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5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thically guided preclinical device for phenotyping H_(2)production in laboratory rodents
1
作者 Victor Pascal-Moussellard Emilie Boucher +7 位作者 Stéphane Tanguy Philippe Cinquin Pierre-Alain Barraud ChloéDavin Cordélia Salomez-Ihl Dalil Hannani François Boucher Jean-Pierre Alcaraz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53-561,共9页
Background:Dihydrogen(H_(2))is produced endogenously by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through the fermentation of diet carbohydrates.Over the past few years,numer-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 Background:Dihydrogen(H_(2))is produced endogenously by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through the fermentation of diet carbohydrates.Over the past few years,numer-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_(2)in various pathophysiological contexts,mak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production in labora-tory species of major preclinical importance.Methods:This study proposes an innovative solution to accurately monitor H_(2)pro-duction in free-moving rodents while respecting animal welfare standards.The devel-oped device consisted of a wire rodent cage placed inside an airtight chamber in which the air quality was maintained,and the H_(2)concentration was continuously analyzed.After the airtight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s used to control and maintain air quality in the chamber were checked,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rats and mice with different metabolic phenotypes,over 12 min to 1-h experiments and repeatedly.H_(2)production rates(HPR)were obtained using an easy calcul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 first-order moving average.Results:HPR in hyperphagic Zucker rats was found to be twice as high as in control Wistar rats,respectively,2.64 and 1.27 nmol.s^(−1)per animal.In addition,the ingestion of inulin,a dietary fiber,stimulated H_(2)production in mice.HPRs were 0.46 nmol.s^(−1)for animals under control diet and 1.99 nmol.s^(−1)for animals under inulin diet.Conclusions:The proposed device coupled with our algorithm enables fine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c phenotype of laboratory rats or mice with regard to their endogenous H_(2)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therapy laboratory rodents MICROBIOTA molecular hydrogen noninvasive monitoring device
下载PDF
2020-2022年湖南省鼠类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与菌株分型
2
作者 邱海燕 肖明霞 张翠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分离菌株血清学和MLST基因型特征。方法2020-2022年在湖南省湘潭、涟源、双峰及浏阳4个钩体病监测点,开展鼠种构成调查、钩体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工作。采用暗视野显微... 目的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分离菌株血清学和MLST基因型特征。方法2020-2022年在湖南省湘潭、涟源、双峰及浏阳4个钩体病监测点,开展鼠种构成调查、钩体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工作。采用暗视野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对分离菌株开展血清群鉴定。利用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方法开展基因分型分析,分别对7个位点(glmU、pntA、sucA、tpiA、pfkB、mreA和caiB)进行普通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结果4个湖南钩体病监测点共捕啮齿类和食虫目动物461只,平均鼠密度为2.52%,共分离菌株56株,来源于黑线姬鼠、黄胸鼠和鼩鼱3个种类,钩体分离率是12.15%。湖南省4个监测点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88.72%。经MAT鉴定显示:56株湖南钩体分离株隶属于黄疸出血群和澳洲群两个血清群,黄疸出血群为当地主要流行血清群,占94.64%。MLST分型结果显示:56株湖南省分离株ST型别包括ST1、ST128和ST1053个基因型,其中ST1(57.14%)和ST128(37.50%)为湖南主要流行ST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56株菌株被分为3个不同Clades,分别对应3个不同ST型,ST型分布在不同动物种类和地域上呈现明显差异。结论黄疸出血群、ST1和ST128为湖南省主要流行型别,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鼠类动物流行病学概况及流行菌株分子分型特征,对湖南省钩体病的防控和疫苗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血清群 MLST
下载PDF
2021—2022年广州地区鼠形动物中汉坦病毒携带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
作者 曹毅敏 陆维智 +6 位作者 江毅民 梁雪莹 陶霞 伍浩颖 吴继彬 苏文哲 狄飚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市鼠形动物中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的携带情况。方法对广州市2021—2022年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HV携带监测,取肺部组织进行HV核酸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部分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共捕获409只鼠形动物,汉城病毒(Seoul virus...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市鼠形动物中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的携带情况。方法对广州市2021—2022年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HV携带监测,取肺部组织进行HV核酸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部分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共捕获409只鼠形动物,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阳性检出率为32.27%,未检出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SEOV阳性率:褐家鼠36.39%,黄胸鼠30.43%,小家鼠12.50%,臭鼩鼱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P<0.05)。全市11个行政区均有SEOV阳性检出,阳性率8.57%~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5)。对SEOV阳性标本的部分序列测定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的SEOV在进化树中位于同一分支,且与其他研究者在2017年、2019年测得的本地SEOV序列高度同源,均属于S3亚型。结论广州地区鼠形动物中较高的SEOV携带率可能与本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高度相关,应对本地鼠形动物进行持续深入的病原携带情况调查和病毒基因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汉坦病毒 汉城病毒 媒介生物
