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eismic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all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被引量:3
1
作者 Chen-guang Zhou De-gao Zou Xiang Yu 《Earthquake Science》 2022年第5期343-354,共12页
Owing to 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earthquakes and complex crustal structure,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are uncertain when seismic waves arrive at a structure.In addition,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s... Owing to 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earthquakes and complex crustal structure,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are uncertain when seismic waves arrive at a structure.In addition,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structures and terrains,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s.For the tall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CFRD),it is not only built in the complex terrain such as river valley,but also its height has reached 300 m level,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eismic safety of the anti-seepage system mainly comprising concrete face slabs,especially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the weak area in seism.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uniform vibration analysis method,we implemented an efficient dynamic interaction analysis between a tall CFRD and its foundation using a non-uniform wave input method with a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and equivalent nodal loads.This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concrete face slabs for different seismic wave types and incident direc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m-foundation interactions behave differently at different wave incident angles,and that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becomes more evident in valley topography.Seismic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dramatically influenced stress in the face slab,and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and distribution law will vary under oblique wave incidence.The influence of the incident direction on slab stress was particularly apparent when SH-waves arrived from the left bank.Specifically,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in the face slab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ing incident angle.Interestingly,the locations of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changed mainly along the axis of the dam,and did not exhibit large changes in height.The seismic safety of CFRDs is therefore lower at higher incident angles from an anti-seepage perspectiv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both the seismic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during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s of tall CF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l CFRD wave analysis vibration analysis seismic wave type incident direction face slab stress
下载PDF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relation and two types of seismicity systems
2
作者 陈时军 王志才 陶九庆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8年第2期73-84,共12页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has been derived in this pape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seismicity systems hol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levant coefficients in the equati...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has been derived in this pape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seismicity systems hol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levant coefficients in the equation, seis-micity system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type I, the whol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controlled by only one great unified system; type II, the whol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controlled by more than one great system. One type of seismicity system may convert to the other type, generally. For example, a type I system will change to a type II system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a strong earthquake in North China. This change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dex for earthquake trend estimation.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 value in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and that in linear equation and the term dΔM related to the coefficients of nonlinear term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proved to be a pair of available parameters for medium short 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relation two types of seismicity systems fractal seismic fault earthquake predictionIntroduction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a deck-type reinforced concrete arch bridge 被引量:3
3
