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hear walls wi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被引量:3
1
作者 Cao Wanlin Zhang Jianwei +1 位作者 Dong Hongying Wang M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535-546,共12页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shear walls, a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wi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T)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is proposed. This new shear wall is a doubl...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shear walls, a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wi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T)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is proposed. This new shear wall is a double composite shear wall; the first composite being the use of three different force systems, CFT, steel truss and shear wall, and the second the use of two different materials, steel and concrete. Three 1/5 scaled experimental specimens: a traditional RC shear wall, a shear wall with CFT columns, and a shear wall with CFT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ndices of the shear wall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se experiments, a thorough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new shear wall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BAQUS software.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 of deformation,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racks in each phas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howed good agreement. A mechanical model was also established for calculating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type of shear wall has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over the other two types of shear wails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wall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T) concealed steel truss seismic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research
下载PDF
Statistical Research on the Seismic Quiescence Before the 1988 Lancang-Gengma Earthquakes with M=7.6 and 7.2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2
作者 Liu ZuyinSeismological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41,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6年第3期75-83,共9页
In this paper,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process of seismicity in areas from Lancang to Tengchong before the 1988 Lancang-Gengma earthquakes(M=7.6,7.2),January 1980 to October 1988,is studied in detail accordi... In this paper,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process of seismicity in areas from Lancang to Tengchong before the 1988 Lancang-Gengma earthquakes(M=7.6,7.2),January 1980 to October 1988,is studi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earthquake sequence in the time stage of anomalous seismicity before a strong event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1)from April 1985 to April 1988,there existed an obvious difference of seismicity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whole region; to the north of Lancang,there occurred two seismic quiescent belts:one is 210 km long for M≥3.5 events and anotheris 160 km long for M≥3.0 events; therefore,thi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sub-regions from south to north,that is,the south region,the mid-region,the mid’-region,and the north region.(2)Before the mainshocks,there existed anomalous seismic quiescence for as Song as 42 months in the mid-region(M≥3.5)and 32.5 months in the mid’-region(M≥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ous seismicITY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Statistical research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地震研究类文献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李莹 修苗 +1 位作者 张文静 惠杨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3期85-88,94,共5页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收录的2011-2023年关于地震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分析方法,获得地震领域研究的主题与热点,并从年度发文量、地震相关关键词、发文机构和项目基金情况四...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收录的2011-2023年关于地震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分析方法,获得地震领域研究的主题与热点,并从年度发文量、地震相关关键词、发文机构和项目基金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概述,得出每年发表地震相关的论文约4000篇,主要集中在工程地震相关领域,地震科研主要以各大院校和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机构为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对地震领域的资助力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地震研究
下载PDF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梁节点研究现状与分析进展
4
作者 王秋维 梁林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38,共9页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steel tube-constrained reinforced concrete,STRC)柱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但当STRC柱应用于框架结构时,常存在难以满足“强节点、弱构件”抗震设计要求的问题。为改善STRC柱梁节点的抗震性能,总结归纳了目前STRC柱...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steel tube-constrained reinforced concrete,STRC)柱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但当STRC柱应用于框架结构时,常存在难以满足“强节点、弱构件”抗震设计要求的问题。为改善STRC柱梁节点的抗震性能,总结归纳了目前STRC柱梁节点的构造形式及增强机理,从工作机理、增强效果、易施工性等方面对各种构造形式的节点进行对比,认为复合式节点是解决STRC柱框架节点薄弱问题的最优途径。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构造形式STRC柱节点的轴压性能、抗震性能和理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环梁对节点轴压承载力提升显著,钢管约束式节点轴压和抗震性能均表现良好,且设计理论较为成熟。最后,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剖析了该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 构造形式 增强机理 抗震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自攻钉集块连接T形边框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抗震性能试验