下载PDF
2021—2023年东营市鼠类密度监测及病原学调查分析
4
作者 王海红 苟成学 +2 位作者 刘辉 马奔 常永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监测东营市重点地区鼠类生态学分布、密度及携带病原体流行情况,为指导当地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及粘鼠板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并捕获鼠类标本,提取组织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开展病原体检测。用Excel ... 目的监测东营市重点地区鼠类生态学分布、密度及携带病原体流行情况,为指导当地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及粘鼠板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并捕获鼠类标本,提取组织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开展病原体检测。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021—2023年,共布放鼠夹12118个,有效夹数11741个,捕获鼠类53只,总捕鼠率为0.45%;共布放粘鼠板12271个,有效板数12066个,捕获鼠类228只,总捕鼠率为1.89%。共捕获鼠类3种281只,其中小家鼠占73.31%,褐家鼠占25.98%,黑线姬鼠占0.71%;对捕获鼠类进行病原学监测,鼠类钩端螺旋体阳性15只,巴尔通体阳性12只,分别占5.34%、4.27%;混合感染钩端螺旋体及巴尔通体阳性3只,复合感染率为1.07%。结论东营市优势鼠种为小家鼠,病原学监测阳性以钩端螺旋体为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进一步扩大鼠类监测覆盖面,增强病原学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密度 监测 鼠传病原体 钩端螺旋体 巴尔通体
下载PDF
2015—2023年龙岩市常见鼠传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5
作者 阙金财 蔡军 +6 位作者 曹春远 邓小如 廖文兰 何春荣 陈杰雄 丘桂花 钟叶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73-475,491,共4页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传疾病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鼠传疾病的防控及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描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23年龙岩市鼠传疾病疫情报告资料的“三间分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5...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传疾病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鼠传疾病的防控及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描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23年龙岩市鼠传疾病疫情报告资料的“三间分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5—2023年龙岩市共报告鼠传疾病病例67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8例、钩体病18例、斑疹伤寒8例、恙虫病636例,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各年度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χ^(2)_(线性)=13.582,P<0.001),2021年达最高,恙虫病(χ^(2)_(线性)=11.590,P=0.001)的发病月份以6—10月为主(占65.4%);地区分布(χ^(2)=611.734,P<0.001)发病率最高分别为HFRS漳平市(0.18/10万)、钩体病武平县(0.52/10万)、斑疹伤寒永定区(0.10/10万)、恙虫病武平县(8.72/10万)。结论2015—2023年龙岩市常见鼠传疾病呈散发状态,发病水平相对平稳,呈下降趋势,但发病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武平县恙虫病和钩体病,需继续加强监测及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市 鼠传疾病 流行病学 监测
下载PDF
余庆县2011—2022年农区鼠种组成与种群数量变化
6
作者 秦治勇 白智江 杨再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探讨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农区鼠类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22年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3492只样本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10种,即黑... 探讨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农区鼠类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22年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3492只样本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10种,即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社鼠、针毛鼠、白腹鼠、红耳巢鼠、鼩鼱。住宅区鼠种种类有3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8.57%;稻田区、早作区鼠种种类有10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平均占总鼠数的83.42%。不同时期鼠种组成明显不同,住宅区褐家鼠、稻田区和早作区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与当地1986—2010年相比,鼠类种群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总平均捕获率为4.79%,其中,住宅区、稻田区、早作区平均捕获率分别为0.24%、6.35%、5.48%。不同年度、月份、季节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种种类 鼠种组成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余庆县
下载PDF
六安市鼠形动物中5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7