作者 Emadoddin Majdabadi Farahani Shahrokh Maalek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609-625,共17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potential benefits of form in a deck-type reinforced concrete(RC) arch bridge in connection with its overall seismic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a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fini...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potential benefits of form in a deck-type reinforced concrete(RC) arch bridge in connection with its overall seismic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a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n actual existing deck-type RC arch bridge, some useful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have been derived that may serve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uch arch bridges. A series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es has been carried out under the action of seven different time histories of ground motion scaled to the AASHTO 2012 response spectrum. The concept of demand to capacity ratios has been employed to provide an initial estimation of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member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structural form, a particular type of irregularity is introduced due to variable heights of columns transferring the deck loads to the main arch. Hence, a particular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ternal force/moment distributions within the short, medium, and long columns as well as along the main arch.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has demonstrated the need for the inclusion of these effects in the analysis of such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k-type RC arch bridge seismic response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vertical component of groundmotion
下载PDF
Newly-generated Seismic Rupture Zone:Identification,Type Division and Seismogeological Significance
4
作者 Xiang Hongfa, Zhang Wanxia, Guo Shunmin and Xu Xiwei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2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0年第1期66-78,共13页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research show that those phenomena such as surface geology,geomorphology,deep geophysical field,and time-spac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ities can be usedas the main seismogeological indicators ...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research show that those phenomena such as surface geology,geomorphology,deep geophysical field,and time-spac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ities can be usedas the main seismogeological indicators to identify the newly-generated seismic rupture zone(NSRZ).According to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the NSRZs can be divided intothree types:pre-rupture-isolated,quasi-rupture-discontinuous and major-rupture-connected.In a pre-rupture-isolated NSRZ,the seismicity is dominated by medium-small earthquakes.In a quasi-rupture-discontinuous NSRZ,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trong earthquakesincrease and there may even be the largest earthquake to occur.A major-rupture-connectedNSRZ is the segment where rupture has entered the mature stage;in such a zone,the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seismic activity depend on the constitutive condition and regionalstress field in th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ly-generated seismic RUPTURE zone (NSRZ) Identification type DIVISION Seismogeological SIGNIFICANCE
下载PDF
南流江预应力连续梁式渡槽抗震性能
5
作者 刘惠娟 赖成联 +1 位作者 姜士博 谢开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6-203,共8页
预应力连续梁式渡槽具有整体受力条件好、施工工艺成熟且方便的优势,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广泛,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以采用预应力连续梁式渡槽形式的南流江大渡槽为例,通过Midas-civil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 预应力连续梁式渡槽具有整体受力条件好、施工工艺成熟且方便的优势,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广泛,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以采用预应力连续梁式渡槽形式的南流江大渡槽为例,通过Midas-civil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施加拟合生成的地震波,对渡槽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合生成的地震波与场地类别、分区特征周期相近的人工地震波E1、E2作用下,南流江大渡槽的顺桥向及横桥向的桥墩强度验算和变形均满足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流江大渡槽 预应力连续梁式渡槽 抗震性能 数值计算 水库
下载PDF
隋唐·安得广厦千万间--漫步地震五千年(9)
6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83-496,共14页
隋唐时期的史载地震主要在关中地区,显现了秦岭南侧存在一条北西向的石泉—房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和房屋抗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大事,以蓟县独乐寺为典型代表,重点介绍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技术:地基坚固和均匀、木结构的隔震机制、... 隋唐时期的史载地震主要在关中地区,显现了秦岭南侧存在一条北西向的石泉—房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和房屋抗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大事,以蓟县独乐寺为典型代表,重点介绍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技术:地基坚固和均匀、木结构的隔震机制、筒体结构的强抗震性能、斗拱构件的阻尼系统,都对后世的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代建筑方面,介绍了地震区划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农村藏式民居的弱点和改进措施,讨论了城市建筑的3种抗震结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建筑 唐代木结构建筑 地震区划 农村的藏式民居 城市的3种抗震结构
下载PDF
带非对称摩擦连接的RCS梁柱节点抗震性能与构造参数研究
7
