2 位作者 唐佐其 马义波 朱华利 《贵州地质》 201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通过对贵州修文—广西天峨地区早三叠世地层剖面测制和相序解析,并对其相的确定和划分。重点从各地层组的岩性组合、生物组合、顶底界线入手,进行综合对比研究,进而达到相区划分。得出研究区早三叠世早期广海陆棚沉积环境演化为碳酸盐... 通过对贵州修文—广西天峨地区早三叠世地层剖面测制和相序解析,并对其相的确定和划分。重点从各地层组的岩性组合、生物组合、顶底界线入手,进行综合对比研究,进而达到相区划分。得出研究区早三叠世早期广海陆棚沉积环境演化为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末期向镶边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过渡,而罗甸板庚一带为孤立台地沉积环境。同时建立起研究区早三叠世两个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碳酸盐缓坡 孤立台地 沉积相 层序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元坝地区长兴组典型沉积相及各相带物性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正和 邓剑 +2 位作者 谭钦银 王瑞华 程锦翔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6,共11页
元坝气田是四川盆地继普光气田之后所发现的又一大型海相气田,其中,晚二叠世长兴组是元坝气田的主力产层。研究以不同相带钻井为代表,经过岩芯观察、地震资料、测井解释及样品的孔渗数据分析,对元坝地区长兴组所发育的各种沉积相带特征... 元坝气田是四川盆地继普光气田之后所发现的又一大型海相气田,其中,晚二叠世长兴组是元坝气田的主力产层。研究以不同相带钻井为代表,经过岩芯观察、地震资料、测井解释及样品的孔渗数据分析,对元坝地区长兴组所发育的各种沉积相带特征及各沉积相带的物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斜坡及陆棚相在元坝地区长兴期均有发育;(2)在元坝西北部,越靠近台地边缘,其生物礁建隆越明显;(3)长兴组主要可划分出两期成礁旋回,则均发育于长二段;(4)东南部台地边缘斜坡相带窄,坡度陡,西北部则相反;(5)台地边缘暴露浅滩相物性最好,通常形成良好的孔隙型储层;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及开阔台地相物性次之,通常形成孔隙-裂缝复合型储层;而斜坡-陆棚相只形成裂缝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北 元坝 长兴组 沉积相
原文传递
Reply to Shanmugam,G.“Review of research in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of China:Discussion” 被引量:3
10
作者 Zhen-Zhong Gao You-Bin He +1 位作者 Xiang-Dong Li Tai-Zhong Duan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2014年第4期351-358,共8页
We are glad to know that our paper "Review of research in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of China" (Gao et al., 2013)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has attracted close attention of internationa... We are glad to know that our paper "Review of research in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of China" (Gao et al., 2013)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has attracted close attention of international peers, and we noted that Shanmugam has provided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our paper. He claimed that "interpretations of ten ancient exam- ples in China and one in the central Appalachians (USA) as deep-water deposits of internal waves and internal tides are unsustainable", among many other comments and criticisms, and he concluded that "any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strata as deposits of internal waves and internal tides is premature".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responding to his major criticisms. We believe that constructive discussions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in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Unfortunately, Shanmugam seems not to follow this line of scientific criticism, but is trying to reject all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subject based on his illogical and inconsistent reasoning, and distortion of others' points of view. In this article, with facts and evidences, we will refuse the main wrong assertions of Shanmugam's, for example, "the use of bidirectional cross-bedding as evidence for deposition by baroclinic currents in outcrop studies is sedimentologically erroneous " and "any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strata as deposits of internal waves and internal tides is premature". We will also us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y are certainly not turbidites, or contourites, or tsunami-related deposits, but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as the most plausible to defend the rationality of our interpretation in our previous pa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bidirectional cross-bedding sedi- mentary succession critical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