作者 陈智超 高大维 +3 位作者 杨卫 金琪 石勇 侯银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 掌握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六安市鼠形动物中携带5种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本地鼠传疾病的防控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的金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选取农村居民区、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田耕地等不同的生境,捕获鼠形动... 目的 掌握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六安市鼠形动物中携带5种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本地鼠传疾病的防控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的金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选取农村居民区、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田耕地等不同的生境,捕获鼠形动物,无菌解剖后采集肝、脾、肺、肾4种组织样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钩端螺旋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5种病原体。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检测502份鼠形动物的组织样本,钩端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58%(28/502),黑线姬鼠携带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最高,为9.09%(19/209);汉坦病毒阳性率为1.39%(7/502);新型布尼亚病毒、恙虫病东方体和莫氏立克次体未检出。农田耕地中的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8.96%(19/212)和3.30%(7/212)。雌性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阳性率(8.02%、2.47%)均高于雄性鼠形动物(4.41%、0.88%)。结论 六安市鼠形动物中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感染水平较高,黑线姬鼠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农田耕地中鼠形动物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检出率最高。人群中存在感染鼠传疾病的风险,应做好防控工作,以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钩端螺旋体 汉坦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破坏强度分析
8
作者 李生庆 胡国元 +2 位作者 李淑萍 范玉霞 韩生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7,共7页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及其上清液与D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的毒素残留量。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及青海松田鼠的LD50分别为5110、5840、50100 MLD/kg。害鼠胃肠内容物对毒素的破坏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青海松田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作用存在差异,且LD50与毒素残留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胃肠道环境差异是导致不同害鼠对D型肉毒毒素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今后选育高效、特异性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鼠害 D型肉毒毒素 肠内容物 破坏强度 青藏高原牧区
下载PDF
“鼠害及其防治”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
9
作者 杨娟 郑霞林 王小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8期117-120,共4页
高校专业教师应结合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价值塑造为首要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作为主要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广西大学“鼠害及其防治”课程为例,以目标为导向,探讨了该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校专业教师应结合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价值塑造为首要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作为主要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广西大学“鼠害及其防治”课程为例,以目标为导向,探讨了该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课堂讲解、实践演练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课程团队充分挖掘“鼠害及其防治”课程体系中的德育因素,将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辩证思维、大国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等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的兴趣及自信心,培养能快速解决鼠害防治问题的实践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及其防治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张广才岭森林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距离的生境差异
10
作者 李殿伟 张承志 +4 位作者 高明 曹钰炜 常诗麒 徐梦昊 王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61-166,共6页
为探究生境与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9—11月,选取黑龙江省张广才岭4种生境(阔叶林、林缘、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为试验地点,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 为探究生境与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9—11月,选取黑龙江省张广才岭4种生境(阔叶林、林缘、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为试验地点,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扩散试验。结果表明,①植物种子在人工落叶松林(2.92±2.24 m)中的扩散距离极显著小于阔叶林(3.69±1.92 m)、林缘(3.46±2.29 m)、针阔混交林(3.43±2.25 m)(P<0.01),该生境为啮齿动物提供了更好的隐蔽环境,人为干扰程度在4种生境中最小。其余3种林型间种子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②不区分生境时,3种种子的扩散距离分别为红松(4.38±3.62)m、毛榛(3.29±2.70)m、蒙古栎(2.16±2.66)m。③蒙古栎、红松、毛榛种子的扩散距离集中分布1~6 m的范围。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扩散距离与生境的隐蔽性和人为干扰程度有关,生境中的隐蔽状态越好,扩散距离越小;人为干扰越大,扩散距离越大。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扩散选择具有差别。不区分生境时,红松和毛榛种子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扩散距离都显著大于蒙古栎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分散贮食 种子扩散 生境 扩散距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高原鼠兔防控生态经济阈值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秋霞 张荞荞 +5 位作者 陈德炜 唐明坤 王钰 韩彬茹 孙飞达 周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高寒草甸草地鼠害监测与防控中的生态经济阈值,为草原鼠害益害转化临界值与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若尔盖县麦溪乡高原鼠兔的夏季防控模式,利用鼠密度与牧草损失量建立回归模型,遴选三次曲线方程(y=a+bx+cx2+dx3)... 【目的】探讨高寒草甸草地鼠害监测与防控中的生态经济阈值,为草原鼠害益害转化临界值与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若尔盖县麦溪乡高原鼠兔的夏季防控模式,利用鼠密度与牧草损失量建立回归模型,遴选三次曲线方程(y=a+bx+cx2+dx3)为最优模型,当防控成本与防控收益等价时的鼠密度为经济损害水平,得到鼠害防控的经济阈值;并在经济阈值的基础上考虑防控因素造成的生态代价,对药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估算,得到生态经济阈值。【结果】得到若尔盖县高原鼠兔经济阈值为115个/hm^(2),生态经济阈值为127个/hm^(2)。【结论】在若尔盖县鼠害密度达到127个/hm^(2)时进行综合防控,能够保证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退化草地 鼠害防控 经济阈值 生态经济阈值