作者 潘志宏 鲍旭东 王思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基于非对称摩擦连接(AFC)的耗能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梁柱节点,对3组采用AFC连接的RCS梁柱节点进行往复加载试验,考虑了螺栓预紧力、摩擦垫片材料等构造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带摩擦连接RCS试... 基于非对称摩擦连接(AFC)的耗能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梁柱节点,对3组采用AFC连接的RCS梁柱节点进行往复加载试验,考虑了螺栓预紧力、摩擦垫片材料等构造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带摩擦连接RCS试件均为梁铰机制破坏,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3组试件的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双平台耗能,滞回曲线饱满稳定,有利于实现两阶抗震设防目标;耐磨钢材料与黄铜材料的两组试件的承载力相近,滞回曲线特征相似,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加,试件获得的承载力、刚度也随之大,耗能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合理控制预紧力来满足预期所需的滑移荷载与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梁柱节点 装配式 AFC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核电站用1E级干式变压器应用与鉴定研究
8
作者 林同光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302-306,共5页
探索核电站安全系统中所用1E级干式变压器的标准体系、质量鉴定程序以及鉴定工作的关键技术,从而提高核电项目的设备国产化水平。1E级干式变压器作为核电站安全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 探索核电站安全系统中所用1E级干式变压器的标准体系、质量鉴定程序以及鉴定工作的关键技术,从而提高核电项目的设备国产化水平。1E级干式变压器作为核电站安全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我国多种核电技术路线并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核电堆型中的1E级干式变压器多次进行相应的研究和鉴定。为了减少供货周期和鉴定成本,分析了各核电技术路线中1E级干式变压器主要的技术参数和特点,包括额定容量、额定电压、抗震要求等,并结合各技术路线的标准体系,提出了1E级干式变压器的一般鉴定程序,给出了鉴定样机参数选择的包络性建议。在鉴定过程中,老化试验是非常重要且耗时最长的环节之一。提供了从原材料、绝缘结构模型到整机的整体验证思路,并提供了测试验证的实例作为参考。同时,针对鉴定中最关键的抗震试验,从楼层反应谱包络性、联合抗震接口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降低抗震风险的建议。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了1E级干式变压器鉴定试验的严谨性和通过率,降低了鉴定过程中的风险。并通过采用先进的标准体系和质量鉴定程序,可以确保1E级干式变压器在核电站安全系统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促进核电项目的国产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E级 干式变压器 鉴定 不同堆型 老化试验 抗震试验
下载PDF
阻尼器变形放大系统及肘式变形放大装置的新发展
9
作者 李国强 相阳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9,75,共10页
将特定机械装置与阻尼器协同设置,可将建筑结构的小幅振动变形传递放大为阻尼器的中、大幅变形,提高阻尼器对风或地震等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的抑制效果。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可使阻尼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在综合评述齿轮式、杠杆式、旋转... 将特定机械装置与阻尼器协同设置,可将建筑结构的小幅振动变形传递放大为阻尼器的中、大幅变形,提高阻尼器对风或地震等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的抑制效果。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可使阻尼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在综合评述齿轮式、杠杆式、旋转式、负刚度式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的主要问题和应用瓶颈后,分析了肘式变形放大装置的主要优势。进一步论述了基于肘式变形放大装置形成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肘式和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的平面外整体动力失稳问题,提出新型立体式变形放大装置,介绍了立体式放大装置的构型和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该装置的有效性。最后,根据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工程应用的要求,提出了放大装置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需求,包括研究适用于安装变形放大装置的消能减震结构实用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研发变形放大装置与阻尼器的新型连接铰节点,以弥合连接“暗缝”造成的变形放大损失,并保障此类装置易于设计,且能高效、可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消能减震结构 变形放大 肘式变形放大装置 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 震/振控制
下载PDF
2008年M_(W)7.9汶川地震早期余震频度衰减速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0
作者 侯金欣 王宝善 +1 位作者 彭志刚 袁松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17-3031,共15页
深入认识余震频度衰减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余震触发机理和震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强震后余震数量庞大,波形相互叠加导致了目录中余震缺失,进而影响了余震频度衰减速率的估计.本研究采用模板匹配技术对2008年M_(W)7.9汶川地... 深入认识余震频度衰减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余震触发机理和震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强震后余震数量庞大,波形相互叠加导致了目录中余震缺失,进而影响了余震频度衰减速率的估计.本研究采用模板匹配技术对2008年M_(W)7.9汶川地震后约50天内连续数据进行扫描,检测余震数量约为模板地震数量的5倍,完备震级由M3.0降低到M2.3.根据余震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优势深度分布的变化,以映秀、汶川、茂县、北川、南坝为界,余震活动大致可分为6个区域.本研究利用最大似然法分别计算了各个区域的余震频度衰减速率,结果显示:以茂县、青川为界,余震频度衰减速率表现出映秀—北川断裂西南段较快、中间段居中、东北段较慢的特征.将余震频度衰减速率和余震空间分布、断裂类型、震后形变、同震形变等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余震频度衰减速率分区与断裂类型分区吻合.其中,映秀—北川断裂西南段余震频度较快衰减速率区域断裂以逆冲为主,中间段为经过各种震源机制类型交替出现的过渡带,映秀—北川断裂东北段余震频度较慢衰减速率区域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2、余震频度衰减速率西南段较快、东北段较慢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震后形变特征相一致;3、余震频度衰减速率与同震形变相关性不强.结合本研究观测到的同震滑移量较大区域余震分布较少、部分区域余震数目和震后形变空间分布一致性等特征,我们推测汶川地震早期余震可能主要与震后余滑相关,余震频度衰减速率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与不同类型断裂震间滑移速率不同相关,震间滑移速率较快的区域余震频度衰减速率较快及震后形变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模板匹配 早期余震频度衰减 断裂类型 震后形变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下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减震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丽 韩建平 +1 位作者 李大伟 马连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3,共12页