5
作者 曹万林 郝煜 +2 位作者 杨兆源 董宏英 刘亦斌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研发了混凝土框架(桁架)肋格填充发泡混凝土墙板,提出了T形边框与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边肋的自攻钉集块连接构造。设计并制作了2个足尺自攻钉集块连接T形边框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试件,包括1个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和1个人字形支撑桁架... 研发了混凝土框架(桁架)肋格填充发泡混凝土墙板,提出了T形边框与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边肋的自攻钉集块连接构造。设计并制作了2个足尺自攻钉集块连接T形边框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试件,包括1个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和1个人字形支撑桁架肋格墙板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各试件的破坏状态和滞回特性,分析了不同肋格构造对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及耗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主要发生了发泡混凝土填充墙板及硬化砂浆面层的剪切开裂,人字形支撑桁架肋格墙板的破坏特征为混凝土桁架支撑的损伤失效;人字形支撑桁架肋格墙板试件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相比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分别提高了74.3%和69.0%;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则具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自攻钉集块连接构造连接性能可靠,保证了T形边框与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的协同变形。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 自攻钉集块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薄景山 万卫 +2 位作者 彭达 段玉石 李琪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8,共17页
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是指地震动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等变化的经验关系,近年来在我国亦被称为地震动预测方程,是估计地震动及其影响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广泛... 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是指地震动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等变化的经验关系,近年来在我国亦被称为地震动预测方程,是估计地震动及其影响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中强地震频发,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有其特殊性,总结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成果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抗震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学者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基岩和土层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以及反应谱衰减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评述和讨论在黄土覆盖地区地震动衰减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文章的研究工作对从事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地震烈度 地震动 衰减关系 基岩 土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佳明 朱忠义 +2 位作者 吕辉 张成明 李丹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2,共14页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对于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精确化分析,保障结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应用已有大跨空间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分析方法、框架结构...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对于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精确化分析,保障结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应用已有大跨空间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分析方法、框架结构SSI效应影响分析、地下-土-地上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大跨度空间结构与下部支承体系协同工作及考虑SSI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已有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及计算模型对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适用性有待商榷;框架结构SSI效应和大跨度空间结构与下部支承体系协同工作的研究相对成熟,其成果可供借鉴;带有大型复杂地下结构的大跨空间结构SSI效应显著;现有研究多以数值模拟为主,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大跨空间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抗震理论的验证至关重要;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实用的简化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地下结构-土-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强震失效倒塌机理及减隔震研究、试验研究、参数分析、复杂效应耦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空间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10
8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下载PDF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卜阳 陆伟东 +3 位作者 查杭飞 包英威 徐超 胡中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7,共10页
木结构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低碳、绿色环保、抗震性能好等特点。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双碳”战略的提出,木结构的研究、木结构建筑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行业内热点。以木结构被动抗震领域为对象,从结构体系、... 木结构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低碳、绿色环保、抗震性能好等特点。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双碳”战略的提出,木结构的研究、木结构建筑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行业内热点。以木结构被动抗震领域为对象,从结构体系、抗震规范、抗震设计方法3个方面阐述,对最新抗震研究进展、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常用结构的抗侧刚度、破坏模式、变形和耗能能力等进行具体的抗震设计文献调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抗震规范基底地震力的计算进行对比和总结,结合目前已有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为木结构抗震领域的发展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抗震研究 结构体系 抗震规范 抗震设计方法
下载PDF
南宁大桥非对称外倾结构设计与抗震研究
10
作者 关纪文 杨汉宁 +2 位作者 但宇 梁庆文 罗浩诚 《四川建材》 2024年第10期63-65,76,共4页
桥梁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命脉,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完善起到重要意义。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钢管混凝土在拱桥结构中得以应用并发展迅速。然而,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大跨度的钢管混凝土拱桥,... 桥梁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命脉,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完善起到重要意义。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钢管混凝土在拱桥结构中得以应用并发展迅速。然而,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大跨度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其结构设计与抗震研究一直是目前土木工程界研究的焦点。以世界首座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组合拱桥南宁大桥为例,分别从建筑构造、结构设计、抗震性能三个方面,剖析非对称外倾组合拱桥结构设计与抗震机理,并与广西南宁市对称非外倾混凝土组合拱桥——永和大桥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为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设计方案的改进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钢管混凝土 拱桥 抗震研究