下载PDF
黄河源高寒退化草地典型鼠丘土壤风蚀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12
作者 越大林 李国荣 +5 位作者 李进芳 李希来 赵健赟 朱海丽 刘亚斌 胡夏嵩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17,共15页
黄河源高寒草地啮齿动物活动区存在大量鼠丘,在干燥、大风等气候影响下极易产生土壤风蚀,为阐明鼠丘土壤风蚀侵蚀特征与规律,本研究以黄河源流域不同海拔与植被覆盖度下14个试验区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风力... 黄河源高寒草地啮齿动物活动区存在大量鼠丘,在干燥、大风等气候影响下极易产生土壤风蚀,为阐明鼠丘土壤风蚀侵蚀特征与规律,本研究以黄河源流域不同海拔与植被覆盖度下14个试验区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风力侵蚀试验装置,对不同风速下各区域鼠丘土壤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鼠丘土壤风蚀量在各区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风速较小时,2种不同鼠丘土壤流失差异不显著,当风速增加到12 m·s^(-1)时,高原鼠兔鼠丘土壤流失量>高原鼢鼠鼠丘土壤流失量(P<0.05);风速从3 m·s^(-1)增大到12 m·s^(-1),2种鼠丘土壤流失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38.16%和146.31%。(2)各试验区鼠丘土壤风蚀率总体呈现先快后慢的递减趋势,植被盖度是低风速下影响鼠丘土壤流失的显著因子,且与海拔高度有关。(3)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全氮含量、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有明显下降,而全磷、全钾、速效磷呈现上升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黄河源不同区域鼠丘土壤风蚀作用的差异性与土壤含水率、颗粒大小、风速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啮齿动物 鼠丘 土壤风蚀 养分流失
下载PDF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sterilants against rodents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春美 王瑞红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81,84,共5页
The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terilizing techniques against pest rodents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hemosterilants, improvements of botanic sterilants, production of new steroid ho... The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terilizing techniques against pest rodents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hemosterilants, improvements of botanic sterilants, production of new steroid hormone sterilants, introduction of immunosterility and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the sterilants are outlined. The 揝pace Occupation Theory?of sterile techniques is advanced after practice. The botanic sterilants with gossypol and trichosanthin as its main agents were screen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large area control in the northern forest area of China. The safety of sterilants to non-target animals such as rats, rabbits, dogs, monkeys and chickens was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rilants rodent control ADVANCE
下载PDF
空间啮齿类动物培养装置及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晶晶 吕勇 +1 位作者 张涛 刘方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5,共12页
空间动物实验是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空间动物实验为探索地球生物体在航天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支持载人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航天工程的发展,航天员在空间驻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为解... 空间动物实验是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空间动物实验为探索地球生物体在航天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支持载人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航天工程的发展,航天员在空间驻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为解决人类在空间旅行中的健康问题,各国先后开展了空间啮齿类动物实验,研究空间环境给生命体带来的影响,为人类空间飞行提供重要的生理和医学数据.本文研究了国外主流的空间啮齿类动物培养装置,根据各类装置培养动物的存活情况及死亡原因,提出装置的不足与可改进之处;深入分析空间啮齿类动物实验发射前、在轨、返回地面阶段的相关实验技术,为中国空间啮齿类动物培养装置设计及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 啮齿类动物 培养装置 实验技术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全国草原鼠害防控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鼎 金娇 +4 位作者 李景浩 王志鹏 郝元渤 丁宁 陈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开展草原鼠害防控工作有利于降低草原鼠类密度,从而达到鼠类存在而不致灾的目的。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牧区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现有草原鼠害防控实际情况为基准,结合草原鼠害防治质量发展方向... 开展草原鼠害防控工作有利于降低草原鼠类密度,从而达到鼠类存在而不致灾的目的。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牧区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现有草原鼠害防控实际情况为基准,结合草原鼠害防治质量发展方向,构建了草原鼠害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进行分析,科学评价了2019-2021年全国草原鼠害防控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控质量评价中,防治投入权重占比最大,其次是防治成效投入,最后是组织建设。2019-2021年间全国草原鼠害综合评价、组织建设、防治投入和防治成效评价整体偏低,均为一般或较差水平,同时草原小省在综合评价、组织建设、防治成效方面显著优于草原大省。本研究可为调整草原鼠害防控过程中各组分的重新分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模型 草原鼠害 鼠害防控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淮南市2021—2022年鼠类监测分析