选择典型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分别对一安装有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黏滞阻尼器(viscous damper, VD)和无阻尼器的6层3跨钢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得到3种结构不同损伤状... 选择典型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分别对一安装有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黏滞阻尼器(viscous damper, VD)和无阻尼器的6层3跨钢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得到3种结构不同损伤状态的易损性曲线。易损性分析结果对比表明:随着惯容单元的引入,减震结构可靠性显著提升;相较于相同阻尼的VD,TVMD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结构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失效概率。随着质量比的增加,TVMD减震结构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失效概率减小,TVMD对结构性能状态的提升不会随非线性的增加而减小,且在结构经历弹性、弹塑性直至倒塌的整个过程中减震控制性能发挥稳定。进一步选取3组不同脉冲周期的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对三种结构进行时程分析,讨论TVMD在不同脉冲周期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减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TVMD并不都会实现阻尼单元“阻尼增效”,阻尼器的性能发挥与地震动的特性有关。相较于VD,当T_1/T_p≥2时,TVMD可以更好地减少结构能量输入但其能量耗散效率低于VD,不能实现“阻尼增效”;当T_1/T_p <2时,TVMD可以减小结构残余位移,具有更优的减少能量输入和增大能量耗散效率的双重效应,体现了惯容的“阻尼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 黏滞阻尼器 地震易损性 滞回曲线 能量曲线
下载PDF
多类型地震仪器联合采集技术在复杂区的应用与展望
12
作者 夏颖 甘志强 +2 位作者 杨茂君 黄磊 刘一帆 《物探装备》 2024年第3期141-146,15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国内各探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复杂地表、复杂地下地质目标的技术攻关,而以“两宽一高”为特征的大道数高精度物探技术是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勘探作业过程中,由于实时带道能力、复杂地表适应性差等方...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国内各探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复杂地表、复杂地下地质目标的技术攻关,而以“两宽一高”为特征的大道数高精度物探技术是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勘探作业过程中,由于实时带道能力、复杂地表适应性差等方面的限制,传统有线地震仪器已无法满足大道数、高效率和高质量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新近出现的无缆式地震仪器采用的自主采集、数据本地存储工作方式可不受实时采集道数的限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区的排列布设难度大的问题,但无法实现采集数据的现场实时下载和质控,数据交付相对滞后。为突破传统使用单一类型地震仪器带来的效率和质量瓶颈,本文给出基于卫星授时的多类型地震仪器联合采集技术的工作原理、作业流程和技术关键点,并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探区的某项目为例阐述该勘探作业新方式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效果。最后,结合地震勘探需求对多类型地震仪器联合采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地震仪器 联合采集 复杂区 卫星授时
下载PDF
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振动台试验与易损性研究
13
作者 李吉超 罗清宇 +2 位作者 张宏 贺军 李建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电抗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上部线圈由底部陶瓷绝缘子支撑,整体尺寸大、重心高。由于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本文对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测定了电抗器的自振频率... 电抗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上部线圈由底部陶瓷绝缘子支撑,整体尺寸大、重心高。由于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本文对110 kV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测定了电抗器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在0.15g和0.5g人工地震动输入下,测量了电抗器关键部位的应变、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分析了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探讨了电抗器的可能破坏模式,进一步计算了电抗器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电抗器的动力特性近似于单自由度体系,一阶自振频率为3.3 Hz,阻尼比为3.9%;电抗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主要发生在绝缘子以及绝缘子-线圈连接部位,上部线圈可认为是刚体;与绝缘子相比,绝缘子-线圈连接部位的刚度较小,变形更集中,是电抗器的薄弱部位;0.15g人工地震动试验后,电抗器自振频率下降3.6%,0.5g人工地震动试验后,电抗器自振频率下降6.3%;根据绝缘子实测应变,考虑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产生的总应力,电抗器的安全系数为2.14,仍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基于试验结果计算电抗器的地震易损性,抗震能力中值为0.965g,对数标准差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电抗器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变形模式 易损性曲线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混合连接中节点抗震性能模拟
14
作者 高怡 方有珍 +1 位作者 彭剑锋 吴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7-1394,共8页
基于框架结构“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需求和节点易于实现可靠连接,提出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形式。考虑梁端刚/柔性两种连接方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2个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装配式混合连接中节点模型和1个现... 基于框架结构“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需求和节点易于实现可靠连接,提出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形式。考虑梁端刚/柔性两种连接方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2个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装配式混合连接中节点模型和1个现浇对比试件模型,并对其进行水平循环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模拟。根据模拟数据整理,对试件滞回性能、节点转动刚度、耗能能力和破坏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采取钢管混凝土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斜压带和钢板斜拉带协同抗剪机理,提高了节点核心区抗剪能力,更好地满足“强节点”的抗震需求;装配式连接节点梁端刚/柔性连接方式均不同程度实现了梁端塑性铰区远离节点区;梁端刚性连接装配式连接节点试件的塑性铰区距离节点区最远,其整体性最好,初始抗弯刚度最大;梁端柔性连接装配式连接节点试件的塑性铰区范围较大,损伤耗能发展持续,而梁端刚性连接试件的塑性铰区相对集中,损伤耗能发展快速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混合连接节点 梁端连接方式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种榫卯节点类型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15
作者 刘承洋 龚鑘 余汉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7,34,共7页
传统木结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木结构建筑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设计木结构建筑时,结构类型、节点类型等的选择是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要素。为探究不同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燕尾榫节点模型,... 传统木结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木结构建筑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设计木结构建筑时,结构类型、节点类型等的选择是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要素。为探究不同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燕尾榫节点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明确了节点在受弯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并采用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同方法建立了其它类型榫卯节点的模型。结果表明:直榫透榫型节点的抗弯承载能力较强,耗能能力较好,但刚度退化较严重;半榫型节点的抗弯承载能力较差,但刚度退化较弱;台阶型半榫节点的耗能能力最强,而直半榫节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榫卯节点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ABAQUS