下载PDF
美国FORGE计划犹他州干热岩开发示范项目进展综述
11
作者 张炜 金显鹏 +2 位作者 王海华 姚树青 邵明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2期263-276,共14页
21世纪是全球能源获取方式发生重要变化的时代。现有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为基础的能源正在逐渐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环境友好、低排放的绿色能源所取代。干热岩是一种不含原生水(或含少量水但不能流动)的高温... 21世纪是全球能源获取方式发生重要变化的时代。现有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为基础的能源正在逐渐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环境友好、低排放的绿色能源所取代。干热岩是一种不含原生水(或含少量水但不能流动)的高温地热资源,可通过水力刺激改造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从而提取数量相当可观的地热能。本文以美国能源部正在组织实施的FORGE计划犹他州干热岩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综述了项目在场地地质条件表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总结了项目在高温硬岩钻井、储层建造、微震监测等方面取得的广泛且深入认识,从统筹部署、组织实施、场地表征和设施建设、关键技术装备突破、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值得我国借鉴参考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地热能前沿瞭望台研究计划 刺激改造 裂隙网络 诱发地震
下载PDF
PVC-FRP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匡广飞 于峰 +1 位作者 吴长震 时光龙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PVC-FRP管混凝土柱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结合了FRP材料高强、耐腐蚀和PVC管质量轻、延性好等优点,该结构通过PVC-FRP管对内部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增强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不同配筋率、FRP种类、PVC管壁厚... PVC-FRP管混凝土柱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结合了FRP材料高强、耐腐蚀和PVC管质量轻、延性好等优点,该结构通过PVC-FRP管对内部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增强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不同配筋率、FRP种类、PVC管壁厚等设计参数下PVC-FRP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抗震性能及耐久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其中,基于现有的FRP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推导出了适用于PVC-FRP管混凝土柱的本构关系模型。为进一步明晰PVC-FRP管混凝土柱服役时的工作机理,针对近年来PVC-FRP管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FRP管 力学性能 研究进展 抗震性能 耐久性能
下载PDF
现代竹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晨 张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竹材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具有自重轻、韧性好和可再生等优点,将竹材作为结构材的现代竹结构抗震性能好、易加工且易装配,符合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该文对国内外现代竹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构件、节点和整体结构3... 竹材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具有自重轻、韧性好和可再生等优点,将竹材作为结构材的现代竹结构抗震性能好、易加工且易装配,符合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该文对国内外现代竹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构件、节点和整体结构3个方面归纳总结研究现状并展望现代竹结构抗震性能进一步深入研究方向,为现代竹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结构 绿色建筑 抗震性能 研究进展 应用
下载PDF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the 2011 Mw9.0 Tohoku-Oki Earthquake
14
作者 Shao Zhigang Wang Peng Li Haiy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3期309-333,共25页
On March 11,2011, a M_W9.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Japan Trench, causing tremendous casualties,and attracting extensive concer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lated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servations,phenome... On March 11,2011, a M_W9.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Japan Trench, causing tremendous casualties,and attracting extensive concer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lated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servations,phenomena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earthquake from varied aspects,and obtains four main conclusions.(1) The earthquake,occurring in the subduction zone in the Japan Trench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boundary of the pacific plate has two zones of concentrated coseismic slip at different depths,and the slip in the deep zone is relatively small. 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M7. 0 historical earthquakes,slips in the shallow zone are large,but there have been few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2) Constrained by GPS data,the study of fault movement shows that fault movement in the Japan Trench has a background of widely distributed stability and locking( the locking zone is equivalent that of coseismic rupture zone). Perturbation occurred after the 2008 M8. 0 Hokkaido earthquake,several M7. 0 events had after slips larger than the coseismic slip,and two obvious slow slip events were recorded in 2008 and2011. Eventually,the March 9,2011 M7. 0 foreshock and the March 11,2011 M_W9.0 mainshock occurred. The pre-earthquake changing of the fault movement in the Japan Trench is quite clear.(3) Traditional precursory observation show no obvious anomaly,possibly due to monitoring reason. Anomaly before earthquake consists of high stress state in focal zone reflected by some 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s,short period anomaly in regional ground motion,etc.(4)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property in focal zone aroused more scientific issues,for example,is ther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physical property in focal zone and its vicinity? Does frictional property of fault determine seismogenic ability and rupture process? Whether pre-earthquake fault movement include pre-slips? Could deep fluid affect fault movement in focal zone?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and authors hope this paper could be a modest spur to induce others in basic research in earthquake forecast and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11 Mw9.0 JAP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prediction seismic MONITORING EARTHQUAKE research
下载PDF
基于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培养的多元立体化科研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地震工程团队人才培养为例
15
作者 张迎宾 富海鹰 +7 位作者 郝润丹 余鹏程 李得建 魏江涛 柳静 常志旺 魏星 程印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6期157-160,共4页
科研的核心是育人,而“科研育人”的核心是“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的培养。该文开展基于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培养的多元立体科研育人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依托“三全育人”工作平台,探究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的培养在构建多元立体... 科研的核心是育人,而“科研育人”的核心是“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的培养。该文开展基于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培养的多元立体科研育人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依托“三全育人”工作平台,探究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的培养在构建多元立体化科研育人新机制中的内涵构成和引领作用。通过学术道德和责任使命、学科交叉和体系建设、全程育人和目标育人、实践育人和多元育人等方面,建立基于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培养的多元立体化科研育人机制。基于岩土地震工程的实际需求及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以岩土地震工程人才培养为例,进行探索和实践,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精神 专业责任感 科研育人 三全育人 岩土地震工程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斌锴 王雪玮 任润田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3年第1期33-37,42,共6页
主震之后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余震,余震对结构的影响可能大于主震。文章以钢筋混凝土桥墩为研究对象,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纤维单元有限元模型,以实际记录的主余震地震波进行主震、主-余震非线性时程分析,对阻尼比分别为0.03、0.05、0.07、... 主震之后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余震,余震对结构的影响可能大于主震。文章以钢筋混凝土桥墩为研究对象,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纤维单元有限元模型,以实际记录的主余震地震波进行主震、主-余震非线性时程分析,对阻尼比分别为0.03、0.05、0.07、0.09、0.11的桥墩进行滞回曲线、最大位移、耗能及残余位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阻尼比的增加,墩柱的自由衰减逐渐加快,桥墩在地震过后自由衰减是围绕损伤桥墩静平衡位置发生的,余震引起桥墩的位移需求均大于主震;阻尼比的增大不仅有利于改善桥墩抵抗主震的能力,对于抵抗余震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然而,主震、主余震作用下墩柱对于剪力的需求基本不变。桥墩滞回曲线的耗能随阻尼比的增加逐渐减小,主余震作用下桥墩的耗能大约为主震的一倍,对于耗能能力差的结构,余震的影响可能更大,余震引起的损伤主要是通过滞回耗能增加了桥墩的损伤。桥墩在主余震作用下残余位移均相差不大,余震不仅可以增加桥墩的残余位移,也可能存在反方向地震力而使桥墩残余位移减小。工程中可以通过增加阻尼器来增强桥墩抵御余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震性能研究 有限元分析 阻尼比 主-余震
下载PDF
移动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抗震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勇 赵进涛 丁凌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移动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可将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通过车载的方式运至流量计使用现场进行流量计检定校准工作,但由于标准装置运输过程中和流量计使用现场的路况及动力设备的高度集成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抗震设计及其方法研... 移动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可将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通过车载的方式运至流量计使用现场进行流量计检定校准工作,但由于标准装置运输过程中和流量计使用现场的路况及动力设备的高度集成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抗震设计及其方法研究成为保证移动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稳定可靠的首要问题。该文对一套移动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通过加装弹簧减震杆及气囊减震系统的方法进行抗震优化,并通过一年的实际实验验证,验证了该抗震设计在保证此标准装置及其标准表性能稳定可靠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抗震研究 实验对比 减震方法
下载PDF
公路桥梁设计及其抗震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雪玮 康斌锴 徐胜乐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3年第6期35-38,共4页
地震灾害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桥梁结构作为震后抢险救灾生命线上的重要节点工程,其抗震设计及构造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桥梁抗震设计现状,阐述了常见桥梁震害的表现形式和其成因,以及现阶段桥梁抗震设... 地震灾害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桥梁结构作为震后抢险救灾生命线上的重要节点工程,其抗震设计及构造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桥梁抗震设计现状,阐述了常见桥梁震害的表现形式和其成因,以及现阶段桥梁抗震设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桥梁抗震动力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桥梁抗震设计要点。结果表明: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桥位所处场地及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合理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减隔震装置的应用可以耗散大量地震波带来的能量,对桥梁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监测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竖向地震动分量被发现,高烈度区和震中区更加显著,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成果可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震设计要点 抗震性能研究 抗震措施 震害
下载PDF
基于风险指引和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研究堆的应用
19
作者 刘锐 张珊琦 +2 位作者 袁芳 候秦脉 张慧一 《核安全》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最新版ASCE 43-19《核设施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抗震设计标准》,梳理了基于风险指引和性能目标的核设施抗震设计方法;考虑到风险重要性,为不同的研究堆构筑物、系统和设备分配不同的抗震设计类别(即不同的设计基准地震动... 本文介绍了美国最新版ASCE 43-19《核设施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抗震设计标准》,梳理了基于风险指引和性能目标的核设施抗震设计方法;考虑到风险重要性,为不同的研究堆构筑物、系统和设备分配不同的抗震设计类别(即不同的设计基准地震动水平)和不同的设计性能限制(即不同的极限状态);对比了不同版本的ASCE 43-19和ASCE 43-05标准对抗震设计分类和确定设计基准地震的区别及影响。通过研究美国研究堆VTR和SHINE的抗震设计方法及美国核管会的审评实践,为我国研究堆确定合理的抗震设计输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指引 性能目标 抗震设计 研究堆
下载PDF
核级弹簧复位电动执行机构抗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飞 汪正洪 +4 位作者 宋天涛 张宇 吴江 徐文才 王召垒 《阀门》 2023年第1期20-23,共4页
核电设备自身的抗震能力是评价核级弹簧复位电动执行机构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针对核级弹簧复位电动执行机构抗震能力的研究,确定了模拟分析能够有效指导核电设备的研发,为后续核电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设计思路。抗震分析过程中将除外部... 核电设备自身的抗震能力是评价核级弹簧复位电动执行机构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针对核级弹簧复位电动执行机构抗震能力的研究,确定了模拟分析能够有效指导核电设备的研发,为后续核电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设计思路。抗震分析过程中将除外部壳体以外的零件作为质点来简化模型的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执行机构的抗震特性,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复位 电动执行机构 抗震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