16
作者 水岩 秦克彬 +1 位作者 赵娟 周玉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对淮南市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鼠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解该地区鼠类种群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取夹夜法每2个月对鼠类展开1次监测,2021年监测点包含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和... 目的 对淮南市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鼠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解该地区鼠类种群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取夹夜法每2个月对鼠类展开1次监测,2021年监测点包含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和重点行业3种生境,2022年监测点增加了农田和林地2种生境,记录并分析其监测数据。结果 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淮南市共计捕获181只鼠,总鼠密度为1.12%,包括3类鼠种,分别是褐家鼠62只,黄胸鼠27只以及小家鼠92只,小家鼠属于淮南市优势鼠种,其在捕鼠总数中的占比高达50.83%;各生境中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达1.8%;鼠密度在春季和夏天升高。结论 淮南市农村居住区是需要重视的鼠类防控区域,应在鼠密度高发季节前,对不同生境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鼠类密度监测,降低鼠密度,减少鼠传播疾病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种群 监测
下载PDF
3种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农区防治害鼠效果及对家禽的安全性评价
17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 杨森 +4 位作者 宋英 李宁 刘晓辉 王大伟 郭永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323,327,共9页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类杀鼠剂 南疆 鼠害防治 家禽 安全性
下载PDF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小型鼠种群分布特征分析
18
作者 闫萍 康东梅 +3 位作者 陈永明 牛艳芬 刘广 闫东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掌握小型鼠种群分布特征,为准确开展小型鼠监测工作及动物鼠疫疫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10分析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对种群分布特征进行统计... 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掌握小型鼠种群分布特征,为准确开展小型鼠监测工作及动物鼠疫疫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10分析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对种群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23年布夹39 900捕鼠825只,隶属于2科7属9种,平均捕获率2.06%,黑线仓鼠为优势鼠种;平均捕获率存在年际波动,季节变化为“单峰型”;平均捕获率由高到低的生境依次是人工草场(2.86±1.47)%、山坡(2.67±2.64)%、草滩(2.19±0.89)%、林带(2.10±1.79)%、荒地(1.92±1.32)%、垄岗(1.91±1.06)%、耕地(1.85±1.58)%,以山坡波动最大;平均捕获率随地势降低,由东北向西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小型鼠种群分布不均,加强疫源地秋季灭鼠可有效控制小型鼠种群密度,加强高密度生境及重点区域监测可提高小型鼠监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保牧场 鼠疫 小型鼠 种群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9
作者 林思亮 周训军 +6 位作者 兴安 姜洪雪 姚丹丹 秦姣 冯志勇 郭聪 王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啮齿动物是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主要有害动物类群,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与居民身体健康。为探讨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和2021年的6月-9月,调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利... 啮齿动物是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主要有害动物类群,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与居民身体健康。为探讨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和2021年的6月-9月,调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增强回归树模型分析气候、生产力、生境异质性、土壤等因子与啮齿动物密度、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捕获601只啮齿动物,分属于18个种,优势种为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占总捕获个体数的27.94%。草地生境中啮齿动物的捕获率(2.99%)最高,农草交错区生境中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生境类型的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且优势鼠种在不同生境类型的捕获率及空间分布格局亦存在差异。气候和生境异质性因子对啮齿动物密度、物种丰富度的综合作用最大,其中净初级生产力通过上行效应调控啮齿动物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基于此,我们建议根据不同生境类型中啮齿动物密度及群落特征制定针对性的鼠害防控对策,并加强优势鼠种在不同生境类型间的迁移及为害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景观管理,实现害鼠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生境类型 生态治理
下载PDF
膀胱结石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
20
作者 陈丽芬 许丽 孙祖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61,共7页
膀胱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多源于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及各种尿路疾病等。为研究其发生机制、开发治疗药物并寻找防治措施,有必要建立或改进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共有4类:物理诱导、化学诱... 膀胱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多源于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及各种尿路疾病等。为研究其发生机制、开发治疗药物并寻找防治措施,有必要建立或改进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共有4类:物理诱导、化学诱导、微生物诱导和基因敲除。本综述对膀胱结石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归类总结,重点介绍模型的制备流程、周期和有效性,并比较其特点,指出现有模型在药物研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防治膀胱结石疾病药械的非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结石 啮齿类 动物模型 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