下载PDF
地震易发区房屋抗震设防加固分析
16
作者 丁月 《工程质量》 2024年第5期95-97,101,共4页
地震易发区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区域,为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论文对安顺市地震易发区各类房屋提出可供参考的抗震设防加固及施工措施建议,详细地从砖木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框架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四大类房屋建筑... 地震易发区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区域,为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论文对安顺市地震易发区各类房屋提出可供参考的抗震设防加固及施工措施建议,详细地从砖木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框架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四大类房屋建筑类型分析如何做好抗震设防及加固。并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和最新的工作要求,对地震易发区房屋进行抗震设防加固分析,以便以后健全地震易发区抗震设防加固实用技术,促进当地防震减灾工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发区 抗震设防 房屋建筑类型 加固分析
下载PDF
T型RC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17
作者 王成宇 雷庆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1-56,共6页
鉴于不规则结构地震响应的复杂性,文章将平面不规则RC框架结构和3种不同类型的钢支撑结合起来,建立大底盘T型RC框架结构模型,并增设X型支撑、倒V型支撑和单斜杆型支撑的结构模型,分别进行了振型分析、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以研究不规... 鉴于不规则结构地震响应的复杂性,文章将平面不规则RC框架结构和3种不同类型的钢支撑结合起来,建立大底盘T型RC框架结构模型,并增设X型支撑、倒V型支撑和单斜杆型支撑的结构模型,分别进行了振型分析、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以研究不规则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增设钢支撑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钢支撑能有效提升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减少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结构的自振周期、周期比、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均明显减小。与单斜杆型支撑相比,增设倒V型支撑和X型支撑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并且增设X型钢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钢支撑结构 不规则结构 支撑类型 抗震分析
下载PDF
既有砌体结构摩擦滑移隔震加固工程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丁相宜 尹保江 程绍革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成本经济、设计简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隔震建筑中。基于摩擦滑移的隔震原理,结合既有砌体结构的特征,设计出新型摩擦滑移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既有结构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3组不同连接方式的多层砌... 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具有成本经济、设计简洁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隔震建筑中。基于摩擦滑移的隔震原理,结合既有砌体结构的特征,设计出新型摩擦滑移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既有结构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3组不同连接方式的多层砌体结构模型,对比基础不同连接形式在罕遇地震下的加速度、基底剪力及位移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摩擦滑移隔震装置的设置能够大大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设置限位型的摩擦滑移连接也能起良好的隔震效果,限位装置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小底部滑移量,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根据工程实例,对摩擦滑移隔震的“双基础圈梁”装置的具体构造,以及在加固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及关键部位的构造等进行说明,为摩擦滑移技术在加固设计中的应用与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滑移隔震 限位型连接 地震响应 “双基础圈梁”装置
下载PDF
考虑吊杆锈蚀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地震响应
19
作者 柴国贞 《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11-16,共6页
为研究吊杆锈蚀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文章基于Midas Civil的模拟试验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锈蚀程度下吊杆损坏对下承式系杆拱桥的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运用钢筋锈蚀剥壳效应计算吊杆在锈蚀后的有效截面,建立基于有效吊杆截面尺寸... 为研究吊杆锈蚀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文章基于Midas Civil的模拟试验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锈蚀程度下吊杆损坏对下承式系杆拱桥的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运用钢筋锈蚀剥壳效应计算吊杆在锈蚀后的有效截面,建立基于有效吊杆截面尺寸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吊杆锈蚀率的增加会导致拱桥的自振频率增加,而在地震作用下,拱桥的纵向位移减小,竖向位移增加;2)吊杆的锈蚀对拱桥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尤其对Z向剪力和Y向弯矩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吊杆 下承式 锈蚀 抗震分析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改进后预制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20
作者 柴颖珂 王二成 +1 位作者 李格格 李彦苍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03-114,共12页
为了研究改进后预制组合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在验证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前提下,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11个节点模型,分析各参数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都比较饱满,等效黏滞阻尼... 为了研究改进后预制组合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在验证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前提下,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11个节点模型,分析各参数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都比较饱满,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0.266~0.362范围之内,新型预制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新型预制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系数分别比传统形式预制节点高5.4%和12.8%,并且其刚度退化能力以及能量耗散能力也优于传统形式预制组合节点;钢梁和钢接头强度的增加可以提高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但是对于提升试件承载力、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能力的影响很小;钢接头埋置长度和预制梁内纵筋强度的增加能延缓试件的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的速度,提升试件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综合考虑,钢接头埋置长度至少应为200 mm,同时预制梁内纵筋强度等级应高于HRB335,以保证节点有良好的变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预制梁柱节点 钢